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九龙趣谈     
九龙,是指中国大陆向南伸出的半岛,深圳河以南,九龙半岛以北。为什么叫九龙,而不叫八龙或十龙呢?老人们传说,是因自然坏境而得名。九龙半岛南半段是平地,北端却横列着九条山脉与高峰,通称为“九龙群峰”。这九条山脉不大而各具走势,似九条龙,故又叫“九龙半岛”。  相似文献   

2.
中西方的龙文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晓新 《世纪桥》2007,(1):63-64
龙是非常神奇的动物,其起源被世界各国的人们所猜测。各个民族都有关于龙的传说,但是人们其外形与发展历程的认识却由于民族文化的不同而产生极大的差异。东方的龙是灵异,祥瑞的象征,也象征着至高无上的皇权;而西方的龙却是邪恶,贪婪的怪兽,是武士们剑下的亡魂。正是由于文化的差异,也就造成了东西方人们对龙的使用上也呈现出不同性。因此,很好的掌握其历史与文化,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外文的真正含义。  相似文献   

3.
马,与龙一样.是中国人最喜欢的动物之一,所不同的是,马,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动物,而龙,仅仅是一个传说,所以,在一定情况下,马,就成了龙的化身。  相似文献   

4.
开国总理周恩来的一生有许多富有传奇色彩的故事.在他的故乡江苏淮安(今江苏省淮安市楚州区),至今仍留有许多关于他的传说:诸如周恩来回没回过家?周恩来是不是坐在飞机上看过淮安?周恩来没给家乡建设做实事等等.这些传说虽反映了他大公无私、顾全大局等美好品质,但有的传说却因为人们大多不了解事实真相而使他蒙"冤"受"屈",甚至有损他的形象.笔者作为他的同乡后辈和几十年从事周恩来研究的工作者,曾对有关他的传说进行大量深入的调查、走访,现在该是还史实真情于天下的时候了.  相似文献   

5.
邓荣河 《求贤》2008,(12):26-26
话说2008年某月某日,曹操与刘备通过时间隧道来到中国某地一豪华酒店。于是有了一段关于当今谁最牛的佳话。酒至半酣,二人从大大的玻璃窗遥看天上变幻的风云,好像神话中传说的龙一样奇妙。曹操感叹地说:“龙这种东西,毕竟是愚人自造的糊弄人的东西。龙,既然是假的,就称不上是世界上最牛的,使君啊,你来说说看,当今世界,什么物能够称得上最牛?”  相似文献   

6.
叶公好龙的故事,妇懦皆知,传为笑谈。“叶公好龙而非龙”,却能使堪称万物精灵的龙为之感动,并虔诚地来到人间,空受一场戏耍。从这个意义上讲,把叶公好龙称为叶公“戏”龙,倒是很恰当的。 叶公“好龙而非龙”,与其说是兴趣爱好,毋宁说是别有所求。或者说,“好龙而非龙”,正是其潜心钻研、猎取虚名借以达到某种目的的一种“学问”。遗憾的是,龙却不辨真伪,为表面现象所迷惑,轻信而导致盲动,盲动而招致失落。这实在是一种教训。 叶公之流,前有古人,后有来者。受其迷惑,被其  相似文献   

7.
正新中国成立后,瞻化县更名为新龙县。据《新龙县志》记载:县城驻地,藏语称为"珠母宗"。在藏族中有两种传说:一是格萨尔王的爱妃珠姆曾经居住县城官寨,故得名"珠母宗";二是县城后有夏热山,其山势如卧龙饮水,而官寨正好修筑在龙头上,当地人称此为"主母宗"意为雌龙。1950年瞻化县和平解放,藏语称"主沙宗","沙"意为新,寓为旧龙换新,故更名为新龙,有"龙获新生"之意。"现在去新龙,早上从康定机场下飞机,驱车西经道孚县、炉霍县、甘孜县,再转而南下,大半日之内,就可抵达新龙县城。"阿  相似文献   

8.
搞廉政建设莫当“叶公”梁文渊,赵宇“叶公好龙”是大家熟悉的故事,传说中的叶公非常喜欢龙,家中器物上画着龙,房梁屋柱上刻着龙,然而当真龙真地来到叶公家时,叶公却吓得面如土色,拔腿就跑。值得注意的是,在廉政建设中,“叶公好龙”现象也不少见。有些人提及社会...  相似文献   

9.
当盖天力把我抗干抗性极好的耳管炒出了美丽的茧子时,徐无为的名字便吊足了我的胃口.痛饮腥鲜腥鲜的海风,我追入了启东汇龙镇,这块让丹顶鹤和无数龙的传说伫足的地方.以追星族的姿态与药星对坐,染一身星光,也生满腔山脉般起伏的激动.  相似文献   

10.
张柟 《理论文萃》2000,(5):38-45
雄赡浩博的“龙文化”以其独特的风神韵骨弥纶中华、赫奕天下。其博大,几乎可以囊括一部中华民族文化发展史;其精深,似乎可以切到民族文化的血脉、民族精神的魂魄。试论“龙文化”,虽总是有“书不尽言”而“欲说还休”的惶惑,却还是按捺不住“欲罢不能”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为中国龙的现代腾飞挥毫泼墨。  相似文献   

