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裴传永 《理论学刊》2005,(11):24-26
王弼作为魏晋玄学的重要代表人物,在继承传统的同时大胆创新,在诸多方面实现了对先秦两汉人性观的深化和突破。在人性善恶问题上,王弼不赞同孟子的性善论,也不赞同荀子的性恶论,而是对告子的性无善恶论予以批判继承和改造,提出了更为精致和细密的性无善恶而有浓薄的新颖见解。关于人的情感,王弼对何晏圣人无情的观点明确加以反对,提出了人皆有喜怒哀乐之情的学术主张,并认为凡人与圣贤的差异只在是否善于控制自己的情感。在性与情的关系上,王弼提出性为本、情为末,性是体、情是用,认为应该“以性统情、以情从理”。  相似文献   

2.
在思想政治教育接受系统中,教育者作为传导者的身份,在发挥“二传手”功能的过程中,其“主观诠释”行为会影响思想政治教育接受效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特殊性,教育载体的语言属性,教育对象的“接受期待”,理论与现实的张力,教育活动的诠释性质等,是造成教育者“主观诠释”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魏晋玄学关于“自然”与“名教”关系的讨论,实际上经历了一个正、反、合的过程。正始年间,何晏、王弼提出“名教出于自然”的主张。王弼在《老子注》中说:“始制,谓朴散始为官长之时也。始制官长,不可不立名分以定尊卑,故始制有名也。过此以往,将争锥刀之末,故曰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也。遂任名以号物,则失治之母也。”意在说明社会的政治礼法是从最高的“道”即“自然”中派生出来的,是“朴散”后的结果,所以统治者只要从“自然”的原则出发来治理国家,就可以高枕无忧而不被累,放任于下而不被欺。由此对自然与名教之所同进行了肯定。是之谓正题。竹林时期,嵇康、阮籍提出了“越名教而任自然”的主张,认为自然与名教  相似文献   

4.
王弼是魏晋玄学理论的奠基人,虽人生短暂,但学术成就卓著,其学术思想表现为:采用入经出经的方法,即通过注释儒家经典而破除经学的神学迷雾;解读经典采用“得意忘言”的方法,破除汉儒解经旧说;以道释儒,整合儒道,并非是从根本立场上反对儒学.  相似文献   

5.
建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需要以特定历史背景为存在依据,以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理论前提。《共产党宣言》所体现的革命变革情怀、批评反思视角、实践发展指向以及人民大众立场等内涵,是对无产阶级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的深刻诠释,同时对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建构有深刻启发。鉴于此,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需要在话语表达和诠释方面正确把握马克思主义的全球语境、科学社会主义的革命语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人民语境。  相似文献   

6.
《党课》2014,(8):18-19
在全面深化改革的语境中,经济领域向市场、社会的放权,本质上是权力本位向权利本位的回归。一项自我削权的改革,能成为本届政府“开门第一件大事”,其意义自是非比寻常。简政放权,正是从这样的高度和视野,诠释着现代治理的基本逻辑,蕴含着全面深化改革的明晰思路。  相似文献   

7.
文章在方法论意义上,对和谐文化的当代语境、中国传统思想史中关于"和谐"思想的主要含义、和谐文化的概念等问题进行分析诠释,目的在于使我们对和谐文化的内涵有一个较为清楚明白的认识.  相似文献   

8.
试论王弼的社会政治思想裴传永王弼(226—249)字辅嗣,山阳高平(今山东金乡)人,是三国曹魏正始年间涌现出来的一位“天才卓出”(《三国志·魏志·钟会传》注引何劭《王弼传》)的玄学思想家。他虽然横遭天祸,英年早逝,但却为后人留下了十分丰富而又宝贵的思...  相似文献   

9.
讨论现代性问题,一方面,我们必须最大限度地澄明关于现代性的“问题语境”;另一方面,我们必须尽可能避免达成某种语境主义的规则共识,这就是现代性的吊诡.现代性不是魔戒,正如民族文化不是圣经.现代性在中国的绵延约略分为三个阶段:思想的现代性、市民社会的现代性和富裕社会的现代性.中国现代化的“社会动员”过程和前景,更多是在文化意义即“文化现代化”层面展开和定位的,因而现代性是中国“文化现代化”最基本的理论理性之命题.  相似文献   

10.
文化与意识形态关系的认识构成“文化产业中哪些问题交给市场、哪些问题交给主流意识形态”的核心问题.在西方工业资本主义语境下,学者基于经济变迁而沿着统治策略以及摆脱政治主旨的文化工业分析展开论述.在中国语境中,文化与意识形态的认识和实践从一开始就遵循着文化的“斗争利器”作用,体现着葛兰西的“文化领导权”.面对如何融合文化的“斗争利器”、“经济效益”作用的问题,党和国家进行了一系列的战略部署和实践,而这也成为新时期文化与意识形态认识以及我党文化领导权建构的核心.  相似文献   

