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台声》2015,(10)
<正>人物辛郁:冷面郎君诗人远行4月29日,台湾知名作家、诗人辛郁因肺炎并发心脏衰竭病逝于台北,享年82岁。1933年,本名宓世森的辛郁生于浙江杭州,因战乱辍学从军。1950年随部队来台后开始自修写诗,1955年加入诗人纪弦发起的诗歌现代派,后入创世纪诗社,致力于现代诗的创作。岛内诗坛评价其左手写小说、右手写诗,诗歌风格深郁沉重,注重生活,坚持以诗观察社会、记录社会。先后出版诗集《军曹手记》《豹》《在那张冷脸背后》《演出的我》,小说集《未终曲》《不是驼鸟》等十余种。晚年创作《垃圾世家》长诗,并发展系列诗作,针砭现代社会的各种畸形  相似文献   

2.
谭先进 《当代广西》2006,(14):60-60
“学问为诗古亦讥,胸无学问更堪悲;要须尽入洪炉冶,动得真情有好诗。”这是黄云同志诗《无题一首》,深刻地阐述了做学问与写诗的区别和关联:那些经过千锤百炼、动真情的诗才是好诗。这首诗既是黄公的诗论,也是他的切身体会和写诗之道。诗如其人。正是凭着深厚的涵养、丰富的学识、高尚的追求和炽热的真情,黄公为社会和诗坛奉献了《桂海桑野&#183;黄云诗词百首》一书。  相似文献   

3.
最近,有位著名作家在报刊发表文章,题为《门外谈诗》,声称他爱诗而不会写诗。我想借用其题意,叫做“门外谈人才”。  相似文献   

4.
心灵 《人民公安》2008,(6):62-62
英国才女诗人伊莉莎白·巴莱特出生的19世纪,英国还很少有女孩子读书。弟弟教会了她古希腊文,使她读懂了《荷马史诗》,也学会了写诗——一个日后改变了她命运的技艺。  相似文献   

5.
鲁迅《且介亭杂文》里的《隔膜》和《买<小学大全>记》这两篇都是谈清代文字狱的。清代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特别是乾隆朝的文字狱,也着实可怕。道光年间龚自珍的《咏史》诗还在说:“避席畏闻文字狱,著书都为稻粱谋。”他写诗的时候,事情过去已经有几十百来年了,知识分子犹有余悸,可以想见当年震慑力之大了。  相似文献   

6.
关于“诗”     
中国是个诗歌的国度,既有诗歌的传统,也有诗歌的热情。从商周时期的《诗经》经典,到明清时期的更为庞杂,中国的诗歌创作一直长盛不衰。但自20世纪初出现了一条明显的分水岭:欲摆脱"旧体诗"的桎梏而"自由"宣泄,却不得"自由"之门而更多迷茫。至本世纪尤为甚,有句形容颇形象:写诗的比看诗的多——盖因不写诗的基本就不看诗啦,而写诗的大多也不看别人的诗的。但也有例外。譬如去年年底至今年年初,借着党的十八  相似文献   

7.
(一)第一个提倡用白话写诗的人是胡适。据胡适《尝试集》自序说,他最早“尝试”写白话新诗的时间是一九一六年七月。(二)中国报刊第一批发表的白话新诗,是一九一七年二月《新青年》第二卷第六号上胡适的《白话诗八首》,即《朋友》(收入《尝试集》时改为《蝴蝶》)、《赠朱经农》、《月》(三首)、《他》、《江上》、《孔丘》。(三)据朱自清《一九一九年诗坛略  相似文献   

8.
熟知中共党史的人.都知道王明其人与“王明路线”.但未必知道他还会写诗。1979年,莫斯科进步出版社就曾出版一本中文精装本的《王明诗歌选集》,共收集王明一生所写诗歌600多首。  相似文献   

9.
“学问为诗古亦讥,胸无学问更堪悲;要须尽入洪炉冶,动得真情有好诗。”这是黄云同志诗《无题一首》,深刻地阐述了做学问与写诗的区别和关联:那些经过千锤百炼、动真情的诗才是好诗。这首诗既是黄公的诗论,也是他的切身体会和写诗之道。诗如其人。正是凭着深厚的涵养、丰富的学识、高尚的追求和炽热的真情,黄公为社会和诗坛奉献了《桂海桑野·黄云诗词百首》一书。黄公是一位学识渊博、德高望重的学者型高级领导干部、德艺双馨艺术家、著名书法家。黄公篆隶楷行草均优,行书尤长,其书法艺术饮誉海内外,已出版两本个人书法作品集。他还是优秀诗…  相似文献   

10.
诗人王维(摩诘)是盛唐诗坛上山水田园诗派的重要代表人物,本刊1991年4月号曾介绍过他的山水诗《山居秋暝》。他是一位多才多艺的文艺家,既能写诗,又擅书画,兼精音乐;既能写优美如画的山水田园诗,又能写充满英雄气概的边塞诗和真挚动人的送别诗。本刊今年4月号发表的《昔日阳关今安在》一文引用过的诗《送元二使安西》,就是王维一首著名的送别诗。全诗云:  相似文献   

