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杨海滨 《江苏政协》2012,(11):33-34
科技创新,是企业抢占产业制高点、永葆生机活力的关键所在,也是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抓手。当前,在国际金融危机持续深化、经济转型升级日益迫切的新形势下,我省工业发展已步入依靠创新驱动发展的新阶段,推动企业科技创新,加快  相似文献   

2.
科技创新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原动力。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世界各国一致将科技创新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不断加强创新能力和加快重点领域技术突破,以期真正走出危机,引领未来发展。而随着云计算、智能终端、高端芯片、3D打印机、生物能源等科学技术的突破和应用,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国际竞争也愈来愈激烈。与此同时,我国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转方式、调结构、惠民生的要求十分迫切。  相似文献   

3.
朱旭峰 《群众》2013,(5):49-50
宜兴环科园作为唯一环保主题国家级园区,是中国环保产业最大的集聚区。但是,随着后期市场的规范、竞争的加剧,常规制造业的利润越来越薄,宜兴环保制造业的相对优势正在丧失,前期由于竞争不充分形成的高利润的趋势不可持续。因此,宜兴环科园正处在破解难题、转型发展的攻坚期,迫切需要依靠科技创新解决环保产业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通过建设创新驱动实验区,提升核心技术自主创新能力,推进环保产业跨越式发展,支撑环保经济发展转型升级,使创新驱动成为推动环保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  相似文献   

4.
中小企业特别是科技型中小企业是上海“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生力军和重要力量,也是促进实现上海经济持续平稳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当前,受国内外多重因素影响,我国中小企业在发展中面临一些困难和矛盾,较为突出的是,融资环境不佳,而影响中小企业融资环境的因素又十分复杂。上海的中小企业面临同样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张乐夫 《群众》2012,(3):14-15
科技创新企业是增长动力主要依靠创新驱动的企业,是推动产业技术进步、加快创新型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十一五”以来,我省一大批科技创新企业脱颖而出,蓬勃发展。目前,全省科技创新企业数量近3万家,实现技工贸总收入达3万亿元。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是我省科技创新企业创新发展的关键时期,  相似文献   

6.
张璇 《长江论坛》2022,(3):12-18
加强科技创新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迈向科技强国的必由之路,是我国当前应对国际更加复杂严峻和不确定态势的重要举措。习近平关于加强科技创新系列重要论述蕴含了肩负时代使命、建立“新型举国体制”、培育原始创新能力、探索建立“创新要素市场化”配套制度体系以及打造高质量原始创新策源地等重要时代要义。这些新重要论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科技思想的源头创新视阈,为新发展格局下中国未来科技创新提供了行动指南,在指引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尽快破解“卡脖子”问题、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技发展道路等方面具有重要时代价值。围绕加强科技创新重大战略目标的实现,习近平还为我们指明了通过“人”“财”“物”“力”等方面共同发力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7.
强化农业自主创新 加快发展现代农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常有宏 《群众》2012,(4):70-71
今年2月1日出台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的若干意见》,把推进农业科技创新作为“三农”工作的重点,作为农产品生产保障供给和现代农业发展的支撑,在我网农业科技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相似文献   

8.
林石火 《当代广西》2013,(19):26-27
科技创新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意义重大。 当前,全球经济形势正发生深刻变化,金融危机的影响仍在持续,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尚多方存在、。各国都在积极探索摸索,试图消除或正在消除金融危机的影响,走出一条良性发展之路。依靠科技创新,提高自身竞争力,提升自身生存能力,走出发展困境,已成为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统一共识、共同选择。  相似文献   

9.
张枫逸 《群众》2012,(4):88-88
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将农业科技创新上升为国家战略,让人振奋。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而实现农业持续稳定发展、长期确保农产品有效供给,根本出路就在于科技创新。可以期待,随着中央把农业科技摆上更加突出的位置,  相似文献   

10.
综观上海地区科技创新的过程,有四大“不对称”现象正在阻碍着科教兴市战略的实施,务必高度重视。为此,我建议率先在全市范围内开展构筑“创新上海”的大讨论,以巩固市科技大会的成果。讨论的核心问题是:在全国范围内尚未彻底解决四大“不对称”的背景条件下,上海如何推进科技创新,使上海摆脱传统发展模式的桎梏,率先走上科学发展模式的轨道。  相似文献   

