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正2014年5月27日,全國社區矯正工作會議在京舉行。司法部部長吳愛英表示,社區矯正工作將進一步全面推開,在原有非監禁刑罰執行制度的基礎上,探索建立融監督管理、教育矯正與社會適應性幫扶爲一體的社區矯正制度,對進一步改革完善中國刑罰執行制度,建立監禁刑和非監禁刑相協調的統一刑罰執  相似文献   

2.
朱寧寧 《中国法律》2020,(1):42-43,119-121
2019年12月28日,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五次會議以168票贊成.全票表決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社區矯正法》(以下簡稱《社區矯正法》)。這是我國首次就社區矯正工作進行專門立法。該法共九章63條,將於2020年7月1日起施行。社區矯正是完善刑罰執行、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一項重要制度。黨中央高度重視社區矯正工作。2004年,中央有關深化司法體制和工作機制改革的相關文件將社區矯正試點工作納入中央司法體制和工作機制改革的範圍。  相似文献   

3.
高銘暄 《中国法律》2011,(2):23-27,84-90
随著行刑社會化的發展,社區矯正在世界各國被普遍採用。我國此次《刑法修正案(八)》将社區矯正正式寫入刑法,使得「社區矯正」一詞第一次正式出现在刑法條文的规定中。這是對社區矯正在我國試行七年以来積極意義的重要肯定,也是對我國刑罰輕缓化、行刑社會化發展的進一步考驗。筆者認爲社區矯正寫入刑法有以下五方面的重要意義。  相似文献   

4.
2014年2月,中央政法委出台意見,要求嚴格規範減刑、假釋、暫予監外執行,並明確規範了減刑、假釋的辦理程序。繼2013年11月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提出嚴格規範減刑的要求後,新公佈的意見為中國刑罰變更執行工作的依法、公正、規範進行提供了又一有力支持。多年來,司法機關依法適用減刑制度,對激勵罪犯改過自新,促進其回歸和融入社會發揮了重要作用。與此同時,減刑假釋審判庭、刑罰執行網上協同工作平台等的創新實踐也為減刑制度的發展注入了活力。本期特選取西南政法大學石艷芳博士候選人的文章,梳理中國減刑制度的發展脈絡。  相似文献   

5.
部委輿情     
《中国法律》2015,(1):142-144
全國司法廳(局)長會議近日在北京召開。司法部部長、黨組書記吳愛英深刻分析了司法行政工作面臨的形勢任務,從六個方面對做好司法行政工作做出了全面部署。一要大力加強刑罰執行、戒毒管理等工作,全力維護社會和諧穩定。二要深入推進司法行政改革,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司法行政制度。三要建設完備的法律服務體系,努力服務經濟平穩健康發展和保障改善民生。四要認真貫徹落實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新要求,堅持不懈推進嚴格執法、文明執法、誠信執業。五要深  相似文献   

6.
卷首語     
《中国法律》2013,(6):5-5
【正】十八屆三中全會已然落幕,其影響卻仍在持續。尚未從媒體對於全會《決定》熱切而持久的討論中回過神來的人們,可能還沒有發覺,最高人民法院已經開始積極推進審判流程公開、裁判文書公開、執行信息公開三大平臺建設,司法部正在部署從獄務公開制度、社區矯正立法、律師制度等方面貫徹落實中央關於司法行政體制改革的決策部署,環保部已與公...  相似文献   

7.
《中国法律》2013,(5):26-30,83-85
近期一系列案件的開庭、審判、對社會關注的回應,在某種程度上凝聚了社會共識,讓國人看到中國在推進法治和推進司法改革上的決心,也為今年第四季度十八屆三中全會的召開打了前站。從這些案件的審判中我們可以看到,中國沒有回避問題,同時又在積極謀求解決問題。不論案件被告人是手握重權的高官,還是普通百姓,中國政府做近期一系列案件的開庭、審判、對社會關注的回應。在某種程度上凝聚了社會共識。  相似文献   

