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政法学刊》2021,(5):88-96
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的建立作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具备了更为迫切的发展需要。近年来,广州积极推进商事多元纠纷解决机制的建设,已初步在组织与制度基础、品牌效应、合作模式等方面占据优势,然而要想真正成就大湾区商事纠纷解决中心的地位,目前在行业规范、调解运行实效、对标国(区)际程度方面仍存在不足。有鉴于此,结合当前的实际情况及现实需求,广州应注重将"优势效应"融入到商事纠纷多元化解机制的构建中,通过强化制度优势、凸显技术优势、扩大联动优势成就其在大湾区商事纠纷解决的核心地位。  相似文献   

2.
前些年.河北省涉县岭底村矛盾纠纷时有发生。是全县有名的“乱村”。近年来。该村实施矛盾纠纷预防机制.连续五年无矛盾纠纷激化、无上访案件、无刑释解教人员重新犯罪、无民转刑案件。实现了“小事不出片、大事不出村、纠纷调在家门口”的目标。  相似文献   

3.
法社会学视野下的行政纠纷解决机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法社会学“纠纷三阶段”理论的框架中,社会整体层次的行政纠纷解决机制包括“忍受”、“回避”、“压服”、“调解型第三者纠纷解决机制”和“审判型第三者纠纷解决机制”等类型。其中,“调解型第三者纠纷解决机制”和“审判型第三者纠纷解决机制”对于缓解因行政纠纷导致的社会压力,维护既有行政法律秩序的正统性具有重要意义。作为我国的“审判型第三者纠纷解决机制”的行政诉讼制度由于存在着吸收纠纷的范围有限、第三者中立性缺失等问题,发挥的作用十分有限,因此,有必要建立多元的行政纠纷解决机制,在我国行政领域引入ADR。  相似文献   

4.
装修风波     
《人民调解》2008,(12):38-39
今年.人民调解工作充分发挥预防矛盾纠纷、化解矛盾纠纷和法制宣传教育三项功能.最大限度地减少不稳定因素.另外。进一步拓宽人民调解工作领域.在继续做好婚姻、家庭、邻里、房屋宅基地、生产经营、损害赔偿等常见性、多发性纠纷调解的同时.积极参与土地承包、环境保护、劳动争议、医惠纠纷、物业管理等涉及民生问题的调解.着力促进解决“群众关心、社会热点、历史欠帐”方面的问题。本刊特将物业管理纠纷调解的事例刊登.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5.
人民调解制度作为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为能够快捷、方便、低成本的解决纠纷.长期以来一受到广大群众的欢迎。伴随着我国《人民调解法》的实施以及《关于深入推进矛盾纠纷大调解工作的指导意见》的出台.人民“大调解”格局已基本建立。为了使人民调解制度适应新形势发展要求,克服调解协议缺乏法律保护的弊病.我国建立了人民法院司法确认制度。但笔者认为.通过公证赋予人民调解协议强制执行效力更加有利于人民调解制度的长远发展.  相似文献   

6.
民事纠纷可诉性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纠纷可诉性范围的确定直接决定一国审判权的界限,也是国民享有诉权的基础.但在分析和建构一国审判权的界限时,并不能将英美或欧陆的模式简单复制.综合考虑司法的本质属性、一国宪政发展的现实,并分析司法权在国家权力结构中的地位,从而确定纠纷可诉性范围是一种较为现实的进路.而立法者在确定纠纷可诉性范围时,实质也是基于国家利益立场所进行的.因此,在我国,尽管尽量扩大纠纷解决的范围应是确定纠纷可诉性问题的原则,但在具体问题上却需持谨慎裁量态度.  相似文献   

7.
公用事业纠纷在我国现阶段并未得到良好的解决,其原因之一是多元解决机制的缺失。仲裁专业化是纠纷类型化解决思路在仲裁领域的具体应用。笔者以此为视角,尝试建立以网上仲裁程序为核心的专业化的公用事业纠纷仲裁制度。  相似文献   

8.
依法调解平息民间矛盾纠纷是司法所的重要工作之一。如何有效化解民间矛盾纠纷,江苏省高淳县桠溪司法所在多年的调解工作实践中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并总结出了“三个五”调解法,对提高调解员的工作能力,提高矛盾纠纷调解成功率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随着教育纠纷的日渐增多,尤其是在高等教育领域,高校与学生的纠纷日趋复杂化、多样化,学界对教育纠纷的救济方式也各抒己见。现行法律设计的救济制度在解决高校教育纠纷的过程中虽发挥着一定的作用,但也存在着诸多的缺陷和不足,因此,有必要在高等教育领域建构教育仲裁制度。建立教育仲裁制度能够更加有效地化解矛盾和处理各种教育纠纷,在大学生的权利救济上发挥其独特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随着社会的发展,行政方式逐渐向民主和开放转变。在行政诉讼领域名为协调实为调解的解决纠纷方式也在逐渐增多。本文重点分析协调方式处理行政纠纷案件的现状,并对建立行政纠纷协调解决机制的可行性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1.
坚持发展"枫桥经验",积极探索人民调解模式,凭借专业化立业、分类化对待、全程化参与、亲情化调解、普惠化预防"五指成拳"工作模式,山东省莱州市道路交通事故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以下简称交调委)化解道路交通事故矛盾纠纷取得明显成效。  相似文献   

