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3月14日,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了《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决定》。其中,改善和强化检察机关对刑事诉讼活动的法律监督是刑事诉讼法修改的重要内容,反映了我国刑事诉讼法制的进一步完善和对检察机关诉讼监督职能的进一步重视。其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增添了诉讼监督的内容,扩展了诉讼监督的范围。此次刑事诉讼法修改,强化了检察机关的诉讼监督职能,扩展了检察机关诉讼监督的范围,增添了诉讼监督的内容。例如,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第二百四十条第二款规定:"在复核死刑案件过程中,最高人民检察院可以向最高人民法院提出意见。最高人民法院应当将死刑复核结果通报最高  相似文献   

2.
叶青  秦新承 《法学》2005,(11):33-36
本期研讨的主题是“检察机关侦查权及其法律属性”。我国检察机关侦查权及其法律属性是理论界关注的热点问题,它不仅涉及检察机关的性质,还关乎检察权与警察权、审判权的关系,是刑事诉讼法修改与司法体制改革不容回避的问题。本期选登的文章既有检察机关侦查权本源及其法律属性的研究,又有从政治学视野和现实必要性角度对检察机关侦查权的阐述,表达的观点与理由虽不无争议,但却力图梳理检察机关侦查权的形成历史、法律属性及其现实功能,并藉此澄清一些观念与理论上的误区。  相似文献   

3.
在党的十八大之前,我们相继修改了刑诉法和民诉法.这两大诉讼法的修改被认为是司法改革的组成部分,但如果审视一下这两部诉讼法在司法体制问题上的改革,从某种意义上说,在这个问题上的进展其实不大.以刑事诉讼法来说,三机关权力的基本架构是没有改变的.公安机关和其他国家的公安机关相比,是拥有非常巨大的侦查权力的,针对除逮捕以外的任何强制性侦查措施,公安机关都有独立的决定权.检察机关也是非常特殊的,不仅是一个控诉职能的行使者,还是一个法律监督者. 就法院来讲,现代司法所特别强调的司法裁判中心主义,不仅在观念上,而且在制度上都没有得到确立.所以,可以得出一个基本的结论——刑事诉讼法的修改实际上没有触及基本的刑事司法体制问题.与之相反的是,不管是民事诉讼法的修改,还是刑事诉讼法的修改,都大大强化了检察院的法律监督地位.我国的检察机关认为法律监督权是最具有中国特色的.检察院承担了在其他国家很多由法院承担的职能,比如说批准逮捕的权力、对公民的诉讼权利受到侵犯之后给予司法救济的权力等等.同时,检察机关对于生效的民事裁判和刑事裁判都可以提出抗诉,也必然引起再审.  相似文献   

4.
赵娟 《法制与社会》2012,(28):155+157
如何充分认识和有效应对刑事诉讼法修改对首都检察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带来的新机遇和新挑战,是首都检察机关在贯彻实施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及刑事诉讼规则中面临的首要问题.新刑诉法修改过程中,立法机关广泛充分听取了各界声音.总体上看,强化了法律监督,特别是对侦查、执行、特别程序的监督.  相似文献   

5.
新的刑事诉讼法已经开始实施,此次刑事诉讼法的修改,在侦查措施、辩护制度、非法证据排除制度上都有了重大的改进,对今后检察机关反贪部门的侦查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检察机关侦查工作如何更新观念,调整工作策略,成为当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6.
论刑事庭审法律监督与庭审方式改革的冲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制度设计冲突我国宪法第29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检察院是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为体现宪法规定的精神,这次修改刑事诉讼法的一个明确的思想就是加强检察监督职能,保证国家法律正确实施。因此,修正后的刑事诉讼法在总则第8条明确地确立了检察机关对刑事诉讼实行法律监督的基本原则。在具体制度设计方面,强化了立案监督(刑事诉讼法第87条)、刑事执行程序中的执行监督(刑事诉讼法第222条和224条),使检察机关对整个刑事诉讼的法律监督逐步走向完善。应当说,检察机关对刑事诉讼实行法律监督,作为刑事诉讼法的一项基本原…  相似文献   