8.
姜愛東 《中国法律》2011,(2):20-22,79-83
2011年2月25日,十一届全國人大常委會十九次會議審議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修正案(八)》(以下簡稱《刑法修正案(八)》),並自2011年5月1日起施行。《刑法修正案(八)》的通過,在我國刑事法律中第一次封社區矯正制度作了明碓规定,是封多年來司法行政機關牽頭组織、具體實施社區矯正工作的肯定舆法律碓認,是贯徼落實宽嚴...  相似文献   

9.
季術東 《中国法律》2009,(2):19-21,71-73
1在現代市民社會形成之際,包括法人、公司、合作社、自治群體在内的各種社團組織(corporations)的活動發揮了非常重要的功能。在全球化的當今世界,企業治理(corporate bovemance)的結構也是法治秩序論的焦點問題之一,而目前的金融危機則對以股東主權爲特徵的美國式制度設計提出了尖鋭的質疑。中國正在面臨的社會轉型同時具有現代化和全球化這兩種不同的維度,因此特别需要探索個人與組織之間關系的新方式、  相似文献   

10.
正蘆竹鄉代王貴芬掌摑護士事件引發台灣各界關注及指責,台灣「立法院」1月14日三讀修正通過《醫療法》部分條文。其中,明定對執勤中醫事人員強暴、脅迫、足以妨害執行醫療業務者,處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30萬以下罰金。同時也規定,任何人若以強暴、脅迫、恐嚇或其他非法方式,妨礙醫療業務執行,導致危害醫療安全或其設施,員警機關應協助排除、制止,並可處3萬以上5萬以下的行政罰款,如果警方在處理時認為前述行為涉及刑事責任,應移送檢察官偵辦。新增加的罰則主要針對毀損醫療機構或其他設備,導致危及他人生命、身體或健康者,處3年以下有期徒刑、  相似文献   

11.
李冰 《中国法律》2008,(1):34-36,97-101
社区矫正作为宽严相济的刑事司法制度引起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并且成为各国实施司法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中国从2003年开始进行社区矫正的试点工作,从试点的结果看,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非监禁刑罚执行制度,无论是对罪犯的改造节约国家行刑成本.还是以人为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我国传统的监狱行刑模式亟待改革,采用以社区刑罚为主的社会化行刑方式成为刑事执行体制改革的方向。行刑社会化符合我国宽严相济形势政策的基本要求,也是对犯罪和刑罚科学化认识的必然要求,体现以人为本的刑事价值理念。基于刑事一体化的研究进路,行刑社会化的实现不仅需要树立革新行刑理念,完善刑事立法和司法,更需要鼓励社会参与罪犯矫治,优化社区行刑机制,拓展刑事执行的社会化空间。  相似文献   

13.
刑罚作为社会文化的一部分,其发展与人类文明同步,文明程度越高,刑罚方法就越合乎人性。在人道的前提下,矫正罪犯是刑罚选择的目标之一。非监禁刑能够在欧洲普遍使用,就因为它既是一种比较人道的刑罚方法,又在矫正罪犯方面具有其独特的优势。我国在建立自己的非监禁刑体系时,既要借鉴欧洲非监禁刑的立法及司法实践的经验,又要从本国实情出发。在人道主义与矫正效果的前提下,对非监禁刑体系的设计不仅要体现时代性,还要注重实用性。  相似文献   

14.
康均心  李娜 《现代法学》2005,27(6):138-144
未成年人犯罪刑罚执行制度的基本理念在于保护和教育,对此,我国目前的体制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存在具体操作性不强、执行主体不清、责任主体不明等缺陷,缺乏系统化。而社区矫正恰是完善我国未成年人犯罪刑罚执行制度的优先选择,应对原有项目加以改进并进行整合,同时在立法上应进一步完善刑事法、构建特别法体系,完善慎逮制度、充分发挥暂缓起诉制度的保护和帮教作用,重构未成年人缓刑制度、取消对未成年人的劳动教养等。  相似文献   

