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智能传播已成为一种新兴的媒介传播技术,其既为网络空间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的提升提供了新机遇,也带来了诸多挑战。这些挑战主要表现在:信息生产主体的创变性消解了主流意识形态话语的影响力,信息内容分发的偏颇化削弱了主流意识形态话语的传播力,信息情境沉浸的过度化降低了主流意识形态话语的凝聚力,媒体传播格局的失衡化弱化了主流意识形态话语的引导力。提升智能传播时代网络空间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可从四个方面着手:提升主体媒介素养,构筑强大的意识形态联盟;优化算法推荐技术,调治社会公众的信息食谱;加强平台内容建设,提供主流导向的信息内容;加快主流媒体发展,构建弘扬主流价值的传播体系。  相似文献   

2.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网络××客”开始走进了人们的生活,还没有搞明白它的具体定义,却已经融入其中。如今的中国互联网,客文化在网络生活中蔚然成风。从博客、播客到换客,威客,甚至反“流氓软件”的维权客,种类繁多的“客”不期而至,网络生活客时代全面来临。“网络××客”在网络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它不仅使人们的生活更深入细致,丰富多彩,同时也使人们的网络生活质量逐渐提高。  相似文献   

3.
最近,有媒体进行了一次网上调查,主题是关于“中国现在是否已经是世界强国”,有80%的网友认为中国还够不上一个世界强国。而此前有欧洲媒体的调查显示,欧洲不少公众认为中国已是仅次于美国的世界强国。  相似文献   

4.
最近几十年,互联网逐步成为时代的标志和特征,技术深刻地改变了全世界的交往方式和信息传播方式。随着网络对社会影响的日益加深,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思考网络这个无国界的空间是否真的没有边界?网络空间是否应该被规范,应该如何规范?很显然,网络应用在日常生活中的扩张已经使人们付出了代价,引起极其复杂的伦理难题——网络中的言论自由、知识产权的保护、个人的隐私以及网络安全问题。本书旨在揭示这些伦理困境的复杂性及与个人生活的休戚相关性,激发读者思考有关互联网管理方面的话题。——该书封面勒口《内容简介》  相似文献   

5.
程艳  曾燕  谢翌 《求索》2015,(1):9-12
信息技术的革新带来了信息生成、信息传播与信息获取方式的变革,进而推动了社会交往方式的转变。移动互联网的大发展,推动了互联网的大繁荣,加深了信息技术对公众的社会生活与思维方式的影响。微时代下网络世界的社交方式、情绪色彩与思维方式,潜移默化间推动了现实社会的变革。与此同时,在某种程度上却也绑架了社会生活。为了加强并创新社会管理体系,推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我们要理性、勇于直面"微时代"的机遇与挑战。  相似文献   

6.
有调查显示,94.5%的人认为微博正在方方面面改变和影响着他们的生活,有人把这种由微博以及“微传播”“微信息”“微交流”等概念共同推动的信息传播和社会领域的潮流称为“微革命”。的确,微博在给人们生活带来巨大变化的同时,也在重构着舆论传播新格局,也无可避免地引发了“微”道德的探讨与争鸣,微博唤道德,时代呼唤“微道德”,人们更期盼通过全民”微道德”,掀起中国人拯救道德的热潮!因此,本刊在微时代推出本策划。  相似文献   

7.
目前,不少青年网民处于“碎片化”游离状态,亟需对其进行组织化梳理,引导他们积极参与社会建设。网络团组织是网民与共青团组织参与社会管理的组织载体和服务载体,创新了团的组织形态,适应了信息时代的发展,促使团工作方式的新转变。同时它扩大了团工作的覆盖面,创新了利益诉求表达方式,增强了团内民主,更利于组织化动员广大青年参与社会建设,增强城市认同感和社区归属感,成为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的特殊力量。  相似文献   

8.
正政务微博是指政府部门推出的官方微博账户,它是政府与广大网民之间架起的一座"电子桥梁"。北京市政务微博在创新社会管理中发挥了重要而积极的作用。为在社会管理中体现与民意的良性互动提供了支持。但与此同时,政  相似文献   

9.
名誉侵权是自媒体传播失范的重要危害结果,它不仅损害了被侵权人的合法权益,更会影响自媒体行业的健康发展。通过2019—2020年236件自媒体传播名誉侵权的民事判决书的实证分析发现,自媒体加剧了信息传播模式的复杂性和多变性,自媒体传播名誉侵权存在着认定不确定性、维权成本高、法律救济差异大、平台承担责任难等类型化乱象。一方面,需要自律方面明确传播者和平台主体责任,构建和完善自媒体传播伦理,实现内在强制;另一方面,需要通过完善自媒体侵权立法、适当降低证明责任、加大经济赔偿力度和细化传播平台法律义务等他律措施,为自媒体传播的法治化提供外在强制。  相似文献   

