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冯玉祥有一首咏李冰父子建都江堰的诗:“李冰不过一太守,治水跟着大禹走。不做大官做大事,芳名千古永不朽。”作为赫赫有名的将军,能从李冰父子治水的业绩中悟出“不做大官做大事,芳名千古永不朽”的道理,他的这种“做大事,留芳名”的悟性值得今人学习。  相似文献   

2.
冬花之歌     
冯玉祥有一首咏唱李冰父子建都江堰的诗:“李冰不过一太守。治水跟着大禹走。不作大官作大事.芳名千古永不朽。”作为赫赫有名的将军.能从李冰父子治水的业绩中悟出“不作大官作大事,芳名千古永不朽”的道理。实在是对今人的一种引导。他的这种“作大事、留芳名”的悟性尤为值得今人去学习和景仰。  相似文献   

3.
冯玉样有一首咏唱李冰父子建都江堰的诗:"李冰不过一太守,治水跟着大禹走。不作大官作大事,芳名千古永不朽。"作为赫赫有名的将军,能从事冰父子治水的业绩中悟出"不作大官作大事,芳名千古水不朽"的道理,实在是对今人的一种引导,他的这种"作大事、留芳名"的悟性尤为值得今人去学习和景仰。公元前251年,李冰任泰国蜀郡守,相当现在的一省之长。用现在的眼光看,李冰的官不算小,但他不为或不顾做大官,而是心系巴蜀百姓,爬山涉水,历经艰险修水利。据俞明先生的文载,李冰父子在修都江堰时,既要克服崇山峻岭、泥石流洪水的险阻和  相似文献   

4.
何京 《共产党人》2005,(15):52-52
可能这么说,世人,大都怀有一腔干大事“芳名千古永不朽”的理想壮志。这种想做大事的一腔热血,实在是可贵的,因为“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  相似文献   

5.
“要立志做大事,不要立志当大官,要把心思用在工作上,用在为人民群众谋利益上”,这是江泽民总书记对广大党员干部提出的要求。如何处理好“当大官”与“做大事”的关系?的确是摆在人生道路上的一个重要课题。我国历史上发生了无数次王朝更替,有众多的封建统治者登上将相的宝座,可谓“当大官”,但是,有的大官当了一辈子,却连一件象样的事也没干成。而像屈原、司马迁、李白、李时珍……这些先贤伟人,却做出了惊天“大事”,因而留名千古。可见,每个人的道路由每个人自己去走,人生的价值也由自己去创造。立志做大事,才能做好大官…  相似文献   

6.
“要立志做大事,而不要立志做大官”,这是孙中山先生的至理名言,今天读来,尤感亲切。“要立志做大事,而不要立志做大官”,关键是“立志”二字。所谓志就是志向,就是理想。“立志做大事”,是进步阶级的理想,是有识之士的志向。而“立志做大官”则是剥削阶级腐朽意识的裸露。由于资本主义、封建残余思想的影响,在我们的革命队伍中,只想“立志做大官”的人,还不是个别的。他们离  相似文献   

7.
“要立志做大事,不要立志当大官,要把心思用在工作上,用在为人民群众谋利益上”,这是江泽民总书记对广大党员干部提出的要求。如何处理好“当大官”与“做大事”的关系?的确是摆在人生道路上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8.
权力,是一种象征,也是一种责任,但更多的时候更是一种服务。因而在对待权力问题上,一定要有一种正确的态度,并力求做到“两要”与“两不要”。即:要立志做大事,不要立志当大官;要以权谋事,不要以权谋私。只有这样,才能增强对权力的责任意识,也才能更进一步用好手中的权力。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因而利用权力的最终目的,就是要为人民办实事、办大事的同时,更要规范自己掌管的权力,并做到不滥用。因此,要立志做大事,不要立志当大官,这是对每一个共产党人最起码的要求,这也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所决定的。要立志做大…  相似文献   

9.
江泽民总书记在中央纪委第七次全体会议讲话中强调指出,各级领导干部必须明白,我们是共产党人,要立志做大事,不要立志当大官,要把心思用在工作上,用在为人民群众谋利益上。 “立志做大事”和“立志当大官”,似乎并没有多大差别,但深究起来却是差之毫厘,失之千里。做大事者以民为本,当大官者以官为本。以民为本者,甘当人民公仆,始终代表人民利益,鞠躬尽瘁,为人民群众办好事、办实事、办大事,从不计较个人得失,甚至不惜牺牲自己,奉献一切。以官为本者,自以为高人一等,是“人上人”、“父母官”,为所欲为,不受任何约束和监督,“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相似文献   

