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魏贺  禹伟良 《党政论坛》2011,(18):13-13
审计公告披露,截至2010年底,我国省、市、县三级地方政府性债务余额107174.91亿元,其中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67109.51亿元,约占62%。  相似文献   

2.
审计公告披露,截至2010年底,我国省、市、县三级地方政府性债务余额107174.91亿元,其中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67109.51亿元,约占62%。10万多亿元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究竟有多大?如何有效化解潜在风险?  相似文献   

3.
王仁贵 《瞭望》2013,(31):8-8
近日,国家审计署在其网站发布,政府性债务审计将全面开展。这一条仅有一句话的新闻引发了各界的广泛关注。一时间,关于政府性债务的各种解读不断。“地方债务黑洞说”一再被提及,A股市场也因此而受到冲击。  相似文献   

4.
本文在国家审计署公布的全国政府性债务审计的基础上,研究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的现状,编制了我国地方政府的可流动性资产负债表,并通过预期违约率模型,对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的违约距离和违约概率进行了计算,认为目前我国地方政府的债务风险很小,并提出了改善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地方债Q&A     
《党政论坛》2013,(20):5-5
◎什么是地方债?全称为地方政府性债务,主要由三部分组成:地方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如地方政府债券)、负有担保责任的债务(如政府融资平台公司向企业举借的债务)、其他相关债务(指政府融资平台公司、经费补助事业单位等举借的债务。地方政府虽未提供担保,但如果债务单位出现债务危机,政府会承担救助责任)。  相似文献   

6.
最新审计结果表明,截至今年6月底,全国各级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约为20万亿元,此外各级政府还承担着9万多亿元的或有债务.如何看待这些数据?数据背后的风险究竟有多大?债务风险总体可控“对于政府性债务,不能独立地看一两个数据,要从国际通常使用的负债率等风险控制指标来研究.”审计署新闻发言人陈尘肇说.  相似文献   

7.
2010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2011年经济工作的目标调整为在把稳定价格总水平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基础上,保增长、调结构、管理通胀预期等来看,在今后一段时期内,中央将把遏制通货膨胀以及资产价格泡沫放在一个尤为重要的位置上。同时明确要把好流动性这个总闸门,下决心压缩一般性财政支出,并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这显示出政府加强调控的政策意图十分明确。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遏制过于充沛的流动性,管理好通胀预期将成为近期央行货币政策的首要目标。  相似文献   

8.
魏文彪 《民主》2010,(10):53-53
全国人大常委会预算工作委员会8月23日在关于财政体制改革的专题调研报告中建议,合理确定政府性收入的总规模和总收入。预算工作委员会在报告中建议配合国民收入分配结构调整与改革,合理确定政府性收入的总规模和总收入,实现政府收入、企业收入和居民收入的合理均衡增长(2010年8月25日《京华时报》)。  相似文献   

9.
自1994年我国实施分税制改革以来,地方政府债务规模逐年膨胀,尤其是自2008年伊始,增速急剧提高,债务风险已经有所显现。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问题的急求之举和根本之道,是及早实施目前债务风险的应对之策;建立健全地方政府债务监督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0.
《理论视野》2010,(4):64-64
《人民日报》2010年3月30日刊登周琪的文章指出,有几个数据可以说明美国缺乏全民医疗保险的弊端:2006年至2010年美国人的平均寿命为78.11岁,在世界上排名第三十八位,低于大多数发达国家;全美约4600万人没有医保,医保覆盖率仅为85%;在美国63%的个人破产中,医疗债务是最大的因素。  相似文献   

11.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防控是关系到现阶段宏观经济能否平稳运行的关键,站在经济社会学视角,综合分析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相关问题,有助于更加系统地理解和认识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研究发现,地方政府"经济人"的特性、独有的社会文化背景、社会网络结构、信息不对称是产生地方债务风险四大主因;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形成是社会系统各要素不断演化的结果,解决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根本途径是修正地方政府"经济人"的特征,从约束地方行为、文化、社会网络结构、信息共享四个方面构建治理体系。  相似文献   

12.
刘凯玲 《民主》2011,(5):52-52
北京市财政局2011年1月1日消息,2010年.全市地方财政收入完成2353.9亿元.比上年增长16.1%。在公共交通方面.去年北京投入135.3亿元补贴地面交通和轨道交通,以维持公共交通低票价制。同时,在连续三年压缩行政事业单位一般性支出的基础上,2010年按照5%的比例压缩市级预算单位会议、印刷、出国、差旅等一般性支出3.69亿元,集中用于全市重点事项支出。  相似文献   

