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来信     
《南风窗》2016,(21)
正1我不是广州人,但我被广州深深吸引。王安忆曾经说上海表面繁华似梦,骨子里是钢筋水泥铸就。我觉得广州不一样。广州思想经济文化呈现包容、开放、前沿的姿态,在广州工作有一种安全感和归属感。—桃子咩(读第20期《财富全球论坛为何选择广州?》)2传统在我们的思想里,总是陈旧的,一旦进入新的社会环境,原本的传统就变了模样,我们对传统的存在也就有了新的感受和看法。传统是社会环境的产物,同  相似文献   

2.
最近,有位北京来客对我说:我是北京的个体户。我很佩服广州的个体户,他们居然敢在自己的家门口摆档。还那么抖(他笑了笑)。我们北京的个体户,都是‘十字军’。”世界历史上有过著名的“十字军远征”。用在这里的意思,就是:远离家门口开档。何故?“在家门口,总有点不大自然。”他说:“看来广州青年的思想真够解放的。”所谓“思想解放”,其实,从某种意义上说,只是追求人格个性化的一种表现。广州青年的追求,也经历了三部曲的变迁。第一部:千人一面。这是一个令人索然无味的年代:一样的解放鞋,一样的蓝制服,一样的坚定有力的手势,一样的气势豪迈的步伐,一样的意味深长的微笑,一样的百倍警觉的眼神……第二部:盲目模仿。这是一个“热风”不断的年代。一会是录者机热,一会是太阳镜热,一  相似文献   

3.
广州市杉木栏路读者陈志红来信说:去年10月在贵刊上读到北冥撰写的《广州赛马风云再起》,我很兴奋。老实说,居住在广州西关老城区的我,当时要不是接触到这一篇文章,还不知道赛马活动已在广州热起来了呢!当然了,后来我又在电视上见到广州马会向教育基金捐款的镜头。但我总觉得,广州赛马至今与广大市民还是贴得不太紧。同样是为公益事业募集资金,“自选数”社会福利奖券就能做到家喻户晓。我走出家门,随便往哪个方向走都能很快找到一个“自选数”投注站。因此,我想请见多识广的北冥先生(小姐?)继续撰文给我一个答案,请问:广州马何时能冲出马场? 编者说:本刊作者北冥很乐意接受你的点题,下面,就是她多次进出谭村马场之后寻到的一些答案。  相似文献   

4.
一天,一个正在广州逗留的颇有身份的日本人向接待方面提出了一个不大不小的要求。不是说“食在广州”吗?我想吃一样东西您能办到吗? 当然!当然! 一碗粥……哦,好办,好办!是鸡粥?牛肉粥?鱼粥?还是状元及第粥?艇仔粥?皮蛋瘦肉粥……不,我要找一块百年的陈皮熬一碗白粥。哦?!这,这……不管多少钱,我愿出。日本客人淡淡地笑着,中国主人大大地诧异着,为难着——俗话说:广东有三宝,陈皮、老姜、禾稈草(稻草)。陈皮不难找,但积存百年的陈皮却稀罕得很,简直是个宝。接待者心中暗暗叫苦:陈皮化痰下气,这日本人  相似文献   

5.
劳工问题是制度性问题《南风窗》(以下简称《南》):您是文学博士,按照常规,是应该在大学里教书育人、吟风弄月,为何会走上为劳工谋求权益和发展的道路? 刘开明(以下简称刘):1997年我博士毕业,因为读书时欠了一些债, 就想去南方挣点钱,本来已经联系到广州的一所大学教书,但听我在深圳的同学说,深圳工资更高,就来了深  相似文献   

6.
去年年底,挂在广州街头地摊上的挂历有那么几款“三点式”在探头探脑,曾有人因此预言:“三点式”将领导挂历新潮流! 若干日子过去了,在广州市民的客厅中似乎难以查找“三点式”挂历的行踪。也有人说:“我看见了,就在谁谁的寝室!”却有一位妙龄姑娘宣称:“如果我看到我的那位挂那种东西,我就跟他吹!肉酸(肉麻)死了!”“三点式”挂历都到哪里去了?  相似文献   

