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苏玉娜 《传承》2010,(21):144-145
读者大众是期刊的起点和归宿。作为期刊的消费者,读者接受对期刊的生存和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而期刊的价值和意义,也只能在接受维度上体现出来。有鉴于此,以接受美学理论为指导,揭示读者接受与文学期刊的关系,探寻期刊价值意义的指向。  相似文献   

2.
王天桥 《理论月刊》2012,(10):67-71
曾经很长一段时间,先锋小说一直是批评界关注的热点,而近年来相关的研究有所冷却。文章主要从读者接受的角度对先锋的出场与退场做了比较详细的分析,既对当时读者的接受情况作了史学意义上的梳理,同时也阐发了出现此种局面的原因。更重要的是通过读者在新的历史背景下的力量对比的变化,对中国当代先锋小说的那段跌宕起伏的历程进行了回顾和展望。  相似文献   

3.
龚举善  曹赟 《理论月刊》2004,(1):130-133
王蒙是中国当代文坛的多产、高质作家。特别是新时期以来,他的小说创作风格虽几经嬗变,但始终持守着作家的社会责任和艺术良知。因其小说内涵的丰富性,致使其寓言化表达欲求与多向性读者接受之间存在着多元融合与互斥的独特景观。本文试图运用广义文化人类学方法,阐释其个人表达欲求与读者接受之间的啮合与错位效应,进而确定其小说创作特殊的理论品格与跨世纪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4.
心中有读者眼中有市场——期刊编辑的读者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伏春兰 《青年论坛》2006,(5):131-133
读者意识是期刊编辑出版过程中,自觉地把读者的需求、购买力水平、接受心理和审美情趣纳入编辑活动之中的编辑思维形式.市场需求决定了编辑读者意识的三重内涵,这就是准确定位读者、创造读者、服务读者意识.编辑工作中体现读者意识,就要关注主流读者,满足读者需求,策划活动吸引读者,提高读者.  相似文献   

5.
蔡红梅 《传承》2012,(2):80-81,85
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凝聚了中华民族的集体智慧和力量,是中华民族赖以延续和发展的深厚根基。其对引导大学生的价值取向,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实效性具有多方面的启示。然而我们在大学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方法上片面强调理论的灌输,却很少考虑到大学生对于优秀传统文化的接受程度。因此在接受理论的视角下,科学把握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价值和现实境遇,分析接受系统各个要素的功能和连接,优化教育的效果,意义非常重大。  相似文献   

6.
面向网络和市场的文学期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同样的市场和技术背景,同样的文化政策和管理条例,为什么不同的文学期刊会有极为不同的命运?表面看来是由于不同期刊应对市场经济的措施不同,才使得期刊各自的生存状况很不一样,但实际上期刊的衰败景象与其内容单一、形式陈旧、趣味平庸、互相模仿、复制拼贴等多种因素有关,其中人文精神滑坡、原创精神缺席可以说是大多数文学期刊的致命伤。此外,融图文音像及多媒体于一身的网络,对单纯以文字为载体且版式相对单调的传统期刊造成了空前严重的威胁。但网络如同市场一样,在深度挑战传统期刊的同时,也为其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相似文献   

7.
刘晓雪 《前沿》2010,(18):174-176
广告翻译是一项目的性极为明确的交流活动,其目的的实现主要依赖于读者对译文的反应;接受美学理论强调读者的主动性和中心地位,对广告的翻译有着重要的启示。在广告翻译中,译者既要尽量满足译文读者的心理和审美情趣的期待,又要时刻关照译文读者的文化接受能力和语言表达习惯。  相似文献   

8.
汪汉利 《求索》2011,(3):220-222,153
三十年来,索尔.贝娄在中国的传播与接受发生了显著变化。一、普通读者人数呈日益减少的趋势,八十年代的人气旺盛已演变为新世纪的门前冷落;二、专业研究人员数量与日俱增,新世纪以来甚至出现了众声喧哗的景象;三、中国作家大多对贝娄比较推崇,但与学界"一边倒"的褒奖式批评不同,作家能从各自经验出发评价贝娄,一些作家还指出了贝娄创作的某些"缺陷"。贝娄在中国的接受情况是作家坚持"知识分子写作"的结果,也反映了多媒体时代文学的普遍遭遇。  相似文献   

9.
史记 《求索》2011,(3):217-219
惠特曼是美国19世纪著名诗人,他开创了自由体新诗,打破了传统诗歌韵律的束缚,其民主、平等、博爱的思想更是超越了当时的资本主义时代。从"五四"开始,惠特曼的诗歌及思想开始在中国传播。早期的田汉、郭沫若,以及后来的艾青、顾城等几代诗人都受到了惠特曼诗歌的很大影响,他对自由、平等的呼唤同样对近代中国的思潮产生了极大的震撼。然而,不同时期的中国诗人和民众对惠特曼的理解和接受却不尽相同。根据尧斯的接受美学范式,读者先前的经验、背景、素养等因素综合形成读者的"期待视野",这使得不同时代背景下的读者会对惠特曼产生不同的理解,进而本文具体分析了各个时期中国对惠特曼的认识过程。  相似文献   

