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二军团十年来斗争之历史概略关向应洪湖──苏维埃运动数大巨流之一一九二五──一九二七年反帝反封建势力的大革命运动,因为资产阶级叛变革命,投降帝国主义投降封建势力而失败了!只有共产党领导着中国无产阶级和农民,在反帝反封建势力的土地革命斗争中,继承并展开了...  相似文献   

2.
正广东是一片充满红色记忆的热土,是大革命的策源地、中国共产党探索革命道路的重要区域、中国共产党开启武装斗争的发源地之一。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在中国革命面临生死存亡的紧急关头,中国共产党人为探寻革命道路在广东进行了一场旨在发动武装斗争、建立工农民主政权、开展土地革命的苏维埃运动,为党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一、广东苏维埃革命的主要历史贡献在开展苏维埃革命斗争中,广东党组织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  相似文献   

3.
闽东人民革命斗争历史,在中国革命历史上的地位和作用是非常特殊的,它所产生的意义也是十分深远的。  相似文献   

4.
正中国共产党自创建之初便非常重视妇女工作,深刻认识到妇女是中国革命的生力军。毛泽东曾说:"全国妇女起来之日,就是中国革命胜利之日。"(1)因此,在革命斗争中,中国共产党始终积极发动和领导中国妇女解放运动。特别是在土地革命时期,党把妇女解放思想引入农村,领导广大农村妇女打破封建枷锁,参与革命战争和苏维埃政权建设,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5.
列宁在俄国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提出了俄国人民具有伟大而深刻的创造力的思想。这一思想的主要内容有:一是"千百万劳动群众组织起来"是俄国革命取得胜利的最深的源泉。列宁提出,俄国人民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俄国人民必须在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下才能发挥革命创造力、俄国人民在革命过程中创造了苏维埃等观点。二是"生气勃勃的创造性的社会主义"是俄国人民自己创立的。列宁提出,"生气勃勃的人民创造力"是巩固苏维埃政权的源泉、苏维埃俄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依靠人民的创造力、人民的创造力受到苏维埃俄国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无产阶级政党必须善于激发苏维埃人民的创造力等观点。上述列宁的思想对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三大起义”在中国革命历史上具有伟大而深远的意义。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因其组织和依靠力量不同而各有特色。一直以来,广州起义在宣传上以及在各种媒体的反映上,没有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的比重大,原因是多方面的。笔者从一些重要的历史文献中发现,就当时中共中央和共产国际的评述以及起义的作用和影响而论,肯定广州起义的要多于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称赞广州起义具有世界历史意义,揭开了中国苏维埃运动的序幕,开始进入工农兵三大力量联合革命的新时代。  相似文献   

7.
1927年4月中旬,国民党广东当局追随蒋介石集团,发动反革命政变,在广东实行了白色恐怖政策和反革命统治。广东东江地区①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奋起举行武装起义,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白色恐怖政策,建立人民自己的苏维埃政权,创建和发展东江革命根据地②,在中国革命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这个时期东江地区进行的工人运动,正是东江苏维埃运动的有机组成部分。深入了解东江苏维埃的工人运动的战斗历程,有助于更全面认识东江革命根据地的历史及其在中国革命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大革命失败后,东江地区工人阶级面临的重要使命…  相似文献   

8.
苏维埃文化是世界苏维埃运动的直接产物。中国苏维埃文化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华苏维埃运动中在苏区产生并形成的一种革命文化。中国苏维埃文化在其产生发展的过程中,构成了以小学初等教育和成人扫盲教育为主体,以通俗文化传播为辅助的,普及性大众化的文化形态;苏维埃文化具有鲜明的革命性,强调文化发展的共产主义方向;苏维埃文化的管理也呈现出政府与群团共同管理以群团管理为主的基本格局。苏维埃文化形成了与其它文化的明显区别,其中蕴含的一些基本特征经新民主主义文化延续到今日之先进文化之中。  相似文献   

9.
闽西妇女运动,同工农运动一样,在闽西人民革命斗争史上占着极重要的地位。她为闽西土地革命的胜利,为苏维埃政权的创建和巩固作出了重大贡献。为缅怀妇女英烈和前辈们的英雄业迹,学习她们的革命斗争精神,本文就闽西妇运的地位和作用作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10.
1919年爆发的五四运动具有以往中国人民革命斗争历史上不曾有过的全新姿态,取得了当时条件下所能取得的最大胜利.它是有广大无产阶级、小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参加的全国规模的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军阀卖国贼的群众性革命斗争.这在鸦片战争后近80年的中国历史上还是第一次.所以,五四运动不是旧民主主义革命运动的简单延续,而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开端.  相似文献   

