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韩超 《现代领导》2004,(6):31-31
中国古代的民本思想,主要有以下几种涵义: 一是民为邦本。《尚书》中日:“民可近,不可下;民为邦本,本固邦宁”。其意是说人民是国家的本体,人民稳定了,国家才能安宁。孟子总结出“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的道理。  相似文献   

2.
来而不可失者,时也;蹈而不可失者,机也。——[宋]苏轼【“一国两制”实践新示范】《同舟共进》:2021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您最关注其中哪些亮点,如何解读它的意义?杨道匡:澳门的面积大约33平方公里,人口密度很高,地少人多的特征十分明显。随着经济和人口增长,澳门未来将面临城市承载力和经济发展空间受到制约的问题。横琴岛与澳门地域相邻,通过莲花大桥往来两地十分方便,横琴的面积达106平方公里,通过合作可为澳门长远发展开拓新的空间。  相似文献   

3.
古人云:得人心者得天下,失人心者失天下。这是从帝王的角度来衡量“交心沟通”的重要性。唐朝名相魏征就曾这样劝告过唐太宗:“水可载舟亦可覆舟,得人心者得天下,失人心者失天下。”  相似文献   

4.
“杀鸡骇猴”作为一种迂回的方法,收效不可否定——“以儆效尤”,让意欲同路者看到“此路不通”,而幡然醒悟,回头是岸。  相似文献   

5.
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这是中国古人总结出来的一条政治规律,《大学》有言:“道得众则得国,失众则失国。”“得众”,即是得民心。  相似文献   

6.
农村“失依儿童”作为社会的弱势群体,其社会化的家庭角色缺失的特殊性决定了其社会化的不同。本研究依据“失依儿童”的情况进行分析,应用社会化理论及社会化途径、社会支持网络探讨“失依儿童”的社会支持情况,应用社会系统类型学对“失依儿童”的社会化与社会支持网络进行交叉分析,试图找出如何更好地构建农村“失依儿童”的社会支持网络,以利于“失依儿童”更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7.
人才谨防“犯规”韦钦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和建立,给我国各类人才的脱颖而出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得人才者得天下,失人才者失天下”逐渐成国国人的共识,“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也成为各级领导者的一项重要职责。良好的社会氛围,给各类人才提出了这样一个...  相似文献   

8.
“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4月18日起,武汉市将从普通市民中“海选”3名“布衣参事”,担任市政府的“高参”,建言可直通市长。此次向民间借智,打破了以往对参事身份、学历、职业的限制,在全国尚属首次。  相似文献   

9.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可不能求立竿见影 《礼记·学记》里讲到,“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教”的古字是,左边上下两个叉,下面一个孩子,右边一个手,拿着树枝。左边代表孩子看着长辈画第一个叉,便模仿着画第二个叉,意为“上行下效”,代表身教。右边一只手拿着树枝,代表教育孩子要不厌其烦,耳提面命。  相似文献   

10.
战国时期 ,孟子提出人爵和天爵的观念。他在《孟子·告子上》中说 :“有天爵者 ,有人爵者。仁义忠信 ,乐善不倦 ,此天爵也。公、卿、大夫 ,此人爵也。古之人 ,修其天爵 ,而人爵从之。今之人 ,修其天爵 ,以要人爵。既得人爵 ,而弃其天爵。”读罢不觉感慨万千。孟老夫子果然高见 ,数千年来 ,重“人爵”而不重“天爵” ,得“人爵”而失“天爵”的确实屡见不鲜。无怪乎孟子与孔子一道 ,被尊为圣人。“天爵”是道德品质的象征 ,是靠自身修炼和培养出来的 ,具有内在性和不可剥夺性。“人爵”是权力、地位的象征 ,是统治者或他人授予的 ,具有外在性…  相似文献   

11.
一如总理2008年答记者问时所说“民之所忧,我之所思;民之所思,我之所行”,今年两会十大热点中社会保障、收入分配、医疗改革排名前三,另外一些接地气的议题既打开了广阔的基层视野,也引发民生的现实思考。正是“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通过基层的民生触角的细微变化更能触摸到问题与挑战、变化与期待。均提醒我们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依然突出,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依然存在,攻坚克难的改革发展任务依然紧迫。  相似文献   

12.
江泽民总书记在六省区西部大开发工作座谈会上提出了进一步开创西部大开发新局面的要求,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也及时召开工作会议,学习宣传贯彻六省区西部大开发工作座谈会精神,从而在自治区上下掀起了开展“学、查、改”活动的新高潮。面对新的历史机遇,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我们必须抢抓机遇而不可丧失机遇,开拓进取而不可因循守旧。要把开  相似文献   

13.
司马光在《资治通鉴》里评价郭子仪是“天下以其身为安危者殆三十年.功盖天下而主不疑.位极人臣而众不嫉.穷奢极欲而人不非之”。这三句评语,古往今来,多少文臣武将欲求其一而不可得,郭子仪却一一做到。  相似文献   

