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人物     
《小康》2016,(9)
正逝世者梁思礼中国航天事业奠基人之一、中国科学院院士、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梁思礼4月14日10时52分在北京逝世,享年91岁。梁思礼是中国近代思想家梁启超最小的儿子,是我国著名的导弹和火箭控制系统专家,也是我国航天质量可靠性工程学的开创者和学术带头人之一。他曾任中国首枚远程运载火箭控制系统的主任设计师。在中、近程战略导弹的设计中,他曾领导和参加  相似文献   

2.
中国近代文学史的权威版本对梁启超的评说过于简单,梁启超的新文体散文、梁启超在“小说界革命”中做出的较大贡献,梁启超提倡“诗界革命”、“戏剧改良”和“群众文化”理论与实践过去没有得到应有的评价,中国近代文学史应该把梁启超放在更重要更突出的地位。  相似文献   

3.
据报道,湖南省第十一届人大第三次会议上,“网络民意”首次写进省政府工作报告,并提到了与院士专家意见同等的地位。在阐述加强民主法治与精神文明建设时,湖南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发挥院士专家等咨询研究机构和社会听证、网络民意在决策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王淑琴 《求索》2008,(7):55-57
梁启超是近代中国主张维新救国的重要启蒙思想家,从文本考察的角度看,《时务报》刊发的梁启超的维新主张反映了近代中国面对民族危机而做出的强烈反映和路径选择。梁启超的维新思想深为中西方文化的影响。但又不受拘泥。他以“公理”观论述维新的合理性,这是认识和思维上的一种提升;同时梁启超认为维新的核心在变革政治制度,这与之前的洋务思想从物质器皿层面改革的思路已经大为进步;更重要的,梁启超主张“开民智”、“育人才”。注重“民”的作用和价值,显示出他的政治文明远见。这奠定了梁启超不朽的思想文化地位与历史影响。  相似文献   

5.
1月14日,国家减灾委员会(以下简称“减灾委”)专家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在民政部举行。国务院副总理、减灾委主任回良玉,减灾委副主任、民政部部长李学举,减灾委副主任、民政部副部长贾治邦,减灾委副主任、国务院副秘书长张勇,减灾委副主任、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李盛霖,减灾委副主任、科技部副部长李学勇、外交部部长助理吕国增,减灾委专家委员会(以下简称“专家委员会”)委员马宗晋院士、王昂生研究员、王希季院士、闪淳昌教授、史培军教授、卢耀如院士、刘先林院士、孙九林院士、应松年教授、陈志凯院士、范维澄院士、周锡元院士、宫辉力教授、胡鞍钢教授,减灾委办公室主任王振耀和副主任邹铭参加了会议。会议选举马宗晋院士为专家委员会主任,王希季院士、闪淳昌教授、史培军教授和林毅夫教授为专家委员会副主任,专家委员会的各位专家发表了对减灾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6.
1月14日,国家减灾委员会(以下简称“减灾委”)专家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在民政部举行。国务院副总理、减灾委主任回良玉,减灾委副主任、民政部部长李学举,减灾委副主任、民政部副部长贾治邦,减灾委副主任、国务院副秘书长张勇,减灾委副主任、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李盛霖,减灾委副主任、科技部副部长李学勇、外交部部长助理吕国增,减灾委专家委员会(以下简称“专家委员会”)委员马宗晋院士、王昂生研究员、王希季院士、闪淳昌教授、史培军教授、卢耀如院士、刘先林院士、孙九林院士、应松年教授、陈志凯院士、范维澄院士、周锡元院士、宫辉力教授、胡鞍钢教授,减灾委办公室主任王振耀和副主任邹铭参加了会议。会议选举马宗晋院士为专家委员会主任,王希季院士、闪淳昌教授、史培军教授和林毅夫教授为专家委员会副主任,专家委员会的各位专家发表了对减灾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7.
祝明 《中国减灾》2005,(2):8-10
1月14日,国家减灾委员会(以下简称“减灾委”)专家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在民政部举行。国务院副总理、减灾委主任回良玉。减灾委副主任、民政部部长李学举。减灾委副主任、民政部副部长贾治邦。减灾委副主任、国务院副秘书长张勇。减灾委副主任、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李盛霖。减灾委副主任、科技部副部长李学勇、外交部部长助理吕国增。减灾委专家委员会(以下简称“专家委员会”)委员马宗晋院士、王昂生研究员、王希季院士、闪淳昌教授、史培军教授、卢耀如院士、刘先林院士、孙九林院士、应松年教授、陈志凯院士、范维澄院士、周锡元院士、宫辉力教授、胡鞍钢教授,减灾委办公室主任王振耀和副主任邹铭参加了会议。会议选举马宗晋院士为专家委员会主任。王希季院士、闪淳昌教授、史培军教授和林毅夫教授为专家委员会副主任。专家委员会的各位专家发表了对减灾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8.
图片新闻     
《上海支部生活》2014,(7):31-31
本刊讯(通讯员丁莱莉)6月22日,杨浦区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服务中心(上海院士风采馆)、杨浦区委组织部党员服务中心、五角场街道在五角场万达广场联合举行“纪念建党93周年院士医疗团队服务社区”活动,邀请吴孟超等院士和一批“重量级”医学专家为社区居民义诊。图为中共杨浦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倪俊南(前排右三)、副部长夏康明(前排右一)与参加“服务社区”活动的吴孟超(前排中)、邱蔚六(前排右四)、廖万清(前排左四)、夏照帆等院士(前排左三)及其他医疗专家合影。  相似文献   