11.
韩子睿 《群众》2013,(10):18-19
党的十八大报告要求,促进文化和科技融合,发展新型文化业态,提高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进一步推动文化与科技的深度融合,培育新的文化产业增长点,已成为当前江苏文化创新发展的重要课题。一、互动融合:"文化+科技"催生新型业态科技创新是文化发展的重要引擎。科技创新在不断提高人类认识自然、顺应自然、改造自然和利用自  相似文献   

12.
2012年2月的第一天,我们欣喜地看到了新世纪以来党中央指导“三农”工作的第9个“一号文件”。这份“一号文件”.突出强调农业科技创新,是党中央科学把握现代农业发展规律,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作出的重大决策,是促进现代农业发展的重大部署,在我国农业科技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必将为我国农业农村发展实现新突破、再创新佳绩注入强劲动力。  相似文献   

13.
9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指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决定着中华民族前途命运。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一重要讲话。为我们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指明了方向.更进一步坚定了浙江加快建设创新型省份的决心和信心。目前从总体上看,我省科技创新能力还不强.特别是科技与经济“两张皮”现象依然存在.科技投入产出不匹配、产学研用结合不紧密、评价考核科技成果的标准不科学、科技创新的体制机制不适应等“四不”问题比较突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我省深入实施“八八战略”.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  相似文献   

14.
春回大地,万物复苏。新世纪以来指导“三农”工作的第九个中央一号文件将今年的主题定为“加快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文件强调指出,实现农业持续稳定发展、长期确保农产品有效供给,根本出路在科技。  相似文献   

15.
肖杰 《今日海南》2007,(1):28-29
第一生产力——为新农村建设插上金翅膀 近年来,我省实施科技农业,组织关键技术的协作攻关。引进良种推广先进适用技术,广泛开展技术培训,创新农村科技服务体系,有效促进了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和热带特色农业持续快速发展。科技在农村经济发展中发挥的第一生产力和重要的动力作用,为新农村建设打下了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16.
张贵 《人民论坛》2023,(22):48-53
科技创新是提升企业竞争力的核心,也是民营企业应对全球挑战和抢占未来市场的关键因素。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主体,民营企业只有持续增强科技创新竞争力,才能在新发展格局中迸发生机和活力,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民营企业科技创新竞争力的培育,需要在充分借鉴国外企业科技创新竞争力培育经验的基础上,发挥我国独特的制度优势,调动各类市场主体的积极协同参与,聚焦“新共识”营造、“新机制”建设、“新要素”集聚、“引擎”打造、“新业态”布局,构建高质量的创新生态、企业生态、产业生态,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民营企业科技创新竞争力育成之路。  相似文献   

17.
张晓宏 《群众》2023,(5):45-46
<正>党的二十大在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两步走”战略安排中明确指出,到2035年建成科技强国。作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特别是研究型大学始终争当科技创新主力军,在制约国家发展全局和影响国家长远利益的重大科技问题上发力,为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面向未来,大学要持续发挥科技创新主力军作用,以高水平创新助力我国实现科技自立自强。  相似文献   

18.
《江西政报》2008,(19):I0003-I0003
进入新世纪以来,省委、省政府确立了实现江西在中部地区崛起的发展战略,这就是:以新型工业化为核心,以大开放为主战略,以机制体制创新和科技创新为强动力,大力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经济国际化和市场化,建设创新创业江西、绿色生态江西、和谐平安江西。通过几年来的努力,江西在中部地区崛起战略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经济社会实现了持续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9.
苏娜 《政策》2012,(12):63-65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要把全社会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创新发展上来,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实现科学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最根本的是要依靠科技的力量,最关键的是要大幅度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尽快走上创新驱动的轨道。当前湖北正处于...  相似文献   

20.
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打造经济增长和转型升级的新引擎,是党中央作出的新的国家重大发展战略。按照习总书记关于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指示,以中关村科技创新为龙头和牵引,从京津冀乃至全国发展的高度,适应市场经济和社会转型要求,聚焦创新驱动发展和京津冀协同发展两大国家战略,围绕解决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打破行政区划限制,实现生产要素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推进产学研合理分工和优势互补,加快京津冀科技创新协同发展,为区域创新发展提供科技支撑,为形成新的经济增长极注入动力和活力,实现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良性互动、整体共同进步,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大战略任务和重大现实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