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汤松波 《桂海论丛》2006,22(5):68-70
民营企业是县域经济中最具活力和潜力的部分。目前,荔浦的民营企业在县域经济发展中占了重要地位,对整个经济的贡献率达48.5%,因此要推进荔浦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就必须增强民营企业发展后劲,把民营企业做得更强更大,使之成为拉动本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源动力”、“加速器”和“生力军”。  相似文献   

2.
谭家玲 《重庆行政》2010,12(2):15-17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重庆市委书记薄熙来为南川区新阶段发展作出了“135”总体部署,要求我们加快“建设区域经济中心”,努力打造“重庆卫星城、特色旅游区、都市后花园”,着力培育“铝工业、金佛山旅游业、城镇建设及房地产业、民营经济、特色农业”等经济增长点。落实“135”总体部署,加快打造“宜居南川”是应有之义、特别之需、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3.
江西省抚州市在全省经济“对接长珠闽、融入全球化、联结港澳台”的总框架下,根据自身独特的区位条件,精心谋划了发展开放型经济的开局之篇——“融入”,“对接”。即融入南昌城市群,提高抚州的综合实力和城市竞争力;对接海峡西岸经济区(以下简称“海西”),全力打造区域经济一体化和外向型经济格局。  相似文献   

4.
城市是一定区域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牵引区域经济发展的“火车头”。经营城市,是运用市场经济的手段,对城市的各种资源进行开发、重组、整合和营运,从中获得收益,使之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最大载体,从而推动经济的全面发展。近年来,咸丰县在经营城市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相似文献   

5.
王毅武 《新东方》2010,(6):29-34
区域经济合作与区域经济发展问题是中国现代化建设过程中的重要问题。区域经济发展模式研究是区域经济发展理论研究中的重要方面。泛珠三角区域经济合作区(简称“9+2”)是新时期新阶段区域经济合作与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形式。深入研究与探讨“9+2”形成与发展的必然性及其内在逻辑性,对于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以及“9+2”的正常、健康、顺畅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6.
湖南与香港经济合作有着较长的历史和良好的基 础,双方开展经济合作具有广泛的互补性。湖南和香港开 展经济合作应该定位在“基地”和“平台”的关系上,湖南应 该成为香港的“三大基地”,而香港则是湖南的“三大平 台”。香港有将制造业从珠三角向泛珠三角扩散的趋势。 湖南应是首选之地,且沿着京广线进入是最有效率的,由此 可以确定两个重点的承接区域,一个是长株潭城市群,另一 个是湘粤赣三省边境城市郴州。  相似文献   

7.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把发展县域经济作为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来抓。因为县域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切入点,是中心城市发展的辐射面,也是壮大经济总量的支撑点。因此,发展县域经济,不仅关系县域居民的切身利益,而且关系国民经济发展大局。1.“县域经济”应在“区域经济”中谋求发展。一般来说,区域经济学中所研究的“区域”是具有某种显著的标识特征(经济或非经济的)的“经济地理区域”。而县域经济是在县的行政区划内经济活动的集合。提发展区域经济,更容易使党委、政府在较大的范围内思考自身的产业分工、效益高低、优势互补,以获得更大…  相似文献   

8.
徐建华 《青年论坛》2010,(4):104-108
在山东省“一体两翼”发展战略中,烟台作为“一体”东部的重点城市和“北翼”的连接地带,要依托“一体两翼”,抓住机遇,突破发展中心城市经济,这是提升烟台区域经济整体水平的重要一环。为此,一是创新思维方式,实现从行政区属到经济区域的转变;二是放眼区域经济,实现中心城市的准确定位;三是搞好科学规划,推进中心城市六区的融合;四是抓住五个领先,发展壮大中心城市经济。  相似文献   

9.
特色经济外向型经济可持续发展经济地区发展不平衡是我国的一个基本国情,也是大国经济发展进程中的普遍现象。当前,世界上许多国家正在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致力于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东西合作”、“南南合作”等多种区域经济合作形式应运而生。在我国,党中央、国务院十分重视区域协调发展的问题。《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把“坚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逐步缩小地区发展差距”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方针之一。经八届全国人大第四次会议批准的“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中…  相似文献   

10.
试论次级区域经济的功能张明清次级区域,从地理上看,介于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之间,既是双方的“过渡地带”,又是双方的“边缘地带”。从经济上看,它不仅是双方的“共同点区域”,而且也是经济发展中“回波效应”与“扩散效应”传播的必经之地。因此,在区域经济中,...  相似文献   

11.
房宁 《人民论坛》2022,(4):62-67
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是中国长期以来面临的重大问题。经济区域发展不均衡和资源分布不均衡是中国国情的显著特征,“瑷珲—腾冲线”是标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不均衡性的“基本国情线”。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需要直面发展“不平衡”以及由“不平衡”引发并加剧的“不充分”两大问题。“瑷珲—腾冲线”两侧人口与资源配置的倒置与错配,是制约中国经济社会未来发展的瓶颈。改变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状况的根本之道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瑷珲—腾冲线”沿线区域客观上也具备了延续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的基础性条件和资源,具备形成中国工业化、城镇化“第二波”的潜在条件。集中力量开发“瑷珲—腾冲线”沿线区域应成为构建新发展格局的突破口和战略重点。  相似文献   

