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庭宣判制度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马强 《法学论坛》2001,16(6):70-77
当庭宣判是公开审判制度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司法公正的内在要求。目前,审判实践中普遍存在当庭宣判率不高的现象。本文对当庭宣判的内涵及价值、导致当庭宣判率低下的原因作了分析,并对提高当庭宣判率的制度设计和具体措施的完善发表了浅见。  相似文献   

2.
论当庭宣判     
瓮怡洁 《政法学刊》2005,22(1):74-79
当庭宣判对于实现实体公正、程序公正以及提高诉讼效率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我国,定期宣判被普遍化而当庭宣判则成为例外的做法,这种现象弱化了法庭审判的功能,导致许多案件的一审、二审甚至再审程序被架空,加剧了司法腐败和司法不公,同时妨碍了社会公众对审判活动的监督。这一问题的出现有着复杂的原因:庭前和庭审阶段存在的问题使法官难以当庭宣判;立法上存在的缺陷使法官不愿当庭宣判;错案追究制使法官不敢当庭宣判。要实现当庭宣判制度,必须进行相应的制度改革。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法院更多地强调调解结案。而能够兼顾司法公正与效率的当庭宣判却未得到应有重视。如何平衡法院调解与当庭宣判的关系已成为实务界亟待解决的问题。调和这一关系的可行性方法是在保留法院庭审调解制度的同时,强化立案调解,在庭审中更多的注重审判,对于符合当庭宣判条件的案件,当庭宣判,兼顾公正与效率。  相似文献   

4.
“从目前地方人民法院的审判实践来看,案件开庭审理后,当庭宣判的比例很低,这很容易让当事人误解。”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省政协副主席张汉英等12人提交建议,呼吁法院提高当庭宣判率。建议称:“近几年社会反映强烈的‘暗箱操作’、审判不公等问题,多与不当庭宣判有关。”(《中国青年报》3月11日)  相似文献   

5.
一、当庭宣判的概念、条件及原则民事诉讼法对当庭宣判仅做了一般性规定。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三十四条第二款规定:“当庭宣判的,应当在十日内发送判决书”。因此,对当庭宣判的理解有两种倾向,一是认为当庭宣判就是在法庭上向当事人宣读并送达判决书。二是当庭宣判必须是在第一次开庭后当即宣判。笔者认为这两种观点都失之偏颇。“当庭宣判”一词出现在民事诉讼法开庭审理一节,宣判的两种形式又都在第一百三十四条第二款中出现─—“当庭宣判的,应当在十日内发送判决书:定期宣判的,宣判后立即发给判决书”。从该条款所处章节及本意看,…  相似文献   

6.
宣判是刑事诉讼程序的一个重要环节,根据宣判时间的差异,可以将宣判分为当庭宣判和定期宣判。在旧的刑事诉讼制度下,我县法院大多采用当庭宣判的形式,定期宣判所占比例极小。自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实施以来,法院对案件开始普遍适用定期宣判,到目前为止,定期宣判的比例竟达百分之百。这种情况产生了一系石JJ的负面效应,直接影响到刑事诉讼法的正确贯彻实施。1、大量适用定期宣判违反立法本意。(刑事诉讼法)第一百六十三条规定:“宣告判决,一律公开进行。当庭宣告判决的,应当在五日以内将判决书送达当事入和提起公诉的人民检察院…  相似文献   

7.
金孵 《检察风云》2012,(12):24-27
2012年4月27日,原浙江省湖州市市长、浙江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局长黄萌受贿案在浙江省金华市中级人民法院开庭审理。检方指控黄萌涉嫌受贿1000余万元。法院没有当庭宣判。  相似文献   

8.
集中审理原则是现代审判程序的一项基本原则。其内容主要包括 :一个案件组成一个审判庭进行审理 ;法庭成员不可更换 ;集中证据调查与法庭辩论 ;庭审不中断并迅速作出裁判。我国立法尚未规定集中审理原则 ,为了强化合议庭的功能 ,我国急需确立集中审理原则。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合议庭工作的若干规定》体现了该原则的精神。应进一步建立法官、人民陪审员更换与庭审更新制度 ,实现证据调查与法庭辩论的集中化 ,并应实行审判合一以及提高当庭宣判率。  相似文献   

9.
制度设计与制度实践之间——刑事当庭宣判制度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借助最高法院的积极提倡和地方法院的行政化推进,当庭宣判制度在基层迅速展开.但表面的成绩背后却多有走形和变异,主要原因在于权力本位的推进方式过于压制化、简单化和功利化,未能合理照顾被告人的诉讼权利,忽视了制度的内生性动力.因此,建构式制度变迁应以具体行动者为起点和目标,形成一个开放、互动、回应型的制度生长系统.  相似文献   

