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方亮 《南风窗》2013,(18):80-81
苏联解体是俄罗斯民族主动抛弃了其他民族以及这些民族传统居住的领土。今日俄罗斯人再次表现出这种苗头,这已经与国际舆论探讨多年的二次解体暗合。7月,俄罗斯三大舆论调查机构之一列瓦达中心给出一份调查结果:51%的俄罗斯人不反对车臣脱离俄联邦,只有10%认为应该使用各种手段阻止车臣独立。遥想两场车臣战争的年代,俄罗斯人对国家与本民族的认同达到苏联解体后的高峰,恐怖袭击带来的切肤之痛,以及经济困顿、社会失序带来的窘迫,都激发了俄罗斯人的民族主义情绪。  相似文献   

2.
苏联解体 ,是 2 0世纪历史上的一件大事 ,它使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遭受了严重挫折 ,并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为什么存在了 74年的苏联会在顷刻之间分崩离析 ?为什么曾经拥有强大军事实力、足以能与美国相抗衡的超级大国会这样很快瓦解 ?为什么曾经在经济文化建设中取得过辉煌成就、在二战中打败过法西斯德国的社会主义国家苏联竟然毁于一旦 ?为什么具有近百年历史、曾经拥有 1 80 0万党员的苏联共产党会丢掉政权 ?对这些问题 ,持不同政治立场和思想倾向的人有着截然不同的看法。为了更深入地总结苏联解体的原因 ,全面了解俄罗斯各界对苏联解体…  相似文献   

3.
苏联末期社会政治生活的"民主化"催生了左翼激进政治组织。它们大力开展包括报刊出版在内的各种活动,反对"苏联共产党机会主义领导人的反人民政策",要求戈尔巴乔夫下台。左翼激进政治组织并没有随着苏共解散、苏联解体而消失,至今依然是俄罗斯政坛上的一支重要力量。它们的最鲜明特征,是不承认久加诺夫领导的俄罗斯联邦共产党属于共产主义政党。作为左翼激进政治组织的喉舌,它们的报刊积极宣传其思想主张,刊载号召进行革命的鼓动宣传材料,努力影响和争取群众,扩大社会影响。左翼激进政治组织报刊的存在,已经成为俄罗斯社会政治生活中的固定现象。  相似文献   

4.
王一凡 《当代世界》2009,(10):42-44
俄罗斯共产党成立于1990年6月,是苏联解体后在苏联共产党基础上重建的众多党派中力量最大、人数最多、群众动员能力最强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其发展历程几乎贯穿了俄罗斯社会十几年巨变的整个时期,在国家政治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对俄罗斯政治社会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近20年来,俄罗斯共产党虽历经挫折,饱受磨难,但它却始终以复兴社会主义为其目标和方向,  相似文献   

5.
俄罗斯的社会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俄罗斯《社会学研究》杂志2002年第9期发表了俄罗斯科学院通讯院士尤·瓦·阿鲁秋尼扬《苏联解体后的俄罗斯社会结构》一文。作者以在莫斯科市、萨拉托夫市及萨拉托夫州农村进行的社会调查为依据,论述了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社会阶级结构发生的变化及各阶层人士的思想取向。文章主要内容如下。  相似文献   

6.
在苏联解体后的五年多时间里,俄罗斯联邦共产党在艰难的政治环境中一步步崛起,从“受禁”到进入议会,到成为议会第一大党,以至发起了对俄罗斯总统宝座的强有力的冲击,俄共已经成为俄罗斯政坛上一支举足轻重的力量。  相似文献   

7.
最近二十余年,中国经济改革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得到国际社会普遍承认.作为近邻的俄罗斯对中国经济改革的成就感受最深.在二十年多时间里,两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发生了巨大变化.改革的结果形成鲜明的对比:中国开始经济改革后,人民生活水平迅速提高;而苏联的改革,特别是苏联解体以及后来的自由化经济改革,带给俄罗斯人民的是多年的政治动荡和经济崩溃,致使人民生活水平持续下降.用许多俄罗斯人的话说,过去是"小兄弟学习老大哥",现在则是"老大哥追赶小兄弟".  相似文献   

