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现在所称的全球金融危机可从七个不同的危机组成的系列加以分析,这些危机对我们的影响迄今依然存在。过去三年一系列经济事态是前所未有的:全世界仍然在应付75年来最严重的经济衰退。全球经济危机不是由於某一种原因造成的;相反,至少可以找出12种互相作用的原因来。同过去多数经济灾难不一样,这次危机的震中在美国。这场危机引起国际上作出前所未有的努力来探究其发生的原因并减轻其影响。尽管存在一些小问题,国际协调合作迄今是做得很不错的,将来仍然会如此,而这正是全世界免遭更严重经济衰退的最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引言:金融危机与金融犯罪所谓后金融危机时代,是指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后,全球经济触底、回升直至下一轮增长周期到来前的一段时间区间,可能是两年、三年亦或八年、十年甚至更久。在这个阶段,我国的金融市场也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金融市场出现了许多新的情况,而这些变化对我们对金融犯罪的界定也会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3.
一、序言 时下的全球金融危机肯定是一个“分水岭”式的事件,是自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经济危机。这次金融危机性质独特,了无预见,经济政治影响前所未有,反响遍及全球,探究起来,兴味盎然。  相似文献   

4.
当前全球金融危机破坏性强,波及面广,各国金融安全成为当前国际关注的焦点。虽然我国金融安全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不大,但我们应善于吸取金融危机教训,尽快完善我国刑法保护体系以防患全球金融危机形势下国家金融安全受破坏。本文首先概述了全球金融危机形势对国家金融安全的影响,接着分析了全球金融危机形势下刑法保护需求,最后针对我国刑法保护暴露的缺陷提出了完善策略。  相似文献   

5.
一90年代中期以来,国际金融界大事迭起,继95年墨西哥金融危机之后,巴林银行倒闭风波接踵而至,最为严重的是1997年7月开始于泰国的金融危机,在整个东南亚地区形成“多米诺骨牌”效应,迅速影响到马来西亚、菲律宾、印尼等周边国家,进而波及新加坡、韩国、日...  相似文献   

6.
当前全球金融危机破坏性强,波及面广,各国金融安全成为当前国际关注的焦点。虽然我国金融安全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不大,但我们应善于吸取金融危机教训,尽快完善我国刑法保护体系以防患全球金融危机形势下国家金融安全受破坏。本文首先概述了全球金融危机形势对国家金融安全的影响,接着分析了全球金融危机形势下刑法保护需求,最后针对我国刑法保护暴露的缺陷提出了完善策略。  相似文献   

7.
金融规制改革新基石:重构金融监管与规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编者按: 美国金融改革方案(金融规制改革新基石:重构金融监管与规制),是自上世纪30年代以来美国最彻底、规模最大、影响最广的金融改革,堪比当年的罗斯福新政.这次金融改革的核心任务是加强和改进金融规制与监管,藉此堵塞金融体系的漏洞,避免金融危机重演或降低其严重性.  相似文献   

8.
《中国律师》2009,(3):15-15
1月10日。杭州市西湖区司法局、杭州市律师协会西湖联络处召开全区律师事务所主任座谈会。各律师事务所总结汇报了协助企业共同应对金融危机的有关情况。并就律师业如何在金融危机的形势下转危为机,加快发展进行了座谈。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经济面临投资增幅回落,出口行业、房地产业低迷,产业升级和经济转型等压力和问题,一些企业出现的债务危机、欠薪纠纷已严重影响了经济秩序和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9.
翟浩  雷晓冰 《河北法学》2012,(1):153-154,155,156,157,158,159,160,161
2008年金融危机暴露出全球场外衍生品市场监管制度的缺陷;金融危机后,全球各个国家和经济体都加强了场外衍生品市场监管制度改革。英国是全球最大的场外衍生品交易中心,英国场外衍生品市场监管制度改革措施一定程度上代表或影响着全球场外衍生品市场监管制度改革的趋势。通过分析金融危机前英国场外衍生品市场监管制度的缺陷以及金融危机后英国场外衍生品市场监管制度改革的主要措施,在此基础上提出完善我国场外衍生品市场立法和监管制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中国监狱学刊》2009,(6):64-64
方祥生在2008年12月8日的《光明日报》上著文《联合国反腐败运动口号“你的反对有效”》说,12月9日是联合国确定的“国际反腐败日”。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指出。导致今年全球性金融危机的原因之一就是贪婪和腐败,危机剥夺了许多人的终身积蓄。而另一场无声的、远不为人注意的金融危机正在冲击着世界最贫穷的国家。行贿受贿和其他犯罪活动,使这些发展中国家每年的损失得用10亿美元为单位来统计。据世界银行估计,全球每年支付的贿金超过1万亿美元。腐败对发展中国家的消极影响尤其严重,已成为制约发展中国家脱贫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法律机制作为维护全球金融稳定的有效工具应当具有组织性、系统性、协调性和可预见性等特征。全球金融稳定法律机制在国际金融体系中的缺失是导致美国次贷危机迅速演变成全球金融危机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构建全球金融稳定法律机制应当成为危机后国际金融体系改革的重要内容,这既是应对全球性金融危机、维护国际公共利益的需要,又是开展早期预警实践、防范系统性危机的需要,也是推行国际金融监管协作、重塑国际金融秩序的需要。金融稳定理事会的成立为全球金融稳定法律机制的形成提供了重要平台。一个合理而有效的全球金融稳定法律机制应当至少包括全球金融体系脆弱性评估机制、国际金融监管合作机制、国际标准实施协调机制和跨境风险应急管理机制。  相似文献   

