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2 毫秒
1.
他死了,年仅25岁。他父亲和女友。坐着殡馆的车,把他送到火葬场,然后找了个地方,埋葬了他的骨灰,他的一生,就这样结束了——  相似文献   

2.
疯狂     
他,曾经是一名军人,受过正规而严格的训练,他所在的部队是军中的王牌,专门执行绝密而特殊的任务,他是业务尖子。 复员后,他扭曲的心灵促使他走上了报复社会的罪恶之路。 临刑前,他第一次向记者打开了封闭二十九年的心胸,推心置腹地谈了自己不堪回首的一生,并希望记者在他被枪决一年之后再写他被抓获的经过。 他死了,他用他的结果再次向世人说明:法网恢恢,疏而不漏。  相似文献   

3.
2007年年初,我接到了一个朋友的电话,他问我关于车辆保险中的第三者责任险的问题。我在电话中简单回答了他的疑问,他说他的一个朋友碰到了类似的问题,想进一步的了解,于是,我跟他约了个时间面谈。到了面谈的日子,我在所里等他的到来,同时也在回想他问的问题,其  相似文献   

4.
他开出租车,拉了一个杀人犯。他问他去哪,他说随便转转。他高度紧张,担心杀人犯还会再杀人,或是劫车。他开着车与他进行了漫长的心路跋涉……载上一个杀人犯2006年3月3日,对于家住辽宁丹东的出租车司机庞和清来说,是个普通得再也不能普通的日子了。可就是在这个普通的日子里,他挽救了一个迷途者的生命。  相似文献   

5.
第一部唐“如果真如你所推断的,那么就不难解释他为什么用假名字住院了!”“乔,重要的不仅仅是这一点,我在想,一个人在极度的恐惧中也会高烧不退的。那么,他守着他的母亲的尸体,在极度的害怕和恐惧中一直不明白为什么刀子扎在肺部人就死了,他其实并不知他得了肺炎,他去医院看病是不想就这么死掉。医生让他住院,他没来得及多想就用了他母亲的姓和他父亲的生日做他的假名字。他住院期间一定是一直想弄明白这个问题,他买有关的书籍研究,他向医生们探讨,可是没想到他的高烧一直不退……或许,后来,对呼吸内科的主任李林,他即恨他解释不了他的疑难…  相似文献   

6.
作为地方政府官员,他本不该涉足娱乐场所,但他去了;歹徒在娱乐场所劫持并扬言炸死人质,他本可以不管,但他管了。他被炸成重伤,而其他人则安全脱险。人们对他的评价产生了极大的分歧。  相似文献   

7.
6年前,身为中学教师的他和不满14周岁的初一女生谈恋爱,并和她发生了关系,他因此被判处8年半有期徒刑。那个女孩在他入狱后离家出走,开始了长达6年的流浪生活。就在他对改造前途丧失信心的时候,女孩的来信重新唤起了他对生活的希望。出狱后,他决定重新求学,用自己所学的知识为他和她未来的生活创造条件。他  相似文献   

8.
梁洪  大安 《检察风云》2000,(5):37-39
1999年12月23日,柳州地区中级人民法院开庭审理一起盗窃大案。 站在被告人席位上的这个人,就在一年前,他还坐在现在他正对面的审判长、审判员的位子上,他现在站着的地方是他先前俯视之处,而今天他不得不抬起头仰视他原先端坐的地方,无奈地接受审判。审判庭里的一切他是熟悉的,审判程序中的每个环节他也是熟悉的,那几位高高在上的法官他更熟悉了。他现在最不熟悉的恐怕就是他自己了,这一错位反差实在是太大了。  相似文献   

9.
红雨 《江淮法治》2014,(18):48-49
正爱情走了,但心不能丢了当年,他是个穷小子,妻子与他不离不弃相濡以沫;婚后,他视妻子如"女神",他坚信自己的婚姻是圣洁的;哪怕结婚十年他发现妻子"异样",他亦相信爱情只是被"冷藏",从未走远。可是,郑尚金的出现摧毁了这一切,他触犯了一个男人对爱情的容忍底线,低视了他对婚姻的在乎,并让他在众人冷笑中成为"顶缸爸爸"。他的反击,不只是为了抗诉,更多的是求助,想问一问,面对曾经那份相濡以沫的爱情,他是该拾起,还是该丢下?  相似文献   

10.
叶君儒确实陷入了深深的愧疚之中.他真的没有想到杨翠兰会为他苦守三十年而没有改嫁,替他尽了所有他应该尽的赡养老人扶养孩子的义务.他在国外的时候确实非常想家,但他心目中的家却没有杨翠兰的位置.不是没有想起过她,而是想起她的时候,会时常觉得她在另外一个家.杨翠兰为他付出的代价太大了,太沉重了,他有点承受不起了.  相似文献   

11.
曲光  刘玮 《人民调解》2011,(9):25-26
他,曾经犯罪入狱,灰心沮丧;他,曾经误入歧途,迷失方向。如今,他任村主任,带领一方百姓安居乐业;如今,他豪情满怀,规划家乡未来发展的蓝图。他,就是刑释解教人员孔德林。从监狱民警到安置帮教工作者,都给予了他无私的帮助和鼓励,使他从一名丧失生活信心的罪犯,转变为家乡人民致富的带头人。他纠正了错误的人生轨迹,找到了人生的价值,赢得  相似文献   

