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毛泽东同志在一九五六年底一九五七年初,提出并初步研究了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问题。他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指出:“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基本的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同时,他对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特殊性又作了初步分析:“社会主义社会的这些矛盾,同旧社会的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的矛盾,具有根本不同的性质和情况”。指出这根本不同在于:一、“它不是对抗性的矛盾”;二、它表现为“又相适应又相矛盾的情况”。三、“它可以经过社会主义制度本身,不断地得到解决。”这些特征是十分重要的,带根本性的。它经过了实践的检验,在今天仍然具有指导意义。当然,如果我们对于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  相似文献   

2.
第二次全国社会主义辨证法讨论会于1985年5月在西安举行.会议以社会主义矛盾与经济改革为主题,展开了热烈地讨论,现将讨论中的几个主要问题的不同观点简介如下:一、关于社会主义基本矛盾的具体表述一种观点认为,社会主义的基本矛盾应当继续采用毛泽东同志的提法,即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中指出,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的运动和发展,提出了经济体制改革的客观必然性。只有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前提下,对我国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的一系列互相联系的环节和方面进行改革,才能把我国建设成高度文明、高度民主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相似文献   

4.
《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我们改革经济体制,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改革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一系列相互联系的环节和方面。”这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毛泽东同志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学说的运用、丰富和发  相似文献   

5.
什么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韩妙法、马文奇在《社会科学研究》1987年第1期上撰文认为,工农差别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文章认为,社会主义社会的工农差别,即在两种社会主义公有制基础上的工业与农业、工人与农民之间的差别,具体而又集中地反映了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  相似文献   

6.
关于划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客观依据的问题,就社会矛盾系统来考察,应当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上的特殊矛盾即阶段的矛盾特殊性.从唯物辩证法的观点审视,这应当说是毫无疑义的.因为社会不同阶段的特殊本质.是由它们各自的特殊矛盾所规定的.现在的问题在于,一定社会阶段的特殊矛盾到底是什么,长期以来,在理论上没有一个具体明确的界定.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问题讨论以来,对这一问题虽然提出了许多看法.例如,以生产力为依据,以生产关系为依据,以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统一为依据,以公有制发展的阶段为依据,以基本矛盾诸方面要素的综合为依据,等等.但是,这些不同的观点,都没有从社会矛盾系统演变的不同层次中,去探讨区别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特殊矛盾,而是在社会基本矛盾这个层次的范畴中打转转.笔者认为,社会主义基本矛盾并不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特殊性矛盾.  相似文献   

7.
邓小平同志在南方视察的重要谈话中所提出的改革理论,内容丰富,含义深刻,不仅从实践上总结了八十年代我国改革开放的历史经验,而且在理论上抓住了实事求是这一辩证唯物主义的根本,突出了生产力标准这一历史唯物主义的论点,从而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哲学思想. 邓小平同志提出"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的论述,丰富和发展了社会主义基本矛盾学说毛泽东同志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上第一次较系统地阐述了社会主义基本矛盾的理论.他指出:"社会主义社会中,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  相似文献   

8.
苏联学术界对于社会主义社会矛盾问题的研究,大致可分三个阶段。一、三十年代中期到五十年代初。特点是由于受斯大林关于社会主义制度下生产关系同生产力“完全适合论”的束缚,片面强调社会主义社会的统一性而否认矛盾的作用。二、五十年代中到七十年代末。通过实践和理论讨论认识到矛盾依然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动力和源泉。三、八十年代开始了第三阶段。1982年,苏联《哲学问题》发表两篇关于社会主义矛盾问题的文章,引起学术界的广泛讨论。这一阶段的特点是:  相似文献   

9.
《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社会主义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我们改革经济体制,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改革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一系列相互联系的环节和方面。这种改革,是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有计划、有步骤、有秩序地进行的,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中央的《决定》以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为线索,阐明了经济体制改革的性质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揭示了这场改革在我国出现的历史必然性和它在内容上的全面性、深  相似文献   

10.
探讨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题目,必须着力研究我国现阶段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我认为,初级阶段之所以是初级阶段,关键就在于这一阶段的社会基本矛盾,即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集中体现在社会化大生产发展的客观要求与商品经济很不发达的矛盾方面.对生产关系理论的再评价什么是生产关系呢?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从生产总过程角度,把生产关系看作是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四环节的关系,认为"它们构成一个总体的各个环节、一个统一体内部的  相似文献   

11.
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表述问题,我曾为文提出“社会主义公有制和社会化生产的矛盾,这是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具体概括”的论点(见今年3月5日《天津日报》),引起一些争议。我感到有必要进一步陈述自己的理由,并对一些不同见解提出我的看法。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在资本主义灭亡、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结束的基础上产生的新矛盾。作为一切社会的基本矛盾,在生产力的一端,资本主义所造成的生产社会化,在社会主义社会中被保留了下来,而且将随着社会的发展而获得前所未有的迅猛  相似文献   

12.
研究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目的在于从根本上把握社会主义社会这个复杂矛盾系统的构成及其运动,提高我们建设社会主义的自觉性。对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认识,同对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的认识紧密相联。随着社会主义实践的展开和对社会主义认识的深化,对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认识也在逐步深入。一任何社会的基本矛盾,都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其中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是更为基本的社会矛盾。唯物史观的这个基本原理,是理  相似文献   

