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3.
Virgil Henry Storr 《Society》2010,47(3):200-206
Although Berger and Luckmann do not specifically discuss the market, they would undoubtedly agree that the market is socially
constructed. Indeed, the market is a product of social action that has an objective and subjective reality. Inspired by Berger
and Luckmann’s work, this paper will describe the social construction of the market. Specifically, it will focus on the Austrian
understanding of the market. It is my contention that the Austrians have articulated a “sociology of the market” that is consistent
with Berger and Luckmann’s approach. 相似文献
4.
为妇女的生存和发展服务是妇女社会工作的宗旨.在社会建设视野下,妇女社会工作在工作理念、方法等方面要进一步体现社会建设的现实要求.当前妇女社会工作在实践中取得了一些成效,主要表现为妇女社会工作服务组织日趋多样化,服务领域不断拓展,服务水平大大提高等;但也明显存在专业社会工作在广度和深度上介入不够,本土化有效运作模式不足等问题.为此,需要从妇联组织、高等院校、民间妇女组织以及现行的社会政策法规运行环境等方面入手,进一步提升妇女社会工作的专业化、职业化和牡会化水准,以更好地服务于妇女发展与和谐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5.
社会主义行政文化建设属于社会主义行政管理理论研究与行政实践较深层次的问题,是贯彻"十六大"精神和新时期行政管理发展的要求.本文从行政文化的内涵入手,分析了行政文化的特征,落脚于新时期社会主义行政文化建设这一主题,并从建设内容和途径两方面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6.
The Electoral Relevance of Political Talk: Examining Disagreement and Expertise Effects in Social Networks on Political Participation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Scott D. McClurg 《American journal of political science》2006,50(3):737-754
Although people with larger, more politicized social networks are more likely to participate in elections, we know very little about what drives this relationship. I argue that the electoral relevance of political talk depends heavily on the political expertise imbedded in discussion networks. Using data gathered during the 1996 presidential election, I demonstrate that the level of political sophistication in a person's social network exerts a positive influence on participation. Importantly, this effect is greater than the impact of political preferences in the network, the factor that is implicitly considered to be the main link between networks and involvement. This evidence makes two contributions to research on networks and participation. First, it provides support for a theoretical model that better accounts for research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olitical talk, political disagreement, and involvement. Second, it changes the normative implications associated with political talk by suggesting that networks can encourage both higher levels of involvement and increased consideration of differing viewpoints. 相似文献
7.
《行政论坛》2017,(6):63-70
从政策科学发展脉络来看,政策问题建构虽然不曾作为一个明确的主题在政策科学研究中引起关注,但是作为构成要素,政策问题建构从未脱离过政策周期。网络社会的到来,无疑为社会组织与公众发挥自主性参与政策问题建构、共同解决治理问题提供了可能。然而,在实践中却充满波折,除了网民参与能力不足这一直接限制条件,更深刻的约束因素根植于现代社会的官僚主义化及工业社会的控制思维中。网络社会的行为倾向来自现实世界的刺激反应,这就要求网络参与政策问题建构的理性引导与现实世界的社会需求回应相结合,通过网络社会与现实社会在主体构成、价值引导及问题治理方面的融合,促进对话与信任意识的生成,继而改造传统公共行政模式。 相似文献
8.
9.
政府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中的作用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吴晶妹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04,(2):9-13
本文从建设社会信用体系是发展市场经济的战略性制度安排入手,阐述了起步阶段的中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必须要由政府协调和引导,及政府在该体系建设中的具体作用.最后从政府也是社会信用活动参与者的角度出发,论证了政府守信和相关约束监督机制. 相似文献
10.