9.
2003年9月11日,上海市市长韩正宣布,聘请包括联合国环境署执行主席克劳斯·托普夫、中国国家环保局局长解振华和三位中国工程院院士在内的国内外著名环保专家担任市政府环保顾问。这应该是中国地方政府打造现代“智囊团”———领导决策专家咨询系统的最新努力。现代决策———“智囊团”不可或缺聘请为领导者决策提供咨询的“智囊”,古已有之。商请伊尹,周聘姜尚,“战国四君子”的大规模“养士”,都属此类。随着社会的发展,行政管理日趋复杂,各级各类领导决策,尤其是重大决策,往往面临纷繁的情况,涉及多学科知识,难度越来越大。已远非个别…  相似文献   

10.
魏义霞 《求索》2014,(9):159-163
与中国近代启蒙思想家一样,梁启超十分关注教育问题.但与其他人所不同的是,基于心学的致思方向和价值旨趣,梁启超对情感推崇备至,提倡并重视情感教育.他所提倡的情感教育在本质上属于心理教育,以培养仁者人格和树立“‘仁’的人生观”为宗旨,最终目的则是使人臻于不惑、不忧、不惧的境界.  相似文献   

11.
善待纷争     
在波兰科学家哥白尼之前,地心说(太阳绕地球转动)已统治世界(不止是中国)数千年,全世界数十亿人(远不止当时中国的几亿人),都信奉地心说,诚可谓根深蒂固了。这是正宗、地道和无可怀疑、无可争辩的“约定俗成”了。当哥白尼提出并论证日心说(地球绕太阳旋转)时,遭到了神学的激烈反对。意大利哲学家、科学家布鲁诺因是“异端”,且又拥护日心说而被烧死在罗马的花园广场。值得一提的是,临死前他说:“你们烧死了我,地球照样转动!”类似的例子,在中国也不少。 在上世纪五十年代,近代维新派领袖梁启超的儿子、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曾力主保护好北…  相似文献   

