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城市化”的英文是Urbanization最早出现于西班牙工程师A.Serda的著作《城市化基本原理》(1867年)中.20世纪70年代末引入我国。不同学科学者对城市化认识不同.地理学家把它看作是一种地域转化的空间过程,是城市扩张、占用农地吸收分化农民、使乡村人口和消费区位集聚的过程:  相似文献   

2.
建国以来云南城市化问题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国以来云南城市化问题探讨吴晓亮引言城市化(uranization) ̄[1]指人口集中到城市或城市地区的过程。一般讲它表现为两种形式:一是城市数目的不断增加;一是指城市人口规模的不断扩大。本文从城市化的两种表现形式入手对云南自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城市化问...  相似文献   

3.
BRT给我们带来什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有人认为,BRT仅仅是轨道交通与传统公交模式的嫁接品,是轨道交通“远水解不了近渴”情势下的权宜之计;有人则认为它是一些城市在轨道交通项目被否决后为获得政府启动资金的一个借口;也有人将它看作是解决城市公共交通问题的“革命性”方案。BRT究竟能给我们带来什么?能为中国城市化进程中解决交通问题提供多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4.
所谓农村城市化,是指农村转变为城市(包括市镇、城镇)的形成过程(见《人民日报》1994年12月30日第5版)。主要表现在:农业经济活动的比重逐步下降,非农业经济活动的比重逐步上升;乡村人口比重逐步降低,城市人口比重逐步上升;城市型的社会生活方式不断强化,乡村型的社会生活方式不断淡化。我国在推进农村城市化、加快小城镇建设的同时,也遇到  相似文献   

5.
城镇化与和谐社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卫锋  李军鹏 《前进》2006,(1):27-28
城镇化可以理解为是城市化的另一种表述。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城市规划术语》的定义,城市化是“人类生产与生活方式由农村型向城市型转化的历史过程,主要表现为农村人口转化为城市人口及城市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一般认为城市化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实现人口集聚、财富集聚、技术集聚和服务集聚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生活方式转变、生产方式转变、组织方式转变和传统方式转变的过程。如果说城市化过程主要是一种内向式的引力过程,不应忘记城市化过程还必须包括诸如城市影响、城市传播和城市带动的外向式的扩散过程。  相似文献   

6.
虽然治理理论目前还在讨论完善之中,但它打破了社会科学中长期存在的两分法传统思维方式,即市场与计划、公共部门与私人部门、政治国家与公民社会、民族国家与国际社会的两分,它把有效的管理看作是两者的合作过程;它力图发展起一套管理公共事务的全新技术;它强调管理就是合作;它认为政府不是管理权力的唯一来源。  相似文献   

7.
南京的野心     
在南京,都市圈的话题已经是个老话题,许多人觉得如此陈旧的东西,早就没有什么可以挖掘。然而,在新一轮城市化的过程中,都市圈热成为千百种快速城市化方式中的一种。它把单个城市的城市化进程,转变为一个城市群的城市化进程;它把简单的城市经营升级为城市群之间竞争。南京都市圈是中国若干都市圈当中的一个,作为都市圈标本,南京进入了视野。都市圈规划出台的始末;规划出台后的执行情况;都市圈各个城市的心态差异;在经营都市圈的过程中,市场与政府两种力量如何博弈,这些都是值得关注的课题。深入了解都市圈,剖析都市圈,我们寻找都市圈规划之于城市发展的最佳契合点。  相似文献   

8.
一、城市化是中国经济跨世纪发展的关键城市化是指乡村转变为城市的过程,也就是农村人口向城市人口转变、农业劳动力向城市第二、三产业转移、农村生活方式向城市生活方式转化的经济、社会发展过程。城市化对中国经济跨世纪的发展具有特别重大的意义。1、城市化是世界潮流。联合国提供的资料表明,全球正在迅速城市化。1950年,全世界城市人口只占总人口的29%;1995年则上升到45%;2025年将达到65%以上。在世界城市化的大潮中,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比发达国家更快。从1950年到1995年,发达国家的城市人口由4.47亿增…  相似文献   

9.
对失地农民来讲,城市化不仅是一个农业人口不断转变为非农业人口并向城市集聚的过程,也是一个从传统农村生产生活方式不断转变、综合素质不断提高并逐步融合到城市社会之中,实现城市化的过程。被征地农民的城市化,不仅是指农民由居住在农村转变为居住在城市,从农村户口转变为城市户口,从从事农业生产劳动转变为从事非农产业劳动;而且更重要的是其思想观念、生活方式、行为方式、社会组织形态等由农村范式向城市范式转  相似文献   

10.
有效加快城市化进程的途径是:深化改革;构建城市化的制度环境;在严格控制人口的基础上,努力提高人口素质;努力把经济发展与城市化有机结合起来;要牢固树立经营城市的理念,经营好城市;大力发展中小城市。  相似文献   

11.
李培林 《群众》2013,(5):15-16
我国城市化的突出特点,是工业化、非农化、城市化、户籍人口变动逐级滞后; 由于福利、机会、资源向城市过于集中,目前在一些地区,城市化过程中出现了“乡村空心化”现象; 要让农民进一步富裕起来,必须进一步减少农民; 实行管理体制上的城乡一体化,将是在农村进行的第四次变革; 城乡一体化并不是城乡一样化,不是把农村变成城市。优美的田园风光,是活在我们民族集体记忆里的图景。  相似文献   

