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新南非1994年5月诞生后,采取了独立自主和多元务实的外交政策,积极发展同世界各国的友好合作关系,努力为国内的经济建设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5年来,新南非对外关系发展非常迅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不仅加入或重新加入了所有重要的国际组织,而且先后与180多个国家建立了正式外交关系。新南非在国际上的地位与作用日益提高。  相似文献   

2.
南非 ,这个非洲强国 ,因其拥有丰富的稀有矿产资源和在世界航运业中的特殊战略位置而备受国际社会关注 ,其对外关系不仅引起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兴趣 ,也促使苏联等东欧国家对它进行研究。① 近年来 ,我国非洲学专家不断努力 ,发表了一些研究南非某阶段对外关系的论文 ,有的在研究南非史的著作中概略介绍南非对外关系 ,但尚未见到一部全面、系统地研究南非对外关系的专著。沐涛教授的新著《南非对外关系研究》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 0 0 3年 9月第 1版 )的面世给史学界带来了欣喜。这部专著是作者独自完成的国家教委人文社会科学“九五”课题…  相似文献   

3.
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走过了五十年的光辉历程。半个世纪来,中国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在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中,为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为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作出了自己的贡献。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取得的巨大成就举世瞩目。中国的国际地位日益提高,国际影响进一步扩大,已成为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的重要力量。独立自主,是我国根据中国国情和实际,依靠人民群众进行革命和建设的一个基本原则,也是我国对外政策的根本立足点。中国人民十分珍视这个原则,新中国建立以来,不论在多么艰难困苦的国际条件下,中国政…  相似文献   

4.
进入新世纪, 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的主题, 但世界上各种矛盾错综复杂, 国际领域 对立冲突加剧, 特别是大国在国际上的利益纷争, 使许多全球问题的国际解决陷入僵局, 人类社会 的发展与进步面临新的挑战 。大国具有特殊的国际地位和作用, 对消除国际社会的对立冲突、维护 世界和平负有不可推卸的主要责任和义务 。 中国是一个在国际上有着重要影响的社会主义国家, 要在国际事务中有所作为, 为维护世界的和平与稳定 、 促进人类的发展与进步做出较大的贡献 。  相似文献   

5.
中国经济社会的内涵式发展,国际社会组织性、"连带性"的加强,使中国的发展不可能走上传统武力崛起的道路。相反,中国对国际法(机)制的深度参与以及作为大国的"既富裕(总量意义)又贫穷(人均而言)"的混合身份使其能够成为国际制度的独特维护者和建设者。中国崛起是一个世界性话题,其崛起路径已经对国际和平与安全法律、世界发展事业以至国际合作与其他制度建设产生了重要的法律影响。在全球化、法制化、人性化的时代,中国和平发展与普遍国际法的交互影响还表现出了重视人权、促进民主法治和全人类共同利益形成的共进趋势。  相似文献   

6.
南非是目前非洲唯一的新兴大国.自20世纪末以来,南非外交日趋活跃.南非以非洲复兴为己任,发挥该国维护南部非洲地区安全与发展中的作用,加强南南合作,重视发展南北关系,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现出南非外交战略的重点.正是姆贝基大力倡导的"非洲复兴"思想成为他当政时期南非外交战略选择的思想源泉.从总体看,姆贝基时期南非外交呈现出3个特点:毫不掩饰地追求大国地位;在外交领域强调民主、人权,积极参与全球治理;敢于顶住压力,坚持自己的外交原则.  相似文献   

7.
“人权”在法律上是指“一个人作为人所享有或应享有的权利”①,当人权问题超越一国国内法界限上升到要由国际法来调整时,国际人权法就应运而生了。国际人权法产生于17世纪中叶,而真正发展起来是在二战之后。1945年10月24日世界上最大的普遍性国际组织联合国成立,出于对本世纪两次世界大战惨痛经历的反思,《联合国宪章》将维护和增进“全体人类之人权及基本自由”作为该组织的基本宗旨之一,并把人权提高到和国家主权同等重要的地位。从此,在联合国和其他国际组织的主持下,制定了一系列有关保护人权的国际法律文件,国际人…  相似文献   

8.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中国国际人权政策及其演变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保护人权自新中国成立以来都是中国内外政策中固有的内容,也是中国对外政策的重要内容。由于不同时期的国际环境、对外关系状况及国内情况不同,中国对人权问题的认识及其国际人权政策和实践也有所不同,总体上经历了一个不断完善和充实的过程。  相似文献   

9.
20世纪末 ,人权经常被冠之以人类的“共同遗产”或“共同语言”。在人权国际化的大潮下 ,联合国体系和地区组织通过的人权文书数目繁多 ,人权教育面临新挑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近年来组织出版了一系列关于人权的书籍来满足不同需要 ,2 0 0 0年出版的《人权 :概念与标准 (HumanRights :ConceptandStandards)》是该组织出版的一本力作。该书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平、人权、民主和宽容部主任贾努兹·西蒙奈德思 (JanuszSymonides)主编 ,作者来自美国、挪威、乌拉圭、俄罗斯、奥地利、土耳其、波…  相似文献   

