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7 毫秒
1.
"偏见比无知离真理更远"。至少近20年来,西方很多人戴着"民主"有色眼镜来看中国,得出的结论令人啼笑皆非。他们一口咬定:"民主"的印度比"独裁"的中国好。且不论中国是不是"独裁",西方的民主制度就一定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道理吗?泰国政局因为无休止的街头抗议而混乱不堪。令西方一些政治观察家皱眉头的是,现在曼谷街头游行者不是争取"一人一票"的西方式民主,而是反对"一人一票"。"一人一票"是西方民主的金科玉律,否定了"一人一票",西方民主还成立吗?这一切悖论都反映出一个道理:西方民主制度并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  相似文献   

2.
有的同志对“不发达社会主义”的提法提出质疑:(1)最早使用“不发达社会主义”提法的文章认为,这一提法是参照列宁关于“发达的社会主义”的提法而提出的。他们指出,列宁关于“发达的社会主义”提法共见两处。第一处在《列宁全集》第30卷《关  相似文献   

3.
政治价值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普世价值,政治价值具有鲜明的党性。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政治价值不但在内涵上有本质性的区别,在形式上也大相径庭。对此,需要从认识论和价值论(真理与价值)、哲学抽象和政治实践等不同层面进行辨析。  相似文献   

4.
对“价值真理”的几点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否弃了“价值真理”的提法 ,认为肯定价值与否弃“价值真理”并不矛盾 ,并得出结论 ,肯定真理与价值的统一 ,是马克思主义的一项重要原则。  相似文献   

5.
科学发展的历史表明,科学认识的目的在于获得关于客观世界的普遍的必然的真理性认识,并用以正确指导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实践。归纳逻辑参与了认识和发现真理的过程。这之所以成为可能,是由真理的特性和归纳的特性相契之故。因此,了解归纳发现真理的可能性要从对真理和归纳两方面的考察来进行。一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务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这种正确反映不是一次完成的,而是一个过程,因此,已获得的真理性认识是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统一。科学真理具有不确定性或相对性这一事实,说明它们都只是对自然界某一方面规律的近似正确的反映。列宁说:“每一科学原理的真理的界限都是相对的,它随着知识的增加时而扩张、时而缩小。”[1]95可是,“对缺乏逻辑和辩证法修养的自然科学家来说,互相排挤的假说之多和替换之快,很容易引起这样一种观念:我们不可能认识事物的本质。”[2]莱辛巴赫·卡尔纳普和波普尔等人,就是由于把真理的相对性绝对化,从而完全否定科学知识的确定性,否定真理的存在,走向相对主义。科学真理虽然是相对的,但是这种相对性包含着绝对性,因而它又是绝对的。列宁曾经充分论述了辩证唯物主义关于绝对真理的观点,他指出:“当一个唯物主义者,就要承认感官给我们揭...  相似文献   

6.
认识真理的方法问题,在马克思主义真理观中占有重要地位.注意对此问题的研究,对于我们科学地把握马克思主义的真理观有重要意义。本文报就此谈点粗浅的认识,不对之处,请同志们指正。一、真理的客观性和认识方法的具体性列宁指出:“没有抽象的真理,真理总是具体的”(《列宁全集》第38卷第407页)。意思是说我们探求的  相似文献   

7.
真理与错误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界的一个有争议的问题。现将其中主要观点综合如下: 一、真理是否包含错误一种意见认为真理包含错误。持这种观点的同志有四种不同论述。 (1)认为在真理的内容和界限上都会隐藏以至包含错误。任何真理都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真理的内容,即真理所反映的事物  相似文献   

8.
为群众办实事,真心诚意地为人民服务,是取得人民群众信任和支持的关键。这是几十年中国革命的经验反复证明的真理。在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中,中国人民志愿军在装备落后、人生地疏、语言不通的情况下能够取得胜利,再次证明了这个真理的威力。本文作者通过自己所亲身经历的故事,深刻而生动地说明,群众路线的观点和方法是不分国界的,真可谓放之四海而皆准。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主义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普遍真理.但马克思主义并没有为我们提供解决具体问题的现成答案,马克思主义要在中国大地上展现真理的光芒,就必须中国化;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要发挥对实战的巨大指导作用,就必须大众化.中国化与大众化是马克思主义的必然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0.
前些时候我写了一篇短文,题目是《真理有没有阶级性?》(发表在《前线》半月刊一九六五年第十期上),主要论点是:“第一、真理,就其客观内容来说,也就是作为客观真理来说,是不因不同阶级而有所不同的,在这个意义上说,是没有阶级性的。第二、但是,在阶级社会,人们对客观真理(特别是社会生活中的客观真理)的  相似文献   

