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社会转型实质上是社会结构的转型,表现为通过对社会规范体系的重建而实现生产方式、交往方式和生活方式的转型,目的在于寻求一个更加合理的社会结构,为社会中的人提供更合理的生存与发展条件。  相似文献   

2.
论当代中国社会转型中的自由主义思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晓平 《探索》2003,(6):73-76
在我国大规模、多层面的利益调整与社会结构分化开始进行的社会变革时期,自由主义重新浮出水面.但是中国的现实国情不会选择自由主义;因为,从文化层面看,哲学自由主义在中国文化传统中没有相对应的资源;从社会现实层面来看,经济自由主义和政治自由主义都误读中国现实.自由主义的社会变革主张是具有欺骗性且危险的,自由主义思潮在中国社会转型中注定会再次被时代淘汰.  相似文献   

3.
社会转型与社会凝聚力关系直接将导致社会发展或者社会动荡,因此,在中国经历社会转型的历程中,研究社会凝聚力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从经济、文化、社会结构三个方面分析中国社会转型对社会凝聚力的影响,有助于把握正确的社会转型方向,积极发挥有利因素,实现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4.
当前我国正处于转型时期,社会冲突呈现出多样化、复杂性的特点,这些冲突到底有着什么样的作用,对我国经济、社会将造成什么样的影响,将会引发什么样的问题,值得我们仔细研究与思考。社会冲突的存在对于我国这样一个正处于改革开放时期的国家来讲是必然的现象,同时也为我们党和政府提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新课题,如何协调、控制社会冲突,并因势利导使社会冲突纳入良性运行的轨道,这是我们必须着重考虑和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社会转型与社会整合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戴桂斌 《求实》2003,(3):27-30
随着社会的转型 ,我国原有的社会整合模式受到了挑战 :原有整合模式存在的经济条件不断丧失、政治权威流失、社会主义文化的主流地位受到非社会主义文化的冲击 ;必须随着社会转型 ,建立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社会整合模式 ,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中间组织、法律制度及文化价值在社会整合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对社会转型的哲学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转型,既是社会结构的转型,又是经济体制的转轨,它具有整体性、全面性、根本性的特征。  相似文献   

7.
社会转型,是指社会阶段性的演进。从新中国成立到目前,已经经历了三个大的发展阶段、两次社会转型。三大历史发展阶段就是:新民主主义、中国传统模式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第一次社会转型是指随着民主革命的胜利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中国社会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转型为新民主主义社会,实质上是从农业社会转向工业社会、从专制社会向民主社会的转变。第二次社会转型是指目前正在进行的社会转型,从中国传统模式社会主义转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质上是从农业社会转向工业化和现代化社会、从人治转向法治社会。  相似文献   

8.
试论社会转型时期中国传统宗族文化与农村社会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宗族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社会转型的历史条件下,沉寂多年的中国农村宗族势力逐渐复苏并迅速蔓延,并对农村社会生活产生了诸多深刻的影响。本文就中国传统宗族文化对农村社会发展的影响进行全面、深入分析,并对如何引导农村宗族文化,促进农村形势的稳定和经济发展,加快中国农村现代化进程进行创造性探索。  相似文献   

9.
自1840年鸦片战争始,中国开始了艰难、曲折、漫长的从农业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型.毛泽东的<实践论>、<矛盾论>填补了20世纪初中国人在世界观和方法论领域的精神空白,成为中国共产党调动千千万万民众投身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哲学武器.伴随改革开放,实践唯物主义在中国兴起,成为中国共产党在新时期调动最广大人口投身现代化建设的哲学标志.马克思关于实践是"出发点"、毛泽东关于实践是"第一和根本的观点".贯穿并决定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历史走向.实践唯物主义方兴未艾、前途广阔.  相似文献   

10.
一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以来,中国实现了决定命运的全国工作重心的转移,揭开了中国融入世界现代化、全球化进程的序幕,同时也不可避免地使中国社会进入了转型期.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论认为,每次重大的社会转型都伴随着道德精神的深刻变化.事实证明,我国的思想道德状况的确正随着社会转型而发生着深刻变迁.  相似文献   

