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邦凡 《电子政务》2005,(15):79-92
一、电子政务建设的政治制度 1.政治对电子政务的推动 电子政务实现中最大的问题不是技术问题,而是政治问题.电子政务要达到的是一个政治目标,而不是技术目标.  相似文献   

2.
刘邦凡 《电子政务》2005,(16):79-92
一、电子政务建设的政治制度   1.政治对电子政务的推动   电子政务实现中最大的问题不是技术问题,而是政治问题.电子政务要达到的是一个政治目标,而不是技术目标.……  相似文献   

3.
喻晓和 《电子政务》2011,(11):84-87
电子政务的实质是政府部门通过计算机网络技术构建的电子政务平台,以实现政府虚拟化的行政管理。从电子政务平台的发展趋势看,电子政务平台更应该是一个知识管理的平台。在电子政务系统平台上,咨询子系统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此,本文提出了一个基于知识管理、自动应答的电子政务咨询子系统,该系统的关键技术可分为两个部分:以数据库...  相似文献   

4.
“中部崛起”绝对不是一个单纯的经济概念。湖北实现“中部崛起”,应该以降低行政成本为前提。现在各级政府行政成本高昂是一种普遍现象,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政府没有成本观念是首要原因。降低行政成本不仅是节约的问题,要从职能转变入手,树立责任意识,同时要实现管理法治化,要在内部管理中引入竞争机制,要建立科学的绩效评估机制,还要加快电子政务建设。  相似文献   

5.
电子政务是政府管理方式的革命性变革,是建设服务型政府的一个有效途径。在建设电子政务的过程中存在主观和客观两方面的问题。要通过确立电子政务公共管理目标,制定电子政务发展的整体规划和相关技术标准,实现电子政务建设的标准化,建立有效的电子政务安全管理体系,把各级政府建设成为廉洁、勤政、务实、高效的服务型政府。  相似文献   

6.
电子政务语义互操作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子政务互操作技术是实现电子政务信息共享的关键,目前对电子政务互操作技术的研究还主要集中在语法层次上,而对语义互操作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本文从元数据、知识本体和语义Web的角度初步讨论了如何解决电子政务领域的语义互操作问题,并提出了一种电子政务语义信息交换的参考模型。  相似文献   

7.
电子政务建设中的文件管理风险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风险是可以预见的危险,探究风险的目的在于识别、判断、警示风险的存在,分析、推究造成风险的原因,并有针对性地提供防范、规避风险的对策。我国电子政务建设中的文件管理风险主要表现在:现有的电子政务方案和电子政务系统大多不足以支持电子文件的有效运行、真实可靠和长期可读;一些机构尚未将电子文件视为“正式文件”,更没有作为重要的信息资源看待;一些电子政务系统中套用纸质文件管理流程和方法的痕迹十分严重;许多适合电子文件特点的已经在国外应用并得到验证的管理措施在我国鲜有使用。世界各国由于电子文件管理失误而造成的损失应该唤起我们的警醒,在电子政务系统建设框架中必须充分考虑电子文件和电子档案的管理问题。  相似文献   

8.
电子政务规划是从政府业务发展和政府改革的战略角度考虑,对电子政务建设的任务和目标、实施措施和步骤等所作出的统筹安排。电子政务建设是一项投入资金多、涉及范围广、建设时间长、技术要求高、业务需求复杂的系统工程,它的艰巨性和复杂性以及对政府影响的长期性和广泛性决定了系统规划的重要性。因此,必须把电子政务规划作为一个重要的专项规划,在规划中应坚持正确的设计原则,明确电子政务建设的具体任务和目标,保证规划设计的高质量。一、电子政务规划应明确的问题1.国家和本地区政府制定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规划是什么,国家电子政务…  相似文献   

9.
安全是电子政务建设中不可回避的问题,但安全也是一个没有标准答案的问题。我们在建设电子政务时,不仅要处理好砌墙和拆墙的关系,更重要的是要有所为、有所不为,电子政务建设不能一哄而上,而要有选择,方能处理好安全、效益和成本的关系。安全综述信息技术的发展,特别是网络技术  相似文献   

10.
白毅 《电子政务》2011,(12):110-113
阐述了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涵盖了农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四个基本领域,是新时期党中央为解决"三农"问题而作出的重大决策,是实现农村地区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论述了电子政务在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意义和作用:带动农村地区信息化水平的提高,推动农村朝着经济发展、政治民主、文化繁荣、社会和谐的目标迈进。  相似文献   

11.
基于战略对应的电子政务成熟度评价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张节  曾伟 《电子政务》2008,(11):55-61
现有的电子政务成熟度评价方法普遍存在着技术偏见.全面的电子政务成熟度评价应该既包括对网站表现和功能的评价,又包括对政府内部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和能力的评价.依据电子政务的本质特征,在构建反映电子政务中战略、组织、流程和技术协调发展关系的电子政务战略对应模型的基础上,借助平衡记分卡这一绩效评估和战略管理工具,建立了电子政务成熟度评价模型,提出了电子政务成熟度发展阶段的划分思路,试图达到全面评价电子政务成熟度的目标.  相似文献   