7.
张莉 《中国检察官》2013,(11):53-56
自刑事诉讼法修改以来,为未成年人犯罪设立的附条件不起诉制度成为争论焦点。作为相对不起诉制度的一种新的类型,附条件不起诉制度的确立给检察机关带来了新的挑战。如何正确理解相对不起诉制度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发展,在司法实践中如何具体掌握适用附条件不起诉的对象、条件、程序等等,这些都需要进一步探讨。一、起诉便宜主义与附条件不起诉制度的确立(一)起诉便宜主义思维下的检察机关自由裁量权起诉便宜主义,是指对于有足够证据证明有犯罪  相似文献   

8.
在我国两审终审制的审级制度下,刑事二审程序是绝大多数刑事案件的最后一道救济程序,具有纠错和权利救济两大基本功能,同时,刑事二审又是检察机关履行法律监督职能的重要内容。2012年3月14日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的关于修改《刑事诉讼法》的决定,对刑事二审程序的修改内容比较多,检察机关办理刑事二审案件将面临着新的挑战。本文结合检察机关办理刑事二审案件的司法实践,探讨《刑事诉讼法修正案》对刑事二审的修改内容及给检察机关带来的挑战和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9.
肖秋娟 《法制与社会》2012,(22):122-123
新刑事诉讼法进一步确立了检察机关法律监督者的地位,更加完善了检察机关的各项诉讼监督职能,同时对检察工作提出了新要求,赋予了新期待,给检察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本文围绕新刑事诉讼法对检察职能的新规定,就检察机关如何贯彻落实新刑事诉讼法这一问题,提出检察机关应从观念先行、创新机制、模式转变、内外监督、检务保障等方面作出积极应对。  相似文献   

10.
相对于1996年刑事诉讼法来说,2012年新修改的刑事诉讼法更加注重打击犯罪和保障人权的动态平衡。同时,此次刑事诉讼法修改也兼顾了中国的特殊国情,增加和巩固了一些打击犯罪的手段和措施。从刑事诉讼法修改的内容来看,对于检察机关更好地开展工作确实提供了历史性的机遇,但同时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如何把握机遇,应对挑战,充分发挥宪法所赋予的职能作用,是摆在检察机关面前绕不开的话题。  相似文献   

11.
国际刑事司法准则和我国刑事诉讼法律对,刑事诉讼各阶段中刑事司法部门的职责和被追诉人的人权保障都有严格的规定,对于违反规定行为,辩方可以启动程序辩护。新修改的刑事诉讼法对程序辩护尤其是非法证据排除规定了较为具体的程序,同时规定检察机关对违反程序、侵犯被追诉人权利行为的监督和救济义务。在维护法律统一实施和公平正义方面,程序辩护和检察机关的诉讼监督具有诸多关联性。一、程序辩护与诉讼监督在诉讼活动中具有全程  相似文献   

12.
孙丽华 《法制与社会》2012,(31):153+155
监所检察是法律赋予检察机关的一项重要职责,是检察机关法律监督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刑事诉讼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监所检察部门作为检察机关与各司法机关和人民群众联系最直接的窗口,应该充分发挥打击和预防犯罪、维护监管场所安全、纠正违法行为、维护在押人员权益等各项职能作用,促进公正执法和社会稳定,保证刑罚正确执行,维护国家法律统一正确实施,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有力的司法保障。刑事诉讼法是开展监所检察工作的主要法律依据之一。此次刑诉法修改是一次重大、系统的修改,检察职能贯穿刑事诉讼活动始终,刑诉法修正内容涉及许多检察职责,对监所检察职责也有重大修改。贯彻落实新刑诉法,检察机关既面临着重大历史机遇,也面对诸多风险挑战。本文简单分析新刑诉讼法实施后对监所检察工作影响的影响以及应对。  相似文献   

13.
孙谦 《人民检察》2012,(21):5-8
刑事诉讼法是规范刑事诉讼活动、实现惩治犯罪与保障人权相统一的基本法律,是检察机关履行法律职责的重要依据。这次刑事诉讼法的修改,是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重大举措,是深化司法体制和工作机制改革的重要成果,也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检察制度的进一步改革和完善。人民检察院在刑事诉讼中依法履行国家工作人员职务犯罪立案侦查、审查批准逮捕、公诉和诉讼监督等职责,参与刑事诉讼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14.
附条件不起诉制度是新《刑事诉讼法》修改的重点和亮点,其对检察机关刑事司法工作具有重大指导意义和实践意义。检察机关如何在坚持本职工作的前提下有效施行该制度,实现教育、感化、挽救未成年人,将是检察机关今后开展未成年人刑事犯罪工作的新挑战。  相似文献   