11.
社会转型与中国城市女性角色形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拟结合"社会性别"理论,探讨中国女性在社会转型时期角色形象的变化:从"向男人看齐"到张扬"个性"、从"舍小家"到"顾小家"、从"他者叙述"到"自我叙述";剖析当前女性角色形象存在的问题:传统角色形象的回归、美女形象的大势操作和职业女性的种种困惑;寻求创建健康和谐的社会性别之路,推进我国女性角色形象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2.
戴安良 《探索》2006,46(5):106-110
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是一场带有根本性的社会变革,必然带来整个社会在价值观念、情感心态等文化心理层面的一系列变革和更新。价值观念变革不仅是改革的重要内容,而且是改革得以顺利进行的精神前提。我国社会转型时期价值观念的总的特征是”多元并存,新旧交替“。  相似文献   

13.
“两分法”是西方社会转型理论的基本分析框架,中国社会学者在引入西方社会转型理论时,提出转型期的中国社会具有“传统”和“现代”因素的双重性。转型期的中国社会在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由于没有建立有效的利益均衡机制以及有效完善的法律制度保障而出现“断裂”,处于社会转型关键期的中国需要建立经济、教育、医疗等一系列利益均衡机制,并以公正、完善的法制作保障,才能达到真正的利益均衡,保持社会持续和谐、稳定。  相似文献   

14.
当代西方法律出现了行政权力扩大化、私法公法模糊化、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趋同化、欧盟法律一体化等新变化,进而促进了法律向全球化发展的趋势。我国应在把握这一发展特征的基础上,正确处理国内法与国际法的关系,同时借鉴不同法律体系的诉讼模式,推动我国法治建设的进程。  相似文献   

15.
在社会转型过程中,良好的风尚能够促进社会的进步,不好的习气会阻碍社会发展.当今社会风习具有转变的速度加快、东西方风习融合性加强、中国本土风习的差异性缩小、风习转变途径增多的特点.建设良善社会风习,应立足良善风习的基本要求,借助法律塑造道德规范,加强东西方社会风习融合.  相似文献   

16.
作为社会发展变化的体现与标志,社会转型是一个复杂的社会变迁过程,社会治理则是社会转型的有效途径.从社会发展史看,人类社会治理经历了从统治型社会治理到管理型社会治理再到服务型社会治理的历史演变.服务型社会治理是以服务而不是以权力的扩张或法律的制约为宗旨的一种社会治理模式,它是实现法治与德治相统一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7.
社会转型与社会矛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78年以来,当代中国社会转型进入快速发展阶段。中国的社会转型属于经济主导型发展模式,特别是在经济发展保持了长期的快速增长的同时,社会配套改革显得相对滞后。改革所带来的大量社会矛盾没有及时得到有效化解,当前改革的后发症已显端倪,改革本身也迅速从突飞猛进期进入攻坚期。进入21世纪,社会稳定问题变得较为突出,社会矛盾潜流暗动,形势错综复杂,这需要引起足够重视,并加以深入研究。一、转型期社会矛盾分类考察1、经济领域矛盾:利益分化与群体冲突经济矛盾是当前社会的主要矛盾,其中由于利益分化而导致的弱势群体与强势群体的冲突是…  相似文献   

18.
作为社会发展变化的体现与标志,社会转型是一个复杂的社会变迁过程,社会治理则是社会转型的有效途径。从社会发展史看,人类社会治理经历了从统治型社会治理到管理型社会治理再到服务型社会治理的历史演变。服务型社会治理是以服务而不是以权力的扩张或法律的制约为宗旨的一种社会治理模式,它是实现法治与德治相统一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9.
王帆宇 《求实》2017,(12):84-93
当前我国正经历着一场深刻的社会结构转型。在快速社会转型进程中,我国社会建设领域出现了滞后的现象:相对于快速增长的物质财富,社会领域进展缓慢;相对于不断分化的社会结构,社会利益协调不足;相对于日趋壮大的社会力量,社会动力运用不足;相对于持续扩大的社会空间,社会管理支撑不足。推进我国社会建设改革必须从优化社会结构、激发社会活力、强化社会整合和完善社会治理等四方面寻求突破口。  相似文献   

20.
社会转型中公民政治意识的嬗变与政治发展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治发展是以经济或社会生活矛盾的展开为前提的。政治系统的调整或更新自身的结构要素,以更好地适应经济发展和实现社会稳定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公民政治意识的嬗变是政治发展的心理基础和先导,公民政治意识嬗变的烈度决定着政治发展的形式和速率,公民政治意识的基本取向决定着政治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