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国务院新闻办10月27日发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白皮书,全面介绍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和内涵以及继续完善的目标方向,展示了新中国立法成就。在介绍人民调解制度时指出:人民调解是一项具有中国特色的化解矛  相似文献   

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体现了改革开放的重大成果,反映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和现实需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今年3月10日,吴邦国委员长在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中宣布.立足中国国情和实际、适应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集中体现党和人民意志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笔者认为,作为服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法律工作者,中国律师在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相似文献   

4.
作为国家根本法,宪法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法治体系与制度体系三个体系的建设提供了基本的法律依据。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所提出的涉及到十三个方面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本制度、基本制度和重要制度是对现行《宪法》第1条第2款所规定的国家根本制度——社会主义制度内涵的补充、深化和发展,充分体现了宪法所规定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制度和法律制度之间的一致性和统一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概念的提出并不是要在理论上替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而是通过进一步理顺法律体系、法治体系与制度体系之间的内在逻辑,凸显依法治国、依宪治国,依法执政、依宪执政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既强调宪法和法律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又重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中各项具体制度的相对独立性。  相似文献   

5.
《法治与社会》2011,(5):14-14
吴邦国委员长指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项长期的历史任务,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也是一项长期的历史任务。更何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本身就不是静止的、封闭的、固定的,而是动态的、开放的、发展的。  相似文献   

6.
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已经庄严写入《宪法》,建构完善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是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重要一环.改革开放30多年来,特别是党的十五大正式提出依法治国以来,建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成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内容,被列入时间表.经过几十年的发展,2011年3月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宣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本文通过梳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理论的发展历程,论述此体系的构成,分析它的特点与缺陷,最后认为,我们建成的法律体系只是做到现阶段需要法律调整的各主要社会关系领域都已有法可依,它还不完美,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开放的不断发展的.  相似文献   

7.
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在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过程中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既是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客观需要和必然选择,也是确保到2010年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8.
李林 《中国司法》2011,(4):16-22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吴邦国在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作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中郑重宣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党的十五大提出到2010年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立法工作目标如期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是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史上的重要里程碑。为帮助广大读者深刻学习领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的重大意义,本刊特别约请著名法学家、中国社科院法学所所长李林撰文解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的重大意义和发展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9.
《中国审判》2011,(4):14-21
2011年3月10日,在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第二次全体会议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吴邦国宣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党的十五大提出到2010年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立法工作目标如期完成。”这是我国在立法领域取得的重大进展,也是我国法律建设的重大成就。  相似文献   

10.
邢文鑫  何丹 《中国司法》2011,(10):50-52
律师工作是中国司法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今,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如何更好地促进律师工作的发展,是一个亟待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樊超 《法制与社会》2012,(13):14-15
法律体系作为法制建设的根基,与历史背景、时代条件密不可分。自我国改革开发以来,提出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制体系的美好愿景,并逐步发展、完善。以社会主义民主法制为出发点,构建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战略体系,需全面落实依法治国方针,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因此,深入探讨有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相关内容,包括历史脉络、基本条件等,积极总结经验、完善法制体系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经过改革开放以来30多年的不懈努力,我国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的各个方面总体上做到了有法可依。一个立足中国国情、适应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要求、体现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统一、符合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以宪法为统帅的多层次、多部门的中国特色祉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尽管这个法律体系还不能算是一个真正完备的法律体系,但总体说来,基调准确、框架牢固、方圆划定、规矩初成。  相似文献   

13.
安然 《法学杂志》2012,33(4):132-136
我国已建立以宪法为统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明确宪法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的地位,认清宪法与部门法的关系是关键,宪法的统帅作用将有利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不断完善,有利于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  相似文献   

14.
地方性法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其清理工作,是形成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内在要求,是维护法制统一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5.
2010年年底,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取得了里程碑式的重要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正式形成。这一法律体系的形成,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成果,是坚持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基本方针、大力加  相似文献   

16.
吴邦国作2010年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时表示,按照规划,到2010年我国将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今年是实现这个目标的关键一年。为此,今年要在提高立法质量的前提下,一手抓法律制定,一手抓法律清理,努力在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上迈出决定性步伐。  相似文献   

17.
《法庭内外》2011,(5):F0002-F000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 3月10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吴邦国全面阐述了“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重大意义和基本经验”。1997年的中共十五大提出了到2010年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立法工作目标。吴邦国说,以宪法为统帅,以宪法相关法、民法商法等多个法律部门的法律为主干,  相似文献   

18.
十八大报告共有12个部分,每个部分都强调了法制建设。第一部分"过去五年的工作和十年的基本总结",在谈到成就时指出,"民主法制建设迈出新步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在谈到存在问题时指出,"执法司法等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较多"。第二部分"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9.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建设可以分为形成和完善两个历史时期。中外法制史实表明,完善法律体系的任务不但同样艰巨,而且旷日持久,永无止境。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任务包括:制定亟待出台的高难度的一批骨干法律;随着经济、政治体制改革的深化而适时制定政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法律;不断修改现行法律法规;编纂法典。  相似文献   

20.
今年3月10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宣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这个法律体系由经历4次修改的1982年《宪法》、230多件法律、690多件行政法规、8600多件地方性法规组成。这些法律、法规并非杂乱无章,而是以宪法为统领,通过宪法相关法、民商法、行政法、经济法、社会法、刑法、诉讼与非诉讼程序法等法律部门组合在一起,成为一个有机统一整体,成为一个体系,因而被称做法律体系。而且,这个法律体系立足于中国国情与实际,适应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是一个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下面我从三个方面来讲述人民法院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完成后所面临的任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