12.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在中国大陆,民族主义问题逐渐成为研究热点.梁启超是中国现代民族主义理论的奠基者,其民族主义思想和理论贡献理应受到学界的重视,而就已有的成果来看,此方面的研究尚嫌薄弱.梁启超的民族主义思想和理论,坚持国内各民族一致对外的“大民族主义”,他对大民族主义观的坚持源于其明确的国家思想和对国家的认同;其民族主义观念和自由主义观念密切相联又有矛盾,表现出自由民族主义的特征.梁启超的民族主义属于健全的民族主义,在今天依然具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3.
杨华 《探索与争鸣》2002,(11):42-45
梁启超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久负盛名的思想家、宣传家,其学识渊博,思维活跃,学贯中西,著述宏富。梁启超所处的时代是被时人惊呼为“数千年未有之变局”的大变革时代,期间各种思想,新的、旧的、中国的、西方的,不断地相互激荡、磨砺;处于这样一个思潮迭起、新知不断涌现的时代,梁启超的思想与中国文化传统的关系到底是怎样的,这是海内外许多研究梁启超的学者所深深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徐悦超 《长白学刊》2012,(3):160-160
《中国历史研究法》是梁启超多年研究历史的治学积累.他在《自序》中说:“蓄志此业,逾二十年.”梁启超涉猎东西方史学著作,结合中国史书的过去和现状,使《中国历史研究法》及其《补编》得到系统整理,其条分缕析,言简意赅,有理论,有方法,有例证,有判断.其中许多治史经验和精辟见解对今日之治史者仍有很大启迪,譬如关于中国史的意义之谈.  相似文献   

15.
近日,国际著名肝癌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汤钊猷教授主编的《现代肿瘤学(第三版)》和《消灭与改造并举——院士抗癌新观点》举行新书发布会.书中,汤教授提出了改变生活抗癌战略,提出“游泳+买菜”恰似处方,对抵抗癌症有很好的效果.中西医结合 消灭结合改造汤教授指出,癌症之所以能致人于死地,主要是因为癌细胞能侵犯正常组织并转移到...  相似文献   

16.
厉勇 《浙江人事》2007,(3):43-43
2007年2月6日下午,省委、省政府在杭举行院士专家迎春茶话会。省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成员与在浙“两院”院士、省特级专家、“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省151人才工程培养人员的代表欢聚一堂,喜迎新春,并观看了文艺表演,茶话会由章猛进同志主持,斯鑫良同志致辞。  相似文献   

17.
作为梁启超所倡导的“文界革命”、“文体改良”、“小说改良”乃至整个中国近代社会变革与意识形态更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文学改革观却一直为学术界所忽略,并未引起应有的关注与重视。而事实上,文字改革作为其它社会变革的前提性条件,在梁启超及其所置身的中国近...  相似文献   

18.
管理经纬     
专家呼吁——国情教育强化“忧患意识”沈刚的文章说,在人们还习惯于自诩中国“地大物博”、“矿产丰富”之际,中国工程院副院长、中科院院士王淀佐近日在宁夏建设节约型社会专题报告会上敲响警钟:由于我国资源相对缺乏,学校教材不应再夸大“资源丰富”。早在2003年12月,一份被  相似文献   

19.
1900年2月10日,梁启超写下了激扬一代中国人的巨作《少年中国说》,“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富则国富。”而今天,梁启超曾寄望的少年具有的希望、进取、日新、破格、好行乐、盛气、豪壮、造世界、“常思将来”“常觉一切事无不可为”的气质都在这一代身上依稀地看见。可是,代价是他们身上的中国传统日趋稀薄,他们身上的特质与个体不复存在,中国味淡不可闻。  相似文献   

20.
易胜  黄跃红 《求索》2007,(3):227-229
梁启超是活跃在中国政坛、学界三十余年的一代风云人物,被称为“新思想界之陈涉”。晚年他摒弃政务,专心向学,著作等身,建树颇丰,成为新旧交替时期学界泰斗和文化重镇。梁启超学术活动丰富多彩,经世致用,其治学方法最重科学精神,开启了中国学术史研究之新路。对于二十世纪中国学术,梁启超堪当少数几位奠基者之一,又是难得的思想启蒙者,导航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