15.
枫桥经验中蕴含的合作预防、对话型司法等理念深刻影响着中国犯罪学的发展向度。相较于传统的国家惩罚本位主义,枫桥经验注重发挥多种主体的协作优势,并融合法治与德治要素,引领着犯罪合作预防之模式;相较于传统的国家刚性司法面孔,枫桥经验强调乡贤治理与定纷止争,并早已暗合了认罪认罚从宽的对话型司法理念,国家机关不再是纯粹的惩罚主体,而是以沟通的姿态参与犯罪共治的合作格局。在社区矫正方面,通过社会控制理论和标签理论,枫桥经验的合作治理范式得以进一步揭示。  相似文献   

16.
张霞 《政法论丛》2012,(6):70-77
我国借鉴西方经验对监外执行制度改革,在新修订的刑法、刑诉法中分别首次确认了社区矫正刑罚制度及其运行机制。韩国刑罚制度中已将社会服务令引入法制体系十几年,目前已发展为一种综合性惩治犯罪的选择性措施广泛的适用。对韩国社区服务令进行深入研究,对推动我国社区矫正刑罚制度的进一步完善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7.
China’s penal system has to be reformed systemically on the basis of achievements in recent years. In terms of the penalty types and the penal system, it is necessary to further restrict death penalties through the legislative and judicial measures, improve or enrich liberal punishment, property punishment and identity punishment, and adjust the penal system as a whole. In terms of the sentencing system, the principle shall be expressly narrated and the standard for sentencing shall be explicitly specified and certain discretion for sentencing shall be legalized. With respect to the penalty execution system, the idea of open execution of punishment shall be established and the community correction system shall be established. With respect to the penalty elimination system, supplementation shall be taken for the time period of execution and corporate crimes, and the activation for prerogative of mercy. As for application of penalties to special groups, the penalties for juvenile offenders shall be fully relieved and reformed on purpose, and the penalties shall be mitigated for elderly offenders. Zhao Bingzhi, Ph.D, professor, supervisor for docotoral candidates, dean of the College for Criminal Law Science and the School of Law at 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 president of the Criminal Law Research Committee of China Law Society, standing member of China Law Society, vice-chairman of China Branch of AIDP, member of the 5th Evaluation Group of Legal Science of the Degree Committee of State Council, invited consultant of the Supreme Court of the PRC, consultant of the Law and Policy Research Division of the Supreme Procuratorate of the PRC, and the 1st Ten Distinguished Young Jurists by China Law Society, visiting scholar at the School of Law of Duke University, USA. His main research covers: Chinese criminal law, foreign criminal law and international criminal law  相似文献   

18.
试论我国社区矫正法律制度的完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我国社区矫正工作由上海试点到全面铺开的情形下,充分认识我国社区矫正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从构建非监禁刑执行和社区矫正的科学体制、提高社区矫正刑在刑罚体系中的地位、实行全程化网络监管机制等方面,探讨如何完善我国刑事诉讼体制下作为非监禁刑执行方式的社区矫正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19.
姜涛 《政治与法律》2021,(5):105-122
作为对我国近年来发生争议的热点案件的一个理论回应,需罚性在犯罪论体系中的功能与定位被提出。我国目前的犯罪论体系均是以应罚性为中心展开的,缺乏对需罚性的判断,从而带来严重的理论与实践困境。犯罪论体系须认真对待刑法体系内的应罚性与刑法体系外的需罚性。从理论上,需罚性就是从刑事政策或宪法上判断有无刑罚处罚的必要性,是以预防的必要性为理论根据架设起刑事政策或宪法与刑法体系之间的桥梁,具有兼顾体系正义与个案正义的合目的性。同时,将需罚性导入我国犯罪论体系具有立法与司法基础,与我国实定法之间具有融贯性。我国应当建构应罚性与需罚性并重的犯罪论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