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一、我国政务微博的发展现状 随着我国微博客的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党政机构和党政干部开通了政务微博,政务微博网站已经成为政务公开、为民服务、了解民意、政务互动的重要平台和重要渠道。据统计,截至2011年12月10日,在新浪网、腾讯网、人民网、新华网四家微博客网站上认证的政务微博客总数为50561个,其中党政机构微博客32358个,党政干部微博客18203个。  相似文献   

2.
政府机构和官员的微博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微博的红火无疑是2011年最值得关注的现象之一。从原云南省委宣传部副部长伍皓成为第一个实名注册微博的厅级官员开始,生于草根的微博,在全国两会的推动下,政府机构和官员微博时代正加速前行。复旦大学"舆情与传播研究实验室"发布的中国第一份《中国政务微博研究报告》显示,截至2011年3月20日,中国已有2400余个政务微博。报告也称,"微博问政"已渐成政府信息公开的新趋势。有  相似文献   

3.
国内速读     
《当代贵州》2011,(25):9-9
政务微博雏形已现 据在中国首届政务微博高峰论坛上公布的分析报告显示,从地域分布上看。浙江、广东、四川名列全国各省区党政机构和公务人员微博议政排行榜的前三位;从部门来看,公安司法类占据政务微博绝对优势,达到52.41%,其次是政府类(占11.14%)和旅游类(占5.98%)。另据统计。截至2011年8月1日,仅腾讯微博中就有万余个党政机构和官员微博账户,其中副厅及以上级别的高级官员有266人,涵盖各个部门和地区。(来源:《扬子晚报》)  相似文献   

4.
正2011年,被称为中国政务微博元年。这一年,各地政务微博如雨后春笋般崭露头角,成为政府与群众沟通的一个新平台。这其中,作为全国首个省级政务微博发布群,"北京微博发布厅"以全新的形态和主动的作为,在中国政务微博应用领域树立起新标杆。  相似文献   

5.
2011年,被称为中国政务微博元年。这一年,各地政务微博如雨后春笋般崭露头角,成为政府与群众沟通的一个新平台。这其中,作为全国首个省级政务微博发布群,“北京微博发布厅”以全新的形态和主动的作为,在中国政务微博应用领域树立起新标杆。  相似文献   

6.
徐冰 《当代贵州》2013,(7):22-23
从问政平台向办公平台发展,中国政务微博的这一态势将得到强化。如果说2011年是"中国政务微博元年",那么2012年,则可以认为是中国政务微博发展爆发之年。以新浪微博、腾讯微博、人民网微博、新华网微博四大微博平台为载体,中国政务微博在延续2011年勃兴的基础之上,从深度、广度以及影响力等各个层面,出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态势。尤其是借助一些波及面很大的突发事件,中国政务微博不仅在很短的时间  相似文献   

7.
随着网络科技的发展,我国政府行政管理方式也在不断更新,政务微博平台的建设就是其手段之一。据武汉大学互联网科学研究中心统计,我国通过腾讯认证的政务微博总数122820个,其中党政机构官方微博82591个,党政官员微博37529个。  相似文献   

8.
正新媒体环境下,政务信息的发布平台已经完成了从传统媒体、网站到微博微信的转型。按照人民日报·政务指数微博影响力报告的分类,政务微博可分为专业政府部门政务微博、党政新闻政务微博两类,其中党政新闻政务微博是指由各地政府新闻办或党委主办的党政新闻发布类政务微博。但目前部分党政新闻发布类政务微博的发布效果不佳,粉丝粘合度不高。如何在新媒体环境下提升党政新闻政务微博传播效果,必须找出因应之策。  相似文献   

9.
2011年被称为中国的“政务微博元年”,政务微博经历了一个快速增长的阶段.基层政府作为最接近百姓的政府机构,更应该充分利用便捷、高效、低成本的政务微博服务区域百姓.目前存在的运营管理问题主要表现在区域内粉丝不够多、运营队伍较弱、信息发布的困惑和互动交流技巧欠缺.提高基层政务微博的存在感、认同感,有效传播政府声音,要从几方面入手:创新互动形式吸引更多粉丝以占领舆论阵地、健全运营管理队伍及时解决群众问题、发挥微博群作用以扩大政府声音和公开互动交流推进阳光政府建设.  相似文献   

10.
新浪近日发布《2013年第一季度新浪政务微博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截至3月31日,认证政务微博已达70605个,较去年同期的3.3万个净增约3.7万个,同比增长121%。其中,政府机构官方微博41377个,公职人员微博29228个,发博数超4000万条,被网友转评超2.1亿次。  相似文献   

11.
岳振 《当代贵州》2013,(7):16-17
政务微博需要贴近群众生活,融入民意平等对话,突出其即时性、服务性和实用性,勤于互动,解决现实问题。贵州政务微博近两年迅速发展,一些党政部门和官员个人微博,服务水平在逐渐提高,民生关怀也逐渐体现。今年春节期间,媒体就用"一个不放假的政府"来描述贵州一部分政务微博的辛勤工作。省委书记赵克志曾号召党政干部开微博。去年全国"两会"期间,他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做群众工  相似文献   

