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有三种需要,即生存、享受、发展。企业职工的需要也不外乎是物质的需要和精神的需要。由于人的行为来自动机,而动机产生于需要,因而要调动职工的积极性,首先就要正确地对待和满足职工的合理需要。其次,要培养职工觉悟相对理想社会追求的形成。我们试借鉴国外的“需要层次理论”,结合我们社会主义企业职工需要的层次,提出“中国式(C型)需要层次论”:  相似文献   

2.
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任务,就是充分调动广大职工的积极性,为实现“八五”计划和十年规划而奋斗。究竟如何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呢?我们认为,必须认真研究和把握职工的心理,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实行正确的思想导向。 一是要把握职工的需要心理 需要是指人们对物质目标和精神目标渴求的心理活动,是人们对自身生存和发展条件感到缺乏时所产生的主观欲望。需要具有多样性、层次性和变化性的特点。这就是说,人的需要不是单一的和一成不变的。思想政治工作就是要把握住职工多方面、不同层次和各个时期的不同需要,有针对性地采取激励措施,有针对性地进行思想教育,才能更好地调动职工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3.
李孝华 《学习月刊》2012,(24):80-80
动机是激励和维持人的行动、并将使行动导向某一目标、以满足个体某种需求的内部动凼。大学生入党动机应当是一种高层次的、向着某一理想目标、而非满足个人某种狭隘需求、带有闲家、民族和社会政治责任感和价值追求的一种理性选择。由于我困目前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大学生的入党动机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加强大学生思想教育.帮助他们端正入党动机.  相似文献   

4.
竞争意识是现代人的重要素质之一,教师在其业务活动的各个方面都不可避免地表现出强烈的竞争意识和竞争行为。因此,研究教师的业务竞争、竞争现象和竞争效益,对发挥竞争的合理作用,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加强教师的职业道德建设,促进学校教育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一、竞争是人类的客观需要世界著名的行为科学家马斯洛在其“人类需要层次论”中把人的需要分为五级,并认为越是低层次就越基本。当某一层次需要得到满足后便停止对其驱动行为动机的作用,使其转为产生较高层次的新需要。而需要和动机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动机是在一定…  相似文献   

5.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总是缺少着什么,总是有所需求。人的“每一种本质和特性,每一种生活本能都会变成_种需要。”(《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第154页)需要一旦被人意识到,就会以某种形式的动机支配着人的行为。需要是人的思想活动的内在动因。需要、动机和思想这几个概念,都是人们对客观存在的反映,都是一种能够被人们感受到  相似文献   

6.
程璇 《理论导报》2012,(10):41-42
美国著名的社会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的需求层次理论揭示了人的价值体系中存在着5个不同层次的需求,依次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其主要观点是,人们最迫切的需要是激励其行为的原因和动力,这5种需求的次序是由低到高逐级上升的。需求是一种动态,它处于连续发展的变化中,行为是受不断变化的最迫切的需要支配的,低层次需求得到满足后,就会上升到较高层次的需求。如果人的基本生理需求满足之后,更高一级的需求将会起主导作用,作为主要动机支配人的行为。同一时期内往往存在几种需求,但是,每个时期总有一个需求占主导地位。一个好的领袖,能把人的需求从较低的层次引向较高的层次,从而发挥团队的最大效应。  相似文献   

7.
一、大学生上网行为的动机分析心理学认为,动机是直接支配着人行为的动因,是引发和维持个体行为的一种心理倾向,而需要是人行为的原始动力,是动机产生的基础,需要总是反映有机体内部环境或外部生活条件的某种要求,是反映客观需求的一种主观状态。眼1演大学生上网行为的动机也是建立在某种需要的基础上。1.网络传播信息的高速性和内容的丰富性满足了大学生的求知需求大学生思维敏捷,接受力强,具有强烈的求知欲。而互联网是一个信息宝库,可以提供学术信息、经济信息、娱乐信息及其他各种各样的新闻,内容无奇不有,丰富而新鲜,能满足大学生求知…  相似文献   

8.
思想工作要因“需”利导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需要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需求在头脑中的反映,是人们在现实生活中的所想、所盼、所求,是人们对某种目标的主观欲望,是人们在生活中由于缺少某些所需的物质因素或精神因素(包括生理和心理),而要求满足的一种心理状态。引导人们行动的思想动机由需要而产生。需要是人们...  相似文献   

9.
人本管理中的心理学问题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樊文娟 《唯实》2000,(4):11-14
人本管理就是以人为中心的管理。从本质上说,人本管理就是要根据人的心理规律、思想规律,通过尊重人、关心人、激励人、改善人际关系等方法,充分发挥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提高劳动效率和管理效率。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它为搞好人本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本文围绕人本管理中的三个重要的心理学问题进行探讨。 一、搞好人本管理,要注意研究和 满足人的现实需要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行动是由思想支配的,思想动机是由需要引起的。人的每个行为都直接或间接、自觉或不自觉地为了满足某种需要。当需要得到满足,行为结…  相似文献   

10.
在现实生活中,由于人的行为达不到预期目的而产生心理挫折,是一种普遍的社会心理现象。挫折心理对人们的思想和行为有很大影响。思想政治工作者的责任不仅要最大限度地激发人们的工作积极性,而且要有效地克服人们的挫折心理,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因此,做思想政治工作必须研究挫折心理。一、个体挫折心理的实质及其造成的原因心理学听讲的挫折,是指个体在从事有目的的行为过程中,遇到障碍或干扰,致使个人动机不能实现,个人需要不能满足时的一种消极的情绪状态。人们在从事有目标的行为过程中,会出现以下几种情况:1、个体行为未遇到什么  相似文献   