10.
文化软实力形成的关键在于人们对一定文化的接受,因此,研究文化软实力形成的接受机制对于文化软实力的形成和提升具有重要意义。文化软实力形成的接受机制是由接收机制、比较机制、选择机制、融合机制和重构机制相互联结、相互作用构成的有机体系,提升文化软实力,必须深入探索和自觉遵循这一接受机制。  相似文献   

11.
阿古拉泰 《前沿》2003,(12):178-180
青年期刊作为精神产品 ,当然也是商品 ,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属性。其使用价值主要是满足广大青年的精神生活需要 ,即人们从期刊载体的信息中吸收、了解期刊所表现的思想、观点及科学文化知识。其商品价值必须经过市场交换才能实现。在当今竞争激烈的精神产品市场上 ,青年期刊应进行准确的市场定位 ,开发适销对路、用户满意的产品 ,赢得读者 ,占有市场 ,这是青年期刊成败的关键。一、青年期刊的读者定位进行市场定位首先要进行读者定位 ,有读者才有市场。为社会主义服务、为青年服务是青年期刊办刊的基本方针。为社会主义服务规定了青年期…  相似文献   

12.
核能危机是现代性的副产品与负面效应。从风险社会视域反思核能危机,是对科技理性的反思与批判,但不能否定核能本身的价值与意义。核能安全与公众对风险的接受性、技术进步和政治治理密切相关。责任是核能伦理的关键维度,正当、安全与平等是构建核能伦理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3.
杨丽慧 《前沿》2004,5(8):139-141
接受对道德教育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在概述了德育接受的理想状态之后 ,本文着重分析了影响德育接受的主要因素 ,并提出了优化德育接受效果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冯正斌 《前沿》2010,(10):136-138,155
本文借助"目的论"及接受理论,通过对变译中译者主体性的表现及影响其主体性发挥的目标语读者及译者自身素质等因素的系统论述,得出译者主体性在变译中得到充分发挥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受到相关因素的制约。为此,译者在变译过程中不仅要考虑到翻译的"目的"及读者的接受力,而且要提高自身翻译能力,采用灵活的变通手段和变译方法,在译前与读者达成共识,译后与读者达成共鸣。  相似文献   

15.
周文娟 《求索》2022,(1):73-80
文学接受理论又称之为"接受美学",自20世纪60年代中期诞生迄今已经半个多世纪。然而在半个多世纪的研究中,由于对"期待视野"研究尚欠深入,因此还未能将其研究范式有效地建立起来。实际上,"期待视域"是基于读者先验结构与文本体验建构互动生成的阅读"召唤结构"。"期待视域"基于"图文缝合"运行机制的结构图式,弥合了当下与过去之间的历史间距,将读者带入一种特定的情感态度中,为实现文学接受提供了一个统一的审美方向和主客体融合的交流平台。"期待视域"效应取决于结构图式定位的准确程度,在于"期待视域"结构图式与"图文缝合"运行机制的有机协调关系。  相似文献   

16.
张伟涛 《人民论坛》2014,(1):129-131
法律的接受概念是哈特理论的核心概念之一,在他的理论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通过对哈特的法律接受概念的内涵、功能与意义的分析,可以揭示出以哈特为代表的当代法律实证主义的主旨及其问题,从而深化我们对法律实证主义的理解与反思,并对当代法治建设提供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17.
沈约及其所著《宋书》在汉乐府接受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首先,《宋书.乐志》不但详细记载了汉乐府的相关情况,更重要的是,它还在历史上首次收录了汉代16首民间歌诗和汉《鼓吹铙歌》十八曲的歌辞,使之不致亡失。其次,沈约还在创作上积极接受汉乐府的影响,写就了25首拟古乐府诗。其数量在南北朝时期仅次于鲍照和萧纲而居第三,充分表现了其对乐府诗的喜爱和推崇。这些贡献,是南北朝时期汉乐府接受的重要成果。  相似文献   

18.
人类文明的发展在于各文明之间的交流与互动,在于从其他民族借用一些观念和物质。不同语言对外来语词的吸收主要发生在语言接触、文化接触的过程中。本文依据爱德华.赛义德关于理论旅行的创见,对后现代大众文化语词之一的"fans"在汉语语境的接受与消化进行历时描述,分析fans在不同时期的汉语翻译,力图揭示典型外来大众娱乐文化语词在中国的接受与变形。文章分析指出,"fans"一词从英语语境来到汉语语境,在发音、意义、用法等方面一直在与接受语文化相调适,"粉丝"一词的语义转换与流行,不仅体现当下人们求新求变的审美心理需求,也从一个侧面体现了异质文化接受从完全陌生的比附释义阶段向体认他者之"异"的宏观过程。  相似文献   

19.
信息时代文化新视野对期刊编辑人的职业需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夏周青 《新东方》2002,11(5):79-81
走进了信息时代,期刊编辑人的文化整合和文化构建与期刊的生存和发展密切相关。这种上承作者、下启读者的再创造过程,是期刊编辑的职业追求,它所凸现的是编辑人的一种价值存在,那就是学养、素质、精神和品格。  相似文献   

20.
唐洁璠 《前沿》2010,(16):157-159
媒体批评是大众传媒和文学批评的联姻,是大众传媒语境下文学批评转型的典型形态。作为一种新型的文学批评形态,媒体批评在赋予大众参与文学作品意义重建的权力、构建读者的期待视野以及构建动态、完整的文学批评活动过程等方面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