12.
向未来迁徙:青年社会流动与打工浪潮■田杰有的研究者指出:“在整个世界上,人们由于受到就业机会、多样性、各种文化体验和自由体验不同生活方式的吸引,一直向着城市地区移动。”①这即是现代社会城市生活和城市化过程中的人口迁移和流动。还有的研究者把工业化过程中...  相似文献   

13.
在实践中深化对城市化和城市现代化的认识,理顺推进江苏城市化和城市现代化的思路,十分必要。一、城市化的重要性。城市化和城市现代化是历史潮流。21世纪是城市大发展的世纪,它的前期是我国城市化加快发展和城市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时期。城市化将成为促进我国经济持续增长的强大动力,城市现代化是新世纪我国城市普遍追求的目标。结合江苏实际,研究推进江苏城市化和城市现代化的对策,具有迫切性和现实意义。二、城市化内涵丰富。城市化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它包含:(1)国家和地区的生产方式工业化,非农业经济比重上升;(2)国内人口由分散的农村向城市集中;城市人口增加,农村人口相对减少;城市人口在国家总人口中的比例不断提高;(3)城市空间形态变化,新城市产生,旧城市规模扩大,城市体系逐步形成和完善,城市布局趋向合理;(4)城市功能强化,城市在国家和地区经济社会生活中的作用提高;(5)城市生活方式日益普及,农村人口生活城市化。由于在统计时,以按户籍统计的非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计算城市化率,故容易只重视农业人口转为非农业人口这一数量指标,而忽视城市化的其它内涵和要求。  相似文献   

14.
城市边缘区是乡村城市化过程中的半城市化地域。它具有与城市社区和农村社区不同的的新特点,使城市边缘区党建工作面临着新挑战。加强城市城市边缘区党建工作,要从实际出发,科学地构建城市边缘区党工作的新格局。  相似文献   

15.
基于2006-2019年中国282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运用渐进双重差分模型(DID)和中介效应模型实证检验了智慧城市试点政策对碳排放(总量和强度)的影响及其内在机制。结果表明:(1)实施智慧城市试点政策有助于降低城市碳排放总量和排放强度;(2)智慧城市试点政策推动企业生产过程绿色化和提高工业生产效率,是促进城市碳减排的两个重要中介机制;(3)智慧城市建设对碳排放的抑制效应在东、中、西部存在差异;(4)智慧城市试点政策未能有效促进资源型城市的碳减排,而对非资源型城市碳排放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5)城市经济发展水平、科技支出、人口密度、外商投资四类城市特征在智慧城市建设对碳减排产生影响过程中发挥了正向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6.
鲍宗豪 《学习与实践》2009,(12):122-132
城市是一种历史文化现象,文化作为一个城市的气质、风骨和灵魂,本质上反映的是城市精神文化的特质。对都市精神文化尤其是对当代全球城市精神文化的关注,与21世纪以全球化为支撑的城市化以及新的城市世纪的到来相关。全球城市的建设,不仅要发展经济、金融、贸易,更要培育全球城市的精神文化,这是由全球城市的本质所决定的,也是“全球城市”的重要表征。在不同特质表象的背后,全球城市所具有的精神文化的共同特质,其基本内涵一般可从以下三个方面认识:(1)人文文化和科学文化都处于较高水平;(2)文化产业十分发达;(3)拥有优秀文化人才和高素质市民。具体又表现为全球城市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一流的文化设施、一流的教育、一流的科学研究、一流的文化艺术、一流的文化环境、一流的市民素质。与之相对照,我国城市的发展水平要达到全球城市的水准,尚有很长的路要走。  相似文献   

17.
中国城市化发展出现的城乡问题,包括土地问题、农民工问题,背后都涉及制度设计的问题。要解决城乡"二元化"和城市"二元化"的问题,关键是制度创新。现在所说的城市化或者城镇化,其实是第一次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化是人类生产与生活方式由农村型向城市型转化的过程,由农村人口转化为城市人口,城市本身也不断完善发展的过程。城市化是物质资源在产业和地域上的重新分配,也是人力资源从农业转移到非农业产业,从农村转移到城市的过程,这是传统对城市化的认识。  相似文献   

18.
城市的近代化和现代化是工业化的必然产物,是商品经济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志;同时,城市化的加速发展和城市功能的不断完善,又是推动工业化和现代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简要回顾 总体上,建国后的城市化可分为两个阶段,1949~1978年是计划嵌入的城市化抑制阶段;1978年之后是市场导向的城市化迅速发展阶段。 1.1949~1978年城市化抑制阶段 这一阶段以1960年为界又分为两个阶段。建国初期,我国尚处于传统农业社会,城市化水平低,1950年共有市政人口6169万,占总人口的11.2…  相似文献   

19.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也是一座城市走向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郑州市文化局不仅将文化创新作为城市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源泉,而且把它看作是城市综合实力、文明程度和市民素质的重要体现。  相似文献   

20.
一、城市建设和管理工作所面临的形势(一)形势和机遇1.城市化进程加快,将促进城市建设快速发展。城市化作为安徽省委、省政府确定的“加快发展、富民强省”四大战略之一,已经摆到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要位置。特别是今年上半年以来,人口城市化速度明显加快,城市各项设施压力骤增,管理难度加大,加快建设加强管理又成当务之急。2.加入WTO,推动城市建设事业向着市场化发展。入世了,就必须遵守国际上通行的市场经济基本原则和行为准则。外部的压力,有利于引入竞争机制,同时,有利于吸引外资、上市公司、社会和民间的资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