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代企业制度与国有企业改革王珏国有企业的改革已经搞了很长时间了。十四届三中全会以后,明确了国有企业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搞了三年多;取得了一定的阶段性成果。但从总体上看,国有企业的改革还没有取得根本性的进展,情况还很严峻。据统计,今年第一季度...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进程中,温州人率先进行市场取向改革,大力发展多种经济成份,已初步形成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股份合作经济为骨干,个体私营经济占有较大份额的经济格局。其成功的经济发展经验在全国传诵一时,被人们称为“温州模式”。国有企业:活得起来吗?从计划经济进入市场经济,许多国有企业的领导都在感叹:办企业真难。在温州,这个中国最早进入市场经济的地区,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背负沉重的传统检桔,把已经资不抵债的国有企业搞好、搞大则更难。而以生产玻璃钢制品为主的浙江东方集团公司这家大型国有企业做到了这点。…  相似文献   

3.
加强国有企业领导班子思想作风建设的对策施新峰国有企业领导班子是企业生产经营工作的组织实施者,是企业的火车头,必须把加强国有企业领导班子思想作风建设做为一项事关全局的基础性工程来抓。事实证明如果一个企业领导班子思想作风建设搞的好,那么必然会在职工群众中...  相似文献   

4.
世纪之交的国有企业改革已进入攻坚阶段,如何抓住机遇,通过战略性调整,增强国有企业的竞争力,适应日趋激烈的国际国内竞争的环境,这是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重大课题。随着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方向的企业改革步伐的加快,红塔集团在"三改一加强"精神指导下,闯出了一条多元化发展的道路,实现了超常规、跳跃式发展。红塔集团的多元化发展战略的原则可以形象地概括为"七搞八不搞",并提出了克服"多元化"盲区的具体思路。  相似文献   

5.
扶优限劣 抓大放小──谈搞活整个国有企业晓君国有企业改革要着眼于搞活整个国有经济。搞市场经济就是有生有死,优胜劣汰。把每个国有企业都搞活,这既无必要也无可能,天底下谁也没有这个本事。过去我们讲扭亏增盈,就好象是要把所有的企业都搞好,把亏损的企业都搞好...  相似文献   

6.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难在何处刘义生国有企业改革竟究难在何处?可以说难在三大包袱(冗员、债务、社会负担)太重,也可以说是由于缺少企业家,管理水平太差。可是为什么恰恰是这些人员太多的国有企业大量雇用农民工?为什么项目达不了产、贷款压力很重的企业却还拼命贷款再...  相似文献   

7.
国有企业走向市场的“难中之难”王国平国有企业步人市场必须攻克四个难关国有企业走向市场将牵涉整个体制转换,是一项具有深层次制度创新的系统工程,为此,必须理顺四方面的经济关系,即:政企关系、产权关系、企业内部关系和市场制约关系。只有这样,才能有所作为。在...  相似文献   

8.
保证国有企业发挥主导作用三题郭才一、国有企业搞私有化没有出路一段时间以来流行一种看法,认为国有企业改革的核心问题是产权制度的改革。现在国有企业产权不清,原因在于企业资产笼统地归属“国有”或“全民所有”,结果谁也不会对国有资产负责,无责任,也就不会好好...  相似文献   

9.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化和经济的发展,厂务公开正在国有企业和国有控股企业中推行,成为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推动力量。但是在实践中也反映出一些问题,主要表现是有些领导和职工对推行厂务公开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不够。有的认为企业领导有经营管理自主权,企业有职代会就可以了,不必要再搞厂务公开;有的担心搞厂务公开会妨碍企业领导行使职权,容易引发新的矛盾,甚至会影响工会组织与厂长的关系;有的则认为搞厂务公开也只是“假公开”、“一阵风”,反正是厂长说了算,搞不搞都一个样,对推行厂务公开缺乏…  相似文献   

10.
“年龄过大”、“数量过多”,是国有企业面临困难的主要原因,因此,深化国企改革的必由之路是减少数量,提高质量;既要搞活一批国有企业,也要搞死一批国有企业。 从国外的实践看,大中型企业的平均寿命为  相似文献   

11.
尹成杰 《中国人大》2012,(21):31-32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推进国有经济发展,离不开国家产业布局、投资规划、财税扶持、结构调整等宏观政策的引导和调控。要进一步建立健全国家宏观调控政策,深化结构调整,优化国有企业特别是国有大中型企业在相关地区和一二三产业的布局;加大扶持力度,优先支持关键领域、重点行业的国有企业做大做强;加强规范和引导,防止低水平重复建设。因为重复建设实质是一种无序的恶性竞争。一旦搞重复建设,新建企业不但没出路,原有同类企业也会受到制约和影响。  相似文献   

