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曾广钧(1866—1927),字重伯,号觙庵,又号伋安,别署中国之旧民。湖南湘乡人,曾国藩之孙。光绪十五年己丑(1889)进士,授翰林院编修。甲午战争后,官广西知府。有《环天室诗集》五卷、《后集》一卷,宣统二年刊行。又有《外集》、《支集》各一卷,分别载《学衡》三十二和三十五期。他是近代一位重要诗人。汪国垣《光宣诗坛点将录》以天巧星浪子燕青当之,钱仲联《近百年诗坛点将录》则以天慧星拼命三郎石秀当之,可见其地位之重要。本文试对曾广钧及其《环天室诗集》作一些简单的介绍和评述。  相似文献   

2.
正《全唐诗》中收有莒县人庄若讷一首诗,名曰《湘灵鼓瑟》,作者身份是"天宝进士"。孟二冬《登科记考补正》卷九,记载天宝十年(751)进士科录取了20人,其状元是李巨卿,庄若讷在其列,与钱起是同年。所以,蘅塘居士编、陈婉俊补注的《唐诗三百首》在钱起名下说"钱起……天宝十年赐进士第一人"就有问题了。因为孟二冬《登科记考补正》卷九引《困学纪闻》说:"钱起名在第六"而不是第一。天宝十年登第的这位莒县籍进士庄若  相似文献   

3.
崔护,字殷功,博陵(今河北省定县)人,生卒年不详,唐德宗贞元十二年(七九六年)进士,官至岭南节度使。他早年所作《题都城南庄》一时,脍炙人口,他亦因此而跻身于诗人行列。全诗云: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只今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宋代计有功《唐诗纪事》记此诗本事云:崔护赴都城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应进士试,未中。清明那天,他独自去都城南郊游览。到了一所花木丛萃的村居,见大门紧闭,便上前敲门。过了一会儿,一位姑娘  相似文献   

4.
《南诏德化碑》是我国重点保护文物之一,是研究唐史特别是南诏史的第一手资料。公元766年(唐大历元年),南诏阁罗凤立此碑于太和城(今大理太和村),表明南诏“世奉中国”,辩解他的“叛唐”是出于“不得已”;(《新唐书·南诏传》)后代“归唐”,“但指太和城碑及表疏旧本呈示汉使,足以雪吾前过也”(《蛮书》)卷3)。从而在他的继承者异牟寻时,南诏又归属唐王朝。《碑》文记述了南诏在唐王朝的扶植下统一  相似文献   

5.
唐王朝的崩溃前夕,苍茫的诗国夜空,诗星寥寥。但是,诗人们用自己的歌唱反映了动乱的时代,完成了有唐诗史的最后一笔。邵阳诗人胡曾就是其中较杰出的一位。 胡曾,字不详,懿宗僖宗时人。《全唐诗》作邵阳人。但《唐才子传》作长沙人。《文学家大辞典》根据胡曾诗句“故园寥落在长沙”,从籍贯长沙说。按《邵阳县志》卷九《人物》云:“曾裔孙字亨建祠秋田,车以遵作记”,并引明万历王志远《安  相似文献   

6.
林嵩     
正林嵩,字降神(又作降臣),古长溪赤岸(今霞浦县松港街道赤岸村)人,约生于唐宣宗大中二年(848)。他自幼聪颖,胸有大志。懿宗咸通年(860—873年),在灵山(今福鼎市太姥山东)搭建草寮读书,刻苦攻读,博通经典,成为饱学之士。僖宗乾符二年(875年),跋涉千山万水,远赴都城长安应试。所作《王者之道如龙首赋》策论,因立意高远,词采隽永而考中进士,誉满京师。自唐神龙至后唐天成的223年问,今福州、宁德两地仅有的36名进士中,林嵩是继"开闽进士"薛令之后闽东  相似文献   

7.
《台声》2016,(2)
正汪春源(1869-1923),字杏泉,又字少羲。晚年自署柳塘,祖籍厦门,台南安平人。父亲汪翁牛,母亲吴氏凤。光绪二十九年(公元1903年)癸卯科三甲第120名,台湾历史上的最后一位进士。1882年,汪春源13岁时考中秀才,并得到知县祁征祥的栽培,台南市志卷七"祁征祥"条有:"光绪八年,作宰台湾,得汪春源、陈润黄二茂才,即选入衙署,聘幕友李占五教之,后陈不寿,汪终成进士。"  相似文献   