11.
一种意见认为,任何真理都没有阶级性。理由是:(1)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的正确反映,它的内容完全是客观的。客观世界的存在和发展是不依任何阶级或个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  相似文献   

12.
关于邓小平与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的关系,比较通行的提法是他支持和领导了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这样的表述也常见于党的一些文件之中。我认为,这种表述值得商榷。支持和领导是两个概念,对同一个人而言是不能并用在一件事情上的;并用了就等于说是邓小平支持了由邓小平领导的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自己支持自己,这是说不通的。  相似文献   

13.
正1978年5月10日,中央党校主办的《理论动态》第60期发表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并由此引发了一场轰轰烈烈的"真理标准大讨论"。鲜为人知的是:胡耀邦在担任中央党校副校长期间,还组织发起和领导了另一场大讨论——"社会主义生产目的大讨论"。1979年9月10日,胡耀邦在《人民日报》编印的第1498期《情况汇编》上看到了蒋映光(《人民日报》理论部副主任)和李悦(中国人民大学教授)二人合写的《斯大林对雅罗申柯为生产而生产观点的批评》。  相似文献   

14.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院长晏智杰指出,很长一段时间一来,人们在讨论如何正确对待西方经济学问题上,存在三种不良倾向: (1)以马克思的论述作为真理的标准,而不是把实践的标准放在第一位。根据“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一认识论原则,马克思主义是不能作为判断真理的标准的,因  相似文献   

15.
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真理的实践标准的讨论恢复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成为改革开放的先导。 关于人道主义和异化问题的讨论 经过讨论,全盘否定人道主义的观点被否定了,但在如何评价上发生了分歧,一种观点认为马克思主义就是一种人道主义,另一种观点认为马克思主义包括作为伦理原则的人道主义,却否定了作为历史观的人道主义。因为这种人道主义是唯心史观。 关于主体性和主体性原则的讨论 马克思主义从未否认过人是主体、人有主体性。争论发生在  相似文献   

16.
郝立忠在《理论学刊》(山东)2008年第4期撰文指出,改革开放30年来,真理标准大讨论对改革开放实践的理论支撑作用经久不衰。但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和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改革开放实践本身的评价问题日益显现出来:什么样的实践具有检验真理的资格?什么样的实践才是正确的实践?  相似文献   

17.
一种意见认为,否定之否定是事物发展的普遍规律,因而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理由是:(1)它不依人们意志为转移,普遍地存在于自然界、社会和人类认识的发展过程中。一切事物对立  相似文献   

18.
关于邓小平与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的关系,比较通行的提法是“他支持和领导了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这样的表述也常见于党的一些文件之中。我认为,这种表述值得商榷。“支持”和“领导”是两个概念,对同一个人而肓是不能并用在一件事情上的:并用了就等于说是邓小平支持了由邓小平领导的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自己支持自己,  相似文献   

19.
关于邓小平与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的关系,比较通行的提法是“他支持和领导了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这样的表述也常见于党的一些文件之中。我认为,这种表述值得商榷。“支持”和“领导”是两个概念,对同一个人而言是不能并用在一件事情上的;并用了就等于说是邓小平支持了由邓小平领导的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自己支持自己,这是说不通的。  相似文献   

20.
唯物辩证法的否定范畴就是关于变化的学说,它从事物质的稳定状态(肯定)出发,构成发展学说中(否定之否定)的重要环节。事物的现实否定不能仅仅归为,“辩证的”和“形而上学的”否定概念:抽象地去推论“肯定是否定,否定是肯定”,对于说明二者的内在关联也是没有真实的意义的。在我们看来,否定同样是一个有其内在根据和多层次的运动过程,唯物辩证法的否定范畴必须依次揭示否定的每一个现实规定性,只有这样,我们才有可能获得真正的辩证法否定范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