12.
屈建生,中共党员,大学本科,1956年6月出生,屈建生忠厚善良,为人谦和,1976年他从学校毕业后进入三原县日杂公司。他从一个普通的员工,走上了总经理的岗位。2001年,国有企业进行了重大的体制,屈建生为了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为了改变周边人群的贫穷落后面貌也为了完成自己多年的梦想,他独自踏上了艰苦创业的历程,他跑过运输,做过小生意,一次次的失败使他痛心,一次次的成功使他奋起,他边学、边干不断地总结自己的得失经验,使他的视野开阔了,也使他的精神得到了很大的磨练,这也为他  相似文献   

13.
一位北京网民在互联网上贴了一个帖子,讲述了来京打 工的一个外地朋友与居民身份证的故事。 "有一个哥们儿,身份证丢了,他打电话到老家央求朋友 代为补办了一个,用挂号信寄来后,他到邮局取。但是,取他这 个身份证,他必须用自己的身份证才能取出来--而只有把 那个身份证先拿出来,他才能取出这个身份证。这是一个悖 论。他急了,一遍又一遍地说,那证件就是我的,可是邮局工作 人员就是不让。他被逼无奈,发誓说,如果他撤谎,那么他就是 --他接着说了一大堆动物的名字。最后还是没有取到身份 证,他只得央求邮局把那封挂号信退回去。后来,他亲自回了 一趟老家,看到那封信上有一个改退批条,用圆珠笔写着:查 无此人。"  相似文献   

14.
燃灯者速写     
“燃灯者”邹碧华对法院人的意义,是不寻常的。他燃烧了自己,照亮了我们前进的方向,他是法官这个崇高职业的耀眼高光。为了纪念他,我创作了这一系列作品。“燃灯者”一路走来:他从山村走来,他从法律高等学府学成走来,他从书海走来,他从每一个沉思的夜晚走来……他来了,来的时候只有一个人。走的时候,却有很多人一起向着他的方向继续前进。在我看来,黑白分明的速写方式,是赞美“燃灯者”高风亮节最恰当的方式。  相似文献   

15.
探监     
他因贪污受贿罪被判了死刑。被捕前他曾是一家银行的行长,当行长那一年他才三十二岁,是全市最年轻的行长。只可惜,他经不住金钱的诱惑,与老婆合伙贪污了上千万元。东窗事发后,他的老婆畏罪自杀,他被逮捕入狱。  相似文献   

16.
史永胜,男,运城河津人。15年前他怀着一颗赤子之心,只身一人来到乡宁考察市场,寻找商机,最后他以敏锐的目光将发展之路定位在投资煤矿上。有了奋斗目标,他不辞辛劳,奔波在河津和乡宁间的崎岖山路上,一次次找人、一次次求情,终于将资金落实到位。有了资金,他迈出了成功的第一步。乡宁的山山水水,每一寸土地都有他寻觅资源的足迹,每一片大地都有他撒下的汗水,最终他把矿址选定在下善村的山坡上,开始了他的耕耘之路。他盖起了低矮的小房,起早贪黑,任劳任怨。冬日里,他在阴冷的小屋里忍受着寒风的欺凌;夏日里,他忍受着骄阳的曝晒。因为在他的心…  相似文献   

17.
陌生的来信 接到一封信,打乡下发来的,挂号。 看罢全信,我才释然。他说,他的案子是我给复查纠正的,办得最客观,最可信,最公正。他还在信中说,现在他劳动致富了,要跟我交个朋友。字写得不好,但很清楚,字里行间充满着感情,问我还记得他不? 经他这么一说,我才想起了那件案子。但与其说是我拯救了他,还不如说是公正的法律拯救了他。  相似文献   

18.
1999年在对越反击战中,他拖着被炸伤的躯体,将负重伤的战友背回了连队,并将用生命换来的重要军事情报报告了领导; 他被破格提拔当了干部,成为了让人羡慕的战斗英雄,在鲜花和掌声中,他赢得了她的芳心; 和平时期的他,无暇自身的提高,整天沉湎于喝酒、麻将之中,到转业时,他的转业费、安置费、补助费全都还了赌债,两手空空地回到了原籍; 回到地方的他,仍不思正业,赌博成了他职业,为了还赌债,他连妻子手中仅有的几十元钱也拿走了,最后——  相似文献   

19.
浙江省杭州市公安局余杭区分局南苑派出所于2018年4月接到一个报警。报警者小刘说,一家科技公司的老板包总欠了他的钱。此前,包总一直躲着他。他找了包总快半年了,现在总算找到了——包总就在南苑派出所辖区一家公司的办公室里。民警找到包总,包总承认,小刘给他送过货。不过,他只负责收货,欠钱的事跟他无关,他只是经手人。  相似文献   

20.
完成壮举的那一刻,他丝毫没有犹豫。当他为人民的安宁血洒热土时,人民象当年救助红军一样挽救着他的生命。成了英雄的他,将1万元奖金当场捐给了“希望工程”,同时把社会各界给他的1万元慰问款捐给了他获救地的赣南花山村小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