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廉政准则》的地位和作用 《廉政准则》在党内法规体系中居于重要的地位,主要表现在:一是效力等级高。按照重要程度和效力等级,党内法规分为党章、准则、条例、规则、规定、办法、细则等七种。  相似文献   

2.
<正>党中央新近颁布的《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以下简称《廉政准则》)是规范党员领导干部从政行为的基础性党内法规,明确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一个基本问题:那就是"党要管党"应该重点"管什么";"从严治党"应该重点"治什么"。  相似文献   

3.
今年1月,中共中央印发了《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以下简称《廉政准则》),这是规范党员领导干部从政行为的重要基础性党内法规。2月,中央纪委、监察部召开全国贯彻实施《廉政准则》电视电话会议,贺国强同志作了重要讲话,就学习贯彻《廉政准则》提出了明确要求。3月23日,温家宝总理在国务院第三次廉政工作会议上指出:“今年要在政府系统进行一次《廉政准则》教育学习活动,认真查找领导干部廉洁从政方面的薄弱环节和问题,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4.
刘登山 《今日海南》2010,(10):36-37
今年1月,中央印发了《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以下简称《廉政准则》),这是规范党员领导干部从政行为、推进反腐倡廉建设的一项重要基础性党内法规,是党中央为全面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从制度上保证各级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而采取的一项重大举措。  相似文献   

5.
《规定》的颁布实施,是加强反腐倡廉法规制度建设、完善农村基层干部行为规范、促进农村基层干部廉洁履行职责的重要举措。在胡锦涛总书记"七一"讲话大力强调反腐倡廉的重要性之后,反腐触角继续延伸一一我国第一个规范农村基层干部行为的廉政准则——《农村基层干部廉洁履行职责若干规定(试行)》最近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颁布实施。《规定》提出了乡镇、基层站所、村党组织和村民委员会领导成员的40多个“不准”,并明确了责任追究方式,成为我国第一个专门规范农村基层干部行为的廉政准则。  相似文献   

6.
杨新 《群众》2010,(4):45-46
<正>"廉者昌,贪者亡"。中央颁布的《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以下简称《廉政准则》),以重要基础性党内法规的形式,进一步明确了  相似文献   

7.
自1938年党内法规一词提出后,不同时期研判党内法规范围的标准不同.2013年《中国共产党党内法规制定条例》公布后,党内法规的范围应当按照其规定的法定标准判断.腐败是国家公职人员利用公共权力实施的违反法律规范的滥用权力、谋取私利、有社会危害性、严重损害公共利益的行为.党内反腐败法规应在狭义上使用,仅指党中央、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中央各部门层面制定的对腐败行为本身加以规制的党内法规.  相似文献   

8.
我国第一个规范农村基层干部行为的廉政准则——《农村基层干部廉洁履行职责若干规定》近日由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颁布实施。《规定》提出了乡镇、基层站所、村党组织和村民委员会领导成员的40多个"不  相似文献   

9.
规范党内法规制定主体是加强构建完善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的首要任务,决定和影响着规范行为、规范监督党内法规制度的质量和成效。建议:第一,以党章为根本依据和综合运用其他党内法规规定及精神,以职能单一性为标准对有党内法规制定权的中央各部门范畴进行研判和界定,党内法规制定主体不应当包括具有综合协调职能的党的机构;从维护党内法规的统一性、权威性考虑,应当从主体资格上有效防范党内法规"规出多门"。第二,应科学规范党的中央组织制定党内法规的权限及名称。明确规定准则一般由党的中央委员会全体会议审议批准,必要时由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批准;党内法规中的条例一般由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批准,必要时由中央委员会全体会议批准,特殊情况下由党的全国代表会议审议批准通过。第三,改变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常委会审议通过地方性党内法规和规范性文件的长期习惯性做法,把此项职权转交给同级党的委员会;加强顶层设计,明确准则、条例等基础性、主干性党内法规坚持一体遵行原则,省级党委的任务重在执行落实;拥有党内法规解释权的中央部委指导省级党委把党内法规制定工作重点转移到制定单项实施规定和党章、准则、条例没有规定的空白领域创新性、务实性规定上来。  相似文献   