11.
我爱我的故乡,尤其爱那条永远不知疲倦地从我家门前流过的青龙河。 小时候常听爷爷讲,在很久很久以前,渤海龙王的小女爱上了貌不惊人却无比勇敢的小青龙。为逃避老龙王的百般阻挠,他们逃离龙宫,来到一座大山前面,只见青山滴翠,绿水  相似文献   

12.
村上龙在日本文坛上与村上春树齐名,他的笔触直探人性幽暗底层,以对社会问题一针见血著称。在村上龙的眼中,爱打架的孩子、沉迷网络游戏的孩子、整天看漫画与卡通的孩子……这些令父母与师长头痛的小孩,将来却都可以走出一条自己的路。村上龙认为,在脱离童年、迈向成熟的13岁关口,是人生的重要关键时期,应该在这时就开始  相似文献   

13.
一   在很久很久以前,人们就知晓鲤鱼跳龙门的传说,尤其是文人墨客、莘莘学子更是把自己的命运寄托在一跃龙门的刹那。   传说,每年阳春三月,大江大海的鱼儿为了变成龙,便不顾艰难险阻,纷纷逆流而上,汇集在大禹开凿的龙门赶考,那些有幸跳过龙门者,便成为腾云驾雾的飞龙。   龙门就位于山西运城的河津市内。   河津也许是汲取了龙门所给予的灵气,形成了独特的资源优势、地域优势,改革开放以来经济迅猛发展,百姓生活富裕,成为远近闻名的“小香港”。   但一度时期,河津市在全地区成了有名的“告状市”。一些上访者成…  相似文献   

14.
《前线》2018,(12)
正"若问老家在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祖先故居叫什么,大槐树下老鸹窝。"在全国各地,尤其中国北方地区,数以百万计的人自称是山西洪洞大槐树移民的后代。大槐树移民的传说在华北地区也可谓妇孺皆知。可是,当我们翻开明清以来的官方史料,却少见关于大槐树移民的历史记载。它多见于民众口述的传说故事和记录家族谱系的谱牒中。那么,作为民众记忆历史的一种方式,大槐树移民传说究竟表达了民众怎样的一段历史记忆和情感呢?下面,我们介绍广为流传的大槐树  相似文献   

15.
地处秦晋交汇处的古渡禹门口,流传着“鲤鱼跃龙门”的美丽传说,世代居住于此的河津市龙门村人,祖祖辈辈守着贫瘠的吕梁山,望着荒芜的黄河滩,听着澎湃的浪涛声,传讲着美丽的神话传说,向往着有一天能跃过龙门,化鱼为龙,改变这世世代代的贫穷。等时间定格到21世纪的今天,这里终于演绎了一出“化鱼为龙”的神话———龙门村抓住改革开放的大好时机,朝着共同富裕的目标,努力建设并初步建成了一个现代化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跃出“农门”的龙门人———鼓起来的钱袋子和富起来的脑瓜子走进龙门村,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造型别致的拱形门楼,巨大的关羽观《…  相似文献   

16.
翻开地图,从自贡市区沿着釜溪河下行11公里,有一座拥有美丽传说的千年古镇——沿滩仙市。仙市古镇名字里带一个"仙"字,似乎注定这里充满奇幻色彩。这座被誉为"川南古镇风情标本"的镇子,究竟有着怎样一番风情?仙市古称仙滩。相传,玉皇大帝的私生女八仙姑生性豪放不羁,向往人间美景,一日携牡丹仙子、荷花仙姑,与狮、龙、虎、象、猴偷下凡间,在古仙市  相似文献   

17.
失落的文明     
人类历史发展至今,已出现过数个繁盛的文明。然而,在时间的长河中,一些盛极一时的古城池,却因各种原因而渐渐消失,仅为后人留下一段段神秘的传说。  相似文献   

18.
正小康生活,在贵州广大农村已不再是梦。然而,对于乌蒙深处的威宁自治县新发布依族乡龙滩村来说,却来之不易。4月上旬,追寻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曹顺友的事迹,记者来到北盘江上游可渡河畔的龙滩村。幢幢新楼掩映在座座"盆景小山"和排排古树间,门庭院落连接着进村入户的硬化公路,不少人家院子里停放着轿车,山坡上成群牛羊在啃吃青草,田野间连片石榴花含苞欲放……深山峡谷中的龙滩村,暮春时节尽显美丽富裕图景。  相似文献   

19.
刘伟 《湘潮》2010,(11):29-30
在被毛泽东称为“西方山洞”的滴水洞,这里有毛家的祖居地--东茅塘,这里流传着毛泽东的祖父毛翼臣墓地的种种传说,还保存着1966年毛泽东回家乡时住过的一号楼。毛泽东祖父墓的墓碑就陈列在一号楼,墓碑长约3尺,宽1尺,厚3寸,棱角分明,系祁阳石雕刻,碑文如下:  相似文献   

20.
《党课》2012,(14):128-128
上大学的时候,历史系有一位老教授因为每每会有出其不意的惊人之举,被我们集体称之为“不意教授”。时隔多年,他的真名倒是模模糊糊记不清了,而不意教授的传说,却永远留在了我们心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