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实"是邓小平社会公平思想之逻辑基础.马恩"各尽所能、按需分配"是一种原则设想的理想公平观;毛泽东脱离现实、对马恩教条化,导致了平均主义,也是"结果公平"的理想公平观.邓小平立足于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现实,提出了"效率优先、兼顾公平",这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对马恩和毛泽东社会公平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立足于现实的社会公平观.以现实为逻辑基础,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  相似文献   

2.
1956年初,毛泽东主持制定的《一九五六年到一九六七年全国农业发展纲要》是农业合作化和新中国农村发展历程中的一份重要文献,集中体现了毛泽东对农业的全面改造思想。从历史演变和发展逻辑角度看,毛泽东对农村的全面改造,接续了他早年的"新村"设想和延安时期"组织起来"的区域农村治理实践,在新中国成立后又通过一五计划的全面规划形式将农业生产初步纳入整个国家经济计划之中。1955年7月,毛泽东在《关于农业合作化问题》中提出了"全面规划,加强领导"的方针,强调以合作化为中心,合作社为组织载体,通过规划实现对包括生产资料、生产技术、基础设施、农村文化等在内的农业、农村和农民的全面改造。与此同时,毛泽东还主持编写了《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一书,试图通过对发展合作社基层经验的推介,使农村党组织改进领导质量和计划性,调动起农民的合作化热情和生产积极性,并从总体上明确合作化与农村的发展方向,以实现对传统农业的全面改造。毛泽东对传统农业的改造包含社会革命、技术革命和文化革命三重维度,是一个使传统农业、农村实现全面改造与现代化的规划,反映出毛泽东关于农村全面治理的思想。  相似文献   

3.
正1949年上半年,毛泽东先后提出了三条基本外交方针,并形象地概括为:"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和"一边倒"。这个"三位一体"方针的提出,主要是基于中国共产党对中国革命胜利前夕所面临的国际形势的清醒判断和现实考虑。历史证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第一代党的领导人,全面有序地推进这些方针,中国所寻求的主要外交目标基本上都得以实现。以此为基础的新中国的以和平为基调的外交事业在曲折中与时俱进,从而为后来的改革开放创造了一个不可或缺的、十分有利的外部环境。  相似文献   

4.
毛泽东"让人民来监督政府"的思想深刻而又丰富.从历史和现实两个层面来探讨毛泽东"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思想,全面阐述中国共产党反腐倡廉建设的经验,分析当前我国人民监督存在的制度性、机制性缺失现状,有助于加强反腐倡廉建设.  相似文献   

5.
毛泽东政党观即毛泽东关于政党的一系列观点和看法,它是中国革命和社会建设发展实践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学说中国化的重要成果。它指导中国共产党执政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在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今天,重温毛泽东的政党观依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6.
人的解放,是毛泽东矢志不渝的理想信念。本文以毛泽东"人的解放"为研究视角,从哲学角度思考如何实现人的政治、思想以及全面解放。人的政治解放,是在政治革命与思想革命的协调统一中实现的;人的思想解放,是在社会理想与政治实践的交互作用中完成的;人的全面解放,是在文化建设与文化批判的良性互动中成为现实的。  相似文献   

7.
毛泽东的思想博大精深。毛泽东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伟大实践中,从实现党的伟大历史使命出发,就全党乃至全国人民在经济建设中应当"学些什么"、"为什么学"以及"怎么学"等问题,提出了许多独到见解,从而形成了他独具特色而又富有现实指导意义的学习观。  相似文献   

8.
毛泽东政党观即毛泽东关于政党的一系列观点和看法,它是中国革命和社会建设发展实践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学说中国化的重要成果。它指导中国共产党执政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在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今天,重温毛泽东的政党观依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9.
毛泽东"中间地带"理论的提出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泽东于1946年8月首次提出的"中间地带"理论是他战后形成的国际战略思想体系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五、六十年代,随着国际形势的深刻变化,毛泽东进一步发展了他的"中间地带"理论.研究这一时期毛泽东"中间地带"理论的发展轨迹,对于我们全面正确地认识毛泽东晚年的国际战略思想以及新中国外交战略的调整变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不是死的教条,而是活的行动指南"这个理论品格的深刻把握,是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的理论渊源。"文化大革命"结束后,邓小平提出正确认识和科学对待毛泽东思想的问题,强调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在毛泽东思想中的独特地位。《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提出和阐述了"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这个概念。在改革开放新时期,当代中国共产党人根据新的实践经验,为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增添了新的时代内容。习近平在纪念毛泽东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对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的基本内涵和时代要求,作出了全面系统的阐述,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于连锐 《理论研究》2013,(4):11-14,19
群众路线是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的一个基本方面。毛泽东在领导党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过程中,对党的群众路线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论述,提出了为人民服务是党的宗旨、人民群众是真正的英雄、党的一切工作向人民负责、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重视人民群众现实利益的经典观点。毛泽东同志关于党的群众路线的思想理论是党的宝贵财富。新时期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必须继承和发扬毛泽东同志领导形成的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传统。  相似文献   