8.
郝永杰  栾玉洁 《春秋》2014,(2):49-50
正在编纂《山东区域文化通览·莱芜卷》期间,所聘编审在搜集资料过程中,在河南境内发现了《唐故兖州都督府录事参军兼莱芜监副知、博陵崔府君墓志铭》,与此前在《文物》杂志上查到的,早于崔锻任莱芜监的李郁的墓志形成双证,说明至迟在唐会昌三年(843年),  相似文献   

9.
《韩熙载夜宴图》是南唐著名人物画家顾闳中的作品,生动展现了没落贵族纵情声色的夜生活。这幅画是以南唐中书侍郎韩熙载的生活轶事为题材绘制而成。韩熙载(公元907——970年),唐末进  相似文献   

10.
众所周知,文史资料工作是政协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李瑞环主席1998年在全国政协第四次主席会议讲话中,特别强调要充分发挥文史资料“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特别是爱国主义教育方面的积极作用,以利于年轻一代更深刻地了解过去,珍惜现在,面向未来,这应当成为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的一项重要任务“。为此,我们根据地方史源的特点,编纂出版了近现代《常州十大名人传》,作为政协文史工作为我市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服务的一次尝试。一常州是有着2500多年历史的江南文化名城。重文兴教,学风昌盛,人文荟萃,历千年而不衰。单从唐代算起,常州地区就先后出了1546名进士、9名状元、15名宰相、26名尚书。南朝齐梁两代还出了15名皇帝。北宋大观三年(公元1109)会试天下贡士,一科300名进士中,常州独占53名。南宋大诗人陆游盛赞常州“儒风蔚然,为东南冠“。据统计,从先秦到现代,常州地区历史上有名的杰出专家学者排名列全国第四位,仅次于苏州、杭州、北京。较著名的有三次让国的季札,我国第一部诗文总集《昭明文选》的作者萧统,《永乐大典》的总编纂陈济,文武全才唐荆川,史学家赵翼,布衣诗人黄景仁,人口学家洪亮吉,训诂学家段玉裁等。特别是乾嘉盛...  相似文献   

11.
此篇为原书卷四第二篇,原题《敏中断无赃》。《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称:“今本四卷,疑后人所分也。”按:原书撰者和凝为五代时人,卒于后周显德二年(公元955年);续撰者凝子和蠓,卒于宋太宗至道元年(公元992年),成书时间则早在雍熙年初,亦即公元984年。据杨奉琨先生查考,卷四所辑十三篇所涉及的人和事,都出于984年后。而  相似文献   

12.
刘杰 《创造》2003,(2):29-29
清平洞位放施旬县城南二十公里的姚关镇南乌龟山下,是明代爱国将领邓子龙抗击滇西南叛军时留下的遗址。邓子龙(公元1531年——1598年),字武桥,号大千,别号虎冠道人,今江西省丰城县人。明代著名爱国将领,是一员能征善战的将军,又是一位多才多艺的诗人。著有《阵法直指》、《横戈集》等。年轻时从军。参加过多次平倭战争,智勇超群,屡建奇勋。万历二十六年(公元1598年),邓子龙受命援朝抗倭,最后以六十八岁之躯,英勇战死在朝鲜南海釜山露梁岛,死时头颅被倭寇割走。死后朝廷赠左军都督、金紫光禄大夫。朝鲜立庙祭把。《明史》专列有传。邓子龙三…  相似文献   

13.
<正>《韩熙载夜宴图》是南唐著名人物画家顾闳中的作品,生动展现了"没落贵族"纵情声色的"夜生活"。这幅画是以南唐中书侍郎韩熙载的生活轶事为题材绘制而成。韩熙载(公元907——970年),唐末进  相似文献   

14.
一、官修通志康熙《云南通专》是书凡三十卷,首一卷。题范承勳等修,吴自肃、丁(?)纂。其《凡例》曰:“《云南通志》修于癸亥年(公元一六八三年),彼时秩序恢复(平定吴三桂反清乱事)未久,文献残缺,虽纂未全,但钞未刻,令特广为搜罗,细加核定”。范承勳、王继文二序亦谓:癸亥旧本,仅袭旧文,据摭近事,遵部限而上之,未及精详,尚多缺略,乃续为纂修。则此为续修之本,以康熙二十九年(公元一六九○年)十二月十八日具题进呈,(见本书卷首),次年雕版。按:鄂尔泰咨覆安南国王书曰:“滇省《通志》,于康熙二十二年奉旨纂修,前督部院蔡(毓荣)纂成单本,具题送部,康熙三十年,前督部院范(承勳)更加考定刊刻,已久颁行”,(见《故宫史料旬刊》第二期。)即谓此书。惟《四库提要·地理类》谓:康熙  相似文献   