12.
城市风     
《学习与实践》2005,(9):4-5
中国开始从省份经济真正迈向区域经济发展阶段———中国经济空间格局在经历了26年地方政府主导型模式的发展之后,市场主导型的区域经济发展将迈出实质性步伐。即将完成的中国“十一五”规划首次把以经济区发展为内容的区域规划放在了突出重要的位置,与之相呼应,泛珠三角区域11  相似文献   

13.
素有“北方温州”之称的河北省文安县是全国发展个体私营经济的先进县。个体私营经济在促进全县区域经济增长、扩大就业、活跃市场和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需求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而文安县区域经济发展的龙头企业——河北新钢钢铁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新钢”),以构建“实力新钢、效率新钢、和谐新钢”为目标,与时俱进,科学发展,在打造优质钢材生产企业的宏伟征程中阔步前进。  相似文献   

14.
边璐  张江朋  张璞 《前沿》2014,(7):99-102
本文以2001--2011年内蒙古金三角、中、东西部地区的区域面板数据为基础,采用非固定效应变截距面板模型研究了劳动、资本、技术创新、制度变迁对内蒙古经济增长区域性差异。结果表明,资本、劳动对内蒙古区域经济发展有较高的贡献度,但外生创新驱动因素从四个区域来看呈现区域差异,即内蒙古中部及“呼包鄂”地区创新驱动对经济增长贡献高于东西部地区,但就整体而言,明显弱于劳动、资本对产出的贡献度。研究结果也表明制度变迁因素在中部及中部中的“金三角”地区抑制了产出的增长。内蒙古实现高水平的经济发展,通过制定技术创新赶超战略,是提升地区经济增长持续发展之关键。  相似文献   

15.
本文所述之黔湘川鄂边区,指四省边缘的黔东南、铜仁、怀化、湘西、黔江、鄂西6个地州、其面积14万平方公里,人口近两千万人。该地域从地势赴向上看,处于我国第二阶梯向第三阶梯倾斜过渡地带,是我国东南沿海向西南内陆延伸的浅腹地。 从历史和现实双因素而议,文中论及之区域、集老、少、边、穷于一体。是我国当前政策决策倾斜或照顾的区域。然也正如该地区地理位置与切割地貌之特征一样,在我国近十年特别是体现在经济投入与政策决策方面,都没法沾上“东部沿海外向型”、“西部边疆民族地区外向型”、甚至所在省区“产业政策区域化、区域政策产业化”等宏观倾斜的边,并且从一定角度上说,该地域也是目前理论界未予关注的死角,故有“无娘管地域”之说。  相似文献   

16.
共谋发展     
宋国 《人大建设》2006,(10):22-24
叶县,这座位于中原大地的历史古城,是楚国名臣沈诸梁(即叶公)的封地,也是世界叶姓的发祥地和西汉末年“昆阳之战”发生地。近年,叶县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快速发展。2003年和2005年,叶县两次成为河南省区域经济发展“十快县”。今年,又被省政府批准享受“扩权县”待遇。这其中,叶县人民政府主动接受人大监督、共谋发展是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7.
江泽民总书记在党的十五大政治报告中指出,要“发挥各地优势,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为发展区域经济,各地都根据本地区情况作了不少探索,也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区域经济思路、发展模式等,如前几年,武汉市江岸区积极探索并稳妥发展被经济学界称之为“江岸模式”的“社区经济”,在实践中取得了极为明显的成效。发展区域经济是市场经济向  相似文献   

18.
不发达地区必须自强自立──缩小中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经济差距之管见来辉武中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的差距,是近年来人们普遍关注的热点之一。《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了“坚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逐步缩小地区...  相似文献   

19.
雷多荣 《传承》2006,(6):87-90
区域经济是在跨行政区划的前提下,产品市场、生产要素(劳动力、资本、技术、信息等)及服务市场一体化的经济模式。一方面,区域经济是地缘经济,中国宏观调控的空间组织模式已由以现行行政区划为基础的“中央-省(市、区)”两级调控模式,转换为“中央-经济区”与“中央-省(市、区)并重的调控模式;另一方面,区域经济是市场主导的经济,有专家预言,区域经济将成为中国经济格局的未来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20.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态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新三大地带和省区为单位,分析了我国区域经济增长、总量和水平的格局与差距。研究表明,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总体态势是继续缓慢地走向协调:增长速度继续呈“西东部快、中部慢”格局,速度差距继续有所缩小;经济总量继续呈“东部大、中西部小”格局,总量比重结构差距呈“地带缩小、省区拉大”态势;人均水平继续呈“东西部高、中部低”格局,差距继续呈“绝对差扩大、相对差缩小”态势。今后一段时期。我国区域经济继续加速增长,区域经济增长格局与过去基本相同。区域经济将继续保持“绝对差扩速放缓、相对差距略有缩小”的态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