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庭教育在人生成长中至关重要。没有良好的家庭教育,就不可能有良好的社会道德之风。现代家庭文明的建设对整个社会良好风气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其水平取决于家庭教育水平。然而,江苏“好学生”徐力杀母事件、甘肃“尖子生”齐刚弑母案、云大学生马加爵杀人案等以一种极端的方式向我们敲响了进行家庭教育反思的警钟。透过频发的悲剧,笔者认为家庭教育的职能被异化,家长混淆了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不同的职能,把“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划上了等号。为此,笔者试图从心理学层面的认知、情…  相似文献   

2.
不良行为青少年是当今社会广泛关注的重要问题.家庭教育失误,学校教育“失真”,大众传媒失当,同龄群体不良亚文化,社会化主体冲突是不良行为青少年现象产生的根源.在创新社会管理的视野下,围绕青少年“失范——规范”,运用教育、舆论、行政、法律等手段,多层次、多渠道综合治理青少年成长的社会环境,形成家庭、学校、社区一体化的教育力量,建构新的社会规范管理体系,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3.
秦艳 《群众》2006,(6):59-59
当代大学生一个最显著的群体特点是,独生子女的比例迅速上升,已经成为教育对象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高校要切实有效地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就必须准确把握独生子女的特点,因势利导地开展思想教育。特定的家庭成长环境使独生子女大学生具有以下的特征:充满自信,缺乏韧性。独生子女大学生是家庭的“独苗苗”,家庭经济条件相对优越,受教育的机会也相对较多。这种特殊的成长环境使他们自感有非同一般的“身价”,形成了至高至尊的心理定势。对于自身能力的高估,则使其争强好胜、欲望强烈,希望得到社会和他人的认可,但是又往往经不起挫折的考验。…  相似文献   

4.
《中国妇运》2010,(10):34-37
台湾地工家庭教育的性质与地位 1、台湾地区家庭教育概念比较宽泛、内涵比较丰富。台湾地区“家庭教育法”将家庭教育定义为“具有增进家人关系与家庭功能之各种教育活动”,其范围包括亲职教育、子职教育、两性教育、婚姻教育、伦理教育、家庭资源管理教育以及其他家庭教育事项。家庭教育包括婚姻教育、家庭伦理教育、家庭与社区关系、  相似文献   

5.
一个人不会天生就是英雄、名家,也不会天生就是犯罪人,他的成长发展离不开教育和培养。而家庭是儿童自幼龄起最主要的生活环境,是一个人社会化进程的起点,家庭教育对未成年人的表现和行为的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孩子是家庭教育的直接受益或受害者,不良的家庭教育正在孕育不良少年。  相似文献   

6.
《中国妇运》2008,(10):47-47
2008年7月5日市妇联在和平区新文化花园社区启动了“家庭教育指导与服务进社区”项目。该项目是市妇联在深入实施“母亲教育”工程、推进“百万母亲进学堂行动计划”基础上推出的又一项具体举措,力图在充分发挥妇联组织自身职能作用的基础上,利用社区已有资源优势,依托“半边天家园”这一有效载体,根据每个社区不同的需求,深入社区,深入家庭,开展有针对性地指导与服务,帮助家长提高自身素质,促进父母和子女共同成长。项目为期一年,分为调研启动、组织实施、总结推广三个阶段。  相似文献   

7.
小学生家庭教育状况调查报告其木格一、问题的提出家庭教育是人的启蒙教育。良好的家庭教育能促进学生智能的发展,促进孩子良好性格的形成和道德观念的形成。因此家庭环境、生活方式、家长的教育态度及文化、修养对学生的成长都有着重要的影响。目前我市的绝大部分家庭对...  相似文献   

8.
目前家庭对教育投资的比重在逐步地增加,家长也开始充分利用家庭教育的得天独厚的有利平台,不断去挖掘有利于孩子健康成长的教育资源。然而很多家长在对子女的教育过程中,因没有科学的理论方法做指导,普遍存在着“破坏性教育”的现象。这种“破坏性教育”不仅没有起到教育的目的,反而给孩子身心的健康成长带来了诸多的弊端。有效地利用好家庭教育这内在的宝贵资源,避免“破坏性教育”的发生,是家庭教育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根据实证研究,对“破坏性教育”的现象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家庭教育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正最近一些年来,一些案件让整个社会震惊,他们家庭情况各异:马加爵家庭贫困,西安药家鑫家庭中等,北京"李某某"家庭富裕,不同家庭背景下成长的孩子最后都实施严重犯罪。分析这几位的犯罪原因,家庭教育显然都存在严重问题。可以说,不论富裕与贫穷,在家庭教育方面都是平等的。家庭教育的关键不是父母以怎样的方法教育孩子,而是父母以怎样的理念和表现来言传身教。家庭教育立法不仅是要倡导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教育理  相似文献   

10.
1992年,由云南省家庭教育研究会、云南省教育科学研究所联合举行了“少数民族农村家庭及家庭教育情况调查”,笔者有幸参加了丽江纳西族部分的调查。在协助课题调查的同时,为了对纳西族城镇与农村家庭教育状况作比较研究,笔者又对大研镇47户农村和饲户城区的纳西族小学生家庭进行问卷调查和一年多的访问,感到两类家庭虽然根系同一民族,共饮玉泉甘露,成长于大研镇的同一块沃土,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城乡经济差距缩小,作为社会文化现象之一的家庭教育在生儿育女的认识和取向上正逐渐趋于一致。但由于社会分工的不同,家庭社会类属…  相似文献   

