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官本位的历史根源是自秦朝形成的中央集权官僚等级制度以及由此形成的官本位文化和思想观念,其思想理论根源是为封建地主阶级统治服务的儒家道统。产生官本位的经济原因是官员掌握着公共财产和各种自然资源,体制原因是只对上负责、对官负责而不对民负责,权力缺乏有效制约。  相似文献   

2.
全球化背景下的国家文化安全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沈洪波 《思想战线》2007,33(3):104-109
全球化进程的推进使全球文化为全球资本主义商品化实践所主导成为现实,文化安全问题的根源在于市场力量深化导致的不平等。西方文化或美国文化的这种全球主导不可避免地对其他国家的文化带来威胁。文化霸权的言论和市场价值观的普世原则使作为全球文化主导的西方文化客观地对其他文化造成现实威胁,而全球文化的同质化倾向又对本土文化造成心理上的威胁,东西方国家间强弱势文化差别给各国带来不同层次的安全需求。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社会的变迁,城市失业人员的出现是不可回避的现实。这个群体的出现引发了诸多的社会治安问题,对社会秩序有着极大的危害。这些问题的出现有社会的原因也有经济的原因,但是其根源是失业人员形成的社会文化在起作用。通过对失业人员引发社会治安问题的文化表现、通过文化原因的研究,找出矫正失业人员心理的途径。  相似文献   

4.
毛泽东虽然没有直接提出"文化安全"的概念,但是他提出了一系列蕴含着丰富的国家文化安全思想理念的观点。本文认为,近代以来帝国主义侵华给中国人民带来的屈辱历史和文化伤害,是毛泽东思考新中国文化安全的历史起点;捍卫共产党安身立命的信仰系统和价值追求,是毛泽东对国家文化安全的现实考虑;维护民族利益,捍卫国家文化主权,是毛泽东提出文化安全思想的深层涵义。由于毛泽东对文化安全形势的估计过于严重,反而导致了新的文化不安全。  相似文献   

5.
传统中国法律思想一个重要的特征就是无讼。不管是长期占据正统的儒家,还是对中国传统文化有较大影响的法家和道家,都追求一种无讼的理想境界。当然,他们达至这一理想的途径是截然不同的。无讼思想的产生是有其深刻的经济、社会、思想文化和制度根源的,它对当今我国的法律仍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楚文化和道教文化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楚文化属于地域文化;道教文化则属于宗教文化。两者虽各自独立,但又相互联系,相辅相成。其中,楚文化对道教文化的形成与发展,特别值得重视。一是形成于楚地的道家学术,给了道教文化以直接的理论支撑;二是《楚辞》给了道教文化以极其深刻的影响;三是楚地的巫术文化,也给了道教文化以重大影响。可以说没有楚文化的特定文化模式,就没有现实中的道教文化的整体面貌。  相似文献   

7.
官本位原本是一种封建、落后的东西,但如今在文化、思想、经济、政治等各个领域都存在着日益严重的"官本位"现象,甚至形成了官位拜物教。官本位在思想文化、经济社会和政治等方面都有严重的危害,尤其是损害党和政府的形象、威信,削弱党的执政能力和凝聚力、战斗力。  相似文献   

8.
内容简介:儒家文化是马克思主义传人中国并不断中国化的社会文化土壤或背景。儒学与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现代化有着不解之缘。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有两个思想根源,一是马克思主义,二是中国传统文化,主要是儒家文化。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绝没有脱离中国社会与中国的历史文化。今天我们要解决中国的现实问题,也离不开调动传统文化资源,特别是儒学传统。我们不应该抽象地、教条化地对待儒家传统。当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现代化发展之最为紧迫的课题,一是经济与社会的科学、全面、可持续地发展;二是政治与社会改革,构建公平、正义、和谐的社会;三是中国主体性的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念,包括荣辱观的建构与整饬吏治。在这三方面的理念、制度、心理习俗系统的建  相似文献   

9.
莫岳云 《湖湘论坛》2012,(5):51-55,78
党建文化是指中国共产党进行自身建设过程中形成的独具特色的文化现象,是中国共产党在党建实践中体现出来的思想观念、制度规范和行为作风的总和,具有先进性、动态性和开放性。官本位文化是以“官”来定位,把是否为官和官阶的高低作为核心价值尺度去衡量个人的社会地位和价值的一种价值文化。官本位文化影响党建观念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构建党建文化应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权力观,革除官本位的体制残余,苹除官本位的积习。  相似文献   

10.
官本位原本是一种封建、落后的东西,但如今在文化、思想、经济、政治等各个领域都存在着日益严重的"官本位"现象,甚至形成了官位拜物教。官本位在思想文化、经济社会和政治等方面都有严重的危害,尤其是损害党和政府的形象、威信,削弱党的执政能力和凝聚力、战斗力。  相似文献   

11.
文化和经济历来是联系在一起的,现实社会中既不存在纯粹的经济活动,也不存在纯粹的文化活动。文化对经济和社会生活各方面都产生广泛影响。21世纪文化与经济将日益融合,经济中所含文化越多,经济就越有竞争力;反之,文化越融入经济,文化就越有生命力。因此,剖析文化的含义及对经济发展的作用(由此引出文化经济这一概念)具有时代迫切性。  相似文献   