10.
政府公信力是政府执政的首要条件和根本基础,是受到公众普遍关注的社会焦点。自媒体时代的到来给传统的政府治理方式以极大的冲击,政府在行政事务中所面临的问题在自媒体时代的条件下变得更为突出和棘手,即在固有问题被不断放大的同时,又不断生成新的舆论应对危机。通过对自媒体时代政府治理的现状进行分析,以政务微博为典型代表,探寻政府公信力面临的主要问题,并试图在现有法律机制和政策框架内,寻求解决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申琰 《新东方》2008,(1):61-64
当今世界,科技进步突飞猛进,特别是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对世界经济、政治、军事、科技、文化、社会等领域产生了深刻影响。由于互联网信息技术双刃剑的作用,一方面新的机遇不断涌现;但同时,个人、国家和国际社会也不得不面临由互联网的负面效应所带来的各种挑战。  相似文献   

12.
刘崴 《人权》2013,(1):37-40
一、信息时代的特点众所周知,以计算机的广泛应用和人造卫星等航天技术的问世为标志,人类开始了从工业时代向信息时代的跨越,就推动地球文明发展而言,这又是一次质的跨越。之前那次是从农业时代向工业时代的跨越。信息时代具有知识爆炸的特点,各个领域分分秒秒产生着海量信息。在这个时代,凭借计算机、手  相似文献   

13.
迅猛发展的移动互联网技术,已经开始了对大众生活的渗透与改变。时代为"90后"大学生打上了"移动互联"的烙印,以智能手机为代表的移动终端正从学习方式、交往方式、消费方式和娱乐方式等多方面建构着新的"微"生活方式。包括手机在内的网络新媒体社会责任已然应当成为当今重要的社会议题,我们需要肯定新媒介在对大学生完成社会化过程中的积极作用,也应当时刻警惕生活方式变化中的负面效应。政府、移动互联网企业、社会、高校及大学生自身,均因新媒体的特质而成为社会责任的主体和利益相关者,以求共同营造适宜社会稳定和个人发展的良好移动互联网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4.
微博诞生后以其独特的微动力迅速影响整个世界,开启了一个崭新的时代——微时代运用好微博,创造性地开展党的互动型信息工作对于创新党的群众工作方式、开拓党建新途径、促进党务政务公开、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网民们的恶搞基本上没有带什么功利色彩,最多也就是娱人娱己,在某种程度上,已成为一些网民宣泄情绪的重要渠道,不妨对这种网络文化宽容处之2012网络问政:从薄熙来到雷政富——官民互动提速,反腐成为社会政治背景板上的主色调互联网已经成为人们的一种社会生活方式,公民社会日渐成熟。2012年注定要成为网络反腐具有标志性意义的一年,从薄熙来、王立军等"大人物"的纷纷倒台,再到表哥、房叔、车爷、房婶、雷冠希等的纷纷落马,既有中央惩治腐败的决心,又有网民借助社会化媒体的热情参与,反腐成为2012年的  相似文献   

16.
任晶晶 《新东方》2006,(3):19-22
在21世纪的晨曦中,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迅猛发展,人类步入了信息时代的大门。计算机与互联网技术作为新科学技术革命的重要成果在人类生活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与普及,极大地促进了世界各国经济与社会的发展,赋予了现代国家和国际关系许多崭新的特点。一、互联网与现代国家互联网是一种基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而产生的、以促进和加速信息流通为主要功能的通讯工具,具有低能耗、低费用、高效率、高速度的特点。互联网的广泛应用推动了经济全球化进程,对国家经济的发展和国家安全的维护产生了重大影响。第一,互联网正在使世界经济从工业化阶段进入…  相似文献   

17.
<正>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因环境问题引发的民生问题日益凸显,环境群体性事件正以年均29.8%的速度快速增长,形势严峻。在2012年及2013年公布的"十大公民事件"的评估结果中,环境群体性事件连续两年榜上有名。不同于大多数因经济纠纷引发的群体性事  相似文献   

18.
吴琳 《桂海论丛》2012,(6):85-89
马克思主义空间理论为我们理解新兴媒体所构成社会空间的本质,探索政府社会管理实践机制提供了理论依据。针对新兴媒体构建的新型文化空间,要求政府创新社会管理运作机制,提高政府的空间引导能力与空间传播能力。针对新兴媒体构筑的新型交往空间,要求政府创新社会管理调控机制,提高政府的空间执政能力与空间对话能力。针对新兴媒体构造的新型政治空间,要求政府创新社会管理动力机制,提升政府空间引导能力和空间驾驭能力。  相似文献   

19.
正往事如烟,可在互联网时代,网事并不如烟。21世纪的第一年,当时一家知名门户网站的CEO与一位新闻传播学者就"网络时代报纸的命运"进行了一场对话,双方观点争锋相对。当时,这位CEO便预言说:报纸只有吸取网络的优势,才可能不败;网络将成为人们生活的必需品;网上成名将变得最容易。仅仅十多年时间,从门户网站、论坛、博客、微博、微信到客户端等各类网络信息载体层出不穷,当年的狂言成为了预言。  相似文献   

20.
张雷 《当代广西》2009,(4):50-50
技术的进步,必将带来传播方式的变化。手机实现了人际传播与大众传播的叠加,演绎出一种独特的传播形态。同时,这种新兴的传播形态,也在逐渐改变着我们的思想、行为和社会生活。不可否认,世界上再也没有一种媒介会比手机更具有兼容性、贴身性、便捷性和互动性。手机使人与人之间更易于交流,像网络一样使社会变得更加平等自由,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它对社会的进步发展将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