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工作重点转移的提出 工作重点转移的问题,最早提出应该是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因为当时革命即将在全国取得决定性胜利,党面临着在革命胜利后接管全国政权,建设一个新中国的伟大任务。从小块的游击根据地到夺取全国政权、建设一个新中国,这是个重大的历史转折。对此,党的领导人必须未雨绸缪,早定建  相似文献   

2.
我国是统一的我民族的社会主义国家,党和国家历来十分重视民族工作,并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即始终坚持把民族问题作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处理好的一个重大问题;始终坚持加强民族团结是党和人民事业顺利发展的基本保证;始终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根本政治制度;始终坚持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是我国民族政策的根本立场;始终坚持加强少数民族干部队伍建设是做好新时期民族工作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本文回顾了建国以来党和国家领导体制形成和发展的历史,分析了领导体制的内在机制及其运行状况,阐述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在领导体制改革方面的理论准备情况。作者指出,改革党和国家的领导体制,必须弄清领导体制弊端之所在及其形成原因。因此,历史地考察党和国家领导体制形成和演变的过程,对于正确地确定领导体制改革的原则、内容与方向是十分必要的。作者认为,建国初期建立起来的党和国家的领导体制,对于完成那一时期的历史任务起过好的作用;但在社会主义改革完成以后,领导体制没有随着社会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而实行主要职能的转换,而是沿袭了大规模阶级斗争时期的领导原则和方法,形成了一种高度集权、党政不分、效率不高、缺乏有效监督机制的领导体制。正是在这种体制之下,发生了“文化大革命”那样的十年动乱。作者指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开始了领导职能转换的新的历史进程,而邓小平同志1980年8月关于《党和国家领导体制的改革》的讲话则成为改革党和国家领导体制的先声。从那时以来,党在有关领导体制改革的一系列理论问题上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并据此进行了改革的初步实践。文章的末尾,作者展望党和国家领导体制改革的前景,就改革的长远和近期目标、主要原则和基本内容表明了见解。  相似文献   

4.
韩亚光 《新视野》2007,3(1):16-19
新时期党和国家对邓小平历史地位的确认,经历了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党的十二大以前,确认邓小平在党和国家的领导核心地位;从党的十二大到邓小平逝世以前,确认邓小平作为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总设计师的地位;从邓小平逝世到现在,确认邓小平在党和国家乃至世界历史上的伟人地位。这个过程折射出新时期党和人民艰辛的探索历程。现在,我们就是要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伟大旗帜,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努力奋斗。  相似文献   

5.
农村土地政策是贯穿中国共产党革命、建设和改革全过程的一条关键主线。中国共产党根据不同时期的主要矛盾和历史任务,制定了相应的农村土地政策。本文从政策内核特征出发,对各个时期农村土地政策的变迁进行了考察。起步期,采取减租减息和分田土改的政策,为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创造了有利条件,奠定了夺取全国政权的基础。发展期,通过推行农业合作化运动,将农业剩余转化为工业化建设的原始积累,推动了国家的工业化和国防建设。成熟期,通过推广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将土地的经营权交到农民手中,为恢复农业发展和其他领域的改革事业开辟了道路。完善期,根据当前农村和农业发展的新形势,实行“三权分置”,以农村土地制度的变革为动力,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分析土地政策变迁过程与总结历史经验,对新时代党的土地政策与工作实践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搞好民族关系。加强民族团结。事关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事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局,事关国家的长治久安。为帮助广大干部群众正确理解执行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切实维护民族团结、祖国统一和社会稳定。特编写本宣传教育提纲。  相似文献   

7.
建国之初,新中国面临全国范围内的严重失业,同时又急需大量人才。党和国家根据当时的情况,对国民党遗留下来的失业人员、失业工人和失业知识分子采取了不同的救济与安置政策,对高等学校毕业生,采取了按计划集中使用,统一分配的政策并遵循学用一致的原则,初步解决了失业,合理安排了就业,在一定程度上为后来的大规模经济建设作了人力、物力上的准备,同时也存在一些不足和需要吸取的教训。  相似文献   

8.
建国之初,新中国面临全国范围内的严重失业,同时又急需大量人才.党和国家根据当时的情况,对国民党遗留下来的失业人员、失业工人和失业知识分子采取了不同的救济与安置政策,对高等学校毕业生,采取了按计划集中使用,统一分配的政策并遵循学用一致的原则,初步解决了失业,合理安排了就业,在一定程度上为后来的大规模经济建设作了人力、物力上的准备,同时也存在一些不足和需要吸取的教训.  相似文献   

9.
在目前几十种供大专院校、中学使用的党史、革命史、经济史、通史等教科书中,对于如何认识建国初期外资在华企业的性质、作用,如何表述党和政府对外资企业的政策,很不一致。有的认为,外资企业是垄断资本,是帝国主义经济侵略势力,或是帝国主义经济残余。中国对外资企业的政策,有的认为,一般不无偿没收,而是允许其存在或暂时存在,对  相似文献   

