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推进依法治国和依法执政必然要求积极推进和实现执政党的法治化,建设法治政党。中国共产党由革命政党经制度政党迈向法治政党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中心环节。  相似文献   

2.
妥善处理党内法规与国家法律的关系、合理划分和优化配置国家公共权力和政党的权力是当代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法治国家的内在要求。实现党规国法协调发展,就要培育有利于实现党规国法协调发展的法治文化;完善党内法规合法性审查、民主征求意见、统筹规划、违法审查和评估程序;进一步增强党内法规、国家法律等所具备的外部融通力量,全面推动政党权力运行朝着法治化方向发展,为推动21世纪马克思主义发展提供有效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3.
政党法治建设的水准是衡量现代政党政治文明水平的标尺。新世纪以来,越南共产党采取了一系列加快政党法治化建设的重要举措,探索出了一条符合越南特色的政党法治化之路。这在某种程度上对中国政党法治建设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4.
政党法治已成为当前政党政治的研究主流和重大命题。政党法治的探讨应从逻辑阐释、核心要义和实践路径等三个基本面着手。政党法治逻辑是指立足于中国共产党政治逻辑这一根本逻辑,将法治精神融入、内嵌到政治逻辑之中,实现法治的政党化阐释、政党的法治化表达。政党法治逻辑的核心命题在于实现依法保障权利、依法规范权力以及二者的良性互动。新时代推进政党法治建设应确立依法保障权利、依法规范权力的立规理念,形成保障权利规范权力的法规体系、政治生活、权力配置方式和政治文化。  相似文献   

5.
刘咏梅  习洁 《理论探索》2005,(5):146-148
法治文明建设对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践行法治是政治文明的基本方式和显著标志,也是政治文明的基石和根本保障。当前,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明应首先从切实遵从宪政、实现党的领导法治化、培育理性政治文化三个方面做起。  相似文献   

6.
《廉政文化研究》2011,(4):94-94
中国社会正在不断提升法治与文明的水平,因此,职务犯罪侦查工作也必须与时俱进,也要实现“四化”,即职务犯罪侦查的法治化、文明化、科学化、规范化。在现代法治国家中,维护国家法治的活动也要遵守法律规范,司法和执法活动也不可随意滥行。以违法治违法、以侵权治侵权的行为,是对法治的双重破坏。因此,职务犯罪侦查活动必须严格遵守法律规定,必须走向法治化。  相似文献   

7.
<正>中国共产党在当代中国特殊的地位,决定了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必须实现党的执政方式法治化。原因在于,政党执政方式法治化是现代国家治理的基本特征,党的执政方式现代化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保障,也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题中应有之义。党的执政方式法治化面临的困境有三个方面:长期的封建专制传统的束缚,党特殊的发展历史的影响,少数党员干部法治观念淡薄。要从三个层面提升党的执政方式法治化水  相似文献   

8.
政党现代化是时代发展对政党变革的新要求.社会主义政党的现代化既要借鉴其他政党变革发展的经验教训等政党文明的成果.更要从本国国情、世情、以及国家发展实际出发,通过推进价值体系和意识形态创新,巩固执政基础、提高合法性,发展政党民主和法治,转换职能、实现党政分工等内部改革及大力培育公民社会等外部创新来实现.  相似文献   

9.
国家治理体系是在党领导下管理国家的治理体系,国家治理能力是党运用国家制度管理社会各方面事务的能力,政党治理与国家治理具有高度契合性。政党治理为国家治理提供前提和保障,国家治理为政党治理提出要求和方向。实现政党治理与国家治理的良性互动,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时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所作的战略选择。要运用政党治理与国家治理的机理和规律,健全政党治理与国家治理良性互动的法治生成机制、文化发展机制、制度运行机制和本领增强机制建设,推进两者的有机统一和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0.
推进以中国共产党依法执政和领导为核心,各民主党派依法参政,各政党之间依法相互监督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党制度的法治化,是实现依法治国方略、完善我国基本政治制度、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建设市场经济体制、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客观要求。推进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的法治化,应当增强各政党的现代法治理念、建立健全政党法制体系、坚持执政党依法执政、保障参政党依法参政等。  相似文献   

11.
面对当今迅速推进的现代化浪潮,政党制度的建构方式及其现代化水平,成为直接影响国家治理状况的重要因素。从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视角,理性审察中国政党制度的现状,发现其中存在着制度建构不完善、运行机制模式化、参政方式失范性及法治保障滞后性等缺失和困境;探讨中国政党制度现代化应当蕴含的"多元化""科学化""制度化"及"法治化"等维度;探寻其体制机制优化的现实路径:参与主体的多元化和层次化、合作体制的科学化和规范化、民主监督的法治化和高效化,力求为有效提升我国政党制度的现代化水平提出有价值的观念和对策。  相似文献   