12.
评估电子政务绩效必须强调电子政务的应用,需要把握目标导向、结果导向及需求导向三个基本原则。为顺利执行评估,笔者认为需要做到以下八点。第一,体系科学。电子政务绩效评估体系必须准确体现出我国电子政务的建设目标,因此,如何贯彻落实17号文件,如何准确理解电子政务目标,如何将对电子政务目标实现程度客观反映到评估体系中,是评估优先需要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实现国家现代化已成为俄罗斯发展战略的一个重要内容,没有现代化就没有俄罗斯的未来。通过制度转型才能实现现代化的目标。经过20多年的转型,俄罗斯从根本上改变了苏联时期落后于时代发展的政治与经济制度,形成了政治民主化与经济市场化的制度框架。但不论从哪个角度来看,俄罗斯还远不是现代化国家,它还必须通过进一步制度转型才能不断地向现代化迈进。俄罗斯的制度转型并未结束。制度转型与现代化是同一个进程,在这一进程深化过程中俄罗斯将会遇到种种阻力与困难。  相似文献   

14.
根据当前和未来的业务需求,在恰当的时间以恰当的成本协调电子政务服务资源、持续满足公众和企业的服务需求是电子政务服务能力管理的根本目标,而电子政务服务能力战略管理则是达成这一目标的首要步骤。鉴于有关政府职能部门战略管理对电子政务服务能力的影响关系尚缺少实证成果的支持,本文在电子政务服务能力测评模型的基础上,引入战略管理因素,尝试分析了战略管理与电子政务服务能力组成要素之间的影响关系与影响路径,以期为政府职能部门电子政务战略管理的切入点及着力点提供事实与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使行政管理专业文理科学生都能很好地理解和掌握电子政务的知识、技能和方法,是电子政务领域教师始终面临的挑战,也是一直在努力研克的难题。以吉林大学电子政务系为例,从软硬件环境构建、课程资源建设、教学设计和网上互动等四个方面阐述了利用网络平台开展电子政务教学活动的实际情况和积极探索;从教学互动的双主体——学生和教师两个角度提出了利用网络平台进行互动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和困难;指出师生们在利用网络平台开展教学活动方面所面临的问题是所有同类专业师生即将在教学模式变革中面临的共性问题,而所亟需得到的支持亦具有普适性。  相似文献   

16.
一、应用原则电子政务建设应该首先以“以需求为导向,以应用促发展”为第一原则。实践证明,电子政务是“用”出来的,电子政务只能由应用推动,应用是规划技术方案的前提。在电子政务建设的初期,普遍存在的问题是:重硬件、轻软件,重资金投入、轻运行管理。这些问题的产生主要就是电子政务的建设者与管理者没有从本质上重视电子政务的应用原则。所谓“以需求为导向,以应用促发展”,是指要以需求作为动力,以应用推动政府信息化的发展。在我国,这就要求各级政府在政务信息化的建设中要善于捕捉和发掘政府机关办公业务和领导科学决策的需求,有针对…  相似文献   

17.
政府电子治理是一种全新的政府管理观念。政府电子治理的发展过程是运用信息化技术对政府管理进行不断完善和创新的过程。政府电子治理的基本目标是实现电子政务。电子政务作为未来行政管理的基础平台和实现无纸化政府目标的有效手段之一,必然会对政府管理职能及行政制度进行有开拓性的转变和创新,通过发展电子政务推进政府改革和管理创新,是我国提升政府管理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8.
党国英在《战略与管理》2003年5期上指出: 在我国推动民主政治的发展显然是很有意义的事情,但同时也是很困难的事情。一、各国国情差异会产生民主政治发展过程的差异。二、国际经验表明。没有地方自治,就没有民主政治;民主政治的实际发育是一个缓慢的过程;解决好农村和农民问题是民主政治顺利发展的重要条件;中央改革部署与地方自主创新相结合,是民主政治实现的重要策略;经济发展水平对民主政治的发展并不起决定作用。三、中国现实是。在农民问题上,中国历来缺乏好的、有利于稳定的社会对话机制;乡村民主政治的困难之一,是上一级政府机构改…  相似文献   

19.
标准化问题不是标准化本身的问题,而是人们如何对待标准化的问题。教育标准化的利益主体应该是社会。教育不能"唯标准化",标准化是实现教育目标的手段而不是目的,教育中的标准化应该有所侧重,即需要在体现教育特点的同时,适应学生发展的需要,注重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20.
所谓政治体制改革的长期性,一是说现实生活对它提出的要求相当紧迫,因而必须坚持推进而不能延缓和中断它的进程,把这一任务留待将来去完成,对目前应该和可以解决的问题,也来个以后再谈。显然,没有渐进的积累,长期性的改革就是空话,没有起步和发展,也就没有“过程”可言。二是说冰冻三尺,非一日可以化解,实现新旧体制的转变,达到改革的最终目标,决不是几年之内就可以办到的事,它需要一个较长的时间过程,因而切不可脱离现实条件,急切从事。本文着重从后一方面作些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