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苏格拉底的"认识你自己"是西方哲学发展史上的重要哲学命题,它标志着西方哲学发展的重大转向。"认识你自己",成为主体自我实现自我超越,拷问灵魂,追求自由和实现自我价值的强大动力。反思这个哲学命题,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研究认识的目的性及其对真理和理想的追求,是认识论不同于心理学和其它思维科学的地方。在认识的目的结构里,真理和理想是一切科学和哲学认识的目的。人对理想的追求使认识超越经验的限制,进入可能世界的探索。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观点看,认识理想代表了人认识的无限性。认识的真理性和认识理想在目的性上的一致,体现了人认识上的自由,说明认识目的性是包含客观性的主观性。它使人从现实中区分出事物的可能性,并在探索可能世界的活动中达到创造理想世界的自由。  相似文献   

3.
尊重和保护少数:民主的内在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尊重和保护少数原则的提出是对民主本身进行了深刻反思、修正和超越的结果。其之所以成为必要是由于少数和多数共同构成了人民整体.少数意见完全可能包含着真理性智慧.同时.该原则可以有效地防止以民主的名义滥用权力.有利于保障个体权利和自由,有助于共识政治的达成,以及保证始终坚持把人本身当作目的而非手段等。  相似文献   

4.
应得正义和自我实现是马克思正义理论的双重意蕴。就前者来说,马克思借助于洛克、亚当·斯密的“自我所有”概念和劳动应得正义原则,揭露出资本主义社会所标榜的应得正义仅仅停留于形式,其实质是资本对劳动的剥削。就后者来说,马克思借助于黑格尔、卢梭关于人的自我实现理论,批判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强制劳动所造成的人的异化和自我丧失。凭借自由劳动来扬弃强制劳动,通过人的全面而丰富的“存在的感受”实现人性的复归,是人的自我实现的必由之路。这样一来,马克思正义理论的双重意蕴就具有三重内涵,即劳动应得正义、自由劳动和“存在的感受”。劳动应得正义实现于自由劳动之中,自由劳动和“存在的感受”共同构成了人的自我实现,这三重内涵最终实现于“个人所有制”之中。  相似文献   

5.
实践是检验认识之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但实践活动本身却存在合理性问题。从价值论的角度看 ,实践是满足主体生存和发展需要的手段 ,实践本身与主体之间构成了特殊的价值关系。这一价值关系决定了人的生存发展和社会进步是评价实践是否具有合理性的最终标准。  相似文献   

6.
刘莹 《前沿》2013,(21):40-42
自我实现一方面表现为个性的实现;另一方面从根本上表现为人性的实现,即“我”作为一个人而存在。从这个前提出发,马克思哲学为我们理解人的自我实现提供了启发性的思路:人的自我实现就是人性解放的生成性过程,自我实现的途径是社会历史性的实践活动,其最终归旨是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在马克思哲学中,个性的自我实现最终是以人性的实现为前提的,因此在人性受到抑制的阶段,人只能有限度地实现自我。  相似文献   

7.
赖平 《求索》2016,(4):77-82
道家以生命关怀为根本意蕴,以“道”为核心概念,以重生轻物为出发点,崇尚自然无为、被褐怀玉的理想人格,以人生超越和自由为理想,构建了独特的人生哲学。道教的自由生命之境旨在通过肯定人的价值、确认人的主体性地位,鼓励人们在自由意志的指导下自我创造、自我实现,走向生命存在的自由理想状态。这种生命的自由境界对于破解现代人的生存困境,帮助人们重构生命的意义系统、实现生命的主体性在场、回归精神的高地,以对抗现代社会对人的价值、人的主体地位的消解,对抗人性的异化,实现个体生命的自在自由,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我认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手段,逻辑证明也是检验真理的手段。逻辑证明所以能成为检验认识是否真理的手段,首先是由逻辑论证本身的特点决定的。逻辑证明是运用业已证明为真实的判断,运用正确的推理形式,确定另一判断的真实性。恩格斯指出:“如果我们有正确的前提,并且把思维规律正确地运用于这些前提,那末结果必定与现实相符”。(《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0卷,第661页)其次,是由真理本身决定的。真理性的认识,同时也应是符合思维的逻辑的。如果有人设想通过实践证明的真理性认识,在思维领域却矛盾百出,这种设想本身就是错误的。再次,还因为逻辑证明形式本身就是在长期实践中逐渐形成和完善的。  相似文献   

9.
柯闻秀  黄健柏 《求索》2012,(2):96-98
人力资源管理在本质上是对人的管理,对"人"的认识是人力资源管理思想的逻辑起点和理论基石。从"经济人"、"社会人"、"自我实现人",到"复杂人"和"文化人",人性假设的发展是一个逐渐向人性化回归的演变过程,但它们都未超越将人看作实现企业目的的手段。其实,人是手段同时也是目的,人是丰富的集合体,人的需要是人性演进的内在动力。随着对人性深入全面的认识,加上生产力发展决定了人高度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全球化加速了对全面发展的个人的迫切需要,产生了"全面发展的人"的假设,人本管理是以"全面发展的人"假设为基础,以人为本是人力资源管理的最高境界。  相似文献   

10.
论迁徙自由     
肖百灵 《求索》2007,(4):103-105
迁徙自由源于维持生存的自然权利,有助于人的自我实现、自我发展,是人类追求公平正义的重要途径。各国宪法和国际人权公约对迁徙自由的确认和保障分为绝对模式和相对模式两种。本文对迁徙自由做了法理上的初步分析,并对各国有关迁徙自由的宪法制度做了系统的考察。  相似文献   