13.
我国的地方政府债务问题因与不完善的财政金融体制和地方官员激励扭曲联系在一起而更加错综复杂:没有形成合理的地方政府债务市场;地方政府债务市场是一个政府自身作为需求方占主导地位的买方市场;高达7万亿的地方融资平台债务作为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的最大组成部分,是我国新出现的地方政府债务结构特征;地方政府债务市场缺乏透明度;地方政府债务存在着公平性不足、效率低下的问题等.大量非公益性债务的存在意味着地方政府过多地参与到私人市场,或者是挤占了更有效率的市场行为.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管理的难点是我国金融市场治理缺陷和财政“预算软约束”容易造成地方政府投资行为“越位”,形成债务风险.控制风险,需要建立合适的地方政府债务管理框架,针对需求和供给两方面的均衡扭曲因素制定相应的政策.其中债务管理体制建设的重点是在管理框架构建上控制债务总量、调整结构和建立科学的监管模式.  相似文献   

14.
《瞭望》2000,(35)
英国成功运用国债的启示 美国经济从 1983年起稳定增长,90年代后进入了历史上最长的低通胀增长阶段,这主要得益于80年代里根执政后采取的以债务支撑的减税增支政策。尽管这一政策引起国债规模逐步上升(联邦债务余额占GDP的比率由70年代的27.4%上升到90年代初的47.8%),但由此产生的较高的实际经济增长却带来了政府税收收入的增加,90年代中后期赤字减少,并终于于1998年在连续19年的赤字之后,第一次出现了195亿美元的盈余。 日本国债政策的失误及其转变 进入 90年代,日本经济持续下跌,到19…  相似文献   

15.
叶青 《民主》2012,(3):38-40
走马观花 2011年2月下旬我有幸参加了国家统计局组织的英国政府(RD)统计研修团。2010年英国及整个欧洲正在闹“财政危机”,我也正想去看看,就愉快地接受了任务。官方的说法是“欧洲债务危机”.我觉得应该是“欧洲财政危机”。除了在格林威治大学上课之外,也近距离触摸了英国的经济状况。  相似文献   

16.
程士华  汪奥娜 《瞭望》2020,(18):40-41
县财政部门会把一些政府性基金或专项款等暂时无法使用的资金,转移放到国库账上。这些钱“能看不能用”,目的就是为了让上级监测到的国库款余额保持在安全水平内。近年来,基层入不敷出的财政运行风险问题一直存在,新冠肺炎疫情让该问题更加凸显。  相似文献   

17.
今年以来,世界经济基本上延续了2010年的复苏势头,但是美国经济复苏减缓、欧洲债务危机以及新兴经济体通胀困局仍然深刻地影响着世界经济的复苏进程。  相似文献   

18.
夏蜀 《理论视野》2013,(9):36-40
当前,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海量贷款以及地方政府巨大而不透明的债务,已引起了中央政府的高度关注。地方银行为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十几万亿的贷款规模立下了“汗马功劳”。地方银行能对政府债务有如此大的贡献是与其公司治理结构密不可分的。而地方银行公司治理一直在理论政策与实际运行方面存在着争论与矛盾,本文试图用一个新的视角,在我国现行国家治理结构框架下讨论地方银行的公司治理问题,旨在解决地方银行公司治理中的深层次问题,化解其潜在的金融风险。  相似文献   

19.
《学理论》2015,(30)
当前,我国地方政府债务规模急速膨胀,债务风险凸显,债务问题已成为影响经济社会稳定和发展的重要因素。本文从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现状入手,在借鉴国外有关防范债务风险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改革现行管理体制,明确中央与地方政府间关系;改革现行财税体制,适当加大主体税种的地方留成比例;改革政府预算体制,将地方债全面纳入政府预算进行反映和管理;改革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加大一般性转移支付比例;建立地方债务约束机制,改革地方官员考核制度;逐步剥离融资平台承担的政府融资职能,重新对各融资平台进行定位等措施。  相似文献   

20.
金融危机下的中国巨额信贷投资引发了中国地方政府债务当量与结构的双重风险。为偿还因政府举债、政府担保以及政府救助产生的地方政府债务问题,地方政府大肆举债,债务规模已濒临国际警戒线水平,极易导致系统性金融风险的产生。地方政府债务难题源于地方政府财权事权不匹配导致其财政收入无力平衡事权支出;地方政府GDP盲目崇拜,投资项目收益率低、产业趋同、重复建设;政府过度干预企业市场化行为,民间借贷、民营银行以及互联网金融发展滞后;地方政府债务管理缺乏"主体管理人"、"效率管理人"、"监督管理人"以及"信息管理人",臃肿的人事机构也给地方政府支出带来了不少负担。若想从根源上阻止地方政府债务问题复燃,需要从体制层面与制度层面进行探讨,进行体制机制改革,完善预算法制度以及建立综合预警评价体系,以从根本上杜绝地方政府债务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