12.
江泽民在继承邓小平法治思想的基础上,提出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治国方略,从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依法治国的创新思维。在江泽民依法治国思想指引下,我国立法权的法治化、行政权的法治化、司法权的法治化、党的领导的法治化和社会守法意识的提高,其成就全面凸现。要实现依法治国的法治目标,需要正确处理好:依法治国与党的领导、依法治国与行政权力、依法治国与物质文明建设、依法治国与精神文明建设、依法治国与政治文明建设等关系,而江泽民依法治国思想为其发展道路指明了前进方向。  相似文献   

13.
作为法治国家建设在社会管理领域的具体实践,社会管理法治化意味着用法治精神统帅社会管理全局,用法治眼光审视社会管理现状,用法治思维谋划社会管理战略,用法治手段破解社会管理难题,用法治方法巩固社会管理成果。社会管理法治化是加强与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任务、重要途径与重要保障。实现社会管理法治化,应该以形式法治为基础,以实质法治为主导,以行政法治为重点,以程序法治为核心,以民生法治为后盾。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建设提到了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指出其目标是“建设美丽中国”,并强调“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要“实现国家各项工作法治化”。要实现上述目标,纳入法治化轨道的生态文明建设必须综合运用私法与公法的调整手段,特别要重视民法调整功能的发挥。民法既可以塑造具有生态意识的生态民事人,为生态资源的市场化配置提供基本交易规则,又能够促使民事主体保护生态,防止破坏生态的行为发生。我国民法必须实现生态化转型,其重点在于创设民事生态权、为民事主体设定生态义务以及规定生态侵权制度。  相似文献   

15.
<正>政府权力法治化是实现政府治理法治化和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关键所在。政府权力需要从三个维度完成其法治化。第一个维度,在改革与法治的关系中,应当以法治的方式限定政府权力,政府权力推进改革应当在法治的框架内进行,改革必须于法有据;第二个维度,在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中,应正视政府权力在经济生活中的越位和缺位,进而以法治的方式厘清政府权力的边界,构建参与协作式的主体间性关系;第三个维  相似文献   

16.
徐艳 《学理论》2010,(11):29-30
政党执政是指政党通过一定方式进入国家体系并通过国家体系实现政党意志的政治行为,所反映的是政党外部的政治关系及其运作;在法治条件下,执政党要在国家宪法和法律的框架下行使执政权力;政党执政权力来源于社会,是社会权力的一种实践形式;政党是国家与社会的桥梁,国家与社会关系的状况与政党执政权力的实现有密切关系。非政府组织的蓬勃发展给国家与社会关系带来的新变化,向政党执政权力的职能定位和实现方式提出了更高要求。  相似文献   

17.
法治行政文化建设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推动整个社会的法治化进程,是建设法治国家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我国的法治行政文化建设刚刚起步,还存在着权力失范、法治思想淡薄、监督乏力等种种缺失。深入了解我国法制行政文化建设的内涵与意义,厘清当前法治行政文化建设中的现实困境,进一步完善和创新我国法治行政文化,就必须培养法治思维、坚持依法行政、吸收优秀的行政文化成果。  相似文献   

18.
当今世界已进入全球化时代,各种文明在一个更大的全球的平台上冲突与交流,之间互相借鉴与学习已是一种文明进步的必然选择,中国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法治文明的高度发达是社会主义建设的必要条件,目前资本主义国家的法治文明相对发达,中国的法治文明建设需要根据本国国情学习借鉴资本主义国家的法治文明,从而实现对资本主义国家法治文明的超越.  相似文献   

19.
城市文化是体现城市社会特点、城市居民生活方式、生活文明程度的区域性特征极为突出的文化形态。城市文化的形成、积淀和演进与乡村文化最本质的区别就在于其法治化程度更高。具有时代特色的城市法治文化,在法治价值观上应当着重强调和正确处理城市法治中的几个重要关系,也就是引导全体城市居民正确树立文化价值观中与法治文化紧密关联的权利义务观、正义观、效率公平观和人文观。应当以权利优位、恪尽义务为指引,构建城市法治文化中的权利义务观;以提升城市中的弱势群体利益为出发点,构建城市法治文化中的正义观;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构建城市法治文化中的效率公平观;以人为本,构建城市法治文化中的人文观。  相似文献   

20.
国家治理现代化包含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法治化的双重向度。国家治理方式的演进需要符合现代化的本质要求,而法治本身对国家治理体系的逻辑建构和国家治理能力的秩序规制,从源头上就已经勾勒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法治前景,因而法治所呈现的理性力量满足国家治理现代化转型的现实需求。法治化程度决定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实现深度和广度,因而法治秩序拓展和维护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行为边界,同时也在治理逻辑层面理顺国家治理体系内在的冲突和矛盾,因而法治化明确国家治理现代化转型的基本方向。因此,在新时代国家治理转型背景下,法治本身的内在逻辑和外在逻辑贯穿国家治理现代化发展的始终,不管时代和社会主要矛盾如何变化都应当坚持国家治理法治化的基本向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