11.
采取多种形式搞好幼儿园家长工作张惠云,韩英平幼儿的成长要受家庭、幼儿园、社会三方面的影响,其中家庭教育是幼儿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基础、补充和继续。家庭教育在人成长过程中起着特殊重要的作用。它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家庭教育是人之初的教育,孩子幼年时所获得的印象...  相似文献   

12.
影响青少年犯罪的家庭原因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 家庭结构的残缺对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影响◎ 家庭教育失当对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影响◎ 不良的家庭环境对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影响◎ 遏制青少年犯罪的家庭对策 青少年犯罪是当今世界各国面临的带有普遍性的、严重性的社会问题,被称为世界“三大公害”之一,它已引起各国政府及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在我国的犯罪人群中,25 岁以下的罪犯已占犯罪总人数的80%,“救救孩子”已经成为全社会的共同呼声。 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青少年犯罪增长如此之快?家庭环境对青少年犯罪到底有怎样的影响?带着这些问题我们分别来到辽宁省未成年人犯罪管教所、辽宁省…  相似文献   

13.
家庭道德教育行为偏差与矫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是子女成才的源头。家庭教育是个非常古老的话题,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中国古代把“齐家”作为“治国”的重要前提条件。家庭具有重要的教育职能,家庭教育、家庭道德状况如何对子女的健康成长有着极大的影响。如何在家庭教育中发挥家长的主导作用,已成为需要认真研究的课题。一、家庭教育偏差种种1.家长对子女包办代替。由于中国特有的独生子女现象的出现,以及传统的家庭观念,子女“成龙”、“成凤”是家长的共同心愿。他们对子女的期望值往往过高,急于求成思想严重,很多家长对子女的生活、学习包办…  相似文献   

14.
张彤 《中国妇运》2011,(1):25-27
家庭教育是人类社会永恒的主题,亦是一个历久弥新的话题。据今年5月15日发布的《中国和谐家庭建设状况问卷调查报告》数据显示,在回答“您的家庭最需要哪些方面的帮助”时,受访者选择集中度最高的首先是“子女家庭教育咨询”,占54.1%。  相似文献   

15.
当前我国家庭教育面临的挑战、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发现,中国的家庭结构不再是影响子女成长的关键因素,而夫妻关系、亲子关系更为重要。环境变量成为影响家庭教育质量的重要因素。由于独生子女社会背景,当前中国不少父母对孩子教养方法上的主要问题有:交往上的“过度保护”;生活上的“过分溺爱”;学业成绩与未来职业上的“过高期望”。究其原因,(1)家长在家庭教育观上存在偏差,父母的“知”、“行”分离现象突出。(2)当前家庭教育缺乏科学理论指导。(3)应试教育理念仍较深地影响着中国父母。  相似文献   

16.
在夹缝中煎熬:当代大学生的性困惑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百分之百存在的事实现代社会 ,婚前性行为是百分之百存在的事实。由于社会对性问题依然讳莫如深 ,加之青春期教育又很欠缺 ,为此 ,大学生、中学生仍然被性冲动和性苦闷长时间地困扰着。可以这样作一个概括 :当代大学生既不像他们的先辈们那样单纯无知 ,也不完全像西方六十年代的年轻人那样 ,毫无顾忌地追求性解放 ,他们只能在夹缝中苦苦煎熬。成都市妇联、市家庭教育研究会1999年年底对10万名学生所作的调查表明 ,“90 %以上的家庭在性教育方面采取回避态度” ,性教育成了家庭教育的一个盲点。广州市青少年宫成长热线1999年11…  相似文献   

17.
一、对构建“家校合一”工作平台的认识家校合一,就是整合家庭、学校、社区资源,发挥妇联、教育部门优势,形成合力,共同做好家庭教育工作,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多年来的家庭教育工作实践,为我们构建家校合一的工作平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阵地优势:家庭是对未成年人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第一课堂和第一环境,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具有早期性、基础性、长期性的特点,对人的一生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尤其是家长的人格形象对孩子的成长有着直接、持久和潜移默化的作用。学校是对未成年人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主课堂…  相似文献   

18.
孟小佳 《前沿》2010,(11):193-195
基于“理想教育”的中国家庭教育和基于“目标教育”的美国家庭教育在教育方式上有很大差异,本文重点分析了基于“理想”和“目标”的中美教育方式在智育,德育,以及在金钱,社交和性健康教育方式上的巨大差异。正确认识和了解两国之间的这种差异,对于促进我国当代家庭教育的良性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教育是明天的理想和希望,有了教育就有了明天。因此每个孩子在受教育成长中都渴望探求找到解开世界奥秘的钥匙。但面对具体教育现状,我们总还是看到一些学生学习兴趣不浓,缺乏获取知识的动机,对学习表现出厌恶情绪和排斥心理。有不少学生的理想方舟在厌学怪礁中迷失了方向,迷茫地随波逐流,甚至逃学、辍学,离家出走,还有走上绝路的。这是长期困扰学生教育的一件很棘手的事,所以我们应从家庭、学校教育两方面对学生厌学原因进行分析,使我们的教育真正做到以人为本,用素质教育的理念看待学生的成长。一、家庭教育存在的误区1.过多的包办代替和…  相似文献   

20.
家庭是孩子成长最重要的源地,家庭教育中父母对孩子们三观的培养、良好品格的塑造和身心的健康发展能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在霍夫斯泰德的文化维度理论框架下,以中剧《家有儿女》和美剧《查莉成长日记》为例,从六个维度分析中美家庭教育方式、教育理念的差异,总结中美家庭教育的优缺点,使中国传统家庭教育的方式得以完善和发展,这对我国未来高素质人才的培养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