12.
杨结宝 《江淮》2012,(3):53
时下,不少机关单位、领导干部纷纷开通微博、为听民言、察民情、集民智、解民忧带来了方便,也拉近了党群、干群之间的距离,广大群众真切地感受到微博如"围脖"般的温暖。根据相关统计,目前全国共有万余个政务机构以及公务员开通微博,遍布34个省级行政区划,其中副厅及以上级别的机构和官员微博多达266个。  相似文献   

13.
政务微博是互联网时代党和政府与网民沟通的新平台。当前一些领导干部对政务微博认知与应用等方面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一是通过微博平台进行政务沟通的习惯尚未形成;二是存在"微博盲";三是不能真诚对待微博中的内容;四是微博回复不及时,搞形式主义;五是政务微博命名混乱,缺乏统一管理。因此,应加强对党政机关领导干部微博知识的学习和培训;充分利用政务微博及时发布信息;不断完善网上舆情监督机制,建立健全政务微博的管理和评估体系,把政务微博平台中的民情民意落实到现实社会生活当中去,从而促进社会的和谐与进步。  相似文献   

14.
何阳 《党史博采》2015,(2):32-33
进入新媒体时代,各类新兴媒体对社会管理的的冲击力日益凸显,尤其自微博出现后,互联网成为积聚各方言论与力量的"加速器"。与此同时,政务部门应势而动,顺势而为,纷纷开通微博,基本实现了政务微博的"整体上市"。但政务微博还处于成长过程中,要引导政务微博走向成熟、健康发展,政府各部门责无旁贷。本文从政务微博的优势,劣势以及对政务微博的建议三个方面,探究政务部门如何更好的运用微博、管理微博,从而使政务微博正能量最大化,激发社会活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相似文献   

15.
陈杨 《学习月刊》2012,(22):67-68
微博在我国迅猛发展,截至2012年6月,我国微博用户已达到3亿之多,成为仅次于媒体新闻的第二大舆论源头。法律援助机构作为组织律师和其他法律服务人员为经济困难或特殊案件的当事人提供法律帮助的政府机构,如何紧跟时代步伐,运用微博最大限度地为民服务,已成为值得研究的一项重要课题。本文试图以黄石市法律援助中心新浪官方微博“黄石法律援助”的运营为例,对法律援助机构政务微博规范运营的路径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6.
正2010年被称为是"中国微博元年",2011年被称为是"中国政务微博元年"。微博的发展,打开了政府公共传播的大门,使原来游离于广泛的社会沟通之外的政府部门,进入到了一个不得不直面网络问政滔滔民意的情景之中。微博的发展表现出了几个典型的特点:第一,微博传播场景有些类似于城市中心的广场,混合了大众传播、群体传播、人际传播的多层次传播形态。当习惯  相似文献   

17.
周巧艺 《学习导报》2011,(19):22-23
社会管理创新,离不开“虚拟社会”的管理和创新。根据复旦大学发布的《中国政务微博研究报告》,截至今年3月,经过实名认证的政务机构微博已达1708个,今年政府官方微博仍将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作为社会管理创新的一种新探索,政府部门开通官方微博有利于提高对虚拟社会的管理水平和对现实社会的管理创新。利用好政府官方微博这一平台,使之成为缓解社会矛盾的“安全阀”,应当实现“四个转变”。  相似文献   

18.
管蠡 《前线》2012,(2):36-36
“北京微博发布厅”作为全国首个省级政务微博发布群正式在新浪网上线,标志着“微博问政”进入一个发展新阶段。微博发布厅这种政务微博新的组织形式,代表着未来政务微博发展的新趋势。  相似文献   

19.
正微博作为网络舆情的第一落点,应该承担起舆情引导主平台的功能;政务微信平台的交互功能相对较差,我们应该将平台打造成线下政务大厅在网络空间的延伸和放大,发展成"便民服务小秘书"。2010年是中国微博元年,2011年被称为是政府微博元年,很快,政务微博的数量就攀升至近30万家。然而,2013年被称为是政务微信元年,政务微信的数量也在2016年超过了10万家。和既有的新媒体平台的更迭一  相似文献   

20.
《福建理论学习》2013,(10):F0003-F0003
2011年4月,平潭县人民检察院在新浪网上开通了“平潭检察”官方微博.5月.由检察长在线主持,举办了首场检察长“微访谈”活动.6月,又开通了腾讯网官方微博..截止目前,“平潭检察”共发布检察微博3000多条,检察长在线主持“微访谈”活动26期,成为福建省检察机关运营最成功、最具影响力的政务微博,越来越得到社会各界的认可.先后获得福建省“优秀政务微博”、“政务微博新锐互动奖”和“全国政法微博官民互动奖”等荣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