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适应新时期复杂形势的需要,提高消防部队灭火救援作战能力,本文以传统指挥方式与扁平化指挥方式对比入手,阐述灭火救援扁平化指挥的相关概念,并以加强扁平化指挥的两“点”和一“线”建设为基础,探讨如何建立灭火救援扁平化指挥体系。  相似文献   

2.
当前,各类火灾和抢险救援任务日益呈现出多样化、复杂化的趋势,给消防灭火救援工作增加了新的难度。要适应新形势下各类火灾和突发事件的现实需要,除技术装备的运用和战术指挥外,战斗员的体能素质也很关键,在灭火应急救援时间跨度大、扑救难度高的灾害事故现场,对消防战斗员的体能要求极高,而科学的体能训练正是体能储备的关键。只有具有或保持良好的战斗状态,才能实现"人+装备+战术"的最大效能。  相似文献   

3.
改革开放以来,武汉市消防工作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全面加强机制体制建设、基础设施建设等工作,各项消防工作蓬勃发展。同时,也面临着各种传统和非传统消防安全问题的挑战。面对日益严峻复杂的消防安全形势,必须在整体提高公民消防意识的基础上,建设完善公共消防设施,提升专业队伍消防装备水平,提高消防员攻坚克难素质,发展多种形式消防队伍,全面提升社会综合灭火救援打赢能力。  相似文献   

4.
城市消防管理是公共行政管理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以预防和减少火灾灾害为目的,根据火灾发生和发展的客观规律,按照现代管理科学的一般原理,通过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职能,合理配置城市的人、财、物、信息和时空资源,为确保城市健康、和谐发展而建立起的消防组织体制、运行机制和技术手段,具有普遍性、社会性、科学性、综合性、人本性、强制性等特征。面对新形势新任务,作为一支承担着防火灭火与抢险救援重要任务的消防安全主力部队,消防机构应当根据形势的发展,作出适时的调整,适应当前公共行政改革的潮流,强化消防服务意识,从国家消防行政走向公共消防行政,从权力主导型消防转变为服务型消防。  相似文献   

5.
我国《消防法》虽历经多次修改,但在《消防法》的名称、《消防法》体例、《消防法》的宪法依据、火灾公众责任险投保、灭火救援费用收取、消防人员的保障和监督、法律责任设置、公安派出所承担消防监督检查职责等方面仍存在缺陷和瑕疵,亟需修改完善。具体来说,建议将《消防法》更名为消防与救援法、合理安排和布局《消防法》体例、明确《消防法》的宪法依据、强制投保火灾公众责任险、可归责性的灭火救援应该收取费用、强化消防人员保障与监督机制、科学合理设置法律责任以及消防救援派出机构承担基层的消防监督管理职能。  相似文献   

6.
2008年春节前夕,特大冰雪降临。作为湖北省公安消防总队司令部作战训练处副团职参谋的陶其刚丝毫不敢懈怠。按照首长指示,快速启动重大灾害应急响应预案.号召全省消防部队积极应对历史罕见的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做好防火灭火、抢险救援、社会救助、为民服务等工作。陶其刚坚持每天在第一时间与省气象部门联系.掌握最新情况,并在总队网上开设“气象应急信息”窗口,为一线消防官兵提供作战信息服务,以便部队更好地实施作战行动。20多个日日夜夜,他始终坚守在总队应急指挥中心,科学调度指挥全省消防部队参加抗雪救灾。  相似文献   

7.
美国最初将军事权的运行场域限定在抵抗侵略和保卫国家等传统安全事项上。如今美国逐渐加大了动用联邦军队协助地方政府进行灾害救援的力度。但其军事权运行的法律依据、启动程序、指挥体制和基本原则,都与传统安全威胁下军事对抗活动中军事权的运行机制存在差别。  相似文献   

8.
现阶段涉危事故频发,公安机关危险物品管理目标与管理现状之间的矛盾愈加突出。各有关职能部门应当及时改进安全管理理念、健全企业安全文化、严格日常监管责任、优化行业管理基础、完善应急救援体系、切实加强危险物品安全管理、规范危险物品生产经营,以促进危险物品行业健康发展,有效预防涉危治安灾害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2016·5·8"福建泰宁县突发山体滑坡特大泥石流灾害事故造成30多人被泥石流埋压,公安机关快速反应有效管控保障道路畅通的做法,不仅赢得中央、省、市领导的高度评价,也成为应对突发灾害事故保障救援道路畅通的范例。自然灾害作为一种典型的突发事件,具有不可预测性、不可抗拒性和紧急性等特点,特别是山区突发重特大自然灾害现场往往较为偏僻,道路条件较差,救援车辆、人员、设备、物资难以在短时间内进入中心现场进行应急抢险处置,这时保障进出中心现场救援道路畅通和秩序就显得尤为重要。加强灾害道路安全畅通管控,需要把握好六个环节:未雨绸缪,提高思想认识;闻警而动,全面掌握信息;外围疏通,控制车辆通行;请求增援,加强线路巡查;加强领导,控制现场秩序;做好安抚,防止伤亡家属堵路。  相似文献   

