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P2P自律升级     
王赫 《法人》2014,(8):24-27
正信息披露制度的产生与推广,对于监管者及时掌握平台信息、投资者合理评估平台管理与投资风险等,都将带来更加积极的意义近年来,由于楼市限购、股市不振,传统民间借贷出现严重危机,老百姓投资渠道匮乏,小微企业融资仍然困难。P2P这种新型的投资方式以其方便、快捷、收益率高的特点迅速发展壮大。相关数据显示,从2013年9月开始,中国每天平均新上线的P2P平台有3家,最多达到7家。与数量暴涨相对应是监管的缺失,面对迅速飙升的P2P平台数量和贷款规模,不守规矩的互联网金融平台时有出现。"跑路"已在业内成为敏感词,P2P行业的一举一  相似文献   

2.
董毅智 《法人》2014,(5):68-70
正一边是火焰,一边是海水,大批P2P企业上演着一个个红楼梦中人:眼看他起高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P2P跑路事件仍在上演。4月15日,深圳一家名为旺旺贷的P2P平台突然关闭,网站不能登录,电话也无人接听。这是深圳两天之内发生的第二起P2P平台跑路事件。此前,另一家P2P平台钱海创投已被深圳警方立案调查。自2007年8月国内首家P2P平台拍拍贷正式成立,P2P网络借贷平台在短短几年里,如雨后春笋般爆发式成长。据不完全  相似文献   

3.
刘兴成 《法人》2014,(9):82-83
正法治是中国最大的市场,互联网金融市场和P2P网络借贷市场也不例外8月2日,新华社旗下的《金融世界》与中国互联网协会联合发布了《中国互联网金融报告(2014)》,其中显示,截至2014年6月,P2P网贷平台达1,263家,上半年成交金额近1,000亿元,接近2013年全年成交金额。预计到2014年底,月成交额将超过  相似文献   

4.
P2P侵权行为过程中,涉及四种主体——源文件上传者、下载者、网络平台服务供应商、网络内容服务供应商。各种主体在整个行为中承担着不同的角色,其权利义务各不相同,哪些主体应追究刑事责任,哪些主体行为不应划入刑法的范畴,这些问题都需要进一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5.
肖岳 《法人》2014,(8):28-29
正P2P行业应该监管,这是业内、舆论及监管层的共识,但究竟怎么管,一直存在争议。普遍的观点认为,粗放式管理肯定不合时宜,但过于严苛的监管则会扼杀行业发展2014年,P2P行业愈发火热。一方面是平台数量和业务规模不断增长,另一方面,频发的"跑路"事件使得监管缺失问题再次摆在行业面前。相关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出现问题的P2P平台已不下百家。究其原因,监管问题首当其冲。作为新型商业模式,风险必然伴随其中,而监管完善的程度远远不能跟上行业发展的脚步,导致  相似文献   

6.
P2P风控之道     
何益增 《法人》2015,(1):74-75
P2P在采用银行等传统金融抵质押、融资担保公司担保等风控措施的基础上,也需要有基于自身行业特点的创新2014年12月12日,一向被国内P2P行业视为"好榜样"的Lending Club成功登陆纽交所,且上市首日大涨56%。Lending Club的榜样,再次为国内P2P行业描述了一幅美好的画卷,但对于国内P2P行业来说,却始终"收益"与"风险"并存。  相似文献   

7.
P2P软件开发商法律责任探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P2P软件的广泛应用,在方便网络用户获取信息资源的同时,也带来了诸多问题。用户在使用P2P软件的过程中,就有可能利用软件功能侵害知识产权人的利益。由于软件用户较为分散且数量较大,知识产权人直接追究用户侵权责任比较困难,转而要求软件开发商承担法律责任,引发了一系列P2P软件的侵权诉讼。究竟P2P软件开发商是否应当承担侵权责任,以及侵权责任的性质及构成要件。从法律上厘清这些问题并加以解决,对P2P软件及其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互联网金融发展态势迅猛,近期频繁出现P2P(peer to peer lending)平台跑路现象,引发公众对P2P平台潜在风险的担忧.目前我国还没有相关法律法规给予P2P平台以合法的主体地位,从而导致其监管主体也无从定夺.明确P2P平台的监管主体对于有效监管,规范行业行为,保障广大出资人的合法权益有重大意义.本文将结合国内外网络借贷的监管经验对我国P2P平台的监管主体、法律规制提出针对性建议.  相似文献   

9.
正P2P网贷(peer to peer lending)是一种通过网络实现点对点借贷的交易模式,一般由网贷平台提供交易场所,借款需求经过审核后被放置在平台上,由出借人选择放贷。在国外,这种交易模式因为"脱媒"(disintermediation)节约了交易成本,受到一定程度的追捧。自2011年以来,P2P在中国经历了爆发式增长,则是因为其通过变型满足了正规金融之外的投融资需求。  相似文献   