论构建和谐社会对社会保障的新要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现阶段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与目标提出了新要求。适应和谐社会的新要求,从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看,我们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促进社会结构合理,协调各阶层利益,完善弱势群体的社会保障;以公平公正为宗旨,关注新兴阶层与特殊群体,创新社会保障体制;以“安定有序”为目标,防范社会生活重大风险,建立新型的、综合性的社会保障救助制度;体现“生活质量”原则,重视微观上公民心理的“和谐社会”的构建,促进社会福利保障制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社会资本的培育能够提升公民的宽容和妥协精神、提升公民对制度的认同感、增强公民的合作参与的品质。在转型时期,我国社会资本存在着严重缺失现象,制约着社会的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因此,通过增强政民之间的信任、引入"善治"的社会治理范式、完善规范等社会资本的培育应当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视角。 相似文献
12.
《理论探讨》2017,(4)
社会企业作为一种新的运作模式,在社会诉求和市场经济行为之间架起了一座共享的桥梁,以其显著的行动能力投身于社会问题治理的实践中,这是对经济嵌入社会理论的积极回应。嵌入理论有力地批判了长期以来经济与社会之间的"脱嵌"问题,为全面分析经济行动和社会问题之间的协同关系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撑。只有打破传统的市场失灵论主导下的观念和文化图式的束缚,把经济行为归嵌于社会之中,创建社会利益和企业利益之间的共享价值链条,在经济行动中有效地进行社会因素建构,才能使社会价值诉求在跨界经济行动中得到实现。在共享经济条件下,社会因素建构是关系性建构,包含了解决社会问题的价值目标和经济手段的统一,是创新性开展社会治理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3.
TORODD STRAND 《Scandinavian political studies》1969,4(A4):117-132
14.
张云飞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10,(4)
生态需要是人的基本需要,生态福利是人的基本福利,因此,必须将人与自然的和谐(生态和谐)作为社会建设的基本方向.目前,重点是要保障人民群众的生态权益,实施生态式开发脱贫致富战略,推进生态住区建设,倡导和践行生态化的消费模式.为此,必须充分发挥环境运动和环境团体在生态治理和社会治理中的作用,要努力提高其组织化和规范化水平.这样,才能为人民群众的幸福安康提供持续的自然物质条件. 相似文献
15.
社保制度的建设:多元利益的博弈——从农民和农民工的参保行为反思社保制度的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保制度的建设过程是对各方利益进行权衡和博弈的过程,国家、地方、企业和个人构成社保制度建设的多方主体。在资本跨国流动、国际劳动力市场不平衡的背景下,单纯依靠国家(决策部门)或专家学者来制定一个有效的社会保障制度是不现实的。当前社会保障制度的推行中,农民热情不高、农民工退保等现象反映出当前社保制度设计过程中相关直接利益者的缺位。在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和完善过程中,应将地方、参保企业、参保个人纳入制度建设的主体,让他们的利益诉求充分表达出来,并就各方利益冲突进行协商、妥协。国家在掌握足够真实信息的基础上才能把握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和完善的方向。 相似文献
16.
根据新制度经济学理论,将我国社会组织建设视为一种传统制度安排向另一种制度安排发展的制度变迁过程。变迁的根本原因在于,相对于传统结构,政府、企业与社会组织这种制度安排具有更大的制度优越性——可以调节社会矛盾,平衡利益关系,降低政府治理的风险及成本,促进制度不均衡向制度均衡的转变。 相似文献
17.
依靠物质资本和依靠消除信息不对称实现信用增级均无法彻底规避农村小额信贷风险,而社会成员通过彼此之间存在的社会资本以及连带责任对借款人还款积极性的影响,依靠社会资本实现信用增级却不仅可以较好地适应农村小额信贷客户缺少资本、消除信息不对称成本过高等客观制约,可以降低农村金融机构发放小额信贷风险,还可以提高农村小额信贷的效率,保持农村金融机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19.
关于社会建设的理论和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建设是指社会主体根据社会需要,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改善民生和推进社会进步的社会行为与过程。社会建设主要内容有:社会结构的调整与构建,社会流动机制建设,社会组织建设,社会阶层利益关系协调机制建设,社会事业建设,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社会安全体制建设,社会管理机制建设。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