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军焰 《当代贵州》2007,(17):59-59
滚滚东去的赤水河,见证了当年红军四渡赤水的英雄事迹,也见证了今天赤水电力公司优质服务的动人事迹。  相似文献   

2.
本刊继今年第3期发表《他使十万红军脱险——莫雄向我党密供“铁桶计划”》之后,本期又发表了《莫雄在乌蒙高原再助红军过险关》,再次披露了作为当年国民党的高级将领,莫雄利用自己的特殊身份,为被敌“围追堵截”的长征的红军大开方便之门,让红军顺利度过难关的那段鲜为人知的历史。  相似文献   

3.
会议遗址看起来并不陈旧。灰墙灰瓦,建筑分广场、陈列室、会议室几个部分。陈列室里,当年红军用过的一些物品在玻璃柜里静静地摆放着,仿佛在一诉说当年红军的艰辛。墙上,大幅油画大会师、北送红军等场面恢弘壮观,栩栩如牛,让人情绪随之高涨。,离开陈列室,沿着台阶而上,是模仿当年会议场景而建的会议室。当年参加会议的16人的铜像周着一张简陋的桌子或坐或站。墙上有写着参会人员名字的按钮,一按名字,会议室翟便会响起那位参会人员的发言,十分逼真。  相似文献   

4.
红军山:青山有幸埋忠骨 从我们下榻的遵义宾馆,就能看到将遵义城环抱臂中的凤凰山。1953年,因为在山上修建了红军烈士陵园,这一段山麓改称为红军山。红军烈士陵园坐北朝南,前瞰湘江河,与当年红军遵义鏖战的红花岗、老鸭山遥遥相望。遵义人民把在昔日战场上找到的77具红军将士遗骸葬在红军山,并将早已远近闻名的“红军坟”从桑木桠迁入山上的陵园。  相似文献   

5.
在全世界范围内.直接用马克思命名的地名并不多见。然而在中国.也有一条独一无二的“马克思街”。这条街诞生于1933年7月的川陕革命根据地.是红4方面军为当年苏区军民庆祝苏联十月革命胜利所创.而且从红军时期沿用到现在,原貌旧址仍在。这是中国共产党和红色政权的历史见证.更是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的崇拜和敬仰的体现。  相似文献   

6.
《湘潮》2016,(3)
正红军借据、红军树碑、红军册、半床棉被,还有红军池、红军楼……在汝城采访,我们不时被红军留下的一处处印记所感染,被一处处红色遗迹所牵动。遗址:记录17天战斗历程在卢阳镇联江村,当地老百姓竞相说着当年发生在这里的战事,一幅壮丽的战争场景展现在我们面前。  相似文献   

7.
1936年7月.红军长征途经青海省班玛县,点燃了千里草原革命的熊熊烈火,当地藏族人民为了表达对红军的怀念,把红军长征经过的子木达沟改称“红军沟”,“红军沟”石壁上当年红军书写的“北上响应全国抗日反蒋斗争!安庆宣”巨幅标语,经过半个世纪的风雨剥蚀,至今仍字迹清晰,历历在目,1986年5月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相似文献   

8.
正青山不语,浩气长存。站在困牛山遗址下,站在庄严肃穆的纪念碑前,每一个人无不为那场悲壮而光荣的战斗所震撼、所触动!巍巍武陵山脉,延绵起伏数百里。困牛山,武陵深处起伏群山中一座灵秀山峰,两面悬崖峡谷,四周丛林环绕。87年前这里因为一场撼天动地、石破天惊的战斗而闻名于世,让后人久久铭记、传颂!端午前夕,细雨霏霏,记者来到石阡县红军长征在石阡陈列馆,看见馆内陈列着一把号身斑驳、颜色深暗的军号,军号的主人是当年困牛山战斗幸存者陈世荣(原名何步荣)。这件珍贵的革命文物,见证了87年前石阡县龙塘镇困牛山上那场壮烈战斗和红军长征的光辉历史。  相似文献   

9.
1935年1月3日,中央红军突破乌江。乌江水流湍急,自古被视为“天险”。当年江上没有桥,红军也没有船,但千军万马却在一天之内渡江而去。于是,人们传说红军是天兵天将,每人都有一匹“水马”,红军就是骑着“水马”渡过乌江的,而且越传越神奇。那么,中央红军究竟是怎样渡过乌江天险的呢?  相似文献   

10.
1935年3月,毛泽东指挥长征中的中央红军进行了一次精彩的"斩首行动",那就是直扑蒋介石坐镇指挥的贵阳。蒋介石"御驾亲征"1934年12月,中央红军在长征途中接受了毛泽东的建议,进入贵州。蒋介石对此大感意外,因为在探讨红军前进方向时,他的一位高级幕僚曾经提醒说,红军未必直奔湘西,完全有可能进入贵州,应及早对策以防万一。但对这个建议蒋介石不屑一顾,认为红军绝不会走当年石达开的老路,只有到湘西与贺龙会合才是出路。因此他对红军突然转向入黔又气又喜。气的是,他用了九牛二虎之力在湘西布下的大口袋算是白费了,还让他在幕僚面前多少有点下不了台;喜的是,红军竟然走上了当年石达开的老路,那就难逃石达开的命运了。  相似文献   

