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2年8月,浙江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联合下发了《关于扩大部分县(市)经济管理权限的通知》,在全国率先开始了以强县扩权为主要内容的行政区划管理权限改革。  相似文献   

2.
《乡音》2014,(11):20-22
县级政府是我国行政架构中非常重要的一级政府,县域经济在国民经济结构中的地位举足轻重。扩大县(市、区)管理权限,激发县级发展活力,是打赢县域经济攻坚战的关键之举。2005年至今,我省先后五次实施扩权强县强区改革,县级政府行政效能显著提高,县域发展活力明显增强,县级综合经济实力快速提升。  相似文献   

3.
针对市管县行政体制存在的问题,我国从1992年起开始省直管县改革试点。截止2010年末,中央批复8个省37个县进行省直管县改革试点,加上一些省份强县扩权和扩权强县的改革试点,两项合计超过1000个县。对于是否进行省直管县改革、怎样进行改革,人们有不同的认识,但多数人希望把改革推进下去,并提出加强顶  相似文献   

4.
试点“扩权强县”改革近年来,农民收入增长幅度低于城市居民、县乡财政运行困难等问题,越来越成为制约国民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因素,为加快发展县域经济,许多省份纷纷推出了“扩权强县”的改革措施,试图以此破解基层政府与“三农”问题交织在一起的困境和开拓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局面。浙江是我国坚持实施“省直管县”的省份,并在1992年和1997年两次出台对县级扩权政策。1992年的放权主要是针对全省13个经济强县(市)下放审批权;1997年浙江又进一步在萧山和余杭试行部分地级市的经济管理权限,扩权的力度有明显的提升。2002年浙江将313项审…  相似文献   

5.
行政区划改革试水“扩权强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扩权强县”目前正被越来越多的省份试点推行。不可否认,通过扩大县一级政府的权力,受到政策扶持的县(市)的经济发展明显加快。尽管推行过程中也出现了些许不和谐之音,但从实践层面来看,“扩权强县”仍不失为一条发展县域经济、解决“三农”问题的现实路径。同时,它还将对中国未来的行政区划改革有着不可估量的积极意义,可能会成为实质性“省管县”的前置环节。  相似文献   

6.
2009年,中央要求各地继续推进扩权强县改革试点,这一年年底,全国14个省开展扩权强县改革。2010年12月,我区全面推开扩权强县工作后,全区各县(市、区)充分利用下放的权限,提高行政管理效能,大力发展县域经济,人民群众也切实享受到扩权后的实惠,扩权强县正成为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助推器"。权限下放行政效能提速容县政务服务中心,来办事的群众井然有序,工作人员忙而不乱。"现在办事可用‘多、快、好、省’来形容。"正在办理汽车入户手续的容县汽车总站的黄金海高兴地谈起他的办事经历。因为工作需要,黄金海算是容县政务服务中心的"熟客"了,"以前办个证,要往返南宁、玉林、容县三地,来回车费多不说,一个证办下来要将近一  相似文献   

7.
今年我省将推动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全面推进扩权强县改革. 我省的强县扩权改革一直走在全国前列.从1992年起,我省先后4次实施了经济强县扩权改革,极大地改善了经济强县的发展环境,激发了经济强县的发展活力,有力地推动了强县经济的快速发展,全国百强县我省占30强.在新的形势下,从强县扩权转向扩权强县,意义十分重大.  相似文献   

8.
袁华明 《观察与思考》2003,(12):146-149
去年8月,浙江省委、省政府决定扩大绍兴等17个县(市)的经济管理权限项本该属于地级市经济管理的权限“空降”,至经济强县,涵盖了计划、经贸、外经土资源、交通、建设等12大类扩权事项,几乎囊括了省市两级政府经济管理权限方面。省委办公厅下发的文件里用四个字来表述扩权的总体原则:“能放都放。”  相似文献   

9.
强县扩权与省直管县(市)的可行性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强县扩权、省直管县,不仅具有必要性,而且具有可行性。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为强县扩权、省直管县提供了前提条件;区域经济关系的密切,行政隶属关系的日益淡化,对强县扩权、省直管县提出了强烈要求;电子政务与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为强县扩权、省直管县提供了有力的物质保障;国外行政层级结构和治理模式,为强县扩权、省直管县提供了国际借鉴;部分省份的改革试点经验,为强县扩权、省直管县积累了宝贵经验;理论界的研究成果,为强县扩权、省直管县提供了理论基础;党政干部对改革的广泛支持,为强县扩权、省直管县提供了强大动力。  相似文献   

10.
饶明勇 《创造》2012,(5):51-53
近年来,宁洱县委、县人民政府团结带领全县各族干部群众,抓住宁洱县被列为扩权强县试点的机遇,充分利用和发挥“区位、资源、文化”三大优势,紧紧围绕“工业经济强县、特色农业兴县、旅游文化活县”发展思路,县域经济发展态势强劲。2009年、2010年,宁洱县连续两年被云南省人民政府表彰为全省20个“县域经济发展先进县”之一。  相似文献   

