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本案情 李甲和李乙为同村的叔伯兄弟,李甲为炒制炸药,租用李乙的贷车。二人一起购买好炒制炸药的原材料拉回李甲家。两天后,李甲炒制好炸药,给李乙打电话说:“晚上帮我拉点贷。”李乙表示同意,后二人在运输炸药途中被公安机关查获。在整个过程中,李甲没告诉李乙自己买这些材料的用途,请其拉贷时也没说是拉炸药。在侦查阶段李乙供述自己知道李甲买这些东西的用途,因为本地炒炸药的人多,自己了解炒制炸药所需的材料,知道李甲买这些东西就是去炒炸药。两天后请自己拉货,知道就是拉炸药。  相似文献   

2.
王俊秀 《法人》2005,(5):114-115
现代社会是一个风险社会,但由于信息不对称,让我们有了身处险境的焦虑 食品安全使人们时常产生 焦虑 “转基因”、“苏丹红”、“丙烯酰胺”、 “三氯生”这些对多数人来说都曾是陌 生的概念,但近一个时期,轮番成为各 种媒体的关键词。这些我们不知为何物 的概念带来一波接一波的群体性焦虑。 其实,这样的焦虑并不是最近才发生, 只是发生的间隙太短暂了,使人们没有 喘息的机会,一波还没有消失,另一波 已经登场了。  相似文献   

3.
“民以食为天”,国民在吃的问题上从来没有像现在这么恐慌。如今,特供食品俨然已经成为特权的产物。在资源配置上,最怕的就是权力优先。
  “特供菜”本身没有罪过,但利用权力开辟这条绿色通道,让高端农产品成为“官府菜”,却是一件令公众难以接受的事情。既然特供食品就是绿色有机食品,为什么不能全国普及呢?如果相关部门将监管责任落实到位,让更多人了解食品安全的重要、认识违法后果的严重性,就会有更多的人从最初的被动守法到以后的自觉守法。而国家和政府应该做的是,尽量让特供食品成为百姓餐桌上的家常菜。
  “民以食为天”,国民在吃的问题上从来没有像现在这么恐慌。如今,特供食品俨然已经成为特权的产物。在资源配置上,最怕的就是权力优先。
  “特供菜”本身没有罪过,但利用权力开辟这条绿色通道,让高端农产品成为“官府菜”,却是一件令公众难以接受的事情。既然特供食品就是绿色有机食品,为什么不能全国普及呢?如果相关部门将监管责任落实到位,让更多人了解食品安全的重要、认识违法后果的严重性,就会有更多的人从最初的被动守法到以后的自觉守法。而国家和政府应该做的是,尽量让特供食品成为百姓餐桌上的家常菜。  相似文献   

4.
法官的工作是为人类幸福服务的。法官通过公正审判实现社会正义,目的是为了让人们生活得更加美好。人是主体,人是目的。法治精神实质上就是一种人道精神。从立法到司法,都必须以人为目的,将尊重人、关怀人贯穿于其中。法官职业的崇高性也就体现在这里。 法官的审判活动应当以尊重人为前提 法官是正义的化身,因为法官的审判活动是一种价值行为,衡量法官所审理的案件是否公正,主要看其裁判结果是否符合法律正义标准。法律正义是社会正义的核心,而社会主义的根本目标就是尊重并尽最大可能实现人们合理的权利要求。法官的活动是具体的。…  相似文献   

