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关于新型毒品犯罪立法完善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莉 《前沿》2010,(5):79-82
目前,在我国由新型毒品所引发的社会问题日趋严重,不仅诱发了大量刑事犯罪和社会治安问题,也影响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应该认识到新型毒品的泛滥与国家惩处此类犯罪活动所面临的司法困境密切相关,笔者以此为切入点,分析了由于立法上的不足导致对新型毒品犯罪查处和打击不力的主要表现和原因,并深入探讨如何完善打击新型毒品犯罪相关立法及司法解释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与传统毒品犯罪不同,新型毒品犯罪占主导性的地位。在行为人沉溺于吸食毒品而无其他经济资源可以支配的情况下,通过以贩养吸从事犯罪极为常见。有必要扩大毒品涵括的种类,弥补立法欠缺和行政管控的漏洞。应准确把握新型毒品犯罪的生成规律和演变特点,进一步明确防控新型毒品犯罪的理念和措施。  相似文献   

3.
我国新型毒品犯罪发展趋势预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客观分析我国冰毒、摇头丸、K粉等苯丙胺类新型毒品犯罪的抑制因素与刺激因素,预计未来5至10年,新型毒品犯罪案件高发的势头还会持续;走私冰毒等新型毒品犯罪将继续存在,且仍以境内外勾结为主要形式;新型毒品种类推陈出新;新型毒品犯罪手法不断翻新;制贩新型毒品犯罪将从东南沿海地区向内地蔓延和境外转移;新型毒品境(国)内外双向流动的格局还会延续;自主研发、制造和贩卖新型毒品将会增多。  相似文献   

4.
毒品犯罪在众多犯罪行为中社会危害性大、打击难度高,是一个极难解决的社会性问题。新型毒品尤其是新精神活性物质毒品的日益扩散,给打击毒品犯罪的相关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新型毒品犯罪在量刑标准规制方面的欠缺,给司法实践带来了相当的争议。通过归纳整合新型毒品犯罪的相关刑事法律规定和司法解释等规范性文件,结合有关合成大麻素类新型毒品犯罪案件的判决实例,提出新型毒品犯罪定罪量刑的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5.
徐林 《公安学刊》2007,(6):50-54
从严打击、从严惩处毒品犯罪,是中国禁毒刑事立法的显著特点之一,也是当前禁毒工作的基本方针之一。但现行毒品犯罪的刑事政策存在着"严打"政策的局限性、运输毒品罪量刑失衡、新型毒品的定性定量标准立法滞后、吸毒行为的刑事政策定位不清等问题。为有效惩罚、预防和控制毒品犯罪,应当转变观念,真正回归到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调整刑罚结构,形成合理的毒品犯罪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基础;以刑事一体化思想为指导,贯彻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  相似文献   

6.
应对毒品犯罪新型化、现代化、隐蔽化的新形势,需要加强国家与地区间的合作。了解其他国家或者地区的毒品立法特点,对于完善本国或者地区的毒品犯罪规定,有效合作惩治毒品犯罪活动非常必要。通过梳理香港和内地关于毒品犯罪的立法演进,我们发现香港采取颁布特别刑法的模式规定毒品犯罪,内地目前对毒品犯罪的规定依循的则是相对单一的刑法典模式。面对当前毒品犯罪的新形势,内地需要借鉴香港毒品犯罪的特别刑法模式,采用刑法典与特别刑法并存的模式。香港地区特有的毒品犯罪类型规定也给我们带来了启示。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受国际毒潮多元化的影响,在海洛因等传统毒品尚未得到彻底遏制的情况下,新型毒品违法犯罪活动日益猖獗,形势不容乐观。山东省因其所处的独特地理位置,新型毒品违法犯罪活动呈现出明显的地域特点,具体表现为:毒品案件总量大幅上升、大案频发,毒品来源广、贩运通道多,毒品制贩的网络化、智能化程度加剧,新型毒品滥用群体日渐扩大,犯罪场所隐蔽化趋势明显。  相似文献   

8.
新型毒品犯罪趋势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型毒品犯罪目前十分突出,表现出群体化、公开化等特点,并可能有一段继续膨胀期。我国应加快调整刑法,规定新型毒品的起刑数量标准,强化对新刑毒品的专案侦查,完善社会管理,以遏制新型毒品犯罪的蔓延发展。  相似文献   

9.
林少真 《前沿》2010,(1):154-158
本文试图从新型毒品使用者的角度,考察他们对新型毒品的认识和对自我的表达。研究发现,新型毒品使用者始终是以传统毒品为参照进行毒品认知的,他们认为新型毒品是与传统毒品完全不同的药物,新型毒品吸食者是与传统毒品吸食者自我认同不同,只是娱乐消费者,不是社会异化分子。最后,指出吸毒者对新型毒品认识的误解和毒品宣传的不足。  相似文献   

10.
刘志刚  邱威 《求索》2011,(7):151-153
海峡两岸都重视与毒品犯罪作斗争,由于历史等原因,两地形成不同的毒品犯罪立法特点,两地法律对毒品犯罪种类的规定存在交叉,这给二者互相学习提供了契机。在此基础上,大陆要批判地借鉴吸收台湾地区特有的毒品犯罪立法理论。  相似文献   