12.
政企分开难点探析张凡(陕西省西安市副市长)既然政企分开为国有企业深化改革创造必要的外部环境,为什么搞了这么多年,还没有根本性突破?难点在哪里?值得我们深思。许多理论界和企业界人士把政企分开难归咎于政府机关小团体利益趋动、政府官员政绩晋升诱惑和政府机构...  相似文献   

13.
《江西政报》2009,(14):19-22
同志们: 今天我们召开这个座谈会,主要目的是为贯彻落实6月26日省委常委会议精神和苏书记的讲话要求,落实6月30日省国有企业改革领导小组第一次(扩大)会议吴省长的工作具体部署,针对企业干部职工的思想状况搞点调研,统一思想,坚定信心,深入推进国有企业改革。  相似文献   

14.
关于企业改革难点与对策的调查分析曹志斌随着各种形式的国有企业改革全面推行,改革深入难的问题也开始全面暴露,而且日益突出。从湖南省娄底地区已经实施的各种改革措施来看.很大程度上带有治标难治本的状态。而一些真正触及国有企业根本问题的深层次改革措施,实施起...  相似文献   

15.
企业改革一直是近几年来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头戏,而国有企业的改革又是矛盾最多、困难最集中、成为人们最为关注的焦点所在。为了适应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加快企业改革步伐,国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推动企业转换机制,调整结构,减轻负担,轻装前进。与此同时,有些人对中央的政策认识不清,陷入误区,本文就此谈谈自己的认识。误区之一:国有企业欠搞不治,不可救药。有些同志由于看到不少国有企业困难很多,改革进程不太顺利,因而信心不足,这是没有根据的。我国国有企业改革是意义深远、困难重重的事业,改…  相似文献   

16.
1.更新观念。首先,要纠正用原有计划经济的方式搞现代企业制度的观念,如用“一风吹”的方式推进现代企业制度,用行政的办法搞公司化、集团化,人为规定实行现代企业制度的企业数量,对股份制改造企业的确定,施以过多的人为干预与行政限制等。其次,要纠正一些涉及现有股份制企业内部管理的错误观念,如国家参股企业等于国有企业,国家控股企业等于国有企业的观念;  相似文献   

17.
天津商学院经济学副教授解安在来稿中指出 :国有企业背着沉重的旧体制的包袱 ,其中包括旧的思维观念的包袱。老的企业在长期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了一种潜在的待人处世、抓管理、搞经营的思维观念 ,也可叫企业哲学或企业文化。这种传统思维观念的积淀仍在拖累着国有企业的领导和职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调整国有经济布局、实施国企战略重组等试点工作的成效之所以不大 ,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用计划经济的办法来搞市场经济。例如 :自觉不自觉地企图把所有国有企业都建成现代企业制度 ,搞好搞活 ,强调国有企业不能少 ,只能多 ,老是抱着3…  相似文献   

18.
搞好边疆民族贫困地区的国有小型企业,首先要解决认识问题,认识到位,思想统一,才能搞好。而在对改革的认识上,还存在误区:在改不改的问题上,有一种观点认为:国有企业当前效益不好,主要是政府的政策没有向国有企业倾斜,或倾斜不够,只要政府对国有企业作了足够的照顾,国有企业不改革也能好起来。很显然,这是计划经济的思想模式,是落后于时代的。在如何改的问题上,有人认为:搞承包和租赁,已使国有资产造成流失,现在再搞股份合作制,就是把国有资产分掉,以后“国有”这个词就不存在了,是搞私有化,搞资本主义。当然,我们要…  相似文献   

19.
许多县属国有企业曾在历史上风光过,那时,它们曾经为县域经济的发展及县级财政的增长作出过重要的贡献。但自搞市场经济以来,它们身上所放出的灵光渐渐暗淡了。目前,极大多数县属国有企业连年亏损,不少县已经找不到一个盈利企业。由此引起县级财政日益困难,许多国有企业倒成了财政的一大负担。为了解决这一棘手问题,理论界和实际工作部门冥思苦想,出了许多“高招”,但都无济于事。根源在哪里呢?我们认为根源除了外部原因外,主要在这种企业的产权制度和市场经济的矛盾,计划经济环境中成长的国有企业无法和市场经济相适应。因此,…  相似文献   

20.
风物长宜放眼量□鲜鸣朋友小聚,一阵酒酣耳热之后,便开怀畅谈。从政的小张谈自己又进了一步;经商的小董喜形于色说自己赚了大钱;搞石油开发设计的小邱为自己的一项成果获奖而高兴;唯独在国有企业工作的小刘满腹惆怅:“我算倒了八辈子的霉了,陷在企业出不来不说,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