5.
佚名 《政府法制》2008,(20):43-43
无论是看电视还是看报纸,有一事总让人不明白:那就是每次抄贪官的家,总有一屋子烟酒之类的东西。  相似文献   

6.
李利 《法治研究》2006,(9):36-37
大凡是人,都会有生气的时候,有气儿就得找地方去宣泄。有的企业给员工设立静心室,让有气儿的员工进去冲着打不还手,骂不还口的橡皮人猛揍一顿;有的城市识立“哭吧”,让有气儿的人进去,鼻涕一把泪一把地发泄一通;就连没职没钱又怕老婆的男人与谁生了气,也知道挑家里最不值钱的东西找个没人看见的地方狠狠摔打几下。其实,这静心室、哭吧以及那些家里最不值钱的东西,就是人们常说的“出气筒”。而在法律址内也有一个出气筒,那就是让一些人羡慕、眼红而实际上又处在弱势的律师。公安,检察机关办错了案,找谁出气呢?律师是最好能选择。试想,如果不是律师在法庭上振振有词地作无罪辩护,如果不是律师为犯罪嫌颓人出谋划策,找出无罪证据,法院很可能会将错就错,这样一来,哪里还有什么错案呢i于是,无论律师有没有错,公安、检察机关动用威慑手段,吓得证人屁滚尿流地把“作伪证”的责任推给律师,这律师就不得不去坐大牢。一些法官因为受贿罪被判了刑,人们在议论贪官的同时,还忘不了把律师拉上来垫背,都是律师惹的祸。就连失意的法官、检察官发牢骚时也还惦记着律师:大不了这工作不干了去做律师。那神情、那口气,很侮当年下放知青在招不上工、上不了大学时散发愤“大不了还去修理地球(当农民)”一样。他们都把律师这个职业看作是万不得已才退而求其次的选择。  相似文献   

7.
王文昌 《检察风云》2014,(11):28-28
下面是一则寓言:熊大妈的货车翻了,车上的东西洒落一地。小狗小猫见状前来救急,小狗叼鱼,小猫叼肉。人问其由,小狗答道:"我如果捡肉的话,我怕自己忍不住就把肉吞进肚子里去。"小猫的回答大概同此。所有的谜底在于:因为猫儿爱鱼狗爱肉。每一个人都有自己偏爱的东西,这些东西可以陶冶情操,可以增长见识,可以青史留名。但是它同时也可以让自己不能自拔,窒息灵魂,沉陷其中,最后成为爱好的俘虏,演绎一段人的生败笔,此中滋味不可不识,亦不可不鉴。  相似文献   

8.
科学之功,不仅在于能够告诉人们依靠它我们能做什么,而且能够告诉人们为什么是不可能实现或者至少是现阶段无法实现的。解决不了,当然并不意味着科学的失败;恰恰相反,通过科学论证无法实现的东西,正好可以让我们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以便在经科学论证是可能的事情人投入更多的精力。数学上就有一类题目的答案正是“无解”。早已被科学证明了是根本不可能实现的“永动机”方案,其本质就是一个“死结”。  相似文献   

9.
一、概述博物馆中存放的东西都是很贵重的物品,具有唯一性,因而成为一些具有不良企图的人经常光顾或企图光顾的地方。同时也存在人为的因素而造成这些物品损坏比如火灾、水浸、虫子的破坏等等,这些因素都能造成物品的损坏,而一旦这些物品造成损坏后果是相当严重的,因为这些物品是唯一的、不可代替的,一旦损坏将无法弥补,因而博物馆的管理是相当重要。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越来越有办法来  相似文献   

10.
成功者     
1921年6月2日,电报诞生整整25周年。美国《纽约时报》对这一历史性的发明,发表了一篇简短的社论,其中传达的一个重要信息是:现在人们每年接受的信息量是25年前的25倍。对这一消息,当时在美国至少有16人做出了反应。那就是,创办一份文摘性刊物,让人们能在浩如烟海的信息中,尽快获得自己需要的东西。这16人中,  相似文献   

11.
声音     
"即使成为有争议的人,被人骂我也不在乎,因为有争议的人才会受到关注。"——对于自己的"成名",依依认为是一个机会——让更多的人知道了自己。《要成功就是要不择手段》、《潜规则、包养在继续》,这些日志让重庆大学表演系大一女生依依的  相似文献   

12.
人是感情动物。人非草木,孰能无情?人与人之间为什么能够交往、交际,就是因为人情使然。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提倡,人与人之间多几分情,多几分爱。没有情就没有社会,就没有世界。然而情的作用不是无限制的,在原则问题上,“情”应该退避三舍,而“理”应该首当其冲。不可让情遮住眼睛、遮住理智。总之,情可助人,亦可误人。比如某人违了法或犯了罪,让情介入其间,就会出现偏差。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情大还是法大?其实这个问题很简单,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嘛,所以才有法律是无情的说法。在我国封建社会,舍弃亲情秉公执法之事屡有记载。…  相似文献   