10.
中华环保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与大拇指环保科技集团(福建)有限公司股东出资纠纷上诉案是最高人民法院有史以来开庭审理涉外案件中首次由合议庭当庭作出宣判的案件。  相似文献   

11.
借助最高法院的积极提倡和地方法院的行政化推进,当庭宣判制度在基层迅速展开。但表面的成绩背后却多有走形和变异,主要原因在于权力本位的推进方式过于压制化、简单化和功利化,未能合理照顾被告人的诉讼权利,忽视了制度的内生性动力。因此,建构式制度变迁应以具体行动者为起点和目标,形成一个开放、互动、回应型的制度生长系统。  相似文献   

12.
梁军 《检察风云》2010,(10):46-47
两个同学恋人好不容易“牵手”走进婚姻殿堂结了婚,可丈夫在婚后第三天就提出离婚。官司前后折腾了几年,就在法院向双方送达离婚判决书时,丈夫却因车祸意外身亡,最后法院撤销了判决。公公婆婆背着儿媳将儿子的房产过户处理。儿媳无奈将公婆诉之法庭。官司也从武汉打到了上海。因女方不服一审判决,2010年3月1日,上海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对本案进行二审开庭审理,法庭没有当庭宣判。即使宣判,这场纠纷看来也不会轻易画上句号。  相似文献   

13.
泠风 《中国律师》2011,(10):90-91
法庭当庭宣判,李越因诈骗罪被判处有期徒刑7年。当天,新华社和中国新闻社的图文稿件通过电波发往国内外。几天以后。回到北京的傅志人收到一份香港《明报》,这是一周之内他收到的关于李越诈骗赵碧琰财产案报道的第18份报纸。  相似文献   

14.
2020年2月14日.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二审公开开庭审理了孙文斌故意杀人上诉案并当庭宣判,依法裁定驳回上诉,维持原判,并对孙文斌的死刑判决依法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核准。此前,2020年1月16日,北京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作出一审判决,认定孙文斌犯故意杀人罪,判处其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一审宣判后,孙文斌不服,提出上诉。  相似文献   

15.
孔祥凤 《法庭内外》2010,(11):62-62
日前,北京房山区法院集中宣判了三起非法采矿案,为是今年迄今为止涉案金额最大、涉及人数最多的非法采矿案。经审查确认,这三起案件共涉及犯罪嫌疑人18人,盗采煤炭质量达2万5千余吨,共涉及金额818万余元。当庭宣判的18人分别一审被判9年半至1年不等的刑期。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全国各地法院的民事案件当庭宣判数量呈现出逐年上升态势。由于不少法院又将“当庭宣判率”作为审判质量效率体系的一个重要考核指标,当庭宣判也随之成了部分法院及其审判人员审判工作中孜孜以求的目标之一。但不容忽视的是,伴随着当庭宣判民事案件的大量增加,当庭宣判失误现象也不断出现。本文即对民事案件当庭宣判失误及其矫正提出自己的一管之见。  相似文献   

17.
我院在执行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三十一条时,有些同志意见有分歧。一种意见是:当庭宣判或者是定期宣判,从宣判之日(没送达判决和裁定书)第二天起就算是被告的上诉日期。再一种意见是:当庭宣判或定期宣判,被告没接到书面判决和裁定书之前不能定为上诉日期。我同意第二种意见。以上两种意见究竟哪一种正确,请答复。  相似文献   

18.
有人为奢侈品包痴迷,有人为古董服饰陶醉,还有一些“高级玩家”沦陷在老爷车文化中无法自拔。不过,迷人的老爷车却暗藏法律风险。2020年12月22日,北京市第四中级人民法院(以下简称北京四中院)开庭审理并当庭宣判了一起走私老爷车案件,两名发烧友因触犯走私国家禁止进出口的货物罪而被判人狱。  相似文献   

19.
刑诉法第121条规定,人民法院宣告刑事判决有当庭宣判和定期宣判两种方式。定期宣判比较当庭宣判而言,更有许多优点。定期宣判给人民法院认真考虑被告和律师的辩护意见以充裕的时间。但在司法实践中,却有一些法院,无论是另定日期宣判,还是定期以大会形式公开宣判,均不通知律师到庭。这一不正  相似文献   

20.
公益诉讼     
在湿地违规投肥养鱼被判赔偿194万余元近日,由湖北省检察院武汉铁路运输分院提起公诉的“网湖湿地投肥养鱼”民事公益诉讼案开庭审理。武汉海事法院当庭宣判,支持检察机关全部诉讼请求,判令被告依法赔偿因其违法投肥养鱼造成的生态环境损害修复费用194万余元,并在市级媒体上公开赔礼道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