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实施重大文化工程,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文化产业体系、文化市场体系。在大数据时代,面临来自世界及周遭文化和环境变化的影响,凉山彝族地区的传统文化向产业化方向发展是大势所趋。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是全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有着丰富的彝文化资源,并且这些资源保存完好。通过对凉山彝族地区文化产业的扶持和引导,深入挖掘凉山彝族地区文化元素,努力打造凉山彝族地区文化品牌,大力发展精品彝族特色文化产业,对凉山州乃至四川省的经济和文化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凉山彝族特色文化产业作为凉山州彝族文化与市场结合催生出来的产物,作为凉山州新的经济增长点,可以使凉山彝族地区传统的生产方式和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在我国提出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大背景下,凉山彝族文化资源转化为文化资本的产业化趋势已经逐步展开,因此深入调查研究彝族特色文化产业的现状显得尤为重要,进一步研究如何发展彝族特色文化产业具有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2.
朱明清:男,彝族,现年38岁,2001年12月至今担任凉山州雷波县汶水镇马道子村党支部书记,2005年12月被破格提拔兼任汶水镇党委副书记.……  相似文献   

3.
火舞凉山     
凉山彝族火把节是彝族群众一年一度最为盛大的传统节日。8月14日,在西昌市火把广场前,40余万名当地群众和游客载歌载舞,尽享火把节的快乐。  相似文献   

4.
贵州彝族服饰属于乌蒙山型彝族服饰。明清以来,贵州彝族服饰变化较大,但是其固有的民族艺术、技艺手法,依旧风格独特,具有很高的民族学、历史学、美学价值。特色浓郁的彝族民族服饰,是彝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彝族服饰可划分为凉山、乌蒙山、红河、滇东南、滇西、楚雄等六大类型,下分若干式。从整体上看,彝族服饰为我们展示了一部生动、形象、鲜活的中  相似文献   

5.
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就是要继承和发扬我党我军的优良传统,把为彝族群众办实事、解难题作为部队官兵促进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自觉行动,就是要大力普及科学文化知识,为彝族群众提供坚强有力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就是要把我党我军的先进性,体现在为彝族群众谋幸福、为凉山的社会进步做贡献上。摘自武警凉山州支队党委《拥政爱民议事本》  相似文献   

6.
宣言 《兵团工运》2021,(5):16-19
2021年6月28日晚,国家体育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文艺演出盛大举行.来自四川凉山的8名彝族孩子领唱的《唱支山歌给党听》格外引人注目.天籁般的声音,朴实真诚,纯净空灵,唱出了对伟大的党发自内心的真挚情感,唱出了在党的领导下创造幸福生活的坚定信心,唱出了对美好未来的无限憧憬.  相似文献   

7.
提起凉山、彝族,人们脑海中浮现的是火把节、锅庄、察尔瓦……白天,刀耕火种在山间;夜晚,围着火塘喝"杆杆酒".其实,改革开放20多年来,凉山彝族自治州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形象扶贫工程"的推广、农业科学技术的应用、脱贫致富掀起滚滚热潮,彝族人民不仅实现了越温脱贫,居住环境大为改善,生活质量明显提高,追求知识、学习文化也渐成风尚.全州"普初"、"普九"、"成教"、"高教"等都取得了长足进步.  相似文献   

8.
对我国很多民族来说,杀年猪是一个传统习俗,而对于居住在大小凉山的彝族同胞而言,杀年猪具有更深的意义:它不仅是一种特殊的祭祖仪式,同时,还被赋予了宗教价值。  相似文献   

9.
攀西地区是由四川省攀枝花市和凉山彝族自治区组成,是我国少有的自然资源富集程度高、组合条件好、开发成本低、开发潜力大的地区之一。由于大自然的天然造化,攀西地区矿产资源品种繁多,水能资源富甲天下,旅游资源独具特色,农业生物资源十分丰富。  相似文献   

10.
《党建》2020,(7)
正凉山彝族自治州布拖县是四川仅剩的7个未摘帽县之一,是凉山彝区深度贫困最为典型的县。全县总面积1685平方公里,辖30个乡(镇)、192个村(社区),总人口21.58万,其中彝族占97.2%,建档立卡贫困群众16552户79843人。近年来,布拖县牢记习近平总书记2018年视察凉山时的谆谆嘱托,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的政治责任、最大的民生工程、最大的发展机遇,狠下"绣花"功  相似文献   