11.
毒品犯罪刑事政策是一个国家特定历史时期总的刑事政策在毒品犯罪领域的具体体现,它着眼于毒品犯罪的基本态势,以惩治和预防毒品犯罪为目标,通过立法、司法、执法等活动和措施反映国家对毒品犯罪的基本态度。毒品犯罪刑事政策有五大价值基础,即秩序、法治、效益、人道、科学,它们对毒品犯罪刑事政策的设定、执行、调整均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试论毒品犯罪的法治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毒品犯罪的防治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严峻课题,有着重大的现实紧迫性和深远意义。细 化立法与强化司法是控制毒品犯罪的重要手段,始终保持刑法法治强度则是控制毒品犯罪的前提、关键和保 障。  相似文献   

13.
南京地区毒品犯罪调查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京地区毒品犯罪近年呈上升趋势 ,个案涉毒数量增大 ,涉毒犯罪的无业人员增多 ,毒品运输方式愈加隐秘。打击毒品犯罪应加强辑毒队伍建设 ,通过宣传教育使市民认识毒品危害性 ,掌握政策尺度分化瓦解毒品消费、交易市场 ,为无业、失业人员创造就业机会 ,强化对公共娱乐场所的治理。同时 ,应加快立法 ,明确毒品犯罪定罪、量刑的标准。  相似文献   

14.
随着全球经济、政治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和深入,毒品在全球的走私和泛滥日益严重,我国不断加大打击涉毒违法犯罪的力度,使传统毒品(如海洛因)的违法犯罪得到了有效遏制。然而,以冰毒、冰毒片剂为主的苯丙胺类毒品和氯胺酮为主的新型毒品在全国的迅速蔓延,使其成为我国最为流行的占主导地位的毒品。与此同时,利用网络等虚拟介质实现毒品犯罪的实例频发,其危害更为严重。如何有效利用社会信息化为侦查部门侦破毒品犯罪案件所带来的良机,变得尤为必要和迫切。  相似文献   

15.
针对不断蔓延的毒品问题 ,中国政府加快了禁毒立法的步伐 ,制定颂布了一系列法律、法规 ,禁毒法制建设取得了重大进展。近年来 ,各级公安机关始终保持对毒品犯罪的高压态势 ,组织开展了一系列打击毒品犯罪的专项行动和破案战役。抓获了一大批毒品犯罪分子 ,缴获了大量毒品 ,沉重地打击了毒品犯罪。  相似文献   

16.
我国禁毒刑事政策重刑化在立法层面与司法层面得以体现。毒品犯罪法律体系严厉、重刑适用率与死刑适用率高、量刑标准存在省际差异等问题,与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内在精神相背离。我国应当在立法上通过罪名分层,以及"但书"条款适用达致宽严相济处理毒品犯罪案件;在司法上统一毒品犯罪死刑适用数量标准,并适用罚金刑实现刑罚轻缓化。  相似文献   

17.
新型毒品在我国从无到有,近年来在我国的滥用有愈演愈烈之势。目前,许多人对新型毒品还存在着认识上的误区,认为它是一种软性毒品,成瘾性、对身体的危害性远远不及传统毒品。其实新型毒品毒性巨大,成瘾性更强,服用毒品后造成的危害更大,戒除毒瘾更难。文章在介绍新型毒品的种类的基础上,对目前在我国滥用的甲基苯丙胺、摇头丸、氯胺酮等对人体的危害进行综述,以期人们能对新型毒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  相似文献   

18.
由于受市场利润、交通区位及毒品特殊性质等因素的影响,湖北省毒品犯罪形势严峻,染毒区域不断扩大、吸毒人员持续增多、毒品来源途径增多、毒品案件持续上升。必须切实增强抓好禁毒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加强立法执法、禁毒宣传教育及禁毒基础工作,依法预防和打击毒品犯罪。  相似文献   

19.
在毒品犯罪的量刑中,毒品的数量仅以数量计算,而不以纯度折算,有悖于罪责刑相适应原则。毒品纯度与数量均是重要的犯罪事实,毒品纯度应成为毒品犯罪的量刑标准之一。应针对不同类别的毒品,确立毒品换算表,确立毒品种类、数量、纯度等与毒品犯罪量刑的关系,以刑法修正案的形式附于现行刑法之后,以利于司法实践的运用,从而更好地维护刑罚的公正性,打击毒品犯罪。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我国毒品滥用的种类发生了很大变化。在海洛因大量滥用的同时,冰毒、摇头丸、氯胺酮(俗称K粉)等新型毒品从沿海地区迅速向全国蔓延,大有取代传统毒品海洛因成为吸毒者最主要消费品之势。为引起广泛关注,揭开隐蔽的面纱,文章就滥用新型毒品的人数、吸食群体的年龄结构、新型毒品的种类及吸食场所等方面论述了我国近10年(2001-2010年)来新型毒品变化的总体趋势,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预防、控制、打击等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