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资产阶级人权观与马克思主义人权观,对人权与法律的关系问题作出了完全不同的回答。在马克思主义人权观指导下的我国社会主义宪法,是真正的人民权利保障书。 一、“超法律”人权观指导下的资产阶级宪法把人权的绝大多数内容拒之于宪法之外 资产阶级人权观的核心是“天赋人权”或“自然权利”。只有在根据“社会契约”产生了国家与法律以后,个人才将一部分权利即政  相似文献   

2.
“权力制衡”原则从根本上讲,是为了防止权利的滥用和无谓的利益冲突。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应当批判吸收西方国家分权理论中的科学成分,创造性地建立起社会主义的“权力制衡”政治体制,这对防止政治专制与腐败,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海南人大》2009,(10):1-1
列宁曾说,宪法,就是一张写着人民权利的纸。从1954年我国第一部宪法诞生,到2004年“人权入宪”,这张写有人民权利的“纸”越来越厚实。截至2009年1月,我国制定现行有效的法律达231件,行政法规600多件,地方性法规7000多件,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600多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基本形成。  相似文献   

4.
“权利”一词是我国近代翻译西方“right”一词中使用并沿袭下来的,但是人们对“权利”的认识仍然受到我国古代对“权利”的认识的影响。古代人们对“权利”的认识强调利益性,而西方则强调“right”的正当性,这种差异反映了中西方不同的法律文化。我国现代社会中人们更应该强调“权利”的正当性,才能更好地实现对权利的保护。  相似文献   

5.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一战略目标对公安院校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本文试分析了目前公安院校法学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并提出“素质教育”与“权利本位教育”的思路及方法。  相似文献   

6.
今年2月,中共中央颁布《关于加强人民政协工作的意见》,这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重大举措。《意见》第一次明确提出:“人民通过选举、投票行使权利和人民内部各方面在重大决策之前进行充分协商,尽可能就共同性问题取得一致意见,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的两种重要形式。”这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深刻认识和把握,对于发挥社会主义民主的特点和优势,确保人民当家作主,对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一、协商民主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对民主形式…  相似文献   

7.
受教育权是偏重于社会权性质的基本权利,其法律效力如何历来是宪法学界争议的焦点问题。德国等西欧学者提出了“方针指示”、“宪法委托”、“制度保障”和“公法权利”四种观点,日本学者也提出了“纲领说”、“抽象权利说”、“具体权利说”和“法定权利说”四种基本相同的观点。我国宪法学界的主导理论决定了我国受教育基本权利还只是立法者的方针指示或纲领。但随着中西法律文化日益相互借鉴与吸收,以及我国受教育权立法与司法实践的发展,“法定权利说”越来越受到青睐。  相似文献   

8.
政治参与是指公民依据法律所赋予的权利和手段 ,采取一定的方式和途径 ,积极主动地介入国家社会政治生活 ,从而影响政府政治决策的政治行为。政治参与作为民主政治的一种实现形式 ,在我国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要实现这一重要目标 ,必须“健全民主制度 ,丰富民主形式 ,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本文探讨的政治参与是界定在我国以政治文明建设为目标的有序参与。一、政治参与是政治文明演进的基础动力政治文明是一个多元…  相似文献   

9.
在全球化进程日益深入的今天,社会主义国家能否建设超越资本主义文化的先进文化至关重要。它不仅是社会主义运动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防范西方“和平演变”战略的现实需要,更是真正实现社会主义国家人民当家作主权利的根本保证。而且,根据历史唯物主义和经济发展非同步性的原理,这也是我们可以努力实现的。  相似文献   

10.
人权保障是法治国家的显著标志,国家的进步过程,是一个人权内容不断完善的过程。长期以来,我国劳教释放人员常常被人们视为“另类”,对他们监控多于权利保障,防范多于引导,因此他们的很多权利难以得到保障。我国是依法治国的社会主义法制国家,在维护和发展人权方面正在做出积极的努力,那么如何通过立法的形式来完善解教人员回归社会的人权保障制度,使解教人员的回归社会保护工作有法可依,这对于推进我国的劳动教养制度改革和维护劳教人员的合法权利,有着十分重大的实践意义和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1.
干群关系和谐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促进科学发展的必要条件,实现干群关系的和谐,一方面,人民群众要树立“权利本位”的观念,增强权利意识;另一方面,干部要树立“义务本位”的观念,增强责任意识。为了保证人民权利的实现、促进干部切实履行应尽业务,当代中国必须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不断完善干部管理制度,加强对干部的监督和制约。  相似文献   

12.
随着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工业反哺农业的不断发展、深入,农村面貌已经有了较大的改观,农民人均收入在不断地增加。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而长期的历史任务,也是加强“三农”工作的重大战略举措,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局。然而“三农”问题不仅仅是一个经济问题,更是一个法律问题。“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而解决农民问题首先是要解决权利问题,具体来说,就是如何建立保护农民私权利的体制问题。  相似文献   

13.
桑杰 《青海人大》2007,(3):44-47
土地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和基础。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制度基础。当今我国的现代化也是从农村土地制度的变迁开始的。回顾近30年来我国农村土地制度的变迁,是否真正保护广大农民的土地权利.通过什么方式保护农民的土地权利.始终是农村土地制度建设的关键问题。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提出,农村实行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  相似文献   

14.
江泽民同志在“七一”讲话中强调指出:“我国现在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整个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很长历史过程中的初始阶段。”这是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重大发展。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进行多角度、深层面的把握,从而更加充分地理解“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搞清楚是什么阶段的社会主义和在这个阶段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若干重大问题,这对于各级政府提高执政能力,加快政府转型,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指导作用。政府转型的目标之一就是建设一个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因此,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社会公平正义,保障人民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权利和利益,引导公民依法行使权利、履行义务,建设“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大多数人能够分享改革发展成果”的系统工程,就必须加快推进政府改革,实现政府的转型。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  相似文献   

16.
<正>八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提出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的目标,这在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笔者认为: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因为标明了“依法治国”,所以应当理解为就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对法治的认识我们的目标之所以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是因为:  相似文献   

17.
一、保证社会主义法律实施的重要意义保证社会主义法律实施,可以说是整个社会主义法制的中心环节,也是坚持依法治国的关键,这是关系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巩固和发展,关系到我国“改革开放”的成败和人民权利能否真正得到保证的重大问题。今年2月8日,江泽民同志在中共中央举办的中央领导同志法制讲座上指出:“实行和坚持依法治国,就是使国家各项工作逐步走上法制化和规范化;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参与管理国家、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就是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法制化、法…  相似文献   

18.
(一)党的十五大明确指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并且说明这一制度的确立,“是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国情决定的”,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就对非公有制经济的性质从“基本经济制度”的角度加以确定,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重要组成部分”加以肯定。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已将非公有制经济的性质及重要地位和作用写进宪法。这表明,我们党对非公有制经济的认识已形成了完整的思想。这一思想是马克思…  相似文献   

19.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目的是通过改革开放,加快经济的发展,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因此,在改革开放中,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方向。这是毫无疑义的。从这一点看,分清姓“社”和姓“资”也是必要的。问题在于,什么是社会主义、什么是资本主义?用什么标准衡量和判断姓“社”、姓“资”?姓“社”  相似文献   

20.
社会主义经济和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几个理论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我国,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作用和性质的问题,涉及 “社会主义经济”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关系问题,“社会主义经济”与“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的关系问题,“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和“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关系及其基础问题。深入研究这些问题,将有助于理解究竟什么是“社会主义经济”。从社会主义经济性质上看,非公有制经济不是社会主义经济。认识这一问题的关键是把“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两个概念区别开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