14.
中国古代朴素形态的唯物辩证法,一般把自然史和人类史看作同一气化过程。从王充到张载,莫不如此。王夫之在承认此前提下,更多地注意到人从自然中产生和分化出来以后,“人的类特性”便与动物有“壁立万仞”的区别。“天道不遗于禽兽,而人道则为人之独”(《俟解》),“人之异于禽兽,则自性而形,自道而器,极乎广大,尽乎精微,莫非异者”(《读四书大全说》卷九)。因而,强调不可“迷其所同而失其所以异”(《思问录·内篇》),反对“过持自然之说”(《读四书大全说》卷九)。由此,区别于自然史观而展开了他的人类史观。  相似文献   

15.
徐东升 《现代领导》2009,(12):30-30
古语说,知屋漏者在檐下,知政失者在草野。山东省威海市在学习实践活动中,深入开展以“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为主要内容的“三问”活动,畅通了群众反映问题的渠道,集中解决了大量突出问题,使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更加贴近发展、贴近实际、贴近民生。  相似文献   

16.
孙静 《现代领导》2007,(11):22-23
明朝的王恕说过:“人之才性不同.有优于学问而劣于政事者.亦有长于政事而短于学问者;亦有有学问而不能提调学校者.有寡学问而能提调学校者。事无全才,故人之于事,有能,有不能。”(《王端毅公奏议》)说的就是“用当其才”.古人对此的见解和实践.散见于各史料,正如屈原说的;“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人的知识和才能由于天赋、实践地位的不同和人一生所能有的精力和时间的限制,只能“有所为”或“有所不为”。  相似文献   

17.
人是管理的核心。对人才的遴选、识别、使用,毫无疑问,是管理当中最重要的问题。令人惊奇的是,不同年代、不同国度、不同文化背景的领导者和管理者在对不同特征人才的态度上竟然有惊人的相似之处。 德才兼备,一直是中国的传统选人原则。晚清著名政治家曾国藩财认为:“德才兼备,更重于德。德若水之源,才若水之波;德若木之根,才若木之枝。德而无才,则近于愚人;才而无德,则近于小人。工者不可兼时,与其无德而近于小人,毋宁无才而近于愚人。“显然,有才而无德的人是不受曾氏欢迎的。 作为中国民族计算机业执牛耳者,联想集团总裁…  相似文献   

18.
颜剑  张志 《小康》2005,(6):35-38
中国医疗体制改革走到今天,恰似一个人正身处十字路口,何去何从,至为关键。却因来时匆匆,道阻且长,此际也颇为疲乏,大有力不从心之感。然而下一步总得迈出去,需要尽快迈出去,否则,拖得越久越被动,越艰难。不过在迈开这一步之前,也十分有必要进行反思,并修正前行的方向。二十年来医改的成就自不必说,不能低估,不容否定,不可抹杀。但更为重要的、更为迫切的,则是当下!而当下的情形实在不能乐观:昏昏然,飘飘然,盲目者有之,糊涂者有之。然清醒者亦有之。考察医改的重点,无外乎医院和农村,这也是难处所在。设医院之目的,在荟萃名医,治病救人而已,可现而今,医院自身竟不能健康生存,难以为继,又如何担当保障、提升人民生命健康的重任?所以,必得先为医院“输血”、“降压”,是为急务。毫无疑问,担负起这个职责的,应该是我们的政府、中央和地方的各级政府,而不仅仅是其卫生部门。因为说到底,在目前条块利益分割、冲突、转型的复杂背景之下,单单一卫生部门根本无法应对此种局面。而对于农村,原本底子更薄,困难更大,需要花的心思、下的功夫就更多,非政府莫能。政府责无旁贷,必须来主导医疗体制改革,让所有中国人都能看得上病、看得起病,都能享受更好的“生命小康”!  相似文献   

19.
今天,中国正处在一个新的伟大的历史变革时期,我们正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情况和新问题层出不穷,亟需各级领导、广大干部群众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适应新形势,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开创新局面。正如江泽民总书记在十五大报告中指出:“把我们的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就是要抓住机遇而不可丧失机遇,开拓进取而不可因循守:日”。区党委根据十五大精神,结合广西实际,提出了实施“三大战略、六大突破”的战略思路,这是贯彻落实十五大精神的重大举措,是符合广西实际情况的重大决策,是加快改革和发展的强大推动…  相似文献   

20.
政权与民心的关系,在中国历史上从来不乏警语。,不管是当政者还是“进谏者”。也从未停止探索良政善治的脚步。2000多年前,孟子已提出“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60多年前,在延安的窑洞里,毛泽东针对黄炎培的“天问”爽朗对答:“我们已经找到新路,我们能跳出这周期律。这条新路,就是民主……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