7.
香烟有毒?     
《南风窗》1989,(8)
无锡电子管厂管振才读者投书大道小道说:我们这里传说广州卷烟二厂(生产星湖牌香烟)违法将有害物品加入烟内,导致吸烟者“阳萎”,该厂厂长已被有关部门拘役等等,是否确有其事,究竟真相如何?本刊记者采访了广州卷烟二厂,据副厂长何锦标透露:该厂生产的星湖牌香烟目前有两种,一种是红色包装混合型香烟(又称国际香型),一种是绿色包装,薄荷型  相似文献   

8.
在广州,笔者曾这样问过一些人:“知道梁超吗?”年青的工人说:“知道,市总工会主席呗。”上了年纪的职工说:“你说的是超叔吧。”工会的干部们则说:“哦,我们的‘老板’啊。”一位副市长说:“梁超, 你真是一位工会专家。”这个称呼对梁超来说,并非过誉。一九三八年,梁超在香港读完书后,参加了我党领导的地下组织;一九三九年,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随后,到战地服务团和抗日游击队下作:一九四六年,开始在香港从事工人运动,一九四九年回到广州后,一直担任工会的领导工作。去年“五一”节前夕,作为广州市总工会主席的梁超,以其数十年来对工会工作的贡献,获得全国总工会首次颁发的“五一”劳动奖  相似文献   

9.
声音     
《南风窗》2010,(25):19-19
<正>我代表全亚洲。在世界的这个部分,我们是一家人。如果我的韩国朋友允许我代表你们提问,可不可以呢?——央视主持人芮成钢在奥巴马离开韩国前举行的记者会上,抢到提问机会后这样说分钱不容易,1000万人要都分到手就更难了!——广州副市长甘新说,上海世博会是给市民发门票,广州现在给市民发公交地铁补贴,这150元要发到市民手中成本很高。  相似文献   

10.
廖雨兵(本期市民研讨会主持人,海关干部管理学院哲学教师):八月底,新华社记者写的《广州人经受了三次冲击波》的报道发表以后,引起了很大反响。对此,人们有不少议论,不知在座各位有些什么看法? 冲击是有的杨建燎(市劳动局办公室):我们那里的人对此议论很多,不少同志说该文基本讲出了广州这几年在外来冲击下的社会变化。但是这种冲击也带来了思维方式的变革,连人际关系也发生了变化……我觉得这篇文章没讲冲击的积极意义是很遗憾的。廖雨兵:在冲击下,人们的人际关系从“金字塔”结构变为“网络”关系,而经济上的变革是这种社会思维变革的物质基础。看来,冲击  相似文献   

11.
跑马与教育     
在广州市七届一次政协的对话会上,广州师范学院的一位代表说:香港成立科技大学,政府一次拨款14亿港元,这笔钱哪儿来?原来出自香港的马会俱乐部,从跑马中赚来的。这位代表说:整个广州一年的教育经费才6000多万,我们能不能学学香港呢?朱森林在回答这个问题时说:我们现在没有马会,就算有马会也不知能不能赚这么多钱。在人们以往的印象中,跑马是一种赌博,但却不  相似文献   

12.
广州停车难不难?有多难?,记者采访了一些天天开车的司机,从他们的口中可见“广州停车难”之一斑。“的士”司机:皆因停车“憋”毛病我开这部小夏利已经12年了,全家都靠它吃饭,可每天,就是停车上下客人和停车吃饭停车上厕所这三件事,我就不知被人罚过多少次,最多一个月被罚过上千元。许多人都说“的士”司机不遵守交通规则,可我们的难处又有谁知呢?就说上厕所吧,你总不能为了上一次厕所就去一  相似文献   

13.
广州好城古越千年饱阅沧桑消劫烬缅怀缔造接前贤山立五羊仙这一阅《望江南》,道出了我们的老市长朱光对广州城的一片眷恋之情。人人都道“广州好”,广州到底“好”在哪里?本栏请来几位“老广州”,翻出了街谈巷议中广为传播的关于这座古老城市的轶闻、典故之类,施以“新角度,新思路”的烹调手法,唯望列位读者尝过这味特色菜后,有一种俚语所说的“翻寻味”的感觉。这样,本栏“识我广州,爱我名城”的目的便达到了。这一期先说说广州城的路和巷。  相似文献   