11.
最近,河南省政府一份关于扩大县(市)管理权取限的文件,使以“强县扩权”为宗旨的行政区划管理改革再次进入公众视野。在这份《关于扩大部分县(市)管理权限的意见》中,河南省将本属于地级市的部分经济管理权和社会管理权,下放给巩义、项城、永城、固始、邓州等5个县或县级市。这些权限包括:计划直接上报、财政直接结算、经费直接划拨、项目直接申报、用地  相似文献   

12.
2003-2005年度全国百强县中浙江均占30个,稳据全国第一。浙江省县域经济全面发展,与“省管县”体制不无关系。由于避免了市对县的财政截留,浙江县域经济发展的优势非常明显。近年来,海南、浙江、湖北、河南、广东、江西、河北、辽宁等省先后开始了“强县扩权”的改革,并取得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13.
《山西政报》2013,(14):8-11
晋政办发[2013]77号各市、县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委、办、厅、局:为进一步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开展扩权强县试点工作的精神,根据《山西省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实施方案(2013-2015年)》(晋政发[2013]16号)有关要求,经省人民政府同意,将潞城市等5个省级转型综改试点市(区)纳入扩权强县工作试点范围,现将有关情况通知如下:  相似文献   

14.
从"强县扩权"到"扩权强县"的一系列扩权改革,是改革开放以来浙江体制创新最具代表性的探索实践,对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包括城市化进程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浙江“强县扩权”夺取“百强县”三连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3年度、2004年度、2005年度全国百强县中浙江均占30个,稳居全国第一。浙江省县域经济全面发展,与体制不无关系。浙江省虽然在名义上实行市领导县体制,但除宁波市外,浙江省其他县(市)的财政和党政一把手却直接由省管理,是实际上的“省管县”体制。由于避免了市对县的财政截留,浙江县域经济发展的优势非常明显。温家宝总理在全国农村税费改革工作会议上指出:“具备条件的地方,可以推进省直管县的试点。”近年来,海南、浙江、湖北、河南、广东、江西、河北、辽宁等省先后开始了“强县扩权”的改革,并取得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16.
和广东一样,浙江也是沿海省份,改革开放前,国家投入少,工业基础薄弱,经济发展缓慢。但1978年以来,尤其是近10多年,浙江经济增长速度连年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人均生产总值保持全国省区第一。探其原因,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正是浙江经济发展的最重要的基础和动力源泉。而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的动力则是“扩权强县”政策。早在1992年,浙江已对13个经济发展较快的县(市)进行扩权。扩大了它们在基本建设、技术改造和外商投资项目等方面的审批权,激发了县域经济的活力。2002年8月,再次扩大放权领域和放权事项,把原来只有地区一级享有的经济管理权限下放给…  相似文献   

17.
正在推行的强县扩权战略对于区域政治、经济、社会的综合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本文以河南省邓州市为实例,从经济绩效、社会绩效、行政绩效三个维度,建立区域综合发展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权法进行模型评估分析,得出结论:2002年2010年邓州市综合评分值呈现上升趋势,证明强县扩权后的邓州市区域综合发展绩效得到了极大的提升。随之以河南省所有扩权县的综合发展绩效予以佐证。最后,针对强县扩权带动区域综合发展所面临的问题提出了相应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秦统一后,我国长期实行政府三级制。新中国成立后,建立了中央、省、县、乡镇四级政府的建制,后又在省、县之间增加地级市政府而成五级。当前正在开展的省直管县改革,弊大于利,从吸取历史经验及国家的长远利益考虑,地方政府应实行虚省实市强县撤镇的改革。即省成为中央政府的派出机构.保留并充实市级政府,扩权强县,撤消乡镇政府。地方政府的改革关系国家长治久安,应充分讨论论证。  相似文献   

19.
“扩权强县”增强县域经济发展活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学玉 《群众》2007,(2):37-39
扩权强县是对市管县体制的突破,是实行省直管县体制的必要准备。市场经济体制下行政区和经济区的分化,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对扩权强县、省直管县提出了强烈要求。扩权强县对于有效维护基层组织和农民利益,降低行政成本,减少行政层级,消除城市虚化泛化现象,促进城市合理布局,统筹城乡发展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正为认真贯彻党中央、省委脱贫攻坚的决策部署,进一步发挥人大监督在脱贫攻坚中的促进作用,今年8月15日至17日,省人大常委会组成五个执法检查组,分别由常委会主要领导带队,就《吉林省农村扶贫开发条例》贯彻实施情况进行执法检查。此次检查将我省8个国贫县和7个省贫县分成5个片区,实现了全省各市州、扩权强县试点市全覆盖,贫困县全覆盖。检查主题鲜明,紧扣中央和省委关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