11.
1919年爆发的五四运动具有以往中国人民革命斗争历史上不曾有过的全新姿态,取得了当时条件下所能取得的最大胜利.它是有广大无产阶级、小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参加的全国规模的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军阀卖国贼的群众性革命斗争.这在鸦片战争后近80年的中国历史上还是第一次.所以,五四运动不是旧民主主义革命运动的简单延续,而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开端.  相似文献   

12.
《党史文苑》2008,(3):F0004-F0004
新余(新余县、分宜县)革命根据地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重要的军事根据地,也是湘赣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上级党组织十分重视新余的革命斗争,毛泽东、彭德怀、王震、肖克、曾山、陈正人等一大批无产阶级革命家先后来到新余从事革命活动。在革命浪潮的推动下,新余建立起县、区级中共组织17个,县、区级苏维埃政府15个,县、区级工农武装21支,革命鼎盛时期,新余苏维埃区域涵盖袁水以南整个新余境内,苏区面积、苏区人口都分别占当时新余县的1/3左右。新余人民为井冈山革命斗争乃至中国革命的胜利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相似文献   

13.
方志敏承认:“我是中国苏维埃运动中的工分子。” 20世纪初,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一件大事,就是俄国无产阶级在1905—1907年革命时期,创造了苏维埃;这个由工人代表组成的尚处于萌芽状态的群众政治组织,为列宁所发现、肯定和支持,从而发展很快;十月革命后建立的工农兵代表苏维埃,成为国家政权组织形式,苏联最高苏维埃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随着十月革命一声炮响,苏维埃从莫斯科走向了欧洲、亚洲和全世界。它“改变了整个世界历史的方向,划分子整个世界历史的时代。”  相似文献   

14.
杨会清 《求实》2006,(3):32-34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其领导的革命活动就充满着浓郁的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色彩:一方面,它将自身的合法性建立在中国不断发展的革命诉求之上。另一方面,又把战争动员作为自己最直接的目标,而苏维埃选举运动则是对两者进行调适的一个结果。通过苏维埃选举运动,中共不仅在苏区创建了一个崭新的工农专政的世界,而且还构建了一个有利于革命动员的新秩序。  相似文献   

15.
正方志敏(1899-1935),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杰出的农民运动领袖,长期担任赣东北和闽浙赣革命根据地的苏维埃主席。他无比热爱苏维埃、衷心拥护苏维埃、誓死捍卫苏维埃,具有相当浓郁的苏维埃情结。"为着苏维埃流血,那是我们十分情愿的啊!"《我从事革命斗争的略述》是方志敏在狱中写的自传性质的文稿,有6万余字,主要回顾他从事革命的经历,特别是对赣东北和闽浙赣苏区形成、发展的历程  相似文献   

16.
红色文化主要是指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长期的革命斗争、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实践中所形成的由革命理论、革命经验和革命精神凝结而成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光荣传统及其载体。生动地反映了人民群众的精神面貌,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7.
土地革命时期,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推动下,长江南北各省发生了具有相当规模的土地革命斗争与苏维埃运动。这一伟大斗争的历史已为人们所熟知。在我国东北地区发生过的土地革命与苏维埃运动,则较少有人论及。本文愿就近年的发现与研究略加叙述,以补这一方面研究的不足。一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一些共产党人就相继到东北几个大城市考察工人运动,建立进步青年团体,进行马克思主义与革命的宣传。1923年“二七”斗争失败后,中共中央和北方区委派出一些重要干部到东北各地建立共产党、青年团和工会组织,开展革命工作,使东北的革命  相似文献   

18.
<正>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将“坚持自我革命”列为党百年奋斗的历史经验之一,并指出:“勇于自我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在党的奋斗历程中,毛泽东、刘少奇、李立三等老一辈革命家发动和领导的具有全国意义的革命斗争——安源路矿工人运动从1921年兴起,历时十年,为中国革命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1923年8月,安源路矿工人运动中开展的“八月整顿”,  相似文献   

19.
20年代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内容十分丰富的时期。这个时期,中国国民革命运动在与国际和国内共产主义运动密切配合下的日益高涨,决定了中国政治和社会历史后来的发展方向,同时这也是在创建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上所进行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一个不可缺少的阶段。共产国际和莫斯科同中国革命运动相互配合的问题,很长时间无论是在西方的还是在共产党的史学著作中,都被过于意识形态化了。如果说在西方的史学著作中,共产国际的对华政策或者被看作是苏维埃国家的对外政策工具,或者被认为是从共产国际企图输出革命的角度出发而不考虑中国国内的特…  相似文献   

20.
1927年9月9日爆发的震撼全国的湘赣边界秋收起义,为中国革命做出了重大的历史贡献,在中国工人运动史和中国革命斗争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并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安源工人运动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历史影响.它开辟了安源工运崭新的历史时期,标志着安源路矿工人运动从民众运动向着革命斗争的最高形式——武装斗争的飞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