12.
陈晋 《党的文献》2015,(4):96-102
经略西部,解决东西部地区生产力和社会发展不平衡的难题,近代以来已逐步凝结成为一种"西部梦",成为了中国梦的一部分。新中国成立后,经略和开发西部的梦想开始变成现实。特别是1964年,中共中央和毛泽东作出了三线建设的战略决策,西部地区的建设和开发得以加速。三线建设这根"扁担",确实挑起了国防战备和发展西部这两个战略要求的重担。改革开放后,随着"两个大局"战略构想、西部大开发战略,直至党的十八大以来"一带一路"发展战略的提出和实施,近代以来积累的西部梦想,就这样一步步向我们靠近,一步步在我们眼前落实。毛泽东等在50多年前提出和实施的三线建设战略,恰如西部梦想实现途中承上启下的里程碑,被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牢牢记住了。  相似文献   

13.
<正>孟子云:"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兴衰历史,中国共产党几十年的风雨历程,以及新时期反腐败斗争活生生的现实,无不彰显着治国理政的基本规律。源自西柏坡的赶考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的宝贵精神财富,传承了"两个务必"的优秀传统,彰显了我党从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走向全面从严治党的光辉轨迹。一、赶考精神的核心是基于历史和现实的忧患意识1949年3月23日,毛泽东同志乘车离开西柏坡前  相似文献   

14.
反腐倡廉是毛泽东治党治国的一项重要内容,尤其是在建国前夕,毛泽东从历史与现实多方面表达了其党风廉政思想,告诫党内同志戒骄戒躁,吸取李自成的教训,警惕"糖衣炮弹",政府要接受人民的监督。并在建国后的"三反"运动中实践了其党风廉政思想。自上而下,权威负责,严格惩戒,群众参与,规范法制是毛泽东党风廉政思想给予大家的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5.
毛泽东作为中国共产党的缔造者,对中国革命和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群众路线是毛泽东思想三个"活的灵魂"之一,是我们党极为宝贵的经验和力量源泉,毛泽东创造性地提出了群众路线经典表述的基本内涵,他系统全面的群众观点丰富了群众路线的基本内容,他科学的群众工作方法为群众路线找到了正确的实现路径,毛泽东对党的群众路线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6.
博览之窗     
《党史博览》2021,(2):32-33
毛泽东是如何“靠总结经验吃饭”的青年时代的毛泽东十分爱好历史,并且注重联系社会现实,"以唱叹之笔"借题发挥。1920年12月,毛泽东在致蔡和森等人的书信中分析袁世凯称帝、段祺瑞执政之所以失败时,就提出"均系不读历史之故",没有汲取"王莽、曹操、司马懿、拿破仑、梅特涅之徒"的教训,乃世间"最愚者"。他劝大家多读历史,并指出,"读历史是智慧的事"。毛泽东还把总结历史经验的重要性提升到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高度。  相似文献   

17.
正"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不久,极左思潮的影响还未消除。长期以来形成的个人崇拜还有很大影响,许多人无法相信,像毛泽东这样的伟大人物也犯过错误。当时,在对待毛泽东的问题上出现了两种极端的倾向:一是不愿承认毛泽东犯了错误这一客观事实,回避正确评价毛泽东;一是把中国共产党的失误,甚至把林彪、"四人帮"的罪行也归咎于毛泽东。这两种倾向,实际上都是在搞"非毛化"。在这种情况下,邓小平指出,要实事求是地对待毛泽东的功过,全面准确地理解毛泽东思想。1979年3月30日,邓小平郑重地指出: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一系列胜利,离不开毛泽东思想,毛泽东的一生为中  相似文献   

18.
"民主新路",是毛泽东提出的。他在论述"民主新路"时所说的"民",是包括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这四大阶级在内的人民。这种民主,既不同于资产阶级民主,也有别于无产阶级民主,而是符合中国国情的"人民民主"。为了正确认识和处理好民主与集中、人民民主与统一战线、人民民主与共产党的领导的关系,毛泽东对极端民主化、民粹主义、西方的资产阶级民主、无政府主义这些似是而非的"民主"进行了批判。毛泽东对民主制度的创新,最为突出的有红军时期的士兵委员会、抗日战争时期的"三三制"政权、解放战争进程中建立的人民代表会议和各界人民代表会议、新中国成立时召开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1954年建立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等等。毛泽东提出的"民主新路",经过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努力,已经成为一条现实的和独具魅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9.
1956年底,毛泽东结合中国处在不发达社会主义阶段的实际,继承列宁利用资本主义发展社会主义的理论,提出"新经济政策"思想.这一思想提出的基石是中国正处在不发达社会主义阶段的国情,根本的目的是为了发展生产力,巩固新生的社会主义制度.毛泽东对民族资产阶级具有两面性的科学分析,则是这一思想产生的现实依据.党的十六大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两个"毫不动摇"理论,现阶段研究和学习毛泽东"新经济政策"思想,对我们贯彻落实这一理论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20.
经略西部,解决东西部地区生产力和社会发展不平衡的难题,近代以来已逐步凝结成为一种"西部梦",成为了中国梦的一部分。新中国成立后,经略和开发西部的梦想开始变成现实。特别是1964年,中共中央和毛泽东作出了三线建设的战略决策,西部地区的建设和开发得以加速。三线建设这根"扁担",确实挑起了国防战备和发展西部这两个战略要求的重担。改革开放后,随着"两个大局"战略构想、西部大开发战略,直至党的十八大以来"一带一路"发展战略的提出和实施,近代以来积累的西部梦想,就这样一步步向我们靠近,一步步在我们眼前落实。毛泽东等在50多年前提出和实施的三线建设战略,恰如西部梦想实现途中承上启下的里程碑,被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牢牢记住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