12.
李冬梅 《中国律师》2009,(10):55-57
对环境纠纷这类“新型纠纷”,在诉讼之外寻求环境纠纷的解决方式已成为当今各国解决环境纠纷的发展趋势。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在美国又称为ADR模式.该模式具有成本低、迅速和便利的特点,以妥协而不是对抗的方式解决纠纷,起到对诉讼审判制度补偏救弊、分担压力和补充代替作用,在美国、英国、日本等国家和我国台湾地区的环境纠纷领域已诸多应用。我国虽然已有运用ADR模式来处理环境纠纷的实践,但在立法方面及运作方式上仍很粗糙。  相似文献   

13.
自2005年以来,北京市人民调解工作以“巩固基础、拓展领域、创新机制、建立联动、强化效果”为总体工作思路,以“五抓”为突破口,开拓创新、锐意进取、注重实效,使全市人民调解组织进一步规范,人民调解队伍进一步优化,人民调解网络进一步健全,人民调解化解新型矛盾纠纷的能力,  相似文献   

14.
根据审级制度的功能结构、初审程序与上诉程序之间的功能划分、审级制度的构造等方面的差异,可以将中美两国的刑事审级制度分别归结为纠纷解决主导型的刑事审级制度和规则治理主导型的刑事审级制度。中美两国之所以实行不同的刑事审级制度模式,与两国的法律传统具有重要关联。规则治理主导型的刑事审级制度有助于充分发挥初审法院和上诉法院的各自优势,促进不同审级之间的功能区分。尽管纠纷解决主导型的刑事审级制度体现了法院解决纠纷的审慎态度,但是容易导致初审程序与上诉程序之间的恶性循环。  相似文献   

15.
为减少人身损害赔偿纠纷中“医闹”、上访等非规范化纠纷解决方式对社会秩序造成的不良影响。当务之急在应采取各种措施树立人们对司法的信心.将纠纷解决纳入法治化轨道。其中关键措施之一在于.确立公正高效的司法鉴定制度。对此.作者提出以下建议:第一.重构人身损害鉴定制度应当以“公开、公平和公正原则”为指导,以为解决纠纷提供具有较强证明力的证据为目标。第二.人身损害鉴定应当统一为司法鉴定.只有司法鉴定机构才能向社会提供鉴定服务.确保鉴定的专业性与中立性。第三,确立中立的人身损害鉴定启动程序.并对鉴定程序进行系统规范.确保当事人的平  相似文献   

16.
唐桥  李万林 《人民调解》2012,(11):40-42
笔者李万林是平昌县司法局响滩司法所所长,从事人民调解工作十几年,调解矛盾纠纷980余起,成功率达98.1%。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笔者在实践中摸索出的人民调解工作“五步法”,即“说、学、评、估、访”。“五步法”在全县范围内推广以来.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农村纠纷解决机制建设探析——以ADR为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云 《行政与法》2009,(9):58-60
ADR是对代替性纠纷解决机制的总称,其对满足社会成员多元化的纠纷解决需求。缓解法院压力发挥了重要作用。以ADR为视角,构建农村纠纷解决机制符合我国农村社会现实;通过健全组织机构、强化组织管理、完善调解制度和司法制度来构建ADR农村纠纷解决机制,对于化解农村社会纠纷.保持农村社会稳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8.
曾章伟 《法制与社会》2012,(12):168-169
个人调解调处了社会纠纷,化解了社会矛盾,维护了社会稳定。立法确认个人调解的法律地位,建立个人调解员资格认证、培训、考评制度,将个人调解纳入人民调解,完善调解程序,规范个人调解行为,建立调解协议书的司法确认和强制执行制度,将有助于发挥个人调解对社会纠纷的调处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一、当前涉企劳动争议纠纷的特点、原因以及问题分析 当前涉企劳动争议纠纷的特点主要有:1.纠纷数量大幅上升, 2008年度和2007竽度相比,全市涉企劳动争议案件总量增幅接近翻番;2.纠纷类型比较集中,主要在社会保险纠纷和劳动报酬纠纷方面;3.群体性纠纷呈增加趋势,处理难度升级。  相似文献   

20.
运用人民调解机制预防和化解医患纠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医患纠纷呈高发趋势.医患关系紧张成为社会矛盾较为突出的热点之一。医患纠纷频发,不仅干扰了正常的医疗秩序.甚至直接危及医务人员人身安全.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因素之一.如何破解这一难题已成为卫生服务领域的重要课题。浙江省宁波市根据医患纠纷特点.结合实际情况.积极探索实践运用人民调解机制预防和化解医患纠纷.取得了实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