12.
金融安全与法制建设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编者按:1998年5月12日上午,华东政法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曹建明教授在中南海为中央领导同志作了题为《金融安全与法制建设》的专题讲座。现应广大读者的要求,特此刊登曹建明教授的讲稿。去年7月以来东南亚出现的金融危机,是战后对全球经济最大的一次金融冲击...  相似文献   

13.
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全球财政风险上升,个别国家还爆发了主权债务危机。这使得各国普遍认识到一个国家拥有严格且有效的财政纪律的重要性,尤其是强有力的财经纪律对稳定金融市场的重要性。在此次金融危机中,澳大利亚经济与财政表现稳健,受到广泛关注。这种稳健性与澳大利亚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一直推动的财政预算改革密不可分,更是1998年《财政预算诚信章程》颁布实施后,在新的财政规则约束下积极实施中期财政框架的直接结果。澳大利亚的经验对中国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犯罪研究》2012,(6):107-110
在全球金融一体化、后金融危机、欧洲债务危机不断深化以及我国经济增速放缓的现:实背景下,我国金融市场参与全球金融竞争显得更为激烈。与此同时,我国的金融创新不断深入,金融创新的法律规制与防控体系也在不断完善。  相似文献   

15.
王钦 《法制与经济》2010,(2):108-109
爆发于2007年6月的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债券危机先是通过金融衍生品——次级债券迅速波及到全球资本市场,于2008年7月开始演变为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后来又从金融市场传导至实体经济,这场近十年来始于美国的最大的金融危机造成了全球新一轮的经济恐慌。深刻认识隐藏于这场危机背后的原因,并从中得出对我国金融市场的启示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6.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对各国财政的可持续性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新西兰是能够以较好的财政状况应对这一挑战的少许发达国家之一、并可望在2014—2015财年恢复财政收支盈余。新西兰之所以能够做到这一点,是由于它自20世纪80年代中叶以来持之不懈的以财政可持续性、稳定性为目的的政府和财政以及预算制度改革。论文回顾了这些改革的成因、内容、执行和效果,着重讨论了新西兰的《公共财政法》(1989)和《财政责任法》(1994)所规定的政府财政责任原则及其配套的政府会计和财务报告制度改革,以及新西兰政府自20世纪90年代初依次使用的三种控制财政支出的预算方法。新西兰的改革,对于在保持财政可持续性上面临越来越大挑战的中国,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陈旭尧 《法制与社会》2011,(24):109-109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不断完善,事业单位机构改革和人事制度改革也在不断深入,过去的工资制度已经成为事业单位的绊脚石。在当前全球金融危机的余温尚存的情况下,事业单位的绩效工资改革关系.到事业单位本身和员工的切身利益以及和谐社会的构建。因此,事业单位的绩效工资制度改革势在蓥行。  相似文献   

18.
在全球金融危机的笼罩下,新一轮贸易保护主义初现端倪。20世纪30年代《斯穆特-霍利关税法》导致大萧条与当今全球金融危机催生新一轮贸易保护主义有惊人的相似。而多边贸易体制是摆脱贸易政策"囚徒困境"的制度安排。为了避免"多米诺骨牌"现象再次发生,在当前形势下,推动WTO多哈回合谈判早日完成,信守更坚实和稳定的多边贸易体制,将是应对金融危机蔓延、抵制贸易保护主义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9.
美国金融法制改革新动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次贷危机对美国经济造成了严重的打击,为了防止经济危机的进一步恶化,美国政府采取了包括扩张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在内的救市措施来应对金融危机,接着又开始了美国金融监管体制的改革。  相似文献   

20.
应勇 《中国审判》2009,(12):12-14
2008年以来,国际金融市场急剧动荡,金融危机蔓延全球,世界经济整体下滑。在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中,中国不可能独善其身;应对金融危机是全党全社会共同的责任,人民法院不可能置身事外。面对金融危机对我国特别是对上海经济的巨大冲击,人民法院如何应对,通过司法手段保障我国经济乎稳较快增长,在危机中如何见机、寻机和转机是现实而重大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