11.
刘志欣 《人民公安》2012,(14):55-55
眼下不是诗的年代,鲜有不写诗的人读诗,读诗费神;当今是歌的盛世,廉价的歌供养着天价的歌星,歌令人醉。但在诗人心中,诗永远是供奉在圣殿的皇冠。与蒋书余相识多年,早知他是颇有影响的警察诗人,获过国家级大奖,有若干让人羡慕的头衔。但工作繁忙,相互联系中无暇论诗。近日,拜读了他于1999年、2004年和2009年出版的诗集《青橄榄写意》《落霞与长空一色》《遥远的诗意》,似乎读出了在谦和、淡然之后的蒋书余。  相似文献   

12.
方娟 《公民导刊》2005,(3):44-45
他,一生爱诗写诗。文革中被打致残,双耳全聋。在他无声的世界里,诗是他能听到的最缤纷的声音。2005年1月,重庆出版社出版了他毕生心血所作的诗集——《巴蜀风》,捧着这装帧精美的诗集,他百感交集………  相似文献   

13.
叶挺是一员战将,平时写诗并不多,但他写于狱中的《囚歌》却极有名。说起这首诗的面世,与郭沫若有直接的关系。叶挺与郭沫若结识很早,北伐时期,郭沫若担任北伐军政治部副主任。行营秘书长等职;叶挺则是一战成名的“铁军”独立团团长。战争的紧张和残酷,使郭沫若与叶挺结下了深厚的战友情谊。  相似文献   

14.
《台声》2017,(6)
正"当你小时候,学到三度空间,长、宽、高,就像鞋盒,后来你听到还有第四度,时间……"这是派特森写下的其中一篇诗句。时间,是最神秘的流动物质。喜读诗、喜爱艺术形式的影迷,必然不会想错过吉姆·贾木许的电影《派特森》(Paterson)。无论是街景、车景、男主角派特森的住家……随着写诗、读诗的诗句,流动出小镇的美。而这般的美,来自生活每一个小事物所启发的灵动。于是,画面充满了宁静的诗意。那只写诗的笔与笔记本,在滑动的笔迹下,  相似文献   

15.
李白《清平调词》三首自从晚唐人韦叡《松窗录》记载写作经过以来,众多读者认为那是李白二入长安供奉翰林时的应制之作,其意不外乎歌颂杨贵妃之容貌如“红艳露凝香”的牡丹花云云。但是,韦氏将李白写诗的时间系于“开元中”,且曰“太真妃持玻璃七宝杯,酌西凉州蒲桃酒,笑领歌辞”等,均与李白大宝元年进京和杨玉环天宝四年八月被唐玄宗册封为贵妃的实际甚相矛盾,故其说难以令人置信。  相似文献   

16.
肖兴文 《人民公安》2006,(21):53-53
张骞是出使西域第一人。我曾写诗对张骞的《出塞》大加赞叹,认为他是历代文官中最有男子气慨的男人。张骞是汉中人,汉武帝建元年间担任郎官。那时汉武帝想消灭匈奴,派使者去联络与匈奴有仇的月氏,但是通往月氏的路必然经过匈奴统治区。又危险又困苦的事派谁去干呢?王公显贵是不  相似文献   

17.
泰戈尔是一位诗人,但他的兴趣绝不局限于写诗。他也是一名造诣很高的作曲家。当他将近70岁时,开始从事绘画,并在10年内创作了大约三千幅绘画作品,其中一部分质量非常高。 (封2图)《戴面纱的妇女》表现了一个沉思着妇女的鹅蛋形面孔。脸上有一双流露出坚定意志和深切的情感的大眼睛,这或许是比任何其它东西更加迷人的  相似文献   

18.
我不会写诗,但喜欢看诗,朗诵诗。尤其是在少年时代和青年时代,常把普希金、裴多菲、艾青、臧克家等人的诗句,记在心中,念在嘴上。那时候,臧克家先生的著名诗篇《有的人》,以它的深睿的哲理性和朗朗上口的无穷韵味,征服了我,使我对这位诗人,抱着一种崇敬和景仰的心情。 1965年春天,我和林非结婚时,文学研究所的大会议厅里,来了许多文学前辈,他们都是名人。  相似文献   

19.
我曾经是一个以文字为生的职业写作者。虽然写作和阅读是不可分割的两位一体,但是,如果一定要我在这两者之间选择,我首选阅读。单纯的阅读,对于我来说,那是生命中的大乐趣。在我早年的阅读中,北岛们在八十年代编的油印刊物《今天》让我爱上文学,而后来读到的中国古典诗歌和国外的里尔克、庞德们的诗歌,让我在写诗的练习中养成了自省式思考,在写作的时候努力追求着简洁、诗意和睿智。  相似文献   

20.
南岸 《当代广西》2005,(22):44-44
梁羽生,本名陈文统,1922年生于广西蒙山的一个书香门第家庭,家中颇有一些产业,他自幼写诗填词,接受了良好的传统教育。 1943年,一批学者避难来到蒙山,太平天国史专家简又文和以敦煌学及诗书画著名的饶宗颐都在他家里住过,梁羽生向他们学习历史和文学,很受教益。抗战胜利后,他就读于广州岭南大学,学国际经济,1949年定居香港,供职于《大公报》。 1954年到1984年,30年间35部小说, 160册,从1000万字的刀光剑影中一路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