15.
* 最長的詩:我國藏族的民間長篇敍事詩《格薩爾王傳》,除去散文部份不算,單史詩部份就有一百五十萬行,這是最長的詩了。這一部以民間說唱形式來歌頌英雄的詩篇,創始於公元十一世紀。 * 最早的法醫學專著:宋朝宋慈(一一八六——一二四九年)在一二四七年編成《洗冤集錄》五卷,比一六○二年意大利人菲德里所寫的西方第一部法醫學專著早三百五十多年。 * 最早的茶葉專著:唐朝陸羽(七三三——八○四年)著作的《茶經》,全書三卷,分十篇,論述了我國種茶的歷史,介紹了茶樹的產地、  相似文献   

16.
唐代诗豪刘禹锡在永贞革新失败后,贬谪巴山楚水间20余年。诗人曾多次经过洞庭湖,写下了《望洞庭》、《洞庭秋月行》、《君山怀古》等著名诗篇。关于这几首诗的系年,卞孝萱先生的《刘禹锡年谱》定为诗人贬谪朗州期间所作。不少新出选本一般都同意此说。笔者对此尚有不同看法,试略陈管见。 关于《望洞庭》、《洞庭秋月行》两诗的系年,我认为不是作于贬谪朗州(今湖南常德市)期间,而是长庆四年(公元824年)由夔州(今四川省奉节县)刺史转授和州(今安徽省和县)刺史途经洞庭湖所作。这是刘禹锡最后一次经过洞庭湖。这次途经洞  相似文献   

17.
正唐诗,是炎黄文化中的一朵奇葩,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可企及。它是艺术殿堂,历史宝藏,知识宝库。唐诗内容太丰富了,但从博物学的角度加以解读,连云港市赣榆县(现赣榆区)政协原副主席、九三学社社员胡淼的《唐诗的博物学解读》(上海书店2016年出版)是首创,填补了这一研究领域的空白,我以前读过他的《诗经解读》,这次他又大进了一步。这是一本百万言的巨著,附图片彩页40页,选取了虞世南到裴说三百多年间123位诗人的  相似文献   

18.
柯劭忞(1850—1933),字凤荪,又字风笙,晚年号蓼园。山东胶州人,因避捻军之乱,于咸丰十一年(1861)随父母迁到潍县定居。光绪十二年(1886)中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后仕途顺利,曾任编修、湖南学政、侍讲、侍读、京师大学堂经科监督署总监督、山东宣慰使等职,同时他还是一位学识渊博的学者和近代著名的元史学家。擅长写人物评传的作家王森然先生评价柯劭忞:“凡经、史、词章、小学、天文、历算、金石,无不精通”。柯劭忞一生著述很多,已出版的著作有《新元史》、《春秋谷粱传注》、《蓼园诗钞》、《续诗钞》等,还总纂了《清史稿》,而其最大的学术成就是他  相似文献   

19.
“贵州,古罗施鬼国”。这个古代中国封建中央王朝管辖下的地方国邑,在祖国各民族古代史上,应有不可缺少的一页。(一) “罗施鬼国”始见于汉、晋时期。《读史方舆纪要》说:“蜀汉建兴三年(公元225年),诸葛武侯南征。时牂牁帅济火,积粮通道,以迎武侯。[武侯]表封罗殿国王,居普里(今普定)”。又《贵州名胜志》说:“[蜀]汉称罗甸国,唐称罗殿鬼主,宋、元称罗施鬼国。”按,《元史》卷一六三载,至元十七年(公元1280年),改  相似文献   

20.
周放 《重庆行政》2008,(3):68-70
大足是重庆西部地区的重要窗口与门户,它历史悠久,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文化丰厚。根据《大足县志》记载,大足秦属巴郡,汉归巴西郡垫江(今合川),唐为古昌州。唐乾元元年(公元758年)置县,县名取"大丰大足"之意,距今1000多年。公元890年,唐曾在大足设军节度使辖昌普渝合四州。大足是重庆市唯一的世界文化遗产地,也是中国西南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