10.
公安机关的法定职责具有极大的涵盖性和扩展潜力,其中应急性、临时性的处置活动成为政府基于公共安全考虑而调度公安机关最常见的理由。在自然灾害处理和救援方面,公安机关由于公共安全职能的边界不清晰,导致救援职责模糊,使得公安机关在自然灾害危机处置中难以体现专业优势。明确公安机关在自然灾害处置救援系统中的职能定位,有助于改变公安机关在救灾中的被动局面,促进其在灾害救援系统中的效率。  相似文献   

11.
灾害事故救援中的心理干预简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灾害事故救援中的心理干预是指在遇到灾难事故时对当事人进行的一系列心理疏导活动。从个体效应和整体效应上来看,心理干预在灾害过后的救援过程中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能有效缓解灾民出现的焦虑、抑郁等症状和绝望、无助等心态,使他们尽早认识、接受现实;通过对遇难者家属及相关人员的心理干预,能让他们逐步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端正态度,形成良好的社会意识形态。目前心理干预的理论模式有3种:平衡模式,认知模式,心理社会转变模式。我国开展心理干预工作需注重对现场其他相关人员的心理干预,加强对心理干预专业人员的培养,还应将心理干预纳入灾害事故救援的程序之中。  相似文献   

12.
广义上的安全管理,包括人类应对的各种安全障碍,有违法犯罪、自然灾害、灾害事故等。狭义上的安全管理,是工学中以控制事故为核心的安全管理,以此为研究对象的安全学、安全管理学对事故发生理论有着较为详细的研究。治安管理既要面对违法犯罪的预防和处置,又要面对治安灾害事故的预防和查处。现有公安学专业培养方案中,对普遍的事故理论鲜有介绍,而后者的基础性非常重要。从广义安全管理的角度看治安管理,能为治安管理的内容和理念提供新的视角。从治安管理行为结构、管理流程、治安管理客体不同角度来看,治安管理的内容呈现不同样态。治安管理者应树立法治理念、预防理念、社会化理念和效益理念。  相似文献   

13.
德国应急救援队伍构成具有救援与救护相结合、综合与专业相结合、专职与兼职相结合、政府与社会相结合、地方与联邦相结合等特点,其应急救援指挥具有联邦与地方相分权、行政与技术相分责、内部与外部相协调、指挥与支援相配合等特色,对我国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具有重要借鉴意义。借鉴德国模式,我国可采取救援和救护相结合方式,建立综合性基础救援队伍;在风险识别基础上,建立必要的专业救援队伍;划分行政权力和技术权力,避免行政部门干扰技术救援;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发挥志愿者的灾害救援作用。  相似文献   

14.
减灾防灾的制度安排,决定着灾害救援和重建的成效,也是重大自然灾害应对能力提高的关键。"举国体制"是我国抗震救灾可操作性强、反应灵敏、效率高的法宝;举国体制,表现的是一种工作机制,然而体现的更是一种政治实力,它与现行经济、政策有着密切的相互关系。举国体制是被灾害救援与重建过程的实践证明了的、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一种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15.
面对突如其来的雨雪冰冻灾害,全省交通系统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和部署,千方百计保障高速公路、国省干线的安全畅通,取得了抗冰雪保春运的阶段性胜利。  相似文献   

16.
NGO在灾害救助中日益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也就在灾害救助中最能显现政府与NGO的互动关系。本文聚焦灾害救助中政府与NGO的互动模式,以日本阪神地震、美国卡特里娜飓风灾害救助为个案分析了自主协作型模式,以中国汶川地震、玉树地震的灾害救援为个案分析了行政吸纳型模式,并进一步比较两种互动模式,为中国政府灾害救助管理提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从云南省公安消防总队实施灭火救援服务评议制度的个案切入,对新时期公安消防部门的职能调适、公众舆论在推进公共消防安全管理与服务中的作用,以及公共消防安全管理与服务的价值取向等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8.
应急志愿组织参与重大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有效弥补正式救援力量不足,提高灾害现场自救互救效果,彰显了社会志愿精神。同时,应急志愿组织自身也面临着管理组织无序、发展能力不足、专业技能不强、成员安全保障机制不健全等突出问题。因此,要科学有序组织管理、开展培训提高技能、构建长效激励机制及权益保障机制,促进应急志愿组织健康、有序、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社区安全是社会安全、稳定、和谐的基础,一旦遭遇重大的突发事件或事故灾难,社区将是灾害救援的重要单元。社区应急功能演习也叫社区现场应急演练,是对社区应急工作中需要的某种特殊的或专一的行动或功能实施的练习。当前,我国社区突发事件的应急演习还存在着一些问题。通过社区应急演习,可以检验社区组织(部门)的行动预案的多重功能,特别是检验行动预案的指挥、协调、综合功能以及事前和事后各机构的政策、程序、职责的相互作用情况。  相似文献   

20.
国家主权原则是国际法基本原则之一,根据该原则联合国有关文件规定国际救援必须在受灾国政府同意的基础上,应受灾国的请求而提供。然而面对突如其来的自然灾害,如果因片面地强调国家主权而使国际救援不能及时进行,则会造成对人权保障的缺失和不可挽回的损失。在国际救援中,国家主权应受到保护人权原则、"保护责任"和国际与国内法律的合理制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