11.
做好思想政治工作阶段涉及到诸多因素。诸如具体的方法、对人的行为和需要的研究等。在这里我只谈谈思想政治工作的时机问题,即“火候”问题。在实践中,我们常常会遇到这种情转,对个人做思想工作的方式方法等都相同,但在不同的时间做工作却会有不同的效果——甚至有时是相反的结果:起到正面教育作用,逆向的反感抵触作用和不起作用。为什么有这种现象呢?这里有个“火候”问题只有适时地把握住时机,才能  相似文献   

12.
我们常说的环境指环绕在人的周围并给人以某种影响的客观现实,主要指社会环境。人的思想的形成和发展受环境的制约,特别是社会环境对于人的思想、感情、作风等具有一种同化的作用。古人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说的就是这个道理。长期在一个企业中工作的人,慢慢会形成该企业的思想、理念、思维和精神状态。所以,一个企业的环境对职工的思想会产生很大的影响。一些成功的企业都非常注重企业的环境建设,以人为本,凝聚人心,发挥广大职工的智能和潜力,为企业的发展奠定了最基本的因素——人的因素。 企业环境对职工思想的影响,主…  相似文献   

13.
一、新形势下,企业宣传思想工作面临着新的严峻挑战 一是目标任务的艰巨性,给铁路企业宣传思想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考验。实现我局“九五”规划目标,不仅要求全局运输能力、经济效益和职工生活要有较大提高和改善,而且要求企业党的建设和宣传思想工作全面加强,职工队伍素质有较大提高,精  相似文献   

14.
“激励”一词,作为心理学的述语,指的是激发人的动机的心理过程。通过激励,在内部或外部刺激的影响下,使人始终维持在一个兴奋状态中。激励是管理心理学的核心内容,也是管理工作的重要功能,将激励理论应用于管理,就是如何调动人的积极性问题。并已成为高校各级领导和思想政治工作者的一种艺术。一、目标激励激发动机,强化行为,要有一个激励人心的目标。目标是一种管理“诱因”,好的目标对人的行为有规定作用、导向作用、凝聚作用。人才培养的目标,学校管理的目标,学科建设的目标,教研室建设的目标,都对教师具有很强的  相似文献   

15.
人力资本理论认为,在一切资源中,人力资源是第一宝贵的,它是现代管理的核心。学校是人力资源开发的场所,学校的管理更应是人力资源的科学管理和利用。影响人的主观能动性发挥的因素主要有基本因素、实际因素和偶发因素三个方面。价值标准是基本因素。众所周知,需要产生动机,动机导致行为。人的需要带有客观性,而人们的动机则是纯主观的,但它却是行为产生的直接原因。主观能动性的大小,主要受动机驱使。对人的行为动机产生深刻影响是人的价值标准和基本信念。在一个组织或群体内部,  相似文献   

16.
思想政治教育根源于主体与客体的价值关系和价值活动中,主体自觉地满足其需要和利益的动机和活动是思想政治教育产生和发展的深层价值根源。满足人的发展需求和社会发展需求,满足人的思想道德素质的发展需求和全面发展的需求,满足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需求,这是思想政治教育产生的价值逻辑。  相似文献   

17.
美国的人本主义心理学家A·B马斯洛于1943年提出了“需要层次论”,在消费需要动机理论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李彦和教授长期致力于消费经济学的研究,并在1993年出版的他的第一部消费经济学专著《消费者行为互补论》中,提出了需要互补理论。该理论与需要层次论相比,有着显著不同。本文认为,需要互补论不仅是对需要层次论的继承,也是对需要层次论的深化和发展。  相似文献   

18.
所谓“轮岗交流制”,就是指基层金融机构根据职工专业特长、兴趣爱好、心理特点等,结合业务发展和工作岗位需要,对职工在不同部门之间或不同岗位之间进行定期、不定期的岗位交流轮换制度。(一)“轮岗交流制”的理论依据是:心理学的观点认为,人们对某一事物总有一个从“新鲜”到“厌倦”的心理过程。对于基层金融部门的岗位也是这样。根据分析,职工在某一岗位上工作一般可分为三个时期,即新鲜期、熟练期和厌倦期。“新鲜期”是职工走上某个岗位之始,对本岗位有一种新鲜感,有浓厚的兴趣,这个时期职工对本职工作大都认真细致,喜欢…  相似文献   

19.
田恒平 《学习月刊》2009,(12):60-62
公平是一个古老又常新的话题,其“古老”在于对公平的追求是人类的本性,是人类一个永恒的价值追求:其“常新”在于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民族、不同的文化乃至相同文化内不同的人都有不同的公平观念和理论。不同的公平理念会导致不同的社会行为,如何在当今社会的学校教育中实现公平,一直是教育研究的重点课题。  相似文献   

20.
化解怨气     
怨气,是因某种需要没有得到满足或某种行为遭到挫折而产生的一种消极情绪,若得不到及时控制和调适,轻则出怨声恨语,重则破罐破摔,爆发攻击行为。因此,及时、巧妙、有效地化解下属的怨气,凝聚人心,是一种领导艺术。一、教之以道,养其性古人讲:“德是立身之本”,“以德润身,才能百毒不侵”。有些人经常产生怨气,往往与其道德水平不高有关,消除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