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钟宝华 《民主》2008,(12):26-27
11月22日至24日,第六届海峡两岸中华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研讨会在厦门成功举办。海峡两岸的近200名嘉宾和知名专家、学者围绕闽台、客家文化渊源及其现代意义等议题,以主旨演讲、大会交流、分组讨论等形式进行了深入研讨。本届研讨会由民进中央、叶圣陶研究会、中华民族文化促进会、中共厦门市委、厦门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虽然已是第六届,但从专家、学者们积极与会的态度,以及对传统文化现实意义的认真思考中,可见其生命力愈发地旺盛。  相似文献   

2.
靳萱 《民主》2007,(7):24-25
由叶圣陶研究会和中华民族文化促进会等单位共同主办的第五届海峡两岸中华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研讨会6月19日至20日在重庆举行,两岸三地的专家学者,包括80余位台湾学者、40余位大陆学者以及香港学者出席了研讨会。研讨会期间,两岸三地的专家学者通过主题演讲、大会交流、分组讨论、参观考察、座谈等形式,以中华传统文化与现代化为主  相似文献   

3.
惜云 《民主》2010,(3):47-48
<正>中国传统节庆文化是一项十分重要的民族文化遗产,其起源、发展、传承与演变有着千百年的文化历史积淀。它是一种基于行为层面的传统文化,起源于中国古代农业祭祀、祖先崇拜、驱邪禳灾、求神祈福等民间礼俗文化仪式,集中华民族民间传统诗词歌赋、音乐、舞蹈、美术、手工艺于一体,是  相似文献   

4.
姜文净 《民主》2012,(11):10-13
2012年11月1日至2日,由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委员会、中华文化促进会、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共同主办的第十届海峡两岸中华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研讨会在江苏省如皋市举行,主题为养生文化与社会和谐,来自海峡两岸和香港地区的近100位文化界专家学者与会,共有11位嘉宾进行了大会主题演讲,12位嘉宾做了分议题研讨发言。文化交流十年不懈2002年,第一届海峡两岸中华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研讨会在苏州召开,此后从淮安、咸阳、天水、重庆、厦门、杭州、上海、介休到本次研讨会的举办地如皋,海峡两岸中  相似文献   

5.
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逻辑是“传统性”与“现代性”的辩证统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其重要的文化资源。中国式现代化赓续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均富”“民本”“中和”“天人合一”“天下大同”等价值理念,彰显着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文化底蕴。新时代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式现代化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实现向度是,对中华传统文化有鉴别地对待、有扬弃地继承,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相似文献   

6.
《学理论》2020,(12)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十分重视传统文化发挥的重要作用,着力从传统文化中汲取智慧以推进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新时代以来立足于国家治理现实境遇,通过进行继承与发展,将传统文化中的民为邦本、本固邦宁思想作为治理基础,礼法并施、德主刑辅思想作为治理理念,道法自然、天人合一思想作为治理方式以及和而不同、天下大同思想作为治理目标,进一步丰富与完善国家治理体系基础,推进新时代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发展。  相似文献   

7.
楚庄 《民主》2006,(8):40-41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其中有许多世代传承的积极的进步的成份,是值得我们认真汲取并和时代精神结合发扬光大的思想。“和”、“和为贵”、“和而不同”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之一。经过几千年的世代传承和发展,“和而不同”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思维方式、价值取向、伦理观念和社会理想,是民族智慧、民族精神和民族气度的重要标志。“和而不同”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不仅深刻影响中国历史文化的发展进程,也影响中国历史上的政治行为和政治方式。最早在八卦、五行思想基础上提出“和”是春秋的史伯(周太史)。他把多种…  相似文献   

8.
林安梧 《民主》2006,(11):30-30
由叶圣陶研究会与中华民族文化促进会、中华伏羲文化研究会主办,中共天水市委、天水市人民政府承办的"第四届海峡两岸中华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研讨会",于10月6日至9日在甘肃省天水市召开。与会两岸学者在中华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主题下,就伏羲文化与中华文化、周易与和合哲学、周易与儒学、伏羲文化与西方文化之比较等议题展开了热烈的研讨和交流。研讨会开幕当天,正值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中秋节,主办方举办了"天涯共此时"中秋联谊晚会。来自大陆、台湾和香港的专家学者欢聚一堂,载歌载舞,晚会现场充满了欢歌笑语和浓浓亲情。研讨会闭幕后,全体与会代表到天水伏羲庙祭拜了中华人文始祖伏羲,参观了麦积山石窟、李广将军墓、卦台山和天水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园区等名胜古迹。与会的台湾和香港学者,为天水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所感染,激动不已。来自香港、台湾的林安梧、文幸福、黄坤尧等教授纷纷即兴赋诗,欣然命笔,抒发情怀。本刊特发表他们的诗作,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主义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结合”问题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基础性理论与实践问题。马克思主义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结合”是二者不断交流、内在融合和互相建构以实现各自的丰富发展而又指向构设新的文明形态的动态平衡状态。二者的“结合”离不开特定的历史条件、现实的发展需要、彼此的高度契合以及历史主体能动性的发挥。思想观点的融通互构、价值观念的贯通互彰、思维方式的会通互济是判定二者“结合”成效的重要指标,三方面缺一不可。二者在长期的“结合”中呈现出从浅表到深层、从自足到利他、从抽象到具体的三大规律性特征,既彰显了二者“结合”的价值意蕴,也是新时代新征程推进二者“结合”的现实遵循。  相似文献   