12.
我国没有在法律层面解决权利主体的平等保护问题,有关平等保护的法律缺乏可诉性,存在主体地位或当事人之间法律关系性质不明确等问题。"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不应只被理解为法律适用的原则,更应被理解为立法上的原则。现实中存在着严重的歧视现象,虽有其社会根源,但与法律的不完善有直接关系,应予关注。  相似文献   

13.
无锡蓝藻事件不仅直接凸显了太湖水资源的危机,同时也摧毁了江南文化赖以存在与重建的现实基础,使江南美学与文化在当代陷入严重的"无根状态".无锡蓝藻事件不只是水环境单方面的生态灾难,是江南地区在城市化进程中陷入现代性困境的象征;由于江南诗性文化是中国传统人文精神的最高代表,因而也再现了中国审美现代性出现的深层危机.无锡蓝藻事件使人们痛感古典江南的失落与古典美学话语的虚幻,但也给江南美学如何完成自身的现代性转换提供了现实契机.在巨大的现实挑战与困境中,如何走出一条江南文化模式的创新发展之路,使现实世界的生态灾难与心理创伤升华成为推动当代江南文化进步的力量,是江南美学与文化在当下最需要思考与探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辛其马 《创造》2013,(5):62-63
众所周知,文化是社会生活的反映,社会变了,文化随之发生变化,直接或间接地映照着时代社会的特征。世上没有不变的文化,只是变化的程度和形式不同而已。就文化的比较而言,任何一种文化都不可能摆脱其它文化的影响而孤立存在,任何一种文化都只有在吸收、整合其他文化优秀成果的过程中才能求得自身的持续发展。以云南的少数民族文化的发展变化为例,我们看到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民族地区社会的进步,各民族文化的日益融合,新一代民族年  相似文献   

15.
怀古诗词的文化心态和美学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人咏史怀古,其文化心态基本不出儒道两家模式。按照儒家世界观和价值观去缅怀古迹,诗人在古今感慨中必有所褒贬,总结经验教训,以期对社会政治或自己现实人生有所指导。按照道家以宇宙为本体的世界观去观照历史,则表现的是超越的智慧:历史留给人类的毫无例外的是破败荒凉,没有任何意义,我们唯一能把握住的是现实的人生,超越历史的凡俗,享受美好生活。两种文化心态,决定了两种诗歌的风格绝然不同。前者或雄浑,或深邃,以力度胜;后者则空灵超然,以神韵胜。  相似文献   

16.
张金明 《前沿》2011,(12):37-39
由于我国受封建统治的历史很长,"官本位"等封建糟粕思想对社会各阶层的影响很深。士大夫阶层是官本位思想存在的载体,同时,士大夫阶层又强化了社会大众官本位意识。新文化群体不自觉地传承了士大夫的官本位思想,从而催生了新一代知识分子价值观扭曲、官僚主义风气、文化资源分配不均、评价体系异化等问题。  相似文献   

17.
一、中法关系源远流长   中法两国人民早就有交往。从 13世纪中叶起,法国就有使者访华。 17、 18世纪,法国传教士将中国的儒家伦理、哲学思想、精美工艺、园林艺术等带回法国,对法国上层社会和知识分子产生了很大影响。法国大革命和启蒙学者以及巴黎公社对中国知识分子和革命派都产生过重要影响。周恩来、邓小平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在法国勤工俭学并从事革命活动。另外,几乎所有法国著名的哲学、社会科学、文学作品在我国都译成中文。 1949年中国革命胜利,法国各阶层对中国的兴趣并未减弱。但是当时由于两极严重对立,两国没有…  相似文献   

18.
李成言 《人民论坛》2012,(30):22-23
在政治文化中,我们对儒家文化崇拜有加,但是没有批评性地继承和扬弃式地发展在中国历史上,为了皇权政治核心价值观的实现,不论是采取激励的方式,还是制定科举制考试的规则,都大大提升了官本位的地位。在当时,只有实行官本位,才能实现对整个社会强有力的管理。只有强调官的权力,才能提升社会管理的强度。所以官本位作为传统政治文化的一部分延续几千年,直至今日依然存在。这在历史上曾经起到了良好的作用,但是在今天,则带来了巨大的负面  相似文献   

19.
唐文帅 《传承》2009,(10):82-83
大学毕业生就业难问题已是近年来社会广泛关注的焦点,而传统文化所包含的官本位观念、功利观念、守旧观念等负面因素影响是其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20.
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中国古人的一切观念、范畴、理论框架和心理习惯等,都是由和谐精神来生发、规范的。儒家的中和,道家的天和,佛教的圆融无碍,归根结蒂都没有跳出古典和谐圈子。和谐、和睦、平和等思想观念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潜在精神和气质。虽然在这些和谐文化中有着许多封建糟粕的东西,但是不可否认的是,这里面也存在着许多对建构现代和谐社会有益的资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