13.
亚历克·诺夫(Alec Nove)是英国研究苏联和社会主义问题的专家,长期执教于格拉斯哥大学,著有《苏联经济史》等多种著作。他的近著《富有弹性的社会主义经济》(1982年)提出了多元化的社会主义模式。该书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论述马克思关于社会主义经济的思想;第二部分探讨了苏联的经济发展及其经验;第三部分介绍了南斯拉夫、匈矛利和中国的经济改革状况;第四部分阐述对于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问题的看法;第五部分提出了他称为“可以实现的社会主义”的多元化模式。所谓“可以实现的社会主义”,根据诺夫的解释,是指在今天的发达资本主义有可能在将来实现的社会主义模式。本文从该书的法译本《没有马克思的社会主义--可以实现的社会主义经济》(巴黎,1983年)摘译了第五部分中的三节。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主义认为,一切社会形态的基本矛盾,都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社会主义也不例外,正是由于这两对矛盾的存在和发展,决定了“社会主义社会,不是一种一成不变的东西,而是和其他社会一样,是一个经常变化和发展的社会”。但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又具有同以往一切社会的基本矛盾根本不同的性质和情况。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表现为剧烈的对抗和冲突,表现为剧烈的阶级斗争,那种矛盾只有通过社会主义革命才能加以解决,而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则不具有这种对抗性。社会主义制度能够容许生产力以旧社会所没有的速度迅速发展,但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还不够完善,这些不完善的环节和方  相似文献   

15.
苏联学术界对于社会主义社会矛盾问题的研究,大致可分三个阶段。一、三十年代中期到五十年代初,特点是由于受斯大林关于社会主义制度下生产关系同生产力“完全适合论”的束缚,片面强调社会主义社会的统一性而否认矛盾的作用。二、五十年代中到七十年代末。通过实践和理论讨论认识到矛盾依然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动力和源泉。三、八十年代开始了第三阶段。1982年,苏联《哲学问题》发表两篇关于社会主义矛盾问题的文章,引起学术界的广泛讨论。这一阶段的特点是:从总结历史经验出发,由一般地讨论矛盾在社会主义发展中的作用和意义转向研究现实社会矛盾。重点研究两个问题:  相似文献   

16.
《学理论》2017,(8)
1937年毛泽东发表哲学著作《矛盾论》,对马克思唯物主义辩证法关于矛盾的规律进行了深刻、系统论述。20年后的《论十大关系》中,毛泽东再次充分运用《矛盾论》中的辩证统一思想,从矛盾的普遍性分析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从矛盾的特殊性分析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初期的主要问题,从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的关系分析十大关系中的问题结构,从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中寻找社会主义建设需要的矛盾转化的条件。《论十大关系》的发表,标志着毛泽东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形成一个初步和系统的思路。从此中国开始摆脱苏联模式的桎梏,走上了自主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相似文献   

17.
社会主义条件下的矛盾问题在苏联学术理论界曾不止一次地层开过讨论。近几年来,对这一问题的讨论又活跃起来。这里主要对一九八○年以来论争的几个问题作一概述。一、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1.基本矛盾的性质基本矛盾质的规定性,一般认为,其要点是:某一社会经济形态的基本矛盾,表现的正是该种形态的本质,它揭示了该社会形态发展中起决定作用的内在源泉,因此这种矛盾对该社会机体来说,带有具体的阶段性。该社会形态存在的整个历史阶段,它的基本矛盾始  相似文献   

18.
胡乔木同志在《关于人道主义和异化问题》一文指出:“历史唯物主义指出,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力同生产关系的矛盾,以及阶级社会中表现这一矛盾的阶级斗争,才是历史发展的动力。”(《理论月刊》,1984年第二期,第7页)表明构成阶级社会的历史发展的动力有三个因素:生产力、生产力同生产关系的矛盾和阶级斗争。生产力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生产力是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最终动力,而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向前发展的“直接动力”。(《马恩文选》第三卷,第374页)  相似文献   

19.
北京社科院苏东所吴仁彰,在1988年1月11日《理论信息报》上就苏联改革理论的突破发表谈话.他认为1987年苏联理论界对社会主义问题的认识有两大突破.一是1987年1月苏共中央全会上戈尔巴乔夫提出不要把过去某个时期的社会组织形式等同于社会主义的本质特点.二是苏联领导人雅柯尔列夫讲"苏联作为起点的理论任务就是社会主义应该认识自己",提出了重新认识社会主义问题.苏联理论界出现的这一趋势,主要反映在六个方面,即苏联领导人开始认识到1、社会主义应该从高度集权向更多一些民主的方面转化;2、应该从单一化的社会主义向多样化的社会主义发展;3、必须  相似文献   

20.
社会主义的历史和现实已经并正在证明,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的矛盾。本文拟就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几个重要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一、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内在联系系统是事物存在的普遍形式和运动方式。一般系统论创始人贝塔朗菲指出:系统“就是处于一定的相互关系中并与环境发生关系的各组成部份(要素)的总体(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