11.
刘学强 《廉政瞭望》2018,(10):70-70
凉山是我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和国家深度贫困地区“三区三州”之一,脱贫攻坚任务艰巨繁重。按照省、州、市委“大学习、大讨论、大调研”活动部署,我到联系点马鞍山乡去蹲点,在村委会住了两个晚上,感触很深,收获颇多。  相似文献   

12.
50年,只是历史长河的一瞬。50年前,凉山紧跟新中国的步伐,从奴隶社会一步跨入社会主义社会,实现了彝族人民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变革,实现了从农耕文明到现代工业文明的跨越。凉山的50年,是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50年。从四分五裂到团结和睦,从愚昧落后到文明进步,从积贫积弱到繁荣昌盛,勤劳、勇敢、智慧的凉山彝族自治州400多万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创造了举世惊叹的人间奇迹,铸就了一座凉山经济、社会发展的不朽丰碑。50年来,凉山彝族自治州综合经济实力明显增强,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到2001年国内…  相似文献   

13.
<正>大小凉山地区,是全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彝区贫困问题,2010年以来,实施了大小凉山综合扶贫开发等一系列重大民生工程,取得显著成效。然而,因历史、自然、社会等多种原因,彝区连片贫困问题尚未从根本上得到改变,扶贫攻坚任务依然十分艰巨。今年1月,省委书记王东明作出重要指示:"加快推进大小凉山彝区扶贫工作,打一场彝区扶贫开发攻坚战。"一份拔除彝区"穷根"的扶贫方案迅即开始制定。4月25日,《大小凉山彝区"十项扶贫工程"总体方案》及2014年实施方案正式印发,在凉山13个县(区)强化"十项扶贫工程",从  相似文献   

14.
<正>11月12日,农历十月初一,是一年一度的羌历新年。羌历年羌语叫"日美吉",意为吉祥欢乐的节日,是羌族一年中庆丰收、送祝福、祈平安的最为隆重的节日。11月20日-22日,彝族同胞也过起了新年,即彝历新年,彝语称为"库史",是大小凉山彝族传统的祭祀兼庆贺性节日。在这个美好的节日里,他们身着节日盛装,举行庄严的祭祀仪式,庆祝当年的大丰收,祈求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六畜兴旺,万事  相似文献   

15.
她,没有轰轰烈烈的事迹,但以一腔赤诚化解了无数纠纷:她,没有惊天动地的豪言,却以公正无私的行为履行职责,维护着法律的公平与正义;她,在环境艰苦的小凉山一干就是侣年,谱写了一曲建设和谐社会的动人乐章,被彝族群众亲切地称为"德古苏依"(化解矛盾的人).……  相似文献   

16.
正2021年6月28日晚,国家体育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文艺演出盛大举行。来自四川凉山的8名彝族孩子领唱的《唱支山歌给党听》格外引人注目。天籁般的声音,朴实真诚,纯净空灵,唱出了对伟大的党发自内心的真挚情感,唱出了在党的领导下创造幸福生活的坚定信心,唱出了对美好未来的无限憧憬。  相似文献   

17.
《湘潮》1994,(1)
毛主席在安顺背竹1935年5月,红军顺利地通过了彝族人民聚居的大小凉山地区后,来到了擦罗场。因为前有四川军阀扼守着大渡河所有渡口,后有数十万敌军拼命追来,敌情万分紧张,因此,毛泽东和总部首长研究决定,急令部队连夜向安顺场出发。并且命令:为了在大渡河架...  相似文献   

18.
1956年1月,我从南京华东军区干部训练大队调往四川省犍为县负责接兵工作。不久成立了新的预备一师,我所在的单位是预备一师第三团。新兵征集入伍才进行军事政治训练3个多月,就听到凉山彝族自治州奴隶主勾结国民党胡宗南残兵败将挑动不明真相的奴隶发动暴乱。当年4月就接到上级命令要我们做好一切向凉山彝族地区进军的准备。  相似文献   

19.
“苏施”,在彝语中为“优秀青年人才”之意。当彝族青年罗开云从“苏施”党支部书记余春文那里得知自己被确定为入党积极分子时,他在喜悦之余,也极为感慨。罗开云是凉山州盐源县棉桠乡人,4年前他曾既次向村党支部递交入党申请书,却一‘真没有着落。如今,“苏施”党支部却让他看到了希望。  相似文献   

20.
在漾濞县最北边的高山顶上,有一个名叫雀山村的小村寨。这里生活着与众不同的村民——雀山彝族。据说,他们原定居于四川的凉山一带,后为躲避战乱,四处迁徙,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逐渐在雀山定居下来。虽然住下来了,可生活却十分贫困。他们盖的房子构造和“窝棚”一样,被当地人称为权权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