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7 毫秒
1.
当大学生就业成为一个越来越热门的话题,很多大学毕业生还在为毕业后的生计问题而东奔西走,上下求索之际,有这么一些胸怀抱负的学子却扎根土地,在广袤的农村找到了自己生命的价值。2009年12月25日,2006届大学生村官冯程成功当选为北京市怀柔区渤海镇龙泉庄村的党支部书记,成为近300名村民的领路人,也成为北京市乃至全国范围内第一个从大学生村官中成长起来的村书记。从象牙塔里的莘莘学子,到泥巴裤腿的“村官”,他一路走来,激情燃烧梦想,汗水浇灌希望……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和大学生就业制度改革的深入,大学生就业难、人才浪费已成各界普遍关注的社会问题。农村生源大学生作为大学生中一个庞大而特殊的群体,在就业时面临更大的压力,处于更艰难困境。本文从农村生源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其在建设新农村中就业的必要性、可行性以及对策进行了探讨,以期达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缓解农村大学生就业难的“双赢”结果。  相似文献   

3.
阿松 《农村青年》2013,(8):25-27
安徽、浙江两个年轻的大学生村官,都因绝症住进杭州两家医院。当他等到十万火急的救命移植肝源时,他却让给了肿瘤比他大的患者。白血病化疗巨痛中的她,看到他这份撼人心魄的大爱后,毅然决定把救命的部分捐款让给陌路同行的他。在等待骨髓配型的困顿岁月里,她拿出15万元爱心捐款成立“小炊儿救助基金”,以帮扶更多危难中的大学生村官。他们礼让生命的壮举感动了安徽,感动了浙江,感动了中国!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和大学生就业制度改革的深入,大学生就业难、人才浪费已成各界普遍关注的社会问题。农村生源大学生作为大学生中一个庞大而特殊的群体,在就业时面临更大的压力,处于更艰难困境。对农村生源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其在建设新农村中就业的必要性、可行性以及对策进行探讨,可以达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缓解农村大学生就业难的"双赢"结果。  相似文献   

5.
随着志愿服务事业的快速发展和各方支持新农村建设的高涨热情,井冈山大学在吉安市农村地区也进行了一些支农助农的志愿活动。从生产发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扶贫帮弱、沟通政民五个方面分析了农村对志愿服务的需求,并对大学生志愿服务农村和农村群众接受服务的现状进行分析,旨在探索构建一种既能充分保障农村群众自决权又能发挥大学生优势的实用性和适用性的服务方式,为更好地推动大学生志愿服务建设事业的发展建言献策。  相似文献   

6.
《工友》2009,(4):1-1
现在,每年大约有600万大学生加入到本就十分拥挤的就业之路,大有路窄偏遇车多之势。一个国家,如果让大量的“知识青年”闲着也是闲着,那肯定是灾难。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随着我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农村剩余劳动力逐步加快向城市转移和聚集,进城就业农民已逐渐成为城市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群体,成为我国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据统计,目前重庆市内的农民工已达300多万人。其中,从事建筑劳务的农民工达100多万,约占全市农村进城务工人员总数的三分之一。从事建筑劳务已成为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最多的几个行业之一,建筑劳务收入也成为农民增加经济收入的一个重要来源。  相似文献   

8.
小丁 《农村青年》2010,(1):43-44
深入农村以后,许多大学生村官除了认真做好工作外,还饶有兴味地感受着当地的人文历史、民俗风情。“木阁吱嘎有韵味,吴依软语轻绕梁”“黄酒入口心温润,丝丝亲情漫上身”。一个个热闹非凡的民间庙会,一道道如诗如画的水乡美景,都让他们过目难忘,沉醉其中。在基层,他们不仅体会着艰辛,也开阔着眼界,享受着乐趣……  相似文献   

9.
享受劳动     
母亲住在农村老家。老家的东院住着一位大学农学系毕业、返乡养猪的大学生。前不久回乡省亲,恰遇这位大哥正在家中的猪舍内忙着给猪添饲料。特别是饲喂那些娇小可爱的猪仔时,他总是专注地看着小猪吃得肚皮溜圆才心满意足地离开,有一次我问他:“养猪很辛苦吧?”他微笑着平静地说:“我很享受现在的生活。”  相似文献   

10.
王红梅 《农村青年》2009,(11):46-46
过去有部电影,叫《甜蜜的事业》,讲的是计划生育的故事。在农村,计划生育几乎是个永恒的话题。万万没有想到,当上大学生村官的我,也干起了计划生育工作。  相似文献   