15.
检察机关的工作方针从“严格执法,狠抓办案,强化监督”,到“公正执法,加强监督,依法办案,从严治检,服务大局”都体现了检察机关的神圣职责,检察机关为履行宪法、法律赋予的神圣使命进行了艰苦卓绝的努力,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也遇到和克服了许多困难,检察机关正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难,高举法律监督的大旗,为实现司法正义而努力工作着。一、法律监督的现状关于检察机关法律监督的现状,我们准备从以下几方面来分析:(-)立案监督。立案监督从侦查监督中独立出来始自1997年1月1日。因为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第87条规定:“人民检…  相似文献   

16.
此次修改刑事诉讼法吸收了近年来司法改革的成功经验,推进了我国刑事司法理念的变革和更新,也对检察工作提出了新任务、新要求、新期待。为更好地将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落到实处,检察机关需要进一步拓展工作思路,积极应对。第一,检察机关贯彻执行修改后刑事诉讼法重在观念的转变。主要是控制犯罪和保障人权、实体公正和程序公正如何做到并重和坚持有机统一。修改后刑事诉讼法将"尊重和保障人权"放在任务一章中作了明确规定,并设置了较多的具体措施加以跟进。包括监视居住、拘留、逮捕后要依法及时通知家属,不得在办案区内监视居住,拘留、逮捕以后立即移送看守  相似文献   

17.
在现代刑事诉讼中,不起诉制度作为非刑罚化的一种处理方式,是公诉机关即检察机关发挥起诉程序政策功能的重要途径。尽管我国在1996年修改《刑事诉讼法》时确立了不起诉制度,但是为了防止不起诉制度被滥用,我国《刑事诉讼法》及其司法解释对不起诉制度进行了比较严格的限制,2012年《刑事诉讼法》修改时又对不起诉制度进行了完善。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腐败犯罪案件的不起诉率明显偏低。为了合理配置司法资源,提高司法效率,贯彻宽严相济的刑事司法政策,确保检察机关能够集中精力打击比较严重的腐败犯罪,从根本上解决不起诉适用率偏低的问题,我国亟待扩大不起诉制度在腐败案件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18.
朱虹  孙子晶 《法制与社会》2013,(16):184+196
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将于2013年1月1日起实施,此次刑诉法修改的一个很大的亮点就是增加了"非法证据排除规则"。非法证据排除规则为检察机关提供了新的办案依据,如何准确理解并适用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中关于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规定是摆在检察机关面前一项重要而又迫切的任务。本文拟从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含义、适用等方面探讨检察机关如何应对刑事诉讼法的修改所带来的新挑战。  相似文献   

19.
不起诉案件上升的原因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不起诉是现行《刑事诉讼法》规定的一项诉讼制度,是在总结多年来的司法实践的基础上,顺应世界诉讼发展趋势的科学选择。我国刑事诉讼法对不起诉的修改,充分体现了检察机关不但具有独立不起诉的决定权,而且享有不起诉决定的审查权和是否起诉、不起诉的裁量权。刑事诉讼法之所以赋予检察机关一定的自由裁量权,是由于人民检察院的法律监督性质所决定的。同时,检察机关依法享有不起诉裁量权,并不意味着可以随意行使。在司法实践中能否正确行使不起诉权,直接关系到修改后刑事诉讼法的顺利实施和检察机关的声誉。为此笔者就我区不起诉案件作了一些调查,从调查的情况看,1997年全区共审结刑事案472件630人,其中决定不起诉91人,不起诉率为14.44%,高出全省6.14个百分点。在不起诉的91人中,相对不起诉占83.51%。调查结果表明,绝大部分不起诉案件符合法律规定的条件和要求,但不起诉率呈上升趋势这一苗头依然是今后正确适用刑事诉讼法应该十分重视的问题,亦是影响检察机关严格执法的一个重要方面,对此,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以维护法律的公正性。  相似文献   

20.
新修改的刑事诉讼法正式确立附条件不起诉制度,迎合了深化司法体制改革的要求,为做好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和办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提供了法律规范,具有深远的意义和价值。检察机关作为附条件不起诉考验期内的监督考察主体,在相关司法解释及规则进一步细化之前应如何应对未成年人附条件不起诉工作,仍需摸索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