8.
王栋  王耀正 《国际展望》2022,(6):51-72+151-152
自苏联解体以来,美、俄等大国对后苏联空间国家的外交政策和干预程度各不相同。关于制度扩散的理论在解释美国的行动和态度时虽然具有一定说服力,但却难以单独解释俄罗斯的行为。因此,本文在讨论俄罗斯是否真正有意推动制度扩散的同时,引入地缘政治利益变量。制度扩散与地缘政治利益是一对关键变量。本文选取俄罗斯和美国这两个在制度选择与地缘政治诉求方面均有较大差异的国家进行分析,对两国相关案例和行为生成机制进行验证。结果显示,当一个国家具有较强制度扩散意愿时,其倾向于强力干预后苏联空间国家的制度选择,而较少考虑自身的地缘政治利益;当制度扩散意愿弱而地缘政治利益诉求强时,则倾向于对有关目标国家进行强力干预;当制度扩散意愿弱而地缘政治利益诉求低时,该国则往往采取不进行某种干预的政策。  相似文献   

9.
对于转型后的俄罗斯政治是否是民主政治,中国学者有不同的判断,但仍有某些基本共识,即俄罗斯正在建立一种新的政治体制,其宪政民主的体制框架已经基本奠定,政治上高度集权,俄罗斯民主还处于转型之中,具有不确定性。中国学者认为,俄罗斯现行的政治模式别具特色,其原因在于:由于传统苏联政治模式的严重弊端,绝大多数俄罗斯民众都不愿再回到苏联的政治模式去;俄罗斯悠久的专制主义政治传统;俄罗斯社会政治经济转型的需要,以及俄罗斯领导人个人的性格。对于俄罗斯民主转型的后果和前景,多数中国学者认为,其政治转型为国家的未来发展奠定了繁荣和民主的基础,是俄罗斯通向现代化的正确道路,从长远看,应当给予充分的肯定。每个国家的政治进步,既离不开自己的历史文化传统,也离不开学习借鉴其他国家政治文明的合理成分。每个国家的民主政治进步,既要遵循人类社会普遍的政治价值和政治规律,也要尊重本国的历史文化传统。  相似文献   

10.
自苏联解体后,在当代俄罗斯社会转型进程中,俄罗斯倾向于自由主义的政治精英们一直致力于形成俄罗斯的中产阶级。与西方社会不同,当代俄罗斯中产阶级的建立是作为政治上的战略任务自上而下提出来的,企图通过私有化等方式确立起以中产阶级为代表的新政治制度的社会基础。但是时值普京执政八年的结束,关于俄罗斯是否存在着中产阶级,依然是一个争议颇多的问题,远没有达成共识。甚至对俄罗斯中产阶级的界定,尽管从范围和特点上都具有较大的代表性,但依然具有较高的异质性。2008年普京时代向梅德维杰夫时代过渡时期,社会学家又对此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相似文献   

11.
"绿色政治"与苏联解体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苏联动乱和解体的过程中,"绿色政治"和生态因素发挥了重要作用.一方面,作为苏联改革指导思想的"新思维"与"绿色政治"之间存在许多相同或相似之处,甚至有着某种渊源关系,苏联解体在很大程度上是"新思维"被绿化的结果;另一方面,苏联的生态环境问题以及在"绿色政治"影响和掩护下的基层生态民主民族运动则是苏联解体的重要推动因素.  相似文献   

12.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同美国的关系发展已经走过了十个年头。从布什到克林顿推行“消化”和“转化”并尽可能削弱俄罗斯的政策,目的在于使它融入西方社会。俄罗斯领导人为了巩固自己的政治统治、摆脱国内政治、经济和社会困境,谋求美国的全面支持。俄罗斯曾一度推行完全倒向西方、特别是美国的外交政策。美俄关系出现短暂的和谐。 美国损人利己的政策引起了俄罗斯的警觉。俄罗斯逐渐认识到维护国家利益和尊严必须制定和实行独立的外交政策。美国不断挤压俄罗斯的战略空间、损害其国家与战略利益。俄罗斯对此进行了适度的抗争。美俄关系进入合作、竞争乃至僵冷状态。 “9.11”事件为美俄关系的调整与改善提供了机遇。反对恐怖主义的共同利益使美国和俄罗斯迅速接近。两国关系出现了积极发展的良好的势头。但是,反恐斗争中的合作并不能弥合两国在国家和战略利益上的分歧。美俄关系的发展仍然面临着许多难题。  相似文献   

