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王献军 《新东方》2013,(5):21-24
黎族男性文身是整个黎族文身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尽管它处于一个次要的地位,但也不能不提及。本文从古代黎族的男性文身、民国时期的黎族男性文身和1949年以后田野调查中的黎族男性文身三个阶段纵向探讨了整个黎族男性文身的历程,并和黎族女性文身进行了简单的比较。  相似文献   

2.
"点蜡幔"、"顺水斑"质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进 《贵州民族研究》2001,21(4):95-100
"点蜡幔"和"顺水斑"是文献记载中的印花纺织品,长期以来被误认为是古代的蜡染制品.笔者提出,它们不属于蜡染,而是古代的"药斑布".  相似文献   

3.
布依族是否经过奴隶社会?一直是研究布依族史同志多年探讨而未解决的问题。五十年代中国科学院贵州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组编写《布依族简史简志合编》时,当时由原始社会“飞跃”奴隶社会而直接进入封建社会会风盛行,再因有关布依族古代社会文献的、考古  相似文献   

4.
世代生活于南方的“越人”是稻作文化的创造者,现今依然穿着蜡染服饰的“百越”民族后裔,世代耕种水稻。从稻作文化投射于蜡染艺术中的深层内含,可窥视古代农业社会发展轨迹、农耕文化心态及其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5.
布依族民间文学中成功地塑造了布依族古代劳动妇女的各种典型形象。这些女性形象集中体现了布依族妇女的传统美德  相似文献   

6.
在布依族史的教学和研究中,对布依族古代先民的社会发展,是否经历过奴隶制阶段,向来存在着不同的看法。我们认为,要讨论这个问题,首先必须搞清作为布依族古代先民的“僚人”,同现在的布依族在地域  相似文献   

7.
文身文化,源远流长,变化繁复,存在不少待解之谜,妇女与文身问题上的扑朔迷离就是其一。 过去,文身是黎族、彝族妇女的专利。傣族妇女是否也文身呢? 人类学家陶云逵在《车里摆夷之生命环》中说:“摆夷(傣族)中只有男子文身,女子偶于手臂刺一二圆点,由其爱人刺  相似文献   

8.
贵州蜡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贵州蜡染是贵州少数民族群众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出来的一种独具特色的民间艺术。它是流行于贵州少数民族群众中的一种古老的传统防染印花工艺,是贵州少数民族群众聪明才智、富于创造的体现。具体地说,蜡染是蜡画和染色的简称,古称“蜡缬”,与“纹缬”、“夹缬”并称为我国古代的三大印花工艺。据乾隆《贵州通志》记载:“用蜡绘花于布面染之,即去蜡,则花纹如绘。”蜡染的基本原理是“蜡防染色”,即通过以蜡遮盖的手法,使布料不易上色,产生空白而形成花纹。作为一种古老的传统工艺,蜡染在贵州少数民族群众中也较为流行。贵州少数民族…  相似文献   

9.
近几年来,我应邀参加了贵阳市布依族古籍资料的收集、整理、编译工作。由我执笔现已成书或完稿即将出版的有《黔中布依族礼俗歌·牛经书》、《布依族酒歌》、《布依族古歌》,共2.7万余行,约130多万字。 布依族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只有自己的语言,而没有记录自己语言的文字。现行的布依文是五十年代党中央和人民政府为布依族人民创造的一种拼音新文字。由于各种原因,布依  相似文献   

10.
夜郎的族属问题,解放后文学界时见纷争,但涉及到布依族族源的却不多。中央民族学院研究室编写的《中国少数民族简况》、云南出版社出版的《民族工作手册》,均既承认布依族是“骆越”演变而来,也不否认是当地土著民族的后裔;《辞海》的布依族条说布依族“是古代百越的一支发展而来”:国家民委教育司编撰的《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和贵州布依族简史编写组编写的《布依族简史》等,都沿用《辞海》这一观点。近几年来,史学界已  相似文献   

11.
关于布依族的图腾崇拜问题,有不少的争论。有说布依族没有图腾崇拜;有说布依族的图腾崇拜是龙和凤;有的则说除龙凤以外还有鱼、莺、牛、猴的崇拜等等。到底那种说法比较准确?那种说法符合实际?笔者经过调查后,有如以下的看法。  相似文献   

12.
中国南方少数民族蜡染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一)概述蜡染在中国少数民族中,主要盛行于苗族、瑶族、布依族、仡佬族、壮族、水族、黎族和台湾土著民族。她们大多聚居于中国西南和东南的边陲地区,分布于贵州、云南、四川、湖南、广西、广东、台湾等省区。她们是勤劳、诚实、热情和爱美的人民,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文化传统。热情多表现于歌  相似文献   

13.
布依族丧葬实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伟大的祖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布依族就是其中之一员。据有关史料记载,布依族可能同古代的“骆越”人和“僚”人有密切的历史渊源。早在战国时期(公元前四七六—二二一年),岭南和红水河流域一带,已建立了“骆越”人的部落联盟。至今有的布依族还自称叫  相似文献   