10.
钱海利 《法人》2014,(12):34-35
正在目前的投资环境下,投资人往往是先选择平台再选择项目,对平台依赖度大,因此平台无形中充当着风险投资把关的角色几年前,红岭创投在行业普遍缺乏垫付承诺的背景下打起"垫付牌",从而成为媒体持续关注的焦点。而今年,贷帮网反其道行之,在P2P行业默认垫付的背景下,发声坚持不为坏账兜底,一时间也成为舆论的焦点。资料显示,贷帮网成立于2008年,是国内成立比较早的P2P平台。贷帮网这笔坏账在11月6日被爆出,共计1280万元,涉及500多名投资者。坏账产生是由于其合作机构前海融资租赁(天津)有限公  相似文献   

11.
董精英 《法人》2014,(10):80-81
正"三无"产品P2P在新规出台之日,将是其终结之时。是谁在行业涨潮时裸泳,届时便自有分晓9月27日,银监会创新监管部主任王岩岫在深圳互联网金融论坛中发言时,明确提出"P2P监管最新十大原则",引发P2P行业的热烈关注。业内专家指出,相较于此前的四条红线,随着监管层对网贷行业了解的深入,监管思路和原则进一步细化。无门槛,无规则,无监管,是为P2P的"三无"。再加上在互联网浪潮的狂澜下,天下熙熙的皆为利来往者陆续投入三无产品的怀抱。投资者需要盈利的项目,项目需要资金  相似文献   

12.
原告吕静涛撰写了《塔吉克风情录》一书,介绍新疆塔吉克族人民的风俗逸闻。2004年底原告发现由被告梁越撰写,被告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北京紫图图书有限公司出版发行的《塔什库尔干》一书中大段抄袭了其作品.遂诉至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  相似文献   

13.
P2P开辟了互联网的新时代,它搭建了一个平台,借助这个平台人们可以实现真正的资源共享,但在该资源被更多的人交换和分享的时候,权利人却没有因此而获利。先进的技术给法律带来了前所未有的难题:P2P的网络服务提供者以及通过P2P传递资源的网络终端用户,他们的行为是否侵权?学界众说纷纭,笔者在此谈了自己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4.
P2P平台犯罪涉案人员多、范围广、犯罪行为复杂,罪名和犯罪数额的认定存在诸多难点。司法实践具体认定时,应从P2P平台的运营模式出发,辨析行为人的犯罪本质,结合犯罪构成理论,合理确定犯罪主体,缩小共同犯罪的认定范围;以"数额+情节"为基础,综合考虑量刑;完善电子数据的收集,准确确定犯罪金额,以做到精准起诉,正确适用法律,不枉不纵。  相似文献   

15.
冯刚 《知识产权》2008,18(3):47-52
结合全国首例涉及P2P的侵权纠纷案,对P2P的技术特点进行分析,此类案件由于上载者难以确定,并非必要共同诉讼,实践中只能起诉传播者;运用系统论分析传播者的行为,其行为使网络中分散、零乱的信息形成了数据库,产生了更大的"价值",因此构成帮助、诱导侵权.  相似文献   

16.
据路透社报道.2005年12月22日,基督教组织Jews for Jesus对Google提起诉讼.指控这家网络搜索引擎巨头提供的Blogspot服务中有一个博客的网络口志名侵犯了其商标权。  相似文献   

17.
陆琪 《中国法律》2014,(3):14-17,73-76
P2P是当前火热的互联网金融最主要的一种表现形式,其本身又具有多种不同的业务形态,但几乎每一种业务形态都涉及债权转让,有些P2P业务形态甚至完全围绕债权转让展开,还有一些所谓的线下P2P企业也以债权转让作为主要业务通道,却深陷资金池的舆论漩涡。因此,有必要对中国当前法律体系中的债权转让制度作一个较全面的梳理,并结合当前P2P各种业务形态中债权转让的适用作分析探究,为互联网金融的进一步健康发展指明方向。  相似文献   

18.
崔莹莹 《法人》2005,(12):102-103
作为最受欢迎的P2P网络共享软件之一。BT(BitTorrent)也不得不面对一个一直伴随着互联网发展历程的问题:在技术进步的同时如何兼顾版权保护?  相似文献   

19.
P2P即个人与个人之间的借贷。P2P网贷平台是一种居中撮合借款人和投资者以实现点对点小额借贷交易的金融模式。大数据网络化时代,网络借贷平台的出现活跃了民间资本的流动,但也产生了许多社会问题,P2P网络借贷在法律的边缘线上游走。  相似文献   

20.
叶姗 《河北法学》2006,24(8):108-111
P2P共享软件的滥用是一个颇具争议的热门话题,非议者不少,而支持者亦众.版权人、国家版权保护机构、影音业协会、网络供应商、互联网主管部门、警察机关、司法机关等均不约而同从不同的角度规制网民滥用P2P共享软件的行为.代表互联网未来发展方向的P2P共享软件本身并无过错,但其引发的诸项争议必须置于法律框架内方能解决.从剖析P2P共享软件的基本原理及因其滥用而引起的各种法律争议着手,分析滥用P2P共享软件行为的性质,探寻法律规制滥用P2P共享软件行为的规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