10.
冷战后东盟地位的增强及其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盟作为东南亚国家的区域性组织,它一方面正在成为东南亚十国凝聚在一起的核心力量,并在该地区的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多的主导作用;另一方面又以地区国际组织的形式来处理与主要大国和相关国际组织的关系,从而以其特殊的地位影响着亚太地区形势和政治格局的变化。随着东盟扩展到东南亚10国,东盟对亚太地区的地位将进一步增强;其内部的团结与稳定和对外政策的走向也将对亚太地区的形势产生重要影响。一个稳定而中立的东盟,将是亚太地区保持和平与稳定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11.
美国前总统里根的对外政策具有“软”、“硬”两个方面。“硬”的方面是指大力推行与苏联对抗的实力外交;“软”的方面是指推行“人权民主”外交,干涉他国内政,促进“民主化”进程和建立西方式的民主制度。里根力图通过这两方面的共同作用,使美国对外政策在现实利益和“理想道义”之间达到统一,从而保证美国最终目标——确立世界领袖地位,得以实现。然而,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这两大目标往往因具体对象的不同而发生矛盾,菲律宾便是极为典型的例子。本文试图通过里根政府对菲律宾人权、民主问题的政策的分析,来探讨里根处理人权民主与现实利益的相互关系的原则。  相似文献   

12.
在本世纪上半叶内,人类遭受了两次世界战争的浩劫。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国际社会维持了四十年之久的世界和平。世界和平之所以能够取代世界战争,这完全不是偶然的。世界和平是国际关系的一种状态。战后以来,国际关系呈现出两种相互对立的趋势:一是不断发展的民主化趋势,一是逐渐衰微的强权政治趋势。两种趋势之间的相互作用和斗争,决定着世界战争与世界和平的命运。争取国际关系民主化的斗争,就是要在国家间和民族间逐步确立民主关系,从而缓和或消除国际关系中的矛盾和冲突,维护世界和平。值此联合国国际和平年之际,对国际关系民主化的发展及其与世界和平的关系进行探讨,无疑是非常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3.
民主和平论(The Democratic Peace Theory)是冷战后风行西方世界的国际关系理论之一。它在维护世界和平的旗号下,将西方民主国家与所谓非民主国家对立起来,强调东西方对抗的两极格局,进而成为某些西方大国外交政策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 国际关系学者们争论最为激烈的问题之一是假定民主与国际关系的和平相 联系。但即使是民主国家很少(或从不)互相打仗, 也无法证明民主与和平的关系有必然联系, 而 这种建立在文化价值观上的“和平倾向”至多只能表现为在民主国家之间。基于西方民主与和平 理论的观点出发, 由于民主国家对非民主国家的认知错误, 有可能对和平造成威胁。因而要警惕当 前西方民主国家中出现的片面化的倾向, 防止威尔逊在战争时期提出的“为民主营造一个安全的 世界”目标的负面影响, 使世界不因民主而遭遇危险。  相似文献   

15.
论美国在全球化中的地位与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在当代全球化浪潮中具有“6L”的地位与作用 ,即主导 (leading)世界政治秩序、主导世界经济发展、主导世界科技革命、主导世界军事革命、主导文化全球化和主导世界各民族“聚合”。美国“6L”是由国内国际各种因素促成的 ,它是一个历史过程 ,它对当代和平与发展两大主题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探讨 ,有助于了解当代中国的国际战略和中美建设性战略关系。  相似文献   

16.
民主和平论(The Democratic Peace Theory)是冷战后风行西方世界的国际关系理论之一。它在维护世界和平的旗号下,将西方民主国家与所谓非民主国家对立起来,强调东西方对抗的两极格局,进而成为某些西方大国外交政策的理论依据。 一、民主和平论产生的背景 到20世纪70年代中期,世界已维持了30多年的相对和平。西方学者们在分析这段“长期和平”的众多原因时,开始注意到“民主国家”和“非民主国家”与战争之间的某种联系,并力图从理论上来论证民主与战争的关系。1976年,迈克温·斯莫尔和戴维·辛格在《耶路撒冷国际关系》杂志上发表了《民主政制的战争倾向,1816—1865年》一文,初步探讨了  相似文献   

17.
正确把握和平、发展与祖国统一三者之间的辨证关系是当前我国对外大战略中必须高度重视的问题之一。谋和平 ,求发展是当代世界各国人民的普遍愿望。只有顺应这一历史潮流 ,通过与世界各国人民一道 ,共同努力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 ,才能谈得上中国的和平崛起与发展。保持世界和平与稳定是中国发展与实现祖国统一的基本前提 ,和平促进发展 ,发展促进祖国统一 ,没有和平与发展就谈不上实现祖国统一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18.
中国的国际和平参与战略包括在"维持和平"行动中发挥重要支柱作用,在"建设和平"行动中发挥主要参与者作用。这一战略是中国构建"和谐世界"的重要实践,是中国履行大国责任的具体实践,并为中国赢得了良好的声誉资本。中国对世界和平的贡献已经不仅仅是提出和平理念,也包括直接进入冲突国家帮助这些国家实现持久和平,并在热点问题调解、承担国际突发紧急任务、维护国际航道安全、确保国际核安全等多领域做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中叶以来,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已逐渐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冷战时期遗留下来的民族矛盾、宗教纠纷、领土争端,使得世界局部战争和武装冲突始终不断。国际非政府组织(InternationalNon-Government Organizations,INGOs)作为一种新的国际关系行为主体,积极介入国际冲突的调解活动,为维护世界和平、促成国际和解、建立“消极的和平”做出了很大努力。虽然,非政府组织有其本身不可克服的弱点和局限,但是它在国际和解中发挥了主权国家和政府间国际组织所难以替代的独特作用。①现代非政府组织兴起于19世纪中叶,其迅速发展的内在动力…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随着国际形势的急剧发展变化,国际上有关建立新的世界秩序的议论越来越多。笔者愿就这一问题谈几点粗浅看法。一所谓建立国际新秩序,是指在国际社会中或各国关系间确立某些共同遵守的有利于保障和平与发展的准则及机制。建立和平、稳定、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是对以往的国际旧秩序的否定,新秩序与旧秩序应有本质的区别,而不仅仅是时间概念上的新、旧,两者的区别主要表现在:(1)基本目标不同。建立国际新秩序的出发点是为了并有利于世界和平与人类进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