14.
问:对去年年底广州的“股市热”,您是怎么看的? 答:前一段时期,随着深圳的“股市热”,人们纷纷抢购股票,股票价格严重扭曲,许多人把目光投向还没有股票上市交易的广州市。广州也有一些单位开设这样那样的“股票讲座”,大有“呼之欲出”之势。我在一次新闻发布会上说了:广州要推进企业股份制试点,  相似文献   

15.
对话王东灵     
《南风窗》(以下简称《南》):你说自己去中洞支教,是为了寻找快乐。但报道说,你在中洞并不快乐,因为看到了种种落后现象,与那里的人关系也不融洽。是这样吗?王东灵(以下简称王):我为什么不快乐?你什么都去想肯定不快乐。我跟那里的人当然融洽!不能说人家“满足现状”就不好。你  相似文献   

16.
顺德人精于食,在广州乃至珠江三角洲一带,已是众所公认的了。不说在港澳、广州一些酒楼宾馆的粤菜名厨中有不少是顺德人,仅吃过当地烹制的“大良炒牛乳”、“大良野鸡卷”抑或“风城狗肉”,就会被那独特的烹饪、高超的手艺所折服,由于顺德人太会吃了,所以,有人说:“出了顺德便有(没)啖(口)好食。”这口气虽近乎夸张,但也不能说是完全无凭。日前,我们在顺德的黄连镇吃了一次地道的顺德“鱼生”,便领略到这句话的“真谛”。这天,我们一行应东道主曹、何二君之邀,来到镇里的一家饭店吃晚饭。主人事前就曾介绍说,这里的“鱼生”是颇负盛名的,诸位是否有兴趣一饱口腹?正当大家跃跃欲试之际,同行  相似文献   

17.
安全帽     
甲:(仔细看乙)您是不是常戴帽子?乙:是啊,你怎么知道的?甲:因为我懂"帽子文化",能观察出来。乙:呦,你也懂"帽子文化"?那么你把帽子的种类说给我听听,说全了我佩服你。甲:这不是小菜一碟吗,您  相似文献   

18.
一日,两位对联爱好者结伴而行,甲指指路旁蹲着的一行人众,出了个上联:“补鞋妹财源广进”,乙马上对出了下联:“修车汉生意兴隆”。甲:我说的女主角在广州街头俯拾皆是。乙:我以街上越来越多的男主角相对,哈哈……“修车汉”?这个车,指的是自行车。报刊上惊呼广州的自行车成了“世界第九奇观”,各区的自行车发牌处却依旧门庭若市。  相似文献   

19.
一九八三年。《羊城晚报》刊登了一则“招工”广告。当待业青年们迫不急待地看下去之后、不由得嗤之以鼻:什么“招工”广告,广州殡葬服务公司!竞然还学人家要进行什么“文化考试”、“择优录取”云云!有人取笑说:怕不是考我敢不敢在停尸房跟死人睡一晚吧?! 广州殡葬服务公司的领导,一个星期之后,怀着惴惴不安的心情来到考场。但他们马上笑了:三十六位,报了名的,全来了!有男的,有女的.大多是年轻人。白布下面突然伸出一只手:“有水吗?”三年后,我们见到这些年轻人中的两位。第一位是个妙龄少女问:来殡仪馆,你不怕吗?  相似文献   

20.
这是一个如同骑在马上找马的命题,听起来滑稽可笑。然而,相当多的广州人却没有意识到自己也重复着这一可笑的命题。 记得我初来广州不久,到黄埔一家工厂去联系工作。厂办公室一名同志抱歉地对我说:“真不好意思,厂长去广州开会了,让您白跑一趟。”我一听直纳闷,黄埔不就在广州市吗? 又有一次去石牌某学校,见到黑板上有一则通知:“全体教工明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