13.
苏联解体后 ,俄罗斯政局动荡 ,经济滑坡 ,两极分化严重 ,人民生活水平大幅下降 ,社会紧张局势加剧 ,社会治安状况恶化 ,俄罗斯民众的社会安全感急剧下降 ,社会安全问题成为俄罗斯一个重大而迫切的问题。俄罗斯政府的反危机措施不力 ,尤其是车臣分子的恐怖暴力活动使俄罗斯的社会安全问题更加尖锐和复杂。俄罗斯社会安全问题的尖锐是由苏联解体和从计划经济向市场资本主义经济过渡引起的经济和社会全面变化的自然后果。  相似文献   

14.
苏联的演变经历了怎样一种复杂的过程?一场轰轰烈烈的"改革"最终为何导致苏共垮台、苏联解体?弄清其中的原因和教训,已成为世界范围内多年来普遍关注的一个焦点问题.这不仅是历史学家的责任,更是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现实的迫切需要.这也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长期的研究任务.应该承认,俄罗斯人、特别是那些亲身经历苏联改革失败全过程的苏联-俄罗斯高层领导人,在这方面具有他们独特的优势.  相似文献   

15.
苏联剧变是苏联经济、政治、社会等多个子系统深刻变化并最终瓦解的结果。在强国家—弱社会格局下,苏联的社会与国家高度同构,社会整合与政治整合高度重合。长期以来,苏联由于对整合对象的作用认识不够,整合中心单一,特别是戈尔巴乔夫改革之后,社会分化加剧,社会整合机制逐渐失效。社会整合失效既伴随着政治整合失败而发生,同时也是剧变发生的社会性因素,并且社会解体加剧了政治剧变的负面影响。通过探究戈尔巴乔夫时期苏联社会整合失败的原因,可以得到一些教训与启示。  相似文献   

16.
俄罗斯科学院哲学所政治哲学研究室主任、教授В·И·舍甫琴科在2006年11月20—21日于北京举行的“马克思主义:历史与现实”的国际学术会议上提交了题为《俄罗斯联邦:国家政权的性质、政治思想基础的演化和发展前景》的论文,分析了苏联解体后俄罗斯流行的自由主义、强国主义、  相似文献   

17.
自苏联解体以来,俄罗斯的政治领导者一直在尝试用资本主义制度代替前苏联的社会主义制度.俄罗斯的政治、经济精英们极力支持俄罗斯向资本主义过渡.  相似文献   

18.
一、俄罗斯社会处于极不稳定的过渡状态,社会发展道路和摆脱危机的出路之争集中表现为权力之争在"8·19"事变和苏联解体中,苏联传统的社会主义制度被抛弃,苏共失去了掌权地位,俄罗斯社会处于向另一种社会制度的过渡。在社会的急剧转变时期,经过七十年高度集中统一、在国家机器、党的铁的组织纪律作用下,长期板结的俄罗斯社会,在戈尔巴乔夫执政时期的动荡之后,又进一步剧烈分化。各阶级、阶层和社会集团在新的社会条件下重新集结、组合、反复改组,结为千余个政党、运动、组织,形成了俄罗斯历史上第二次建党高潮(第一次是在1905年革命中)。截止1992年6月,在较大的25个政党中,有20个是"8·19"之  相似文献   

19.
2005年11月18—19日,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研究所和国际合作局联合在京举办了“中俄政治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会上,国际政治学学会副主席、俄罗斯政治学学会第一副主席、俄罗斯科学院国家与法研究所研究员威·斯米尔诺夫作了题为《俄罗斯的政治改革:从浪漫到现实》的报告,回顾了苏联解体以来俄罗斯政治制度的演变进程,分析了俄罗斯政治制度的特点、原因及发展趋势。现将报告的主要内容摘译如下。  相似文献   

20.
俄罗斯民主进程中的市民社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苏联解体之后,俄罗斯由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转向自由民主制,市民社会得到了很大的发展,这为民主政治的发展奠定了一定的社会基础.但由于市民社会的发展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制约,其力量还是比较弱小的.没有强大的市民社会基础,俄罗斯民主进程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些波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