10.
《世纪行》2017,(2)
<正>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关键在党要管党、从严治党。中共十八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了《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以下简称《准则》)和《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这两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党内法规,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对如何从严治党这一历史性课题交出的答卷。《准则》和《条例》作为制度治党的两个重要法规,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就  相似文献   

11.
<正>《廉政准则》根据我国目前的实际情况,在原有廉政制度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了党员领导干部在营利性活动和市场经济活动方面的高压线,并在《廉政准则》的第二条和第七条中作了规定。《廉政准则》的第二条规定:党员领导干部禁止私自从事营利性活动。制定本条的主要目的,是促使党员领导干部真正把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明确提出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的任务。这是我们党在新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对党的建设认识上的深化。认真贯彻《决定》精神,需要我们进一步明确党的建设制度的内容和党的建设制度改革的意义、目标、基本要求。党的建设制度和我们平常所讲的党内制度既相联系又有区别。后者主要指对党的组织和党员关系及其行为进行规范的各种党内法规制度,《党章》、《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党内监督条例》等都属于党内制度,它的适用范围为党内。  相似文献   

13.
国事     
《今日海南》2013,(6):6-6
<正>·焦点·两部重要党内法规公开发布对做好党内法规制定和备案工作作出部署5月27日,经中央批准,《中国共产党党内法规制定条例》《中国共产党党内法规和规范性文件备案规定》公开发布。党内法规是党的各级组织和全体党员开展工作、从事活动的基本遵循。这两部党内法规的制定和发布,对于推进党的建设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提高党科学执  相似文献   

14.
坚持制度治党、依规治党,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重大战略举措。在浙江,各地以学习贯彻修订后的《中国共产党党内法规制定条例》《中国共产党党内法规和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规定》和新制定的《中国共产党党内法规执行责任制规定(试行)》等3部党内法规为契机,坚决扛起从严治党、依规治党政治责任,高标准抓好学习贯彻、制度建设、备案审查、党规执行,推动我省党内法规工作再上新台阶。  相似文献   

15.
万纪耀 《前进》2017,(3):31-33
<正>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专题研究全面从严治党问题,制定、修改《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和《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两部基础性党内法规,与2015年、2016年修订和制定的《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中国共产党巡视工作条例》、《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和《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四部基础性党内法规一起,构成新形势下管党治党的基本制度框架。一、坚持无禁区、无例外、零容忍、全覆盖  相似文献   

16.
2016年10月24日至27日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了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全会通过并发布了两个党内法规,即《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和《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这是继2016年1月1日《中国共产党自律准则》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发布实施以来,又一次发布的两部重要的党内法规,标志着我国全面从严治党逐步走向法治化。  相似文献   

17.
党内廉政法规有其特定的内涵,加强党内廉政法规建设对推动制度反腐、推进依法治国等具有重要意义。改革开放以来,党内廉政法规建设取得了重大成就,基本形成了内容科学、程序严密、配套完备的党内廉政法规体系。但是,党内廉政法规建设也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需要采取针对性措施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18.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一个政党,要有自己的规矩。5月27日,《中国共产党党内法规制定条例》(以下简称《制定条例》)和《中国共产党党内法规和规范性文件备案规定》(以下简称《备案规定》)正式对外公布。这两部法规的出台,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党内法规制定有了规范依据,建立健全党内法规制度体系有了整体规划和顶层设计。《制定条例》明确规定起草党内法规要听取党代表、专家和  相似文献   

19.
《创造》2013,(6):14
对于一个有着90多年历史、8200多万党员、400多万基层党组织的世界最大政党来说,加强党内法规制度建设是十分必要和迫切的。放眼世界,一个政党内部规章制度的完备程度,是其发展成熟与否的重要标志。经中共中央批准,《中国共产党党内法规制定条例》、《中国共产党党内法规和规范性文件备案规定》5月27日公开发布,对党内法规制定的诸多程序和规定予以界定规范。舆论对此表示赞赏。《制定条例》共分七章、三十六条,对党内法规的制定权限、制定原则、规划与计划、起草、审批与发布、  相似文献   

20.
蔡启彬 《重庆行政》2010,12(2):83-84
中共中央印发的《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以下简称廉政准则),详细规定了领导干部从政行为8大方面的“禁止”行为和52种“不准”行为。从准则的核心内容和精神实质来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