13.
常回家看看     
“家”是充满温暖和爱意的字眼,让人无时无刻不对她魂牵梦萦,因为每个人对“家”都有一种特别的情结,人们从中得到生命初始阶段最单纯最快乐的怀恋.那是一个人道路上最坚实的奠基石。  相似文献   

14.
人的情感大体分两个方面:一是人自身的,即与生俱来,亘古不变的,诸如亲情、母爱等等一是社会的,随着历史条件和社会关系而变化,诸如善恶、是非、美丑的评价等等。人的情感问题就是人对社会的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所持的价值取向。情感的客体,可以是物质的东西,也可以是精神的东西。作为主体,可以是个人、集团、阶级、民族。情感具有社会性,在阶级社会中具有鲜明的阶级性,随着社会制度和阶级关系的变化,人们的是非、善恶、好坏、美丑等观念亦会随之发生变化。人的情感,是人类社会实践和教育的产物,又受社会形态和时代的制约。司法…  相似文献   

15.
王雅静 《法制与社会》2011,(32):243-243
近来,大学生犯罪现象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为什么在受高等教育的人中会发生违法犯罪现象呢?就是因为这些人不认真学法,缺乏法律意识,更谈不上自觉用法律规范自己的行为。  相似文献   

16.
李韵石 《法人》2020,(3):22-23
"吃野生动物本来就是人类的陋习,以前没东西吃,吃这个吃那个。现在何必吃野生动物呢,因为冠状病毒常常存在于野生动物体内。"这是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组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在2月27日新闻发布会上讲到的。一直以来,由于人们猎捕、食用野生动物所引发的各类疾病包括鼠疫、非典、MERS、埃博拉病毒等,但并没有让很多人记住教训。如今,新冠肺炎疫情又给人类社会带来巨大危害,认真制定、严格执行"舌尖上的禁令",已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7.
曹楠 《经济与法》2002,(7):40-41
据农业部第10号令,自2002年3月20日起,首批转基因食品要贴上标签批量上市。“转基因食品”成为大众生活中的新名词,许多消费者对此都心存疑虑:这些东西敢吃吗?  相似文献   

18.
梅子 《政府法制》2006,(14):44-45
周末晚上,四毛一家三口正在看电视,儿子小毛突然问“:爸爸、妈妈,老师今天给我们开班会,布置了一个作业,那就是‘纯天然食品是否有益健康’,让我们做一个社会调查,现在,我先问问你们,调查就从你们这里开始吧。”四毛的妻子回答“:‘纯天然’当然有益健康了,无污染嘛,可不就是最好的东西?”四毛虽然没有急于回答儿子的问题,但对妻子的回答表示同意“:我去超市买东西时,就是专门挑那些打着‘纯天然’或者‘纯正’‘、绿色’‘、无公害’字样的食品,既然超市能将这些蔬菜、水果、鸡蛋、麦片、蜂蜜摆上货架,那一定没有问题,正所谓买着舒心,吃着…  相似文献   

19.
企业的财产该交给谁曾亚波报载,1994年还是辽宁省盈利大县的朝阳县,现在工业亏损面已达70%,因拖欠工资导致大批职工多次集体上访的情况,此起彼伏。是什么原因使这些企业濒于绝境的呢?一封写给《工人日报》的职工来信义正辞严地指出:“主要原因是人,也就是把...  相似文献   

20.
人生最宝贵的东西不是权力地位、荣华富贵、功名利禄,而是“身体、美丽和智慧”。这不只因为身体是生命之本,是人之一切,还因为美和审美只属于人类。没有美就没有人生,不懂得羡,也就不懂得人生。现实社会之所以充满丑陋和罪恶,就在于还缺少美或美还处于劣势。因为只有美才能够陶冶情操,净化社会,推动文明,鼓舞斗志,增强信念,弘扬光明,抨击丑恶,揭露阴暗,给人们带来美好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