11.
有人说:“1”象一个人的身体,“0”象古代的铜钱.“0”越多,也就是金钱越多,那么这个“1”就越有份量,也就是说这个人的社会地位就越高.所以,自古至今,大多数人都喜欢追求这个代表金钱的“0”.但获取它的手段有正当和不正当之分:通过勤劳致富、守法致富得来的金钱是正当的,因为他在富裕自己的同时,也为社会作出了贡献,其  相似文献   

12.
李颖 《探索》2011,(6):114-119
在思想政治教育接受中,教育者作为传导者的身份,在发挥“二传手”功能的过程中,其“主观诠释”行为会影响思想政治教育接受效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普遍性、价值性和智慧性,教育载体的语言属性.教育对象的“接受期待”,理论与现实的张力,教育活动的诠释性质等,是造成教育者“主观诠释”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合理语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要使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卓有成效,必须认真研究和解决马克思主义理论被成功接受的条件和方法问题,本文称此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合理语境”,包括时代语境、文化语境、文本语境和教学语境。  相似文献   

14.
陈安国 《实事求是》2002,1(2):23-25
全球化语境具有鲜明的时代性 ,全球化话语早已铺天盖地席卷世界各个角落。其从经济全球化话语扩展至政治全球化话语和文化全球化话语等 ,涉及的全球化话语层面在不断深化。经过深入分析 ,可以深刻体认到全球化语境的形成是有其深刻的现实原因的 ,那就是西方世界主导的、正在不断蔓延与深化的全球化的不争的现实。因此 ,许多批判性话语 ,事实上也早已内在设定了全球化语境的前提。全球化明显具有后殖民性的严峻现实 ,就是全球化多重语境不断衍生的依据。“世界体系论”、“后殖民批评”、“依附论”、“新自由主义”、“现代性”和“世界历史…  相似文献   

15.
作为文明古国和烹饪王国的我国,曾创造了灿烂的“饮食文化”.这其中,那些积淀着我们民族文明的精华是值得肯定而且应该肯定的.象各种精湛的烹调艺术.各种传统的酿酒工艺、各种酒菜和食品中的珍品、极品,包括“满汉全席”的加工制作等,这些都可以看成是我们的“国粹”,都是应当整理、发掘并加以保存的.但同时应该看到的是,我国饮食文化中不乏糟粕.今天餐桌上表现出的种种不文明、不廉洁的现象,都可以从传统饮食文化中找到根源 .  相似文献   

16.
唐君毅先生不满历来学者对《孟子》“口之于味”章之诠释,包括赵歧、朱子、戴震以及焦循等人见解,他采取“以孟解孟”方式自圆其说,并视自己的说法较前贤来得合理。做为孟子学的整体诠释,唐先生以大体统领小体,以德性带领食色,合口味之性与道德之性两者为一,此种做法相当正确。同时,在“大德不逾矩”情况下,做出容许“小德出入”的宽松解释,此亦为唐先生诠释的贡献之一。  相似文献   

17.
在我省抗击非典的战斗中,在一线医护人员中涌现出了一批又一批抗“非”英雄,其中有很多人是共产党员。有人说他们就是和平时期的刘胡兰、董存瑞、黄继光。他们作为医护人员强烈的责任意识和作为共产党员体现出的牺牲、奉献精神令人感动。他们面对生与死的态度,诠释了共产党人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诠释了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18.
袁丽  柯春林 《世纪桥》2011,(3):111-112
“整个一个X”是现代汉语中常见的一个口语格式。作用上,它组造出一种谓语陈述功能;结构上,它包括固定部分“整个一个”和可变成分“X”;语义上可理解为“简直是”、“完全是”。在日常口语交际中频繁出现,以至于在语表形式、语义和语境等方面显示出口语习用语的特性。  相似文献   

19.
一心 《前线》1988,(10)
咱们中国人是很讲感情的,为此而创造了许多妙语,比如“情同手足”、“五百年前是一家”什么的。不过,真要讲起来又并不那么容易和简单,诸如“防人之心不可无”、“八竿子打不着”等等说法,就道出了讲感情的复杂性。至于象“投桃报李”,“亲不亲,故乡人”一类感情,讲究的是恩恩怨怨和亲疏远近,更透露出  相似文献   

20.
在实践中我们深深体会到:思想政治工作也应该象我们的厂名铁合金行业一样,是“铁”,也是“合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