14.
在扁担山一带和城关、安西及六枝特区、普定县、美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的大桥等地,少女穿滚边短衣,系绸缎腰带,头戴织锦头帕,以粗发辫盘扎头巾,额上为织锦图案和数圈发辫,着绣花鞋。青年女性穿蜡染百褶裙,斜襟短衣,绣花盘肩,用各种花线沿衣肩上绣成两排小正方形的半圆形图案,领圈两边抛花织锦,颜色醒目。衣袖中间为织锦,上下两段是蜡染。衣服下摆为一寸左右的织锦镶边。胸前戴绣花或织锦长围腰,系浅色绸缎腰带。头戴织锦头巾,耳边垂着一束各色丝线做成的耍  相似文献   

15.
一、布依族天文历法的产生与发展 布依族的天文历法历史十分久远,除了广西花山崖画中含有古越人的历法内容外,在贵州布依地区古代岩画中也有“物候历法图象”,如开阳县的“画马岩”、关岭县的牛角井岩画、长顺县的付家院红洞岩画、六枝花洞岩画、花江的马马岩画、贞丰县的“七马图”岩画等。有关专家考察研究结果表明:这些岩画“同布依族的关系最大”(《贵州古代岩画的发现与初步研究》见《贵州文化》1990年第8期),岩画中除了有布依族的服饰装束以外,还有“物候历”图象,这些图象系布依族先民记录季节变化的符号,其中的飞禽走兽面朝许多  相似文献   

16.
布依族的神话与宗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布依族的神话、宗教近几年来引起一批研究者的注意,并涌现了一些很有价值的探讨文章。如汛河的《布依族神话初探》,雷广正、伍文义的《布依族的传统宗教》,杨明《试论布依族古歌中的朴素自然观》,康家伟《布依族古歌中的原始意识》,伍文义《试论布依族(古歌)中的哲学思想》,以及贵州省社科院文学研究所编写的《布依族文学史》等著述。他们从不同角度对布依族神话进行了疏理和研究,提出了一些独到见解。本文力图从布依族神话与宗教整体形态的分析上来探讨这一课题。这只是一个尝试。上述各专家的研究,显然在一定方面和程度上为我们的探讨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布依族《祭祀经》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布依族的《祭祀经》,据民间传说是由一个师傅传给12个弟子,后来,这12个弟子生活在不同的地方,他们根据自己的记忆和理解,结合所在生活环境的实际,向后世传播的。布依族历史上没有自己的文字,他们的许多书籍是由认识汉文的布依人用汉字标音拼写而成,《祭祀经》就是其中一种。因此,各地对于《祭祀经》的称呼不一样,有的地方叫《砍牛经》,有的地方称为《暮(牛黄)经歌》,但是它们的基本内容是一致的。 过去,有的人认为布依族的《祭祀经》与佛教经典中的《度亡经》基本一样,是布依族先民用汉字标音法,将佛教《度亡经》翻译成布依语的,是一种宗教迷信的经书。我们在搜集整理民族古籍过程中,通过对《祭祀经》的翻译整理,回答是否定的。布依族的《祭祀经》是布依族先民的独创。他们既没有抄袭中国境内各族的观点,更没有照搬外国的经文为本族所用。它是布依族独有的一部经典。《祭祀经》具有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内容,是布依族先  相似文献   

18.
解放前,西双版纳傣族文身的习俗比较普遍。由于信奉小乘佛教,男孩到了八、九岁,一般都要到寺院里当小和尚,这时即开始文身。文身是在手、肩、背、腿、胸、腹等部位用针刺出各种图案,再涂以兰色植物液汁,即现出明显花纹。花纹有动物花草、线条图形、经文字母等。文身要经历几次手术,经受被刺部位红肿以致发烧等痛苦才能完成。傣族文身的习俗,历史上多有记载,专家们也进行过许多研究。大都认为:①文身是图腾崇拜的一种表现形式,即通过文身表示对自然和祖先的崇拜;②文身是一种氏族或部落的标志,即通过文身表示自己属于某个氏族或部落;③文身表示已经成年,受过教育,因而取得成人、结婚的资格;④文身具有审美的  相似文献   

19.
布依族是我们伟大祖国多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在历史的长河中,布依族人民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辛勤劳动,同祖国各族人民一道,共同开拓祖国的西南,缔造祖国悠久的历史文化,同时也创造了自己多姿多采的文化艺术。布依族的民间文学十分丰富。布依族曲艺就是布依族民间文学宝库中的一种。流传于镇宁市依族苗族自治县的“分彭饶”与“分浪论”,就是布依族曲艺中“唱述式”与“讲述式”的曲目。  相似文献   

20.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提出和建立,有其理论发展的必然选择和实践活动的客观要求。顺应市场经济潮流,布依族地区如何建立市场经济体制呢?从理论上讲,是如何把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同布依族地区实际结合起来,如何把市场经济的共性和个性同布依族地区的一般性和特殊性结合起来。从实践来看,是布依族地区如何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运行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