11.
对自由的追求是人类思想史上一个永不陨落的主题,但是,在不同的时代,探讨自由的思想路径是不同的。从思想的社会基础看,在农业社会中,无论作为个人,还是作为整体的人类对自我命运都无法主宰,人的命运是由某种必然性预先决定了的。进入工业社会,在自由与民主的旗帜指导下,人类把自己从必然世界中解放了出来,驶入了追求自由世界的轨道。但是,由于自由与民主本身存在着无法克服的内在矛盾,以自由和民主为坐标所勾画出来的自由世界蓝图还是无法真正付诸实践,在自由与民主的激烈冲突中,人类反而离自由世界越来越远了。在走向后工业社会的进程中,对自由世界的追求需要超越自由与民主互为前提的理论模式。  相似文献   

12.
杨治 《传承》2008,(18):78-79
尼采认为基督教道德禁锢了人的精神自由,他批评基督教的人生观给人们造成的思想上和精神上的压迫,主张超越基督教的人生观而获得精神自由。尼采坚信:人不仅是可变化的,而且是自我创造的,人是自由的,人是完全自由地创造他自己的。  相似文献   

13.
刘彦朝 《求索》2012,(9):214-216
政治文明内蕴着宽容的要求和气质。政治宽容要探询的是:什么样的价值理念和道德原则应该成为国家行为的正当基础。政治宽容的理念彰显着对人的自由自觉本性、尊严和价值的维护和体现,确证政治原本是对人的自我实现和自我解放的深切关怀。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以人为本”的法哲学思想主要体现在该法应以普遍的人性为本、以自由为本、以权利为本、以个体为本。法治的道德起点和最终归宿就是人本身,因此法治作为人类社会的一种制度,法治的历史便是人类对自己本身认识的历史,是追求人类自我解放和人的价值的历史。  相似文献   

15.
尼采认为基督教道德禁锢了人的精神自由,他批评基督教的人生观给人们造成的思想上和精神上的压迫,主张超越基督教的人生观而获得精神自由.尼采坚信;人不仅是可变化的,而且是自我创造的,人是自由的,人是完全自由地创造他自己的.  相似文献   

16.
成守勇 《求索》2014,(12):81-85
个人主义语意复杂,但多以“个人”(个体)为共同要素而形成。古希腊哲学中个体所具有的诸特点为各种形式个人主义所承绪。个人主义对自由与平等的追求,对人的尊严、自主性、隐私及自我发展等方面的重视无疑深化了人对自身的认识。但是,在日常生活中,个人主义也存在着把人导向以自我为中心、缺乏对他人及社会的关怀而使生活平庸化与狭隘化的危险。因此,对个人主义观念我们不能简单的肯定或否定,对其批判分析应超越实体性与主体性思维方式,在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上,应注意其并非是单向的机械决定而是有机交融互动,脱离这一识度的考察总会留下片面的印记。  相似文献   

17.
郑杰 《长白学刊》2007,(1):30-31
关照人的生活是哲学发展的内在规定和命运,哲学研究无法回避人和人的生活意义问题。人作为这个世界上最独特的存在,是一个自我生成、自我实现的过程。生活对人而言不仅有一个本来是什么样子的问题,还有一个应该是什么样子的问题,人正是通过劳动把自己的生活变成有意义的生活。从这个意义上说,人的生活本质上是一种“理想生活”、“可能生活”。真实的人生便是力求超越现实、完善自身,生活的意义就在于自我的完善和发展。  相似文献   

18.
李磊  黄建陵 《求索》2007,(8):135-137
目前对道德自由的研究,只从“内化道德规范”这一向度展开,从而在研究上缺乏主体性向度。为此,本文尝试从人本主义价值理念出发对道德自由进行重新诠释与构建,认为道德自由就是个人不受束缚地按最适合自己的方式实现自我的需要、尊严与价值,由此道德自由的论域包括对个人自由的维护、对社会制度的批判,以及对个人自我实现的引导等等。  相似文献   

19.
范建锋 《前沿》2011,(14):181-184
由于受哲学本体论化的影响,我们往往从客体角度去解读历史,把历史定位为无主体的"自然历史过程",这并非马克思主义的本意,也不符合历史发展的客观现实。所谓历史,不过是追求着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动而已。人是历史生成和发展的最根本基础,历史不过是围绕人的目的、按照人的需要进行的人的实践活动在时间和空间上的扩展和延续。社会历史发展过程就是人为了实现自身发展而进行的自我生成、自我否定、自我超越和自我完善的过程。社会历史发展的实质是人本身的发展,在于历史主体的深层建构。  相似文献   

20.
一、“自我”概述所谓“自我”是指一个人对自己的知觉,包括对自己的生理、心理、行为以及自己与外界环境的关系等方面的认识和评价。简单地说,就是一个人对自己的看法。自我是人格的核心成分,是个体内心世界的统治力量,是联系个体世界与外部世界的惟一纽带。因此,从心理学意义上来说,一个人的心理的自我比真实的自我更重要。二、认识“自我”中学生在认识自我、评价自我方面表现出来的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表现为“错误的肯定”或“错误的否定”。由于他们不能全面客观地认识评价自我,因此往往目标超越现实,对自己期望过高却又达不到,为此自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