11.
文俊 《红岩春秋》2014,(10):21-21
正"石壕哪年不过兵,过兵百姓不安宁,唯独当年红军过,一来一去很清净。不拿东西不拿钱,走时地下扫干净"。在当年綦江县石壕镇百姓中传唱的这首民谣,就是对当年红军良好纪律的真实写照。1935年,为保卫遵义会议的顺利召开,红军第一军团派一师二团于1月15日进驻綦江县羊角乡,扼守川黔交界的酒店垭关隘,监视川军和贵州盐防军的行  相似文献   

12.
正"十月里来秋风凉,中央红军远征忙……二万里长征到陕北,南北红军大会合,粉碎敌人新‘围剿’,团结抗日救中国。"这首创作于1935年10月的《长征歌》,是第一首反映长征的歌曲,勾勒出了"红军不怕远征难"的雄伟画面。红军时期产生了大量红色歌曲并被广为传唱,完整见证了红军长征的历程。  相似文献   

13.
2011年4月28日上午,福建省永安市小陶镇吴地村小吴地中洋自然村村民陈亨尧拿出了自己的传家宝——父亲陈海照的一张遗照和当年红军将领方方送给陈海照的一副绑腿。他告诉前来采风的记者:"我的父亲名字叫陈海照,9岁到11岁时经常给红军送信,被国民党抓去两次没有牺牲。当时的红军将领张鼎丞、方方等经常来到我的家里,和我父亲同吃同住。这副绑腿是红军留给父亲的作纪念。红军留给我父亲的还有一件棉袄。"  相似文献   

14.
常程 《新长征》2006,(9):59-59
作为一名在校大学生,我只是从教科书和影视作品中对70年前的红军长征略有了解。仅仅如此,我已经深深地为当年红军将士们的历史性壮举所感动,更为长征所体现出来的精神所鼓舞。长征精神不仅仅是当年红军将士们的无畏无惧、艰苦奋斗、英勇牺牲和战无不胜精神,更是一种坚持真理的革命精神和为国为民的民族精神。这种精神也永远是时代精神。  相似文献   

15.
遵义,一片红色的热土。遵义会议、四渡赤水、激战娄山关、再占遵义城,当年红军长征路上的一处处红色经典,留给后人许多红色记忆。6月15日到21日,笔者参加全国党刊“重走长征路走进红色贵州”联合调研采访活动,重走当年的红军长征路,亲身感受革命传统教育,对我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和改革开放不同历史时期所肩负的历史使命,和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这一始终不变的宗旨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感悟,  相似文献   

16.
孙伟 《党的文献》2012,(5):109-111
1965年5月,毛泽东重上井冈山。24日,陪同参观的汪东兴问毛泽东:当年井冈山的红军是由哪几支部队组成的?毛泽东说,当年井冈山的红军由四支部队组成。  相似文献   

17.
前言70年前那场波澜壮阔的二万五千里长征,向全世界宣告,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工农红军是一支不可战胜的力量。70年来,长征精神培养、教育和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踏着红军的足迹拼搏奋进。盛夏时节,本刊记者有幸参加了由全国党刊研究会策划、中共贵州省委当代贵州杂志社组织实施的“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全国党刊大型联合采访活动”,与来自全国14家党刊的20多名同仁一起,来到当年红军走过的地方,追寻历史足迹,感慨时代变迁,见证了贵州这片红色热土的厚重、美丽、希望......河流是刻在大地上的记忆。沿着河流,人们会触摸到历史深处的积…  相似文献   

18.
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位于通江县沙溪镇王坪村。从通江县城出发,一个小时便可到达。红军烈士陵园占地面积1500多亩,这是全国最大的、唯一一个由红军自己修建的烈士陵园。1934年7月,红四方面军总部决定,由总医院政治部主任张琴秋同志负责修建红军烈士陵园,她还亲自设计碑体、题写碑名、绘制图案,当年10月顺利建成。整个陵园由红军烈士墓、红军总医院旧址和红军石刻标语3部分组成。陵园的大门横式牌坊上,雕刻着“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13个金光闪闪的大字。  相似文献   

19.
今年,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60周年。乐昌是当年红军长征经过粤北地区的最后里程。为重温长征这一震撼世界的重大事件,继承和发扬红军艰苦奋斗精神和革命优良传统,本文记述红军长征经过乐昌详情,谨以纪念。  相似文献   

20.
戴和杰 《湘潮》2014,(8):50-50
城步苗族自治县汀坪乡与五团镇一带,至今还流传着一首当年工农红军长征经过城步时苗族同胞歌颂红军的歌谣,当地党史部门及时收集了这首歌谣。歌谣的全文如下: 一声惊雷地皮震,苏维埃政府把兵兴;民国二十三年冬,红军来到苗寨境。十一月初一从此过,六天七夜不留停;强兵勇将前面走,大队人马后面跟。沿途写满大标语:“打倒土豪和劣绅!”红军行到泗水地,红白两军起战争;红军打了大胜仗,趁胜占颂牛头岭。广西白军前头阻,湖南蒋军后面跟;天上飞机嗡嗡叫,地上枪声响不停。红军白天要打仗,夜里还要急行军;红军进寨来借宿,不扰百姓睡桥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