10.
包松娅 《民主》2009,(11):24-25
西子湖畔,烟柳画桥。10月30日至11月2日,来自台湾、香港、澳门以及大陆医学界近两百位专家学者来到杭州,参加第七届海峡两岸中华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研讨会暨首届海峡两岸医学文化与医学发展论坛的各项研讨活动。  相似文献   

11.
现代文明是人类现代化发展的文明结晶,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一种崭新的现代文明形态。中华文明现代性的获得不是对中华民族文明传统的解构,也不是对西方现代文明形态的复刻。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之所以成为可能,本质上是由其独特的理论、文化与实践基础所共同决定的,是马克思主义“魂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根脉”和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同频共振的结果。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要求手段与目的、形式与实质的有机统一,必须处理好文明时间与文明空间、文明传承与文明创新、文明自觉与文明自信、文明交流与文明互鉴的辩证关系。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战略工程,要回溯人类现代化发展的“大历史”、坚守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大格局”、书写新时代文化使命传承赓续的“大叙事”、展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胸怀”。  相似文献   

12.
靳宣 《民主》2011,(4):13-15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4月1日至2日.在一年一度的清明节即将到来的前夕.以中华传统节日文化为主题的“第九届海峡两岸中华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研讨会暨第四届中国·介休清明(寒食)文化节”.在山西介休绵山隆重举行。来自海峡两岸四地的专家学者80余人与会,  相似文献   

13.
江淮  宗麟 《民主》2004,(12):21-23
2004年11月1日至4日,“第二届海峡两岸中华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研讨会”在江苏文化名城淮安市召开。来自两岸三地的文化学者欢聚一堂,共同就全球化大潮中如何传承和发展中华民族传统文化问题进行了研讨。大家见仁见智、各抒己见,会场内外,始终充满着和而不同、求同存异、尊其所异的融洽氛围。记者在会议间隙,拜访了几位学者,请他们深入谈谈自己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思考。  相似文献   

14.
图片新闻     
《民主》2014,(1):F0002-F0002
第十一届海峡两岸中华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研讨会2013年12月19日在台湾台北举行。本届研讨会的议题是“社区建设”。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进中央主席、叶圣陶研究会会长严隽琪出席会议并讲话,副主席刘新成、蔡达峰,秘书长高友东出席。国民党荣誉主席吴伯雄、海峡两岸客家文经交流协会理事长饶颖奇分别致辞。  相似文献   

15.
陆浩 《民主》2006,(10):1-1
伏羲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就肇基于伏羲发明的八卦。八卦经周文王演绎而成为《易经》,由《易经》而下,中华文化万流竞涌,形成了灿烂辉煌的诸子百家。《易经》开宗明义的两句话:“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已成为中华民族精神最基本的脉络。天水,作为伏羲的故里,承载了厚重的历史文化,我们深感荣幸和自豪。人类文明史犹如一条奔腾不息的大河,中途虽然会汇入众多的支流和无数的小溪,但它始终割不断同渊源的关系。现代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人类文明的共同结晶。但实现现代化的途径,决…  相似文献   

16.
近日,人民政协网刊登作家王蒙的文章《中华传统文化与国家软实力》,作者对文化软实力的概念做了分析和概括:文化的软实力关键在于此种文化的有效性,具体是说。第一。它能提供越来越好的生活质量与生活乐趣,提供受这种文化熏陶的人众以幸福、满足、欣悦与尊严,它扎根于人民群众之中,使人们喜爱与尊敬这种文化。  相似文献   

17.
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中国梦",有着未来性的文明理想追求。超越现代性文明的困境是"中国梦"未来性的逻辑主题;在现代性文明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交流互鉴中,"中国梦"有可能开启新的文明形态,生成以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核心的社会原则和社会理想。"中国梦"蕴含的生命共同体、社会共同体以及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将引领未来文明新形态的构建,具有重要世界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8.
《学理论》2014,(34)
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是"硬实力"和"软实力"两个方面共同构成的,"硬实力"主要由经济、科技、军事等力量体现出来,"软实力"则是由文化、意识形态、价值观、理想信念、民族精神和国家精神等构成;"中国梦"内涵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我们共同培育的民族精神,而贯穿其中的是我们共同坚守的理想信念。显然,中国梦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重要体现,是培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的重要纽带,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总之,中国梦是社会主义文化"软实力"的积极体现。  相似文献   

19.
翻阅历史人物传记时,不时能看到有关“左”和“右”、“左”倾和“右派”的是是非非。不过,对于“左”和“右”是起源于中国传统文化,抑或引自西方这一问题,还是有点让人搞不明白。“左”和“右”的说法到底出自何处?  相似文献   

20.
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即“第二个结合”是习近平提出的原创性理论,是对中国共产党百余年历程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成功经验的总结和深化,为坚持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创新发展开辟了新道路。在新时代新征程朝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前行之际,迎接新赶考新挑战,必须持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这离不开“第二个结合”。“第二个结合”以“第一个结合”为依据为基础,从实践品格上和理论互补中探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发展理路,有助于深化和拓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助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进一步彰显马克思主义的磅礴伟力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