11.
受多种因素影响,高校贫困生的就业竞争力较弱。提高贫困生就业竞争力是高校贫困生工作和大学生就业工作的重要内容,是实践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校园、落实党和国家政策、国家助学贷款资助体系良性发展的必然要求。应通过政府、高校、企业、公益组织等多方共同努力,提高贫困生的就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12.
珂影 《农村青年》2006,(4):56-57
致富是每个人心中的愿望。然而,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对于一个农民家庭来说,家里有一个病人,往往会拖垮一个家庭,使他们的致富梦想从此化为泡影!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现象,在我国农村并不鲜见。社会对于遭逢不幸的人们,会无私报以爱心。许多家庭通过媒体的帮助,得到了社会的爱心捐助,从而最终走出了困境。但却有这样一个人,把致富的脑筋动到了爱心捐款上。甚至不惜用毒药使别人家的孩子一再生病。他最终的结果会怎么样呢?  相似文献   

13.
刘书勇  刘永峰 《工友》2008,(8):34-36
湖北省竹溪县农民张长明在河北、山西等地承包10多个矿井。他的手下聚集着1500多名竹溪老乡,资产也一跃达到3000余万元,成为远近闻名的千万富翁。2006年,张长明捐资100万元修建了家乡的村级公路。去年,他被授予湖北省十堰市劳动模范称号。今年5.12四川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张长明心系灾区带头捐款5万元。5月27日,他再次缴纳1万元"特殊党费"用于灾区重建。他手下300多名工友也捐献赈灾善款10余万元。2008年5月23日,全国总工会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徐德明在新闻发布会上对此给予高度赞扬。  相似文献   

14.
今年21岁的刘方艳是一位女大学生,她为了照顾双目失明的母亲,毅然用瘦弱的肩膀挑起了家庭的重担,带着母亲打工挣学费,背着母亲上大学,不折不扣地践行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孝道。刘方艳背负的不仅仅是年迈的母亲,也是一座感恩的大山。2006年8月24日,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召开了刘方艳先进事迹报告会,她的事迹感人至深,集中体现了当代大学生良好的道德风范。  相似文献   

15.
《农村青年》2014,(10):47-47
9月2日上午,玉环县召开大学生村官、农村青年农业创业新农村建设座谈会,通过面对面的交流方式,分享大学生村官基层工作中的创业经验。培养一代新型农民,鼓励有文化和农业技能的青壮年农民留在农村,事关农业农村的长远发展。为此,玉环县实施“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培养工程”,从资金、技术、项目等方面,服务农村青年创业致富的迫切需求,以培养带头人的形式,引领广大农民增收致富。  相似文献   

16.
董刚 《中国工运》2011,(5):13-13
董刚是中国平煤神马集团六矿大学生采煤班班长。近年来,大学生采煤班在“创先争优进班组”活动和矿山火热的劳动竞赛中,不仅成功驾驭了我国首套全自动化综采设备,还对这套设备进行了13项技术革新,累计安全采煤300多万吨,是六矿同期273名工人采煤的总量,取得了全国同类矿井工效第一的好成绩。  相似文献   

17.
蒹葭 《农村青年》2010,(2):43-43
当初国家招录大学生村官的原因虽然很多,但主要有两个:一是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需要高学历村官;二是严峻的就业形势。因此,大学生村官计划如果能够成功实施,并且形成良性循环,对解决以上两个问题有决定性作用。  相似文献   

18.
沈霞 《农村青年》2009,(3):41-41
不久前,迎着扑面而来的春风,浙江省嘉兴市秀洲区的大学生村官们举办了一次“汗洒村官路,情系新农村”征文比赛,评选出许多包括一、二、三等奖在内的优秀作品。在谈及这件事情时,小村官们激动地说:“我们工作在农村,生活在农村,我们的心从当村官那一刻就装进了老百姓;我们爱村里的每一个人,爱田野里的一草一木。只要闻到泥土的芳香,农民性格中的坚忍质感就浮动起来,我们就有了一种想为之抒写的冲动……”  相似文献   

19.
李子园 《农村青年》2007,(10):21-24
一个患白血病的大学生作出惊人抉择:在几十万巨额手术费无着,生命可能随时逝去时,决定放弃治疗,把别人捐给自己的救命钱转捐给山区的贫困学生。 被资助的小姑娘偶然发现了“秘密”,通过媒体庄严承诺:谁能借我50万,将来还他100万!我要用这笔钱拯救资助过我的大学生哥哥的生命。 这是一个知恩图报的美丽童话,还是大义小妹与爱心大哥缔结的生死盟约?两个同样需要帮助的人“拉钩”约定:哥哥要好好活下去;妹妹要努力考入大学!最终感动了一位美国总裁,出资为拉钩“兄妹”圆梦。  相似文献   

20.
罗伟 《工友》2012,(10):18-20
对于上有老下有小,靠在建材市场出苦力的搬运工来说,5000元是一笔巨款。湖北十堰一名身有残疾的搬运工,宁可自己吃馒头喝白开水,也要捐款帮助贫困生和身患疾病的儿童。有人劝他少捐一点,他说:"我的日子还过得去,能帮别人就帮帮别人吧!"他,就是被誉为"最美搬运工"的甘龙宝,一位年已49岁的农民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