10.
建国初期,党在城市工作中明确奉行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方针,积累了不少成功的经验。但迄今为止,尚未见到有关这方面的专门论述。本文试就作者所掌握的点滴史实,对这一时期我党依靠工人阶级政策及其相关方面作一考察。一、全国解放前夕我党工运方针的酝酿在建党和大革命时期,我党着力于城市工作,同工人群众有着密切的联系,对工人阶级是不陌生的。此后,由于把工作重点转入乡村,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城市工作随之削弱,“我们的干部(包括中央委员在内)对工人工作生疏了,对工人的面貌也不  相似文献   

11.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农村文化政策的演变与党的整个文化政策的演变相一致,但又有自身特点。农村文化政策由强调用社会主义价值观占领农村阵地,逐渐转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重在建设,再转向加快城乡文化一体化发展。农村文化政策既保持了连贯性,强调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又根据农村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进行了调适,为农村社会现代化提供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文化环境。农村文化政策需要实现真正的转向,把注意力放到提高农民文化素质和创新农村文化建设制度上来,以推动农村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共享文化发展成果,实现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伟大目标。  相似文献   

12.
改革开放前中国共产党农业税政策的历史考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中国成立以来到改革开放前,中国共产党通过完善农业税政策来调整党、国家与农民的关系,农业税政策经历了建国初期的分区实施阶段、三大改造后的全国统一阶段。党的农业税政策的变迁,反映了党的农业税轻税特点和稳定农民负担的指导思想,但是,由于农业税政策运作中存在税费混征,附加较重等缺陷,损害了农民利益,阻碍了农业发展。党的农业税政策的历史演变反映了党尊重农民,维护农民权益的不懈努力。  相似文献   

13.
对中国共产党发展观的历史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旨是从历史的角度考察发展,以马克思对人的终极关怀与现实关怀统一的社会发展观作为理论起点,探寻科学发展观产生、形成的理论基础;考察从毛泽东、邓小平到江泽民、胡锦涛为代表的历届中共中央,在既定时代条件下,为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所作的理论贡献及其思想联系。进一步理清科学发展观形成的渊源脉络,揭示其与马克思发展观一脉相承的关系,以深化科学发展观的研究。  相似文献   

14.
在70年的漫长革命生涯中,在党和国家历史关键时刻,陈云同志多次发挥关键作用,为党和人民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革命战争时期,陈云同志为形成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一代领导集体做出了特殊贡献;建国初期,为迅速稳定金融物价做出了杰出贡献;20世纪60年代,为恢复国民经济呕心沥血,禅精竭虑,成绩斐然;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顺利召开做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15.
16.
王永华 《党史纵横》2002,(10):33-35
从1958年到1961年,随着人民公社化运动和“大跃进”的开展,我国农村公共食堂经历了由兴盛到衰落的过程。农村公共食堂是怎样演绎其历史命运的?它为什么能够产生?它为何只存在三年就夭折了?它留给后人的教训是什么?!大办农村公共食堂是“大跃进”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产物。,-.1年冬,全国掀起了一个以兴修水利、养猪积肥和改良土壤为中心的农田基本建设高潮。当时片面地认为高级社的规模已不适应大办水利、大搞农田基本建设的需要。,-./年2月,党中央在成都会议上通过了关于把小型的农业合作社适当地合并为大社的意见,各地据此开始…  相似文献   

17.
北京城市人民公社是全国城市人民公社的重要组成部分。北京是城市人民公社坚持得最久的城市之一,而且创造了一种城市人民公社的新模式。什么叫城市人民公社?当时北京市制订了《北京市城市人民公社试行简章(草案)》(下称《简章》)。《简章》在总则中规定:城市人民公社是城市劳动  相似文献   

18.
随着国内国际经济形势和投资环境的变化,外国直接投资总量的迅速增加,我国利用外国直接投资已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为了进一步提高我国对外开放的水平,积极合理有效地利用外资,  相似文献   

19.
社会转型,是指社会阶段性的演进。从新中国成立到目前,已经经历了三个大的发展阶段、两次社会转型。三大历史发展阶段就是:新民主主义、中国传统模式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第一次社会转型是指随着民主革命的胜利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中国社会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转型为新民主主义社会,实质上是从农业社会转向工业社会、从专制社会向民主社会的转变。第二次社会转型是指目前正在进行的社会转型,从中国传统模式社会主义转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质上是从农业社会转向工业化和现代化社会、从人治转向法治社会。  相似文献   

20.
改革开放以来,为有效吸引外资,国家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外资流入的优惠政策,各级地方政府也相应地在本地区推出进一步鼓励外资流入的各项政策举措。但是,随着开放型经济的深入发展,一些利用外资政策的扭曲行为产生的负面效应也逐步显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