10.
<正>邓小平在"文革"后复出工作时的一次谈话中指出:"共产党员要立志做大事,不要立志做大官。"这句话充分阐释了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和肩负的历史使命。共产党员是为人民群众服务的,要立志为民族做事、为人民做事,做大事、做实事。立志,在汉语辞典中解释为立定志愿,也就是确定人生志向。而志向,就是一个人树立远大而明确的奋斗目标并努力去追求它。历史表明,任何一个在人类发展史上留下痕迹的伟人,无一不立有远大的志  相似文献   

11.
清流涤官     
舒炜 《廉政瞭望》2013,(7):18-21
"水能兴邦,邦能兴水。水运系乎国运,国运系乎水运。"辞赋大家何开四认为,自李冰之后,治水清流这条暗线,贯穿了一部古代四川清官的编年史。谁是四川历史上的第一个清官?算来算去,川主李冰似乎可以够得上。治水、煮盐,颇有政声,不过史书中并未有他个人品行清廉的记载,李冰似乎更偏向史书上所描绘的循吏。清官的概念本是儒家思想的产物,直到战国时期,四川这块地方才和中原文化开始接触。这里本身自然条件好,很适合农作物生长,这在农业社会无疑是巨大的优势。有人  相似文献   

12.
引子缺水盼甘霖,大汛祈太平。这是人们对水的渴望与恐惧。水能造福人类,亦能毁坏众生。于是,便有了水是生命之源,水利是千秋大业的警鸣。于是,古往今来人们视水为挚友,又视其为天敌。治水,便成了亘古的事业。远有大禹治水、李冰父子修都江堰之壮举,近有建国后整治黄河、淮河的盛大工程。炎黄子孙,一代一代不懈地与水抗争,也与水结下不解的情缘。当时间伴随着古老祖国怀抱中的江河湖水奔流到今天时,在我们眼前,又出现了一位情系治水的硬汉,他就是北京水利局党组书记、局长颜昌远。一石激起千层浪1982年,年仅43岁的颜昌远走马上…  相似文献   

13.
追求什么样的政绩,是衡量一名领导干部能否正确对待群众、正确对待组织、正确对待自己的“试金石”。作为民兵预备役系统领导,要把为党和人民的事业而奋斗作为人生的最高目标,不求做大官,但求做大事,切实做到“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不断推进部队建设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正>理想是一个人的精神支柱,是人生的航标,引领一个人走向成功。有理想、有抱负,是年轻干部健康成长的内在动力。如何摆脱心理困惑,坚定理想信念,走好人生道路,是年轻干部必须面对和克服的重要问题。一、年轻干部的理想困惑:当将军?做大事?拿破仑说:"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孙中山提出:"要立志做大事,不要做大官。"在价值多元、观念多样、思想多变的年代,年轻干部极易在理想信念上产生困惑,纠结于"当将军"、"做大事",被披上  相似文献   

15.
<正> 成都平原地处四川盆地西部,自李冰父子治水实现了自流灌溉以后,这里就成为四川的粮仓,被人们誉为天府之国。这里还是全国率先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地方。经过20年的改革开放,成都平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民生活已达到小康水平。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高瞻远瞩,统揽全局,作出了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决策,为成都地区的发展特别是农村的发展,带来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建设富裕文明新农村的历史责任也已历史地落在成都平原各级党委、政府和广大人民群众肩上。  相似文献   

16.
领导新语     
《当代贵州》2011,(18):11-11
不是一定要孩子们今后都要当大官挣大钱干大事。教育不能过于功利。不能把“有理想”变成一个很高的要求。对大多数孩子而言,有理想就是要做一个有知识并对社会有用的人。  相似文献   

17.
【例1】拿破仑说: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孙中山说:青年要立志做大事,不要立志做大官。谈谈你的看法。【适用原则】全面辩证原则。主要适用于回答哲理类、社会现象类考题。可以运用哲学上的一分为二看问题的  相似文献   

18.
再造一个都江堰灌区芸芸众生源于水,浩渺乾坤活于水。公元前256年,蜀郡守李冰父子率众河工于岷江上游"深淘滩、低作堰",修建了福庇  相似文献   

19.
治国必治水,千古之垂训。 毛泽乐同志不仅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理论家和战略家,而且是当代之大禹,治水之元勋。  相似文献   

20.
据《河南日报》报道,河南省委领导要求撤除省委门口设置的交通岗和封闭省委南北院的专用通道。当地群众对“大官”办“小事”这一做法竖起了大拇指。一个时期以来,少数领导干部只顾做“大